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四十回,每回的简介。还有现在普及的后四十回到底是不是高鹗写的?

作者&投稿:将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楼梦》后四十回到底是谁写的?~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
高鹗续书说:
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在思想旨意、宝黛性格、艺术风格上均存在差异,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自注云:“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因此,胡适、俞平伯、顾颉刚、吴世昌、周汝昌、李希凡、蔡义江等学者把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判给了高鹗。
深圳大学研制出《红楼梦》电脑多功能检索系统,结论称: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在用词和描写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全书所有的生僻字都出现在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一个也没有;全书描写亭台楼阁265次,绝大部分都在前八十回,后四十回共有五处。

扩展资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透露,《红楼梦》经历多次版本更新,“这个更新绝对不是在前面版本基础上进行修订,好多次是推倒重来。”
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程乙本为底本,以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新中国第一个《红楼梦》整理本;1957年,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第二个校点、注释本《红楼梦》;1959年和1964年,分别修订出了第二版、第三版。
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前八十回的底本,以萃文书屋排印的程甲本为后四十回的底本,重新整理的《红楼梦》首次印行。周绚隆说,这一版本是经过一代红学家集体努力完成的,开创了《红楼梦》传播史上以脂本为底本整理出来成为通行本的新时代。
这之后,又经过两次修订,将作者署名由延续了数十年的“曹雪芹、高鹗著”,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张庆善认为,署名的变化,吸收了红学界对后四十回续书作者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出版者和整理者严谨的态度。
“我们今天看到的后四十回,唯一依据就是程伟元、高鹗的版本,从历史角度看,把他们作为整理者而不是作者是合乎情理的。”周绚隆认为,现在还无法证明后四十回一定是曹雪芹留下的,只能暂用“无名氏续”,期待后续研究作出解答。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版《红楼梦》不见"高鹗" 续写者为何变成无名氏

