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作者&投稿:松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德育渗透势在必行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2.
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提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二.德育渗透势在必得1.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素材
新教材强调基础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观念和观点的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强调地理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地理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国情教育素材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而这恰恰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线索。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有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环境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化、人口、国土整治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巧妙设计就能够让学生既了解我国国情的优势: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同时,又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人均资源少、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突出等国情劣势,从而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又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的教育素材
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发展观教育 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载体。例如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等;运动观,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联系观,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等;发展观,涉及的内容有“天体演化”、“全球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点,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生活实践中可得多彩的案例“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就以我们生活的北京为例,北京的水资源现状与问题、北京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北京的工业发展与变迁、北京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问题、北京的城市化及其问题、北京的城市规划的变迁、北京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北京的气候变化、北京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等等,这些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现象和问题与我们所学的地理课程有着密切联系,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的真实案例,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扩大,在地球上,我们所听到、看到和所发生的事只要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关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案例,而且生动、形象、真实、有说服力。
三.德育渗透的实践途径1.适时渗透润物无声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容易忽略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有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几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水到渠成。比如在讲授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气候形成的影响后,我概括了这样一句话:“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带来了不同季节海陆的气压差异,而气压的差异又导致了风向的变化,形成了季风环流,从而构成了季风气候。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雄辩证明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也希望大家能够用联系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之间的关系。”这样既让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来认识具体的地理问题,又教给学生一种挖掘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学习方法,可谓一举两得。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2. 深入挖掘巧设案例
高中地理教材侧重于对地理基本原理的阐述,有些原理过于抽象,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为这些基本原理找到合适的案例载体,并将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融入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在《城市规划》一节的教学时,如果单纯就书本讲理论,学生听起来空洞、乏味。在认真挖掘教材之后,我引入了北京城市规划的变迁这一案例,将北京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历史过程、北京工业区(特别是首钢)的搬迁、解决北京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等学生们较为熟悉的事作为一个个子案例逐一分析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布局到“一轴两带多中心”城市布局规划变迁的意义所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书本上的理论鲜明而具体,而且,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融入了环境观、发展观,引导学生们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法规分析城市规划的目的和意义。3.
亲身体验自我教育
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自我感悟,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比如在《旅游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来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和如何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评价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对旅游活动有更深刻的感受,我在课前设计了8个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所选课题到八达岭长城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学生对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种种破坏旅游环境的问题、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旅游超载问题有了直接而深刻的感受,许多学生提出了有独到之处的建议。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老师又适时引导,为本课设计了一个“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这里就可以水到渠成将旅游三要素: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业作为三个系统来看,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而人的调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点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这样就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旅游活动》整个单元的知识及相互关系。
对学生进行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地理教材专门设计了资源专题、环境问题专题和可持续发展专题,这也正是我们进行大力推进的良好契机,但是往往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只要我们巧妙设计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在进行《陆地资源》一节的教学时,如果仅仅就课本论原理是很乏味的,我引入了许多有关中国资源国情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材料阅读、问题设置、分析讨论等教学环节,特别是一组身边事的数据计算,起到了很震撼的效果,学生真切的感到许多资源就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节约资源何等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由陆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引申到中国资源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思想观念去分析和思考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同时进一步明确个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正确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堂课不仅成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很好体现了日常教学中应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高中地理虽然不像初中地理那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只要我们在头脑中始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意识,善挖掘、巧设计,许多教材元素中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避免过于偏重理论的讲解,而多从学生可以接受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多做些文章。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会有许许多多的素材、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培养,使德育与智育犹如盐和汤一样不可分割。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它兼具历史性、人文性、经济性,是一门丰富多彩、情感凸现的学科。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使地理课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一、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
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目标即为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主要有: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形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1.地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初中地理内容为两大板块,一是世界地理,包括地理知识基础理论、世界自然资源、世界气候、世界人口、世界政治分区、世界区域地理;二是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疆域、人口与民族、气候、资源、河流与湖泊、交通、经济、中国区域地理。无论是学习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的、客观的认识和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能凭感觉,更不能想当然地来学习世界与中国、认识世界与中国。如学习世界自然资源中,我们认识到,目前,世界上由于地域差异、经济差异、人文素质的差异,有很多国家、很多地区,人们文化落后,缺少科学知识,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使我们的自然资源数量不断地剧减。更有甚者,一些贫困落后的国家地区的农村,人们为了求生存,还有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乱采矿藏、破坏环境,造成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减少;而人口又不断增加,生态受到威胁,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直接影响到世界全局性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确到,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才能求得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从国情教育入手,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地是建立在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及人文环境的热爱基础上。对我国基本地理国情了解的基础上,地理课让学生从了解家乡开始,通过地理图片、图像、视频、文字资料、数据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如我国的疆域,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自然环境,土地、水、森林、矿产等方面的自然资源状况,经济与文化等人文方面的现状,各地区的地理差异等,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使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在看待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上,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悲观,要引导学生积极地看待和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增强民族自豪和自尊的情感,树立建设祖国的信心和责任感,转化为正确的行为。使学生能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对我国的国情,有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缺点,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
3.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旅游业"一节是教材新增加的专题教学内容。就是渗透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学探索。旅游业与交通、通讯、建筑、商业、保险业有紧密联系,同时又可以带动这些待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与外汇收入,是"无烟工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空前繁荣,成为我国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部门。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扶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学生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和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树立"旅游搭台,经贸唱戏"永续发 展观念,做自觉的环境卫士,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革命圣地、热爱历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情感。
现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日益明显。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民是如何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资源发展经济,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成与败的经验教训,地理课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地理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专心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的精神。
当前的学生大都是在蜜罐中成长着的,他们很容易满足于父辈创造的良好的物质条件,也就容易走上安于现状缺乏奋斗的生活之路。地理教育中必然得加强对学生理想、人生、追求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从小立志成才,从而发奋图强,不懈追求,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初中地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顶好教材。学习欧洲、北美等先进发达国家的地理知识时,充分调动学生好奇、上进的心理,鼓动他们树立不认输、不自卑、努力成栋梁,共建繁荣富强的大中国的远大理想。学习南极洲地理,通过85年、89年中国分别在南极洲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为国争光的精神。学习地理史上的中外名人故事,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郦道元与《水经注》、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哥白尼与布鲁诺的“日心说”等等,都是引导学生学习榜样,追求卓越,奋发图强的最好德育舞台。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地理教育,必然不能只为传授单纯简单的地理知识而进行教学,只有高扬德育旗帜,为造就适应时代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栋梁之才的远大目标而奋斗,使我们的学生一方面具有广博的天文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具有开阔博大的胸襟、高尚的品德、远大的理想,方是地理课堂的核心。

