古代男子和女子的各个年龄段称呼不同,女子都是叫什么?

作者&投稿:城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男子和女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男女相同: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男:8岁称龆年; 15岁称志学之年; 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女:7岁称髻年; 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至出嫁称(标)梅之年;30岁称半老徐娘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扩展资料:

总角,汉语词汇。

拼音:zǒng jiǎo

释义: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

中文名:总角

基本解释: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

拼音:zǒng jiǎo

详细解释: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总角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主要有: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出自唐代杨炯的 《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7、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8、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9、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出自《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10、耄耋:指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扩展资料: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1.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2.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3.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4.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5.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6.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

  7. 教数:9岁。

  8. 舞勺:13岁。

  9. 及笄:指女子15岁。

  10.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1. 花甲(耳顺):指60岁。

  12. 古稀:指70岁。

  13.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14. 黄发:指长寿老人。

  15. 鲐背:指长寿老人。

  16. 期颐:指百岁。

扩展资料: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15—20岁——舞象之年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77岁——喜寿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 ,人瑞   108岁——茶寿


古代男子与女子的发饰(束发)和衣物有哪些?如可以请配图,谢谢
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交领右衽为基本特征。 2、唐装 唐装(亦属于汉服)唐代的汉服,多特指对襟上衣、齐胸襦裙加上披帛的女子装束。男子装束则多为圆领袍衫。 我们现在总说到的衣裳二字,其实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实是指现代所说的裙子,衣与裳分开。这种妇女的服饰不...

古代年龄的称呼0~100岁
豆蔻:指少女13~14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及笄:指女子15岁,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志学之年:指少年15岁,一个人到了十五岁应是有志于做学问的年纪。 舞象之年:指少年15至20岁。 加冠\/弱冠:指男子20岁,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若体犹未壮者,称“弱冠”。 而立之年...

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是多大?各个朝代有什么不同?
关于古代婚姻,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认识,古人普遍早婚早育。从文献资料来看,古代女子结婚是比较早的,具体早到什么程度呢?一般而言,古代女子到了13、14岁就要出嫁的,最晚也不能超过19岁。《春秋谷梁传·文公十二年》载,西周时期男子20岁“冠而列丈夫”,女子15岁为“及笄&...

古代称各年龄段的人为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称?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

古代女子受刑罚和男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在明清时期的律法中就有关于这种的规定:除非女性犯下一些死罪或者是作奸犯科之类的事情,别的一些小罪可以直接交给她的丈夫管理,不会有牢狱之灾,如果这个女子没有丈夫的话,就交给她的亲属管理,并且还严格表示不能监禁这名女子,违法的话还会杖责40,这也算是古人对女子的一种宽容。女子和男子的...

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服饰怎么写好看
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这个时期的服饰,可以参鉴《洛神赋》、《列女传》等图卷。 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

古代女子受刑罚和男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在明清时期的律法中就有关于这种的规定:除非女性犯下一些死罪或者是作奸犯科之类的事情,别的一些小罪可以直接交给她的丈夫管理,不会有牢狱之灾,如果这个女子没有丈夫的话,就交给她的亲属管理,并且还严格表示不能监禁这名女子,违法的话还会杖责40,这也算是古人对女子的一种宽容。女子和男子的...

在古代各个年龄阶段有什么别称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

为什么古代女子和男子有的叫什么氏却没有名字?
姓是代表家族血缘,起源自母系社会,也叫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女子出嫁以后,姓都会跟随丈夫,本姓则弃之不用,因此姓是可以变化的。氏则是古代贵族以属国、官位为氏,表示这个人身份尊贵,氏多为固定,由皇上授予,不可变。男子叫“氏”,多半是其地位最贵,江湖...

中国古代人的称呼。
古代对人的尊称 1、父亲:令尊、令严 2、母亲:令堂、令慈 3、兄弟:令兄、令弟 4、姐妹:令姐、令妹 5、妻子:令正 6、儿子:令郎 7、女儿:令爱(嫒)8、亲戚:令亲 9、学生:高足 10、老师:恩师、夫子

阿拉善盟17884595801: 古人对男女各种年龄段的称法? -
黎养艾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阿拉善盟17884595801: 古代对人年龄的称谓? -
黎养艾易:[答案]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 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

阿拉善盟17884595801: 在我国古代文化里,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称呼也有所不同,如儿童成为“总角”“垂髻”,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请从列举的对象中选出两项,... -
黎养艾易:[答案] 答案: 男子二十岁:弱冠 女子十五岁:及笄 自己的妻子:拙荆 自己的弟弟:舍弟 对方的母亲:令堂 对方的儿子:令郎

阿拉善盟17884595801: 古代年龄称谓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 -
黎养艾易:[答案]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 ...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

阿拉善盟17884595801: 古代从小到老的年龄称谓有哪些 -
黎养艾易:[答案] 婴儿:人初生襁褓:0岁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女子13岁 及笄(jī):女子15岁 弱冠:男子20岁 而立:30 不惑:40 知命:50 花甲:60 古稀:70 喜寿:77 仗朝:80米寿:88岁 耄耋(mào dié)(鲐(tái)背之年...

阿拉善盟17884595801: 文言文中各个年龄阶段如何称呼? -
黎养艾易:[答案] 1.总角 古时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诗经·齐风·甫田》:“总角卯兮.”角,小髻;卯,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后人用“总角”代指童年. 2.垂髫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童年.晋陶渊明...

阿拉善盟17884595801: 古代人对于人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名称 -
黎养艾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叫知天命、半百)

阿拉善盟17884595801: 你知道下面我国古代的年龄称谓是多大吗?(1)豆蔻年华: 岁女子 (2)加冠、弱冠: 岁男子(3)而立之年: 岁 (4)不惑之年: 岁 -
黎养艾易:[答案] 豆蔻13岁,弱冠20岁(加冠也是20),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天命50岁,耳顺60岁,古稀70岁

阿拉善盟17884595801: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代称古稀之类的 还有弱冠、而立、知天命、等等 越多越好 -
黎养艾易:[答案] 0岁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

阿拉善盟17884595801: 古代的男人、女人从小到大是如何称呼的?? -
黎养艾易: 二十弱冠——行加冠之礼,表示男子成年,步入青年人行列,不再是小孩子了. 三十而立——是说男子到了三十岁,就应该事业有所成了,应该成家立业了,因此叫而立之年. 四十不惑——是说男子到了四十岁,这个世界上五花八门的事情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