自:
作者的QQ号码:535431041 补天余石
群组号码:16161932 诸子释红
开篇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估计十之八九的朋友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还用问吗?当然是高鹗啦!”此时你们的心里大概还有这样的潜台词:“这事儿地球人都知道嘛,多此一问!”
不错,在现今的通行本《红楼梦》封面上,都写着“[清] 曹雪芹 高鹗 著”,很多读者也默认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高鹗,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一个由学术权威的错误论证造成的误会。
这位学术权威绝非等闲之辈,乃是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孔子”的新红学开创者-------胡适先生。
(一)
自从胡适先生《〈红楼梦〉考证》问世以来,广大读者几乎无条件地接受了他的论断:“高鹗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
而实际上,这个论断是错误的,或者说,是有问题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并不是高鹗,也不是程伟元,而是另有其人。
有人或许不信,以为我是痴人说梦,那么我们就不妨首先回顾一下,胡适先生是如何得出“高鹗续书说”这个论断的呢?
首先,先生指出:“现今市上通行的《红楼梦》虽有无数版本,然细细考较去,除了有正书局一本外,都是从一种底本出来的。这种底本是乾隆末年间程伟元的百二十回全本,我们叫他做"程本"。”继而转录了程甲本上程伟元、高鹗的两篇序跋以及程乙本的“引言”(引文略,见后文。)。
“我们看上文引的两序与引言,有应该注意的几点:
(1)高序说"闻《红楼梦》脍炙人口者,几廿余年"。引言说"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从乾隆壬子上数三十年,为乾隆二十七年壬午(一七六二),今知乾隆三十年间此书已流行,可证我上文推测曹雪芹死于乾隆三十年左右之说大概无大差错。
(2)前八十回,各本互有异同。例如引言第三条说"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我们试用戚本六十七回与程本及市上各本的六十七回互校,果有许多异同之处,程本所改的似胜于戚本。大概程本当日确曾经过一番"广集各本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的工夫,故程本一出即成为定本,其余各钞本多被淘汰了。
(3)程伟元的序里说,《红楼梦》当日虽只有八十回,但原本却有一百二十卷的目录。这话可惜无从考证。(戚本目录并无后四十回。)我从前想当时各钞本中大概有些是有后四十回目录的,但我现在对于这一层很有点怀疑了。
(4)八十回以后的四十回,据高程两人的话,是程伟元历年杂凑起来的--先得二十余卷,又在鼓担上得十余卷,又经高鹗费了几个月整理修辑的工夫,方才有这部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他们自己说这四十回"更无他本可考";但他们又说:"至其原文,未敢臆改。"
(5)《红楼梦》直到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始有一百二十回的全本出世。
(6)这个百二十回的全本最初用活字版排印,是为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一七九二)的程本。这本又有两种小不同的印本:(一)初印本(即程甲本)"不及细校,间有纰缪。"此本我近来见过,果然有许多纰缪矛盾的地方。(二)校正印本,即我上文说的程乙本。
(7)程伟元的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即是这一百三十年来的一切印本《红楼梦》的老祖宗。后来的翻本,多经过南方人的批注,书中京话的特别俗语往往稍有改换,但没有一种翻本(除了戚本)不是从程本出来的。
这是我们现有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历史。这段历史里有一个大可研究的问题,就是“后四十回的著者究竟是谁?”俞樾的《小浮梅闲话》里考证《红楼梦》的一条说:
《船山诗草》有"赠高兰墅鹗同年"一首云:"艳情人自说《红楼》。"注云:"《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然则此书非出一手。按乡会试增五言八韵诗,始乾隆朝。而书中叙科场事已有诗,则其为高君所补,可证矣。
俞氏这一段话极重要。他不但证明了程排本作序的高鹗是实有其人,还使我们知道《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补的。
……
我们可以总合上文所得关于高鹗的材料,作一个简单的《高鹗年谱》如下:
乾隆四七(一七八二),高鹗作《操缦堂诗稿跋》。
乾隆五三(一七八八),中举人。
乾隆五六-五七(一七九一--一七九二),补作《红楼梦》后四十回,并作序例。 《红楼梦》百廿回全本排印成。
乾隆六零(一七九五),中进士,殿试三甲一名。
嘉庆六(一八零一),高鹗以内阁侍读为顺天乡试的同考官,闱中与张问陶相遇,张作诗送他,有"艳情人自说《红楼》"之句;又有诗注,使后世知《红楼梦》八十回以后是他补的。
嘉庆一四(一八零九),考选江南道御史,刑科给事中。--自乾隆四七至此,凡二十七年。大概他此时已近六十岁了。
后四十回是高鹗补的,这话自无可疑。我们可约举几层证据如下:
第一,张问陶的诗及注,此为最明白的证据。
第二,俞樾举的"乡会试增五言八韵诗始乾隆朝,而书中叙科场事已有诗"一项,这一项不十分可靠,因为乡会试用律诗,起于乾隆二十一二年,也许那时《红楼梦》前八十回还没有做成呢。
第三,程序说先得二十余卷,后又在鼓担上得十余卷。此话便是作伪的铁证,因为世间没有这样奇巧的事!
第四,高鹗自己的序,说的很含糊,字里行间都使人生疑。大概他不愿完全埋没他补作的苦心,故引言第六条说:
"是书开卷略志数语,非云弁首,实因残缺有年,一旦颠末毕具,大快人心,欣然题名,聊以记成书之幸。"因为高鹗不讳他补作的事,故张船山赠诗直说他补作后四十回的事。
但这些证据固然重要,总不如内容的研究更可以证明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决不是一个人作的。(下面举例说明,略)……以此看来,我们可以推想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做的了。
(注: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根据上面的引文可知,胡适先生首先从程甲本上程伟元、高鹗的两篇序跋中初步了解了程本的刊刻情况,继而根据俞樾的《小浮梅闲话》得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补的”的结论。随之展开对高鹗生平的“小心求证”,获得了一些相关资料,最后结合后四十回内容的研究证明《红楼梦》确非出自一人之手。这就是影响广大读者近百年的“高鹗续书说”的最初论证过程。其后的新红学家们大多默认了胡适先生的这个结论,并以各种新资料和自己的论证来充实它。
但是,如果我们的头脑稍微冷静一点、态度稍微审慎一点、就很容易发现这个结论及其论证过程决非无懈可击。下面仅就个人所见略陈一二:
1、 首先,胡适先生在对程甲本上程伟元、高鹗的两篇序跋的分析中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程伟元在整理刊刻《红楼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指出他是后四十回佚稿的搜集者------先生对此不以为然。显而易见,先生从一开始就把后四十回的著作权授予了高鹗。后面的所有论述,不过是对这个先入之见的论证而已。这无疑是学术研究的大忌,也给“高鹗续书说”制造了先天的致命伤。
2、 接着,先生根据俞樾的《小浮梅闲话》里考证《红楼梦》的一条证明了程排本作序的高鹗是实有其人,并正式提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补的”的结论。他的最主要的证据就是《小浮梅闲话》引录的张问陶《船山诗草 卷十六 〈辛癸集〉》中收入的《赠高兰墅同年》,原诗如下:
赠高兰墅(鹗)同年
(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
无花无酒耐深秋,洒扫云房且唱酬。侠气君能空紫塞,艳情人自说红楼。
逶迟把臂如今雨,得失关心此旧游。弹指十三年已去,朱衣帘外亦白头。
这首诗的诗题小注不仅是胡适先生“高鹗续书说”的核心论据,也是后人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时论争的焦点------“补”是不是“续作”的意思?这一问题引发了无数的争议。笔者以为,我们不能单单去咬文嚼字,而是应该从大的方面来看:
首先,张船山和高鹗是乡试同年(按:二人都是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顺天府乡试举人,嘉庆六年(1801)又同任顺天乡试同考官,这首诗即作于此时。),但是至今没有证据证明他认识程伟元,因此在赠诗之时,张称高鹗是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整理者作为对同年的一种褒赞,无可非议。
其次,从这首诗来看,张船山和高鹗虽然是乡试同年,但是从乾隆五十三年至嘉庆六年,二人的交往是十分有限的,以至于“兰墅能诗,而船山集中绝少唱和”(震钧《天咫偶闻》)。因此在赠诗之时,作者才抚今追昔,有“弹指十三年已去,朱衣帘外亦白头”的沧桑感受。从这首诗和现有资料来看,张船山并不了解程本《红楼梦》的整理刊刻情况,因此,对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整理情况的考证而言,这首诗及其诗题小注只能作为旁证,而根本没有作铁证的资格。
3、 胡适先生所举证据中的第二条,先生自己也并不很以为然,笔者对此不甚了了,不敢妄论,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一条绝对不能成为高鹗续书的铁证。

