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诗人如何度过下雨天

作者&投稿:宠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看古代诗人怎样度过下雨天~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青莲居士,浪漫,漫游,奇石,诗作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

古时计时工具有许多中,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钟表。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钟表还是从西方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



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

具体划分如下: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秦12段记时: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午时指从现时的十一点到十三点,一个时辰分作八刻,从十一点起计,每十五分钟一个刻,十一点正为午起,十一点十五分为午时一刻,四十五分为午时三刻,十二点正为正午(午时四刻一般不这样说),到八刻为下一个时辰之始。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也有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天色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



十天干的含义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六十甲子顺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1、辛弃疾《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小编解说:辛弃疾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阵雨夏夜。他行走一路,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辛弃疾沉浸在稻花香中,忘了道途远近,可见其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小编解说: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安史之乱后,杜甫辗转到了成都,求亲告友,在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杜甫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杜甫家中屋顶漏雨不断,长夜漫漫,在睡眠时间极少的情况下,他依旧忧国忧民,不禁发出感慨,希望将来能有广厦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

3、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编解说: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词中描绘的一蓑风雨,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诗人在细雨中安静地品味水上的人和景,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4、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小编解说: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当时的他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他由自然界的风雨联想到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5、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编解说:这首诗创作时苏轼在任杭州通判。诗中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雨中游湖,别有一番情调。

6、杜牧《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小编解说:这首《江南春绝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杜牧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杜牧在烟雨中写出了如此美的诗,流露出含蓄深蕴的朦胧情思。

7、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小编解说:《约客》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黄梅”“雨”“池塘”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诗人闲暇之时以“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为乐。整首诗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细细品完了这些诗词,那么问题来了……

古人们,下雨天穿什么呢?

小编听说,下雨天和蓑衣更配哟!

蓑衣,最初是用草编织而成的挡雨器具。上古时期,人们为了抵挡风雨的侵扰,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

《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就记录了当时人们穿蓑衣的情况。

油衣,是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油后做成的,也称“油帔”。

《晋书·桓玄传》:“(刘)裕至蒋山,使赢弱贯油帔登山,分张旗帜,数道并前。”

除蓑革、油绢外,古代雨衣还有用粗麻、棕丝等材料制成的。

棕衣,棕衣上的棕丝是棕榈树皮上的一种纤维,经加工整理,也可编织成雨衣。 




古代的诗人为什么总是特别喜欢隐居山林?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首富有闲情逸致的元代小曲《蟾宫曲·自乐》,这首诗也是充分的体现了诗人的性情,这也是他自己在隐居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乐趣,诗人也是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了大家,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忘记烦恼,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 草团标正对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

为什么唐代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
《登金陵凤凰台》更是千古绝唱。李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诗仙”。我国于1983年发行的《中国古代文学家》邮票中,第一枚介绍的就是李白。此外,杜甫、白居易、李贺等唐代诗人也各有称号,如“诗圣”、“诗魔”、“诗鬼”等,分别代表了他们在诗坛的独特地位和风格。

王令古代诗人简介
他本希望生太平世,读书学古,自少壮期切切以自奋进,裨补当世之万一,可现在不幸穷蹇颠倒,不得比常流(《壬辰三月二十一日读李翰林墓铭云少以任侠为事因激素志示杜子长》)。在这以后几年间,王令从未参加科举考试。黑暗的社会现实,寄居他人篱下的孤贫生活,使他徒有济世救民之宏愿,却又不...

古代诗人孟郊的简介
下面是我整理的古代诗人孟郊的简介,欢迎阅览。 古代诗人孟郊的人物简介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

古代人们如何度过漫漫长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皑皑白雪,万里无人,天地同色;“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天气严寒,衾枕冷了,窗户都被雪给照亮了,竹子不堪重荷,也被雪压断了。在冬季,古代人怎么御寒,拿什么来取暖过冬?清朝时,一年内北京约...

李白和杜甫的生平事迹
同时也由于封建统治思想的严重影响,李白的不少作品往往流露道家人生如梦、及时行乐和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2、杜甫: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

晚年成名的古代诗人有哪些?
十位晚年成名的古代诗人:十、苏洵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

古代的诗人,居然去过那么多地方
他们去到月落乌啼的寒山寺,听钟声,对渔火,忧愁难眠;他们远戍塞北,“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他们“朝辞白帝彩云间”,耳畔猿啼不断,轻舟却已过了万重山……实在无法想象,在“交通基本靠走,沟通基本靠吼”的古代,诗人们居然去过这么多地方!跟着李白浪迹天涯 李白,诗人中的“第...

骆宾王古代诗人简单介绍
骆宾王(约619~687)唐代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并称富骆。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

有关杜甫江阁的资料
“诗圣”杜甫晚年在湖南漂泊了两年多,曾在长沙湘江边“江阁”寄居,并是诗人度过的人生最后一段岁月。两年里,杜甫留下百余首诗篇,其中在长沙所作的就有50多首,包括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还有点出“长沙”之名的《发潭州》:“夜醉长沙...

洋县17647552443: 关于下雨天的古代诗歌要至少十篇<br/>是要赶毕业论文的帮
贯洪艾司: 戴望舒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

洋县17647552443: 描写“下雨天”的诗句有哪些? -
贯洪艾司: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杜牧《清明》白话文释义: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天...

洋县17647552443: 描写古代诗人们在下雨时的感受的诗句是 -
贯洪艾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洋县17647552443: 要关于雨的诗句词赋~
贯洪艾司: 1、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2、元·卢挚: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3、宋·陈与义: 海裳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4、宁波天童寺联: 花繁柳密处能拨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可立定才是脚跟 5、唐·王勃: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6、宋·王安石: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7、伦道夫: 快乐的雨丝宛如清晨的日莹的露珠,把一颗颗珍珠滴入花的心田. 8、清·恽格: 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 9、清·屈大均: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10、宋·张来: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洋县17647552443: :为什么古代诗人在下雨作的诗,现在的老师都讲他那时十分的惆怅? -
贯洪艾司: 下雨时天气比较阴沉, 古代的时候雨天一般不工作,在家伙在外都有时间沉思,或想念亲人,或缅怀过去 大多想起高兴的事情不多,诗人大多多愁善感,喜欢感物伤身 惆怅也是常见的 而且写的多了,雨也就成了愁绪的一种代名词.无边丝雨细如愁. 当然也有喜雨的,比如上边几位的例子.

洋县17647552443: 我想知道一下在历史上的雨天发生了什么,比如一些诗人,还有一些大的灾难 -
贯洪艾司:[答案] 苏轼在野外途中偶遇风雨,写出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说苑》等书中均有记载,内容也基本相同.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用以说明成汤以宽治民的政策.

洋县17647552443: 写雨的诗词 表达内心的感慨 -
贯洪艾司: 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以杜甫和李商隐为例:杜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比“睛”的36次多了六倍;李商隐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而“睛”只有10次.[1]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

洋县17647552443: 描写雨天景色的古诗,要全诗!!!!!!!!!!!! -
贯洪艾司: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且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秋风吹花做落红, 秋雨碾辗化春泥.今夕秋意不怜人, 明朝秋霾亮春霁.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惨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洋县17647552443: 关于写雨的整首诗和诗的简单的赏析,最少10首 -
贯洪艾司: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但春...

洋县17647552443: 古代要是下这么大雨,人们出行怎么办 -
贯洪艾司: 蓑衣:在上古时期,人们为了抵挡风雨的侵扰,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就记录了当时人们穿蓑衣的情况.春秋战国时代,百姓在下雨天,通常是身着这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