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全文是什么?出自什么地方?

作者&投稿:卷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全文是什么?出自什么地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出处:

  六祖俗姓卢,名惠能,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郊区)人。惠能之父原有官职,后被降于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永作新州百姓。其母李氏,本地人,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生惠能。惠能三岁丧父,母亲孤遗,家境贫寒,长大后靠砍柴供养其母。一日惠能卖柴于市,听一客诵经,惠能一听即能领悟,于是问所诵何经?客曰:金刚经。惠能又问经从何得来?客曰:得于黄梅寺弘忍大师。惠能归家告其母,矢志出家,几经周折,母从其志。惠能安置母亲后,于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直达湖北黄梅寺,拜弘忍和尚为师。弘忍略问其意,便知惠能聪慧过人。为避他人之嫌,弘忍故命惠能踏碓舂米,经八月有余。
  五祖弘忍挑选继承人,一日聚集众僧,告取自本心般若之性,令其徒各作一偈,若悟大意,可付衣钵为第六代祖。时有上座僧神秀,学识渊博,思作一偈,写于廊壁间。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试,勿使惹尘埃”。惠能闻诵后,问是何人章句,有人告之,惠能听后则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众徒听了笑其庸流浅智。惠能亦无怪意,说吾亦有一偈,于是夜间请人代书于神秀偈旁。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见偈惊异,各相谓言,奇哉不可以貌看人。五祖见众惊,恐人加害惠能,于是用鞋抹去惠能之偈,故意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此日五祖到碓场,见惠能在腰间绑着石头舂米,心有感叹。五祖问话之后故意以杖击碓三下,默然而去。惠能会其意,三更时入祖室,五祖授于衣法,命其为第六代祖。令即南归,并嘱惠能不可立即说法;又曰:“衣钵乃争端之物,至汝止传。”六祖辞师南归,渡九江,行至大庾岭,发现有人追逐,知为衣钵而来。中有一僧慧明,原是四品将军,捷足先登,追及六祖。六祖为其说善恶正法,惠明悟,拜六祖为师。明辞回,对后追逐来的人说,前路崎岖,行人绝迹,到别处寻去,六祖于是免遭于难。惠能行至韶州,初往曹溪,约九月余。又有恶徒追寻,六祖急逃广东四会,隐于山区猎人之列,达十五年之久。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六祖出山到广州法性寺(即光孝寺)。时有主持印宗法师,知惠能得黄梅真传,遂拜为师,并为之落发。过了两年,六祖复归南华寺主持,传法三十六载,得法弟子43人,传播全国各地,后来形成河北临济、湖南沩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曹洞、临济盛行于日本;云门及临济更远播于欧美,故南华寺有“祖庭”之称。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惠能归新州,八月三日坐化于新州国恩寺,亨年七十六岁。后其徒广集六祖语录,撰成《六祖坛经》。惠能真身于1981年农历十月开座于修建焕然一新的六祖殿中,以供参拜。千百年来,南华寺与六祖名字连在一起,著称于世。