至于胡适先生所举证据中的第三、第四条,前人已经批驳。这里谨略述一二。
比如第三条,有人就举出胡适先生在 《跋<《红楼梦》>考证 》中提到的他得到《四松堂集》的经过予以反驳,兹引该文相关文字如下:
我那时在各处搜求敦诚的《四松堂集》,因为我知道《四松堂集》里一定有关于曹雪芹的材料。我虽然承认杨钟羲先生(《雪桥诗话》)确是根据《四松堂集》的,但我总觉得《雪桥诗话》是“转手的证据”,不是“原手的证据”。不料上海、北京两处大索的结果,竟使我大失望。到了今年,我对于《四松堂集》,已是绝望了。有一天,一家书店的伙计跑来说:“《四松堂诗集》找着了!”我非常高兴,但是打开书来一看,原来是一部《四松草堂诗集》,不是《四松堂集》。又一天,陈肖庄先生告诉我说,他在一家书店里看见一部《四松堂集》。我说,“恐怕又是‘四松草堂’罢?”陈先生回去一看,果然又错了。
今年四月十九日,我从大学回家,看见门房里桌子上摆着一部退了色的蓝布套的书,一张斑剥的旧书笺上题着《四松堂集》四个字!我自己几乎不信我的眼力了,连忙拿来打开一看,原来真是一部《四松堂集》的写本!这部写本确是天地间唯一的孤本。因为这是当日付刻的底本,上有付刻时的校改,删削的记号。最重要的是这本子里有许多不曾收入刻本的诗文。凡是已刻的,题上都印有一个“刻”字的戳子,刻本未收的,题上都贴着一块小红笺。题下注的甲子,都被编书的人用白纸块贴去,也都是不曾刻的。——我这时候的高兴,比我前年寻着吴敬梓的《文木山房集》时的高兴,还要加好几倍了!
…… 我在四月十九日得着这部《四松堂集》的稿本。隔了两天,蔡孑民先生又送来一部《四松堂集》的刻本,是他托人向晚晴簃诗社里借来的。刻本共五卷:
……果然凡底本里题上没有“刻”字的,都没有收入刻本里去。这更可以证明我的底本格外可贵了。蔡先生对于此书的热心,是我很感谢的。最有趣的是蔡先生借得刻本之日,差不多正是我得着底本之日。我寻此书近一年多了,忽然三日之内两个本子一齐到我手里!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了。
胡适先生认为“程序说先得二十余卷,后又在鼓担上得十余卷。此话便是作伪的铁证,因为世间没有这样奇巧的事”,然而他自己却在三日之内,获得一年来遍寻不着的《四松堂集》抄本、刻本各一部,而其中的抄本乃是“天地间唯一的孤本”,这要比程序中所说的情形“奇巧”得多了,难道先生自己也在“作伪”不成吗?

而第四条“高鹗自己的序,说的很含糊,字里行间都使人生疑。大概他不愿完全埋没他补作的苦心”。 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正如程序中所言:后四十回佚稿“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程高二人并非把佚稿直接付印,而是对其作了一番整理补缀的工作之后才和前八十回一起予以刊印的;而且众所周知,程本的前八十回文字也与其他抄本颇有不同,这说明程高二人的整理对象其实是整部《红楼梦》,这就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工程了。而胡适先生认为高序中“说的很含糊,字里行间都使人生疑”的“予……欣然拜诺,遂襄其役。工既竣,并识端末,以告阅者”一节,所说的正是整理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这件事。这当然更不足以成为“高鹗续书说”的铁证。
至于《考证》后文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内容的研究,其目的本是“证明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决不是一个人作的”,这一点应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与考证后四十回作者究系何人的问题并无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胡适先生《〈红楼梦〉考证》中提出之“高鹗续书说”论证过程的分析,可以初步证实这个论断是靠不住的。

(二)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了解《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和整理刊刻过程的问题呢,

我认为,在没有更确凿的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我们自然要以当事人--程伟元、高鹗—的自述为主要依据来认识这个问题。那么这个自述材料,当然首推程本中的序跋和引言。
程甲本程伟元序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钞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原文如此)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石头记》全书始至是告成矣。书成,因并志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
小泉程伟元识。
程甲本高鹗叙
《红楼梦》叙
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者,几廿余年,然无全璧,无定本。向曾从友人借观,窃以染指尝鼎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仆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予以是书虽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谬于名教,欣然拜诺,正以波斯奴见宝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并识端末,以告阅者。
时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 铁岭高鹗叙并书。
按:乾隆辛亥即乾隆五十六年。这一年冬至是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本月月小),冬至后五日为十二月三日(西历1791年12月27日)。
程乙本程伟元、高鹗引言
引言
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缘友人借抄争睹者甚夥,抄录固难,刊板亦需时日,姑集活字刷印。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惟识者谅之。
书中前八十回钞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
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兹惟择其情理较协者,取为定本。
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它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钜卿赏鉴。但创始刷印,卷帙较多,工力浩繁,故未加评点。其中用笔吞吐虚实掩映之妙,识者当自得之。
向来奇书小说,题序署名,多出名家。是书开卷略志数语,非云弁首,实因残缺有年,一旦颠末毕具,大快人心,欣然题名,聊以记成书之幸。
是书刷印,原为同好传玩起见,后因坊间再四乞兑,爰公议定值,以备工料之费,非谓奇货可居也。
壬子花朝后一日,小泉、兰墅又识。
按:“壬子”即乾隆五十七年。“花朝”为农历二月十五日。壬子花朝后一日(西历1792年3月8日),距辛亥冬至后五日仅七十二天。

此外,高鹗还有一首诗,收在他的及门弟子华龄所编的《月小山房遗稿》中,诗全文是:
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
老去风情减昔年,万花丛里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禅。
根据程高二人的序跋,程本的出世过程是:
1、 程伟元化数年之功,搜罗《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残稿遗篇,略具雏形;
2、 乾隆五十六年春,程伟元邀友人高鹗共同整理此书;
3、 同年冬末,红学史上首部一百二十回刊本《红楼梦》出版,是为“程甲本”;
4、 次年春,程高二人将程甲本修订再版,是为“程乙本”。
自程伟元邀请高鹗共同整理《红楼梦》到程甲本刊行,前后不足一年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要续补后四十回是不可想象的,虽然根据序跋所署的时间推算,程高两次排印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时间相隔只有七十余天,而程甲本一五七一页中,程乙本作了改动的有一五一五页之多。据统计,程乙本比程甲本增删字数达二万一千五百零六字,其中前八十回增删了一万五千五百三十七字。时间之短、改动之大,固然令人称奇,但是还不能因此断定程高二人能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把《红楼梦》后四十回续补完毕。因为续补的工作远比修订艰难而复杂得多,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综观以上三篇文章和一首七绝,程高二人从未以后四十回的作者自居,而是始终扮演着整理出版者的角色。而在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整理刊刻过程中,程伟元所起的作用显然远远大于高鹗:是他独力搜集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佚稿;是他约请高鹗共同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他实际上是这件事情的主持者,而高鹗不过是个“友情加盟”的闲散举人而已。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通行本《红楼梦》所署的“曹雪芹、高鹗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它把参与后四十回整理出版工作的高鹗推上了续作者的高位,而彻底忽略了这项工作的实际主持者程伟元,若不是当年胡适先生把这种百二十回本定名为"程本",恐怕程伟元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就连点影子也没有了。