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地理学科刻不容缓的任务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得全球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突出。在今后的几十年内,生态环境问题将严重威胁未来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将会不断损害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将会削弱我国工业化的成果。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环保教育也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在地理教学中把环境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并加以强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地理教学应当自觉肩负起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任务,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2 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方法途径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师的教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本学期我担任本校初一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所尝试的一些方法进行介绍。
2.1 立足课堂,挖掘教材环保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环保教育
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地理学科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可以结合课本知识有关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利用多媒体、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形式,开展形象生动的环境教育。
举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中第三个标题: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可以让学生们就如下问题展开讨论:
a. 西安的大气环境质量如何?
b. 污染的大气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c. 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d. 我们应该怎么做?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加上多媒体展示的被人类活动污染的景观图片,学生很容易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影响因素,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2 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进行环保宣传
这学期我带初一年级的地理课。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材内容涉及环保知识的地方并不多。仅仅利用教材内容传授环保知识并不够。环保教育是平常的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预备铃后的几分钟进行环保教育。我在初一1班布置了写环保演讲稿的作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仍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因为不知道该写什么没能完成作业。说明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没有深刻的认识理解。我让学生们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做环保演讲,这样不光让环保意识深入学生心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
2.3 举办环保讲座,让学生较系统的掌握环保知识,进而提高环保意识
学校可以请专家或相关教师举行环保讲座,这样可以让学生较系统和较全面的掌握环保知识,对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等内容理解的更加深刻,让学生产生一种环境危机感,从内心深处自觉保护环境。
2.4 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并且还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仅靠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来提高环保意识。
我在2班布置了“废物利用”DIY 制作的作业,参与的学生们制作得很认真,有的用废旧纸板制作了中国地图的拼图,有的用废旧饮料瓶制作了笔筒,有的制作了小收纳盒等。部分学生还写了制作感言。我在课堂上展示了部分作品,并且告诉他们废物在某些方面仍有价值。
我在3班布置了“节约用水——做家庭小主人”的任务,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注意节约用水,并在家里监督爸爸妈妈是否有浪费水的行为。还要求学生们在家中坚持用淘米水浇花。如果能在课堂上给他们放一些缺水地区的视频资料,效果应该会更好。
我在4班布置了制作环保手抄报的任务。我把部分手抄报在本班后面的黑板上进行了展示。没参与的同学看到展出的环保手抄报也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2.5 参加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
利用节假日,可以让学生们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街道小卫士”活动。让几个学生负责某条街道的卫生,主要是监督路人不要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自己自然不会那样做。还有,当善意的提醒路人时,路人也会不好意思,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可以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并付诸行动。
2.6 教师的榜样力量,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影响学生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师要时时做好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看到纸屑丢在地上,带头去捡;提倡节约水电,自己做到人离关灯、随手关水龙头。即使学生看到默不作声,也会在心里留下印象。
3 初中学生环保意识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期接近尾声,我对本校初一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环保问卷调查。调查的100个学生当中有91%的学生表示对环保问题有兴趣,其中35%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100个学生当中有47个学生表示学校课堂是其环保知识的主要来源。9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环境教育编入初级中学课程计划。85%的学生能认识到我国环境总体仍在恶化。77%的学生认为环境保护与自己关系密切。70%的学生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较大。52%的学生最乐意接受的环境教育方式是活动参与式,27%的学生乐意选择课堂讲座。73%的学生表示会尽可能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71%的学生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周围不爱护环境的人。
调查数据表明:第一,学生对环保教育感兴趣,并且觉得有必要进行环保教育。第二,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让他们从感兴趣变成行动还需要较多努力。第三,笔者对初中学生进行的环保教育工作是有成效的。
面对目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该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责任。地理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中东》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中东》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中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掌握本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中东地区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线路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课标及教学目...