那么我们下面要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是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整理出版者,高鹗被推为后四十回的作者,而程伟元却默默无闻?

首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胡适先生的《〈红楼梦〉考证》的作用。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流的学者和新红学的奠基人,胡适先生的考证成果对于红学界的影响是不可言喻的,而中国人自古便有迷信权威、崇信名人的积习,因而胡适先生对程伟元的忽视和对高鹗的重视直接“传染”了后世学者和读者。

其次,由胡适先生的《〈红楼梦〉考证》发端,人们开始重视并着意发掘关于高鹗的材料。近一个世纪以来,此类材料屡有发现,特别是大量的高鹗著作的出世,使人们对这个封建文人有了更加直接而深刻的了解,而程伟元的资料则寥寥无几,加之相关的普及工作不到位,也就难怪广大读者对他几乎毫无所知了。

还有一个近乎笑谈却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二人的仕途经历迥异。高鹗是三甲进士出身,历任内阁中书、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掌江南道监察御史、署给事中、刑科给事中等职,自国子监“进士题名碑”至各种官方档案乃至《清史稿》都有相关资料可查。而程伟元不过是一个“东山隐士”(指既无功名官职,又不热衷此道的山林隐逸之士。),一生不曾为官,以致名不见经传。由此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高鹗的资料多而程伟元的资料少。而如上面所言,人们大多习惯于崇信名人,在胡适先生的考证成果深入人心之时,在程高这样两个人之间,人们自然倾向于为官作宰,著作传世的高鹗,而对于程伟元则未免有所忽视了。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胡适先生和后世学者和读者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程本序跋对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整理刊刻过程的叙述。所谓“熟视无睹”,这个规律在这里也是适用的。



既然程伟元和高鹗是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整理出版者,那么他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呢?后四十回中有没有他们续写的情节呢?
现摘引程本的序跋和引言相关内容如下:
其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程伟元序)
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缘友人借抄争睹者甚夥,抄录固难,刊板亦需时日,姑集活字刷印。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惟识者谅之。
书中前八十回钞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
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兹惟择其情理较协者,取为定本。
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它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钜卿赏鉴。但创始刷印,卷帙较多,工力浩繁,故未加评点。其中用笔吞吐虚实掩映之妙,识者当自得之。

由此可见,程高二人对《红楼梦》的整理工作主要包括汇校、订补、编定等项内容:
汇校:主要是针对前八十回,由于此前《红楼梦》主要通过抄本形式流传民间,因此各种原因导致的文句差异便在所难免。程高二人汇集诸本,校阅改订也是理所当然。
订补:针对前八十回的文本差异,程高二人通过增删改补等方式,进行订正;针对后四十回,二人根据前八十回情节中透漏的各种“伏线”予以改订,使之前后呼应,这一点在我们读后四十回的时候已经得到证实了。
编定:作为第一部一百二十回“全本”的《红楼梦》,程高二人希望它能够成为这部小说的“定本”,为此他们下了很多功夫。比如第六十七回,各种抄本缺失及文本差异现象十分严重,程高二人便择善而从,“取为定本”。
(三)
既然程伟元、高鹗不是续作者,那么后四十回的作者究竟是谁呢?
相信许多读者和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一样,对后四十回中人物描写的印象大抵就是八个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公认的最根本的谬误则是结局与作者原意相悖,正如鲁迅先生所言:
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惟结末又稍振。……续书虽亦悲凉,而贾氏终于“兰桂齐芳”,家业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
--------------《中国小说史略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说》
可知后四十回确非雪芹原作。但是这作者究系何人,至今无从查考。在搜集整理后四十回佚稿的时候,程伟元“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二十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原文如此)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笋,然漶漫不可收拾。”
由此可见,程伟元所搜集的,是后四十回文本的断简残编,估计大多应该是时人的续作,而几乎不可能是曹雪芹的原稿,且这些残稿也未必出自一人之手。如此看来,《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就不仅仅是“无名氏”了,而是“大众”,非止一人,这就更加无从查考了。所以,“程本《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原作者是谁”这个问题,只能是暂付阙如。

(四)
下面,我想就程高二人整理刊刻《红楼梦》的动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程伟元、高鹗为什么要下功夫整理《红楼梦》呢?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程伟元与高鹗等人之续书是有政治背景的”。
周先生在《“六朝人物”说红楼》一文中说:
“这个“政治来由”并不是我捏造而生的。它是赵烈文亲聆大学者掌故家宋翔凤传述并记之于纸笔的。宋公说:《红楼梦》是乾隆晚期,宠臣和珅“呈上”,乾隆“阅而然之”的。原文可检蒋瑞藻先生的《小说考证》〔注一〕。

〔注一〕以下相关文字转引自周汝昌《曹雪芹小传》:
长洲宋翔凤(1776-1860),字于庭,是乾嘉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常州派经学家,由他这里也传出一件颇为重要的"口碑"来。他说:
曹雪芹《红楼梦》,高庙(乾隆)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作也。"后遂以此书为珠遗事。曹实楝亭先生子,素放浪,至衣食不给。其父执某,钥空室中,三年,遂成此书云。
(注:《能静居笔记》,蒋瑞藻《小说考证拾遗》所引。按此笔记,徐珂所着《雪

后四十回是高额和程颐合著的,但是大部分是高额的前四十回简介●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僧道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英莲丢失;士隐出家,士隐解“好了歌”。●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士隐丫头娇杏被雨村看中。雨村发迹后先娶娇杏为二房,不久扶正。雨村因贪酷被革职,给巡盐御史林如海独生女儿林黛玉教书识字。冷子兴和贾雨村谈论贾府危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谈论邪正二气及大仁大恶之人。●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黛玉母逝;贾母要接外孙女黛玉;林如海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贾母疼爱林黛玉;“凤辣子”出场;王夫人要黛玉不要招惹宝玉;宝黛相会,一见如故。●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打死。雨村欲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薛家“百万之富”,薛母乃王子腾之妹,与贾政夫人王氏一母所生。薛蟠要自家另住,薛姨妈要和王夫人“厮守几日”。进贾府后住梨香院。●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芝国府周瑞家的给刘姥姥介绍凤姐:“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斗口齿,十个男人斗不过她一个,就只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刘姥姥先见平儿,误以为凤姐。凤姐初会刘姥姥,态度不热不冷。凤姐和贾蓉说借玻璃炕屏的事。●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周瑞家的找王夫人回话,薛王二人长篇在套地谈家务人情.薛姨妈托她到王夫人处给迎、探、惜和凤姐送宫花,她女儿求她为女婿冷子兴说情(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给黛玉送宫制假花,黛玉用话刺周瑞家的。凤姐言珍大嫂子叫她明日过去逛逛,王夫人答应叫去。秦氏向宝玉介绍她弟秦钟,凤姐要见,贾蓉带来见凤姐。秦宝二人互相倾慕,宝玉要秦钟来贾府私塾读书。焦大当着凤姐和宁府诸人面骂街。●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凤姐与宝玉说服了贾母叫秦钟来家塾上学。宝玉到梨香院看宝钗,薛姨妈热情接待。宝钗急于看通灵宝玉,莺儿说玉上的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八个字正好一对儿,宝玉因要了锁看。宝玉要吃冷香丸,宝钗不给。黛玉来了,见宝玉、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寻雁给黛玉送手炉,黛玉趁机奚落宝、钗。●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宝玉要上学,袭人劝他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了。贾政训斥李贵,叮咛让宝玉不要念诗经古文,讲明背熟《四书》宝玉提出不和秦钟论叔侄,而称兄弟。秦钟、香怜交友,金荣取笑,秦、香向贾瑞告状。贾瑞偏袒金荣。贾蔷激茗烟闹事,李贵息事,金荣赔礼。●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金荣对秦钟仗着宝玉和他好目中无人不满。金寡妇数说金荣退了学占不了薛大哥的便宜。但又把此事告诉了小姑子璜大奶奶,璜大奶奶要告尤氏评理,金寡妇不让,怕娃上不了学,没钱请先生,还要在金荣身上添许多嚼用。璜大奶奶到了宁府,尤氏告诉她:秦氏经期两个月未来,下半天懒待动,话懒待说,眼神也发眩。冯紫英给贾珍荐幼时从学的先生张友士医生给秦氏看病。●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九月菊花盛开。贾敬寿辰,贾母“不赏脸”未来,凤姐为之解释。凤姐和宝玉瞧秦氏,秦氏说凤姐“疼我”。宝玉想起在此睡觉梦游太虚幻境事。凤姐劝解秦氏,说了许多衷肠语。贾瑞给凤姐请安。平儿说三百两银子的利银旺儿媳妇送来了;平儿骂贾瑞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账东西。●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贾瑞来找凤姐。按约定晚上钻入穿堂。腊月天寒,白冻一晚而归。代儒惩罚贾瑞跪在院内读文章,打了三四十大板,不许吃饭。第二次又在凤姐房后小过道里那座空房子,被贾蓉、贾蔷捉弄。贾瑞不听跛道人之言,正照风月宝鉴,一命鸣呼。●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秦氏给凤姐托梦。凤姐听秦氏死吓了一身冷汗;宝玉心中似戳了一刀。“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奢华办丧事,秦氏丫环瑞珠触柱而亡。小丫环宝珠甘为义女。尤氏犯旧疾不出。宝玉向贾珍荐凤姐理家。贾珍拄个拐请凤姐理家。凤姐抓住宁府五件风俗,要治一治。●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宁国府中都总管来,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贷,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凤姐威重令行,十分得意。宝玉秦钟去凤姐处坐。随贾琏送黛玉的昭儿从苏州回来,言林如海九月初三日已殁,凤姐说宝玉“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宁府送殡,北静王水溶会见宝玉。●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兴+月+鸟令+鸟香念珠一串。凤姐、宝玉、秦钟盱中途在农人家打尖。宝玉观二丫头纺绩。来至换槛寺,凤姐到馒头庵(水月庵)要两间房作下处。宝玉,秦钟与智能玩笑;凤姐弄权图银害命。自称“从来不信阴司地府报应,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问老尼要三千两银子。智能向秦钟提出“出了这牢坑,离了这些人”的要求。