李维仓学术研究
李维仓在学术研究领域投入大量精力,其研究成果丰富显著。他撰写的论文,如“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以及对庄浪县史地教学现状的深入探讨——“史地教学积弊甚多症结何在”等,共计200多篇,已在权威期刊《甘肃教育》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21种专业杂志上发表。他的学术贡献不仅限于论文,他还编写了两部...

██一级校的学生与二级校的学生有到底差在哪里?███
一级校的同学,心中总有一种莫明的失落感与自卑感,我的成绩之所以比不上一级校的学生,原因到底何在!...地理知识以及音乐、美术等艺术科目,对于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以及培养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鉴别能力的...教学中安排的学生实验,是极为宝贵的学习机会。百闻不如一见,更不如一做,要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必须...

李维仓是谁
潜心学术,科研成果丰硕。撰写的论文“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史地教学积弊甚多症结何在——庄浪县史地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等200余篇论文在《甘肃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21种刊物发表。有专著《历史文化》《红雨碧芹》。编写高中辅导教材《高中地理辅导与检测》、《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等正式...

怎样上好初中物理试卷评讲课
从试卷评讲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思想、知识功底和教学技能。 【关键词】试卷评讲 讲课技巧 自信心 总结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094-03 中学教学中,试卷讲评课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物理讲评课,对扬优纠错、巩固双基、规范解题、孰练技巧、提高学生...

文明教师师德演讲稿
在一个地理老师的影响下,有一些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地质、水文、旅游等专业;一位语文老师的影响下,他的学生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一位英语老师多年以后听到了他的学生熟练标准的同声传异的声音。我们说,这样老师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教学已经在学生中建立了影响,已经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建议。一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

歌特巴特猜想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 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Goldbach)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学习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学习理解为科学文化知识和 技能的学习,是片面的。这导致人们在教育、教学中,仅偏重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而忽视能力、态度、方法、品德的养成,培养出的人片面发展,只知死啃课 本、高分低能、高能缺德、知书不识理,与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相背离,与人们对学习的片面理解的...

高中地理说课稿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可以适当安排学生搜集其他必要的资料,以期增加视野宽度和调节课堂气氛。另外,通过地图获取必要的地理信息仍旧是地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比如焦作市的绝对地理位置、相对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矿产、交通状况等等都是可以通过对相关地图的判读加以获取的。 分析过焦作市的地理概况和产业优势后,就需要针对...

中学生五四青年节演讲稿,求高手
国家用那么多百姓的民脂民膏来供你读书,你还浪费国家的财富,你良心何在?从自己身边做起,我们学校才有希望。天下有大事吗?没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尊敬老师开始的,是从那很小很小的事开始的。这种道德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不专门找到...

佛坪县18666025275: 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宁炕易妥: 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在地理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矗因此,要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

佛坪县18666025275: 用地理课例或案例说明你是如何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
宁炕易妥: 讲解认识地球的过程中,通过讲述一系列科学家的探索,如:哥白尼日心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导出对科学中勇于探索、不怕牺牲的情感价值观.纯手工输入,合适请采纳,不足请追问,谢谢!

佛坪县18666025275: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宁炕易妥: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和地理思维,还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求实的品质、创新的习惯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要达到这些目的,

佛坪县18666025275: 教学活动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 -
宁炕易妥: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具有全面性:教学中要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

佛坪县18666025275: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宁炕易妥: 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1.地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科学的 实事求是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佛坪县18666025275: 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宁炕易妥: [摘要]德育教育肩负着引导学生沿着正确健康的道路前进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初中教学中,地理学科有着许多德育教育是其他学科难以实现的,因此,德育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地理教学也能够更加体现德育教育的本质.本文首先阐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针对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地理教学的一些建议.(剩余2003字)

佛坪县18666025275: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
宁炕易妥: 关注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也是教学中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乐学与学会、会学的关系;从教....

佛坪县18666025275: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
宁炕易妥: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它兼具历史性、人文性、经济性,是一门丰富多彩、情感凸现的学科.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使地理课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

佛坪县18666025275: 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学 -
宁炕易妥: 地理是高中学校教育中的一门课程,地理学科的知识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德育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德育教育教学的要求得到提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人生态度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本文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佛坪县18666025275: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宁炕易妥:[答案] 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地理知识渗透,严密的逻辑推理,师生情感的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地理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充分展示出来.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教学过程,达到德育的内化.一、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地理科学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