凤姐为落人情,图三千银,又住一宿。●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贾政生辰,元妃入宫。贾蔷要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贾琏有犹豫之意,贾蓉示意凤姐为之说好话,贾琏方允。凤姐趁机叫赵嬷嬷两个儿子一起去。贾府忙着盖造省亲别墅。宝玉看望将死之秦钟,秦钟劝他“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并自悔“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宝玉痛悼秦钟。贾政自谦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于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因闻塾师赞宝玉有对对联的歪才情,便带他进园拟匾。妙玉带发修行,不愿来贾府,王夫人让下个帖子请他。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元春归省。在轿内见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元春自幼为祖母教养;与弟宝玉情同母子,元妃命换“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见贾母“满眼垂泪”,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人有话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元妃让众姊妹题诗,元妃极赞薛、林之作。●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宝玉将元妃所赐之糖蒸酪留给喜吃此物之袭人。李嬷嬷赌气吃酥酪。袭人推说爱吃栗子,使宝玉把酥酪丢开,宝玉给袭人剥栗子。袭人以赎身之说试探宝玉,流露出对此“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的地方的留恋。宝玉脸上带着胭脂膏子去看黛玉。黛玉说自己有俗香,无罗汉真人给的香。又说奇香、暖香、冷香的话。宝玉胡诌耗子精盗香芋的故事给黛玉听,使其不致睡出病来。宝钗来了,讥笑宝玉忘了芭蕉诗,急的满头汗。●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宝钗讽刺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李嬷嬷骂袭人“哄宝玉”“妆狐媚”“配小子”,袭人气哭。宝玉守袭人,劝袭人,给袭人喂药。宝玉给麝月篦头,睛雯讽刺,宝玉说她“磨牙”。湘云至,黛玉因宝玉恋着宝钗而使气回房。宝玉对黛玉讲“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道理。●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袭人对宝玉不满诉诸宝钗,宝钗赏其识见志量。贾琏趁巧姐出痘和多姑娘儿鬼混,被平儿抓住把柄,瞒过凤姐;贾琏叫平儿不要怕凤姐。●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要比林黛玉高出一等。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象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元妃送出灯迷让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悦,也命制作灯谜大家猜。贾母说“荔枝”(离枝)让贾政猜。贾政看了众从姊妹不祥之谜,伤悲感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元妃下谕叫宝钗等去园中住。贾政传来宝玉,当着王夫人的面,把往日嫌恶心减了八九;虽对所起“袭人”名字不满,但又不让改。宝玉偷看《会真记》,抖花瓣于水中,遇见葬花之黛玉。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黛玉竖眉瞪眼,带怒含嗔,说宝玉“欺负”她。黛玉在梨香院听《牡丹亭》,感慨缠绵,点头自叹,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眼中落泪。●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贾芸从贾琏处打听得凤姐把和尚的事给了贾芹便向母舅卜世仁要冰片麝香,准备给凤姐行贿,卜世仁拒绝了。颇有义侠之气的醉金刚倪二不要文约不要利钱借十五两三钱多银子给贾芸。贾芸买冰麝奉承凤姐。贾芸看宝玉未遇,遇见小红。贾芸二次遇到凤姐,凤姐嫌他“拣远路儿走”,不先求她,求了贾琏;但又说不是贾琏主情,她不管贾芸的事。宝玉叫俏丽干净的小红递茶。小红因此被秋纹、碧痕骂了一顿;回家做梦,梦见贾芸拾了她的手帕。●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宝玉干娘马道婆骗得贾母每日五斤油供奉菩萨,保宝玉无灾。赵姨娘给马道 婆说这一分家私要不都叫凤姐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并叫马道婆设法绝了宝、凤,“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给马写五百两欠契一张,马给了纸铰的十个鬼和两个纸人。凤姐给黛玉等送暹罗国进贡的茶叶。取笑说黛玉给她家作媳妇,黛玉骂她贫嘴贱舌讨人嫌。凤姐、黛玉正眼不看赵姨娘。宝玉、凤姐一齐发疯。糊涂发烧。贾赦为宝、凤寻僧觅道,贾政劝而不住。赵姨娘叫贾母给宝玉办后事,被贾母连贾政一起骂了一顿。和尚道士持诵“宝玉”,宝玉病愈,黛玉念佛,宝钗说如来佛管林姑娘姻缘,黛玉骂钗与凤一样是贫嘴烂舌。●第二十六回峰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宁发幽情红玉、佳蕙有走心无留心,宝玉却象几百年的熬煎。宝玉传贾芸说些没要紧话。贾芸通过坠儿掉换了小红罗帕。宝玉来到“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宝玉用《西厢记》中词曲相戏黛玉,黛玉变了脸,说宝玉拿她取笑。薛蟠以贾政名义骗宝玉出来吃他生日的藕、瓜、鲟鱼、熏暹猪。事后宝钗说宝玉吃了她家的新鲜东西了。黛玉来看宝玉,晴雯不给开门,又听钗、玉说笑,黛玉不禁伤心落泪。●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看到定钗从宝玉房中出来,心中不忿回家依栏闷坐,二更方睡。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闺阁兴祭饯花神,众女孩在园中玩耍,宝钗欲寻黛玉,看见主进了潇湘馆,一怕宝玉不便,二怕黛玉猜忌,便要回来,路遇蝴蝶,赶至滴翠亭,细听小红和坠儿正说那贾芸拾帕之事。黛玉不理宝玉;探春在宝玉面骂赵姨娘,主动提出要给宝玉作鞋,被拒绝。黛玉葬花,宝玉痴倒。●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宝玉与黛玉葬花诗发生共鸣,恸倒山坡。宝玉说黛玉把外四路的宝姐姐、凤姐姐主在心坎儿上,倒把他不理。宝玉、黛玉已清除误会。宝玉到冯紫有与薛蟠等饮酒行令。宝玉和蒋玉菡互赠礼物。袭人告诉宝玉端午节的礼元妃赐了,宝、钗一样,黛玉心疑。宝玉却还想着宝钗的膀子要长在黛玉身上就好了。●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黛玉用手帕打了呆看宝钗的宝玉眼睛。凤姐叫宝钗到清虚观打醮看戏去,宝钗嫌热不去。贾母要同凤姐去。叫宝钗去,宝钗只好答应。王夫人笑说贾母“还是这么高兴”。凤姐打上道士,贾母不叫唬着小道士。贾母婉言谢绝。张道士趁看“宝玉”之机奉承了许多宝贝,包括金麒麟。宝玉要散穷人,张道士拦阻。冯紫英等来送礼,贾母后悔地说:“又不是什么正经斋事,我们不过闲逛逛……”虽看了一天戏,下午便回来了,次日便懒怠去。第二天贾母、宝、黛再未去。宝、黛为张道士提亲事闹别扭。宝玉砸玉。黛玉“剪穗”。薛蟠生日,宝、黛、贾母等未去。宝玉对月长吁,黛玉临风洒泪。贾母从中为难,说:“老冤家遇见小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自己埋怨着也哭了。●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宝玉给黛玉道歉,说就是自己死了,魂也要来一百遭。宝玉说黛玉死了他做和尚。黛玉用指戳宝玉额颅,又给宝玉绡帕叫擦泪,宝玉要拉黛玉去往老太太跟前。凤姐跳了进来拉黛玉去见贾母,说两人都扣了环了。宝玉比宝钗为杨妃,宝钗借靛儿来找扇子,发泄对宝、黛不满。宝钗又借李逵负荆讽刺宝、黛。盛暑,宝玉和金钏儿戏笑,王夫人打金钏儿一个嘴巴子。王夫人让金钏儿的母亲领之而去。宝玉看到蔷薇架下龄官划蔷字,产生同情恻隐这心;片云致雨,自己已湿,尚思女孩。宝玉淋雨回家踢了袭人一脚,袭人晚上吐血。●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宝玉服侍袭人,向王太医问药。端阳节王夫人治席请薛家母女赏午。众人不欢而散。宝玉因此而回房中长吁短叹,并因心情不好借情雯跌折扇子股子还顶嘴而要撵他。袭人等跪求方免。晴雯讽刺袭人正经还没混上个姑娘就称起“我们”了。宝玉要情雯撕扇子,麝月出来干涉,宝玉说“千金难买一笑”。钗、黛谈说湘云往日的调皮作为。王夫人说湘云有了婆家,湘云给袭人等带来戒指。翠缕和湘云论阴阳,最后归结到麒麟也有阴阳,人亦有阴阳。两人在蔷薇架下拾到宝玉遗掉的金麒麟。●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湘云在袭人面前褒钗贬黛;袭人求湘云为宝玉做鞋,说林姑娘身材不好不能作。宝玉不愿会雨村,湘云劝他谈讲仕途经济,宝玉对她下逐客令,说黛玉不说这些混帐活。黛玉怕宝玉因麒麟生出风流佳事,听到宝玉赞她,不禁喜惊悲叹。宝玉要黛玉放心,说黛玉皆因不放心才弄了一身病,但放心,病便会好。宝玉误以袭人为黛玉倾诉肺腑。金钏儿投井死,袭人同病相怜而流泪,宝钗却去安慰王夫人,说金钏儿自己落井而死。●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为金钏儿死而五内摧伤。受了父亲一顿教训,因为金钏儿感伤。竟不曾听见,惹贾政。忠顺府长史官来索琪官。贾环又进谗言,贾政面如金纸。贾政以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而笞挞。●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袭人说但凡听他的话也不至如此若打出残疾,叫人怎么样。宝钗手托丸药来看。亦云:“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老太太,太太心疼,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宝玉心中为之大畅。黛玉来看。宝玉安慰黛玉说自己是装出来给人看的。黛玉无声而泣。劝说“你从此可都改了吧!”王夫人叫袭人,袭人汇报宝玉情况,王夫人给了两瓶进上的香露。宝玉打发袭人去宝钗处借书,叫晴雯送旧帕两块给黛玉,黛玉神魄驰荡,自感可喜、可悲、可笑、可惧、可愧,题诗三首于其上。●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宝玉要吃小荷叶儿莲蓬汤。凤姐叫做十来碗大家吃,贾母说她拿官中钱做人情,她自告奋勇做东道,银子在她帐上领。贾母对薛姨妈夸口说她有本事叫凤姐弄来东西大家吃。凤姐说贾母若不嫌肉酸,不然连她也吃。宝玉说袭人站乏了,拉她坐下。袭人叫宝玉请莺儿打络子。凤姐叫莺儿和玉钏给宝玉送汤。玉钏儿叫婆子端汤,自己空手走。宝玉叫玉钏儿尝汤。宝钗提名给“宝玉”打络子;袭人得了王夫人两碗赏菜感到意外;宝玉不在乎;宝钗深明其意。●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贾母吩咐贾政的亲随小厮头儿,以后贾政若唤宝玉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宝玉甘为诸丫环充役,骂宝钗入了“国贼禄鬼”之流;除“四书”外,别书皆毁,深敬黛玉。薛姨妈赞袭人,王夫人说袭人比宝玉强十倍。但不同意马上收做屋里人,“再过二三年再说”。宝钗来到怡红院。袭人正做鸳鸯戏莲花样的兜肚,袭人出去,宝钗坐在袭人的位子代做鸳鸯戏莲花兜肚。宝玉于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后“怔了”。凤姐叫袭人向王夫人叩头。宝玉喜不自禁。袭人说从此后她便是王夫人的人了。宝玉受龄官冷落,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鞠苑夜拟菊花题探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探春给黛玉起名“潇湘妃子”,宝钗给宝玉起号“无事忙”、“富贵闲人”。湘云补和诗,自愿当东道。宝钗邀湘云安歇,给湘云出主意请老太太吃螃蟹赏桂花,并教湘云纺绩针黹为本。二人夜拟菊花题十二个。●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永贾母带王夫人、凤姐及薛姨妈等进园。王夫人说贾母爱在那一处就在那一处。贾母夸宝钗细致,凡事想的妥当。众人作菊花诗。李纨评潇湘妃子为魁,宝玉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宝玉带头作咏螃蟹诗,宝钗小题寓大意。“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袭人问平儿这月月钱为什么没放,平儿告诉她,凤姐早支了在外放债。刘姥姥讲女孩子雪地抽柴草,老太太因马棚失火不让说了;宝玉还在追问女孩儿冻出病来怎办。刘姥姥又说神佛给人儿孙的帮事,吸引住了贾母、王夫人。宝玉却记着女儿抽柴之事。派茗烟四处找女孩之庙。●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贾母王夫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李纨准备游园东西,刘姥姥上大观楼缀锦阁观看了一番。贾母拣大红菊花簪于头上,凤姐给刘姥姥插了一头菊花。刘姥姥夸大观园竟比画儿还强十倍,贾母叫惜春画大观园。刘姥姥夸惜春能干。贾母领刘姥姥先来潇湘馆,刘姥姥误认为是公子书房。来到蘅芜苑,贾母夸宝钗太老实,要为宝钗收拾房子,叫鸳鸯取东西来放。在藕香榭吃酒行令。刘姥姥欲退席回家而不得。黛玉行令时无意说“牡丹亭”、“西湘记”中两句词曲。


红楼梦前40回每回的故事梗概100字左右
红楼梦前40回每回的故事梗概100字左右《红楼梦》前40回每回的故事梗概如下:●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僧道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甄士隐与贾雨村结

求红楼梦前四十回内容摘要!
求红楼梦前四十回内容摘要!  我来答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日报...

求红楼梦前四十回内容摘要!
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关系。 京官后代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王熙凤接待,给了二十两银子。 薛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

《红楼梦》中四十回的回目是什么?
它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继承发展了前代优秀小说的传统。《红楼梦》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它“放射着强烈的诗和理想的光辉”。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

跪求红楼梦前四十回 各章节读后感 每章30-50字左右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

跪求红楼梦前四十回 各章节读后感 每章30-50字左右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

《红楼梦》前四十回的诗词摘抄有哪些?
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后(程甲本),《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原本共120回,但后40回失传。现今学界普遍认为通行本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不知为何人所作。但民间普遍认为为高鹗所作,另有一说为高鹗、程伟元二人合作著续。人民文学出版社认为是无名氏续,高鹗、程伟元...

红楼梦前四十回读书笔记800字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

求红楼梦前四十回的主要情节,急!谢谢。
求红楼梦前四十回的主要情节,急!希望不仅仅给出回的题目,而是完整叙述。谢谢... 求红楼梦前四十回的主要情节,急!希望不仅仅给出回的题目,而是完整叙述。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6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第七代火影大人 推荐于2016-02-06 · TA获得超过232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红楼梦前40回好词好句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

大港区17196954862: 红楼梦前40回内容概括 -
后帝脾肾: 叙述了从黛玉进贾府跟宝玉相识相知相爱更说明了贾府得势力达到了顶峰从而导致了内宅得勾心斗角

大港区17196954862: 红楼梦每回简介 -
后帝脾肾: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李长汉【情节脉络】 全书可以分为五大段落. 作品的第一回至第五回,是全书的“序幕” 第一回中写了“无材补天”的石头的故事,写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还写了甄士隐和贾雨村....

大港区17196954862: 红楼梦每一回的内容简介 -
后帝脾肾: 120回,没回的都上传,字数太多,不现实.现在传头尾部分于你.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僧道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英莲丢失;士隐出家,士...

大港区17196954862: 红楼梦第四十回至五十回概括 -
后帝脾肾: 1、《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刘姥姥求换木杯,凤姐命取竹根套杯,鸳鸯唤拿黄杨大套杯.众人赏乐.贾母带刘姥姥山前树下盘桓半晌.用点心,贾母不喜油腻.大姐儿板儿互换柚子佛手.至栊翠庵,妙玉...

大港区17196954862: 谁可以帮我把红楼梦的前40回概括情节下,1回百字左右,,,谢谢 -
后帝脾肾: 原来,按照雪芹本意:全书结构设计,非常严整,回目进展,情节演变,布置安排,称量分配,至为精密.他是将全书分为十二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是九回.换言之,他以“九”为“单位”数,书的前半后半,各占六个单位数,六乘九,各得五...

大港区17196954862: 红楼梦梗概前40会,一百字左右就行了,很急请帮帮忙!多谢了 -
后帝脾肾: 我们将《红楼梦》前四十回分为三个部分.一至五回位全书的楔子.虽说是楔子,却是全书极重要及关键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中,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等情节,主要人物登场且性格一一呈现.至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

大港区17196954862: 红楼梦前四十回合的梗概 -
后帝脾肾: http://wenwen.sogou.com/z/q898706752.htm?si=3 这里比较好 你看看吧

大港区17196954862: 红楼梦1—30回每回简介 -
后帝脾肾: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开篇交待《石头记》(红楼梦)的来由:一僧一道携无缘补天之石(通灵宝玉)下凡历练,逢姑苏甄士隐.甄士隐结交并接济了寄居于隔壁葫芦庙内的胡州人氏贾化(号雨村).某日,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其有意.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之盘缠,第二天,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甄家仆人霍启在看社火花灯时,不慎丢失了甄士隐唯一的女儿英莲.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落魄的甄士隐带家人寄居于如州岳丈封肃家中,颇受冷遇,后被一僧一道点化出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