1.《菩提偈》唐·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2.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3.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出处:   六祖俗姓卢,名惠能,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郊区)人。惠能之父原有官职,后被降于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永作新州百姓。其母李氏,本地人,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生惠能。惠能三岁丧父,母亲孤遗,家境贫寒,长大后靠砍柴供养其母。一日惠能卖柴于市,听一客诵经,惠能一听即能领悟,于是问所诵何经?客曰:金刚经。惠能又问经从何得来?客曰:得于黄梅寺弘忍大师。惠能归家告其母,矢志出家,几经周折,母从其志。惠能安置母亲后,于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直达湖北黄梅寺,拜弘忍和尚为师。弘忍略问其意,便知惠能聪慧过人。为避他人之嫌,弘忍故命惠能踏碓舂米,经八月有余。  五祖弘忍挑选继承人,一日聚集众僧,告取自本心般若之性,令其徒各作一偈,若悟大意,可付衣钵为第六代祖。时有上座僧神秀,学识渊博,思作一偈,写于廊壁间。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试,勿使惹尘埃”。惠能闻诵后,问是何人章句,有人告之,惠能听后则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众徒听了笑其庸流浅智。惠能亦无怪意,说吾亦有一偈,于是夜间请人代书于神秀偈旁。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见偈惊异,各相谓言,奇哉不可以貌看人。五祖见众惊,恐人加害惠能,于是用鞋抹去惠能之偈,故意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此日五祖到碓场,见惠能在腰间绑着石头舂米,心有感叹。五祖问话之后故意以杖击碓三下,默然而去。惠能会其意,三更时入祖室,五祖授于衣法,命其为第六代祖。令即南归,并嘱惠能不可立即说法;又曰:“衣钵乃争端之物,至汝止传。”六祖辞师南归,渡九江,行至大庾岭,发现有人追逐,知为衣钵而来。中有一僧慧明,原是四品将军,捷足先登,追及六祖。六祖为其说善恶正法,惠明悟,拜六祖为师。明辞回,对后追逐来的人说,前路崎岖,行人绝迹,到别处寻去,六祖于是免遭于难。惠能行至韶州,初往曹溪,约九月余。又有恶徒追寻,六祖急逃广东四会,隐于山区猎人之列,达十五年之久。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六祖出山到广州法性寺(即光孝寺)。时有主持印宗法师,知惠能得黄梅真传,遂拜为师,并为之落发。过了两年,六祖复归南华寺主持,传法三十六载,得法弟子43人,传播全国各地,后来形成河北临济、湖南沩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曹洞、临济盛行于日本;云门及临济更远播于欧美,故南华寺有“祖庭”之称。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惠能归新州,八月三日坐化于新州国恩寺,亨年七十六岁。后其徒广集六祖语录,撰成《六祖坛经》。惠能真身于1981年农历十月开座于修建焕然一新的六祖殿中,以供参拜。千百年来,南华寺与六祖名字连在一起,著称于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处:唐·慧能《菩提偈》全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

明镜亦非台什么意思
原句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意思: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原文:作者:惠能 年代:初唐 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文解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释义: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自哪里?
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意思。
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自唐代惠能《菩提偈·其三》。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注释:(1)“菩提”,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自唐代六祖慧能作的《菩提偈》中第三首。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_百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这首诗暗指人生的烦恼和困惑都是来自于自己,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来自于非分和过度的欲望追求,种种诱惑会使人内心的明镜蒙上尘埃。故古人有淡泊名利...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什么意思?
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出自——六祖慧能《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译文: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这句古诗出自唐·惠能《菩提偈》,其中“树”这里指的是菩提树;“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句诗告诉人们的道理是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无的,没有任何实质存在,所以没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处:唐·惠能《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作者介绍 惠能(638—713)唐代高僧。俗姓卢氏,...

察哈尔右翼后旗13824972277: 菩提本无树的全文是什么??不要翻译 -
曾露甲磺: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察哈尔右翼后旗13824972277: “菩提本无树”的全文是什么?顺便解释下其道理可否? -
曾露甲磺: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要了解这句偈言的意思,得先了解一些佛教常识. 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修成正果的,佛教把菩提树作为修行得正果的一种象征.明镜台也是一种比喻,比喻我们人的心,像明镜一样,反观自...

察哈尔右翼后旗1382497227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全文全文 -
曾露甲磺: 菩提偈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原文解释: 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 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察哈尔右翼后旗1382497227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的全文和解释? -
曾露甲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

察哈尔右翼后旗13824972277: 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是啥意思)
曾露甲磺: 1、菩提无树,即菩提无树,故无尘.2、这句话出自唐代慧能的《菩提偈》.全文:菩提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永远清净,哪里会有尘埃?做菩提树,心如镜台.明亮的镜子很干净,哪里会沾上什么灰尘?菩提树无树,明镜台非台.它什么都不是,不管是什么,哪里会有什么灰尘?菩提不过是在寻找心,为什么要跑到外面去寻找深奥的佛教思想呢?据说按照这种做法,西方目前只有.3、全文:没有菩提树,也不是明镜.只要性是空的,就不会有尘埃!众生之身是开悟之树,众生之心如明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干净,到处都会有灰尘!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本来一切都是空的,哪里沾染了尘埃?菩提只是向内看,何苦向外界求玄机?这样就可以修炼自己,极乐世界指日可待.

察哈尔右翼后旗13824972277: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是什么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
曾露甲磺:[答案]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讲法时说过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

察哈尔右翼后旗13824972277: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原诗是? -
曾露甲磺: 菩提偈 [作者] 惠能 [全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察哈尔右翼后旗1382497227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全文是什么?出自什么地方? -
曾露甲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处:六祖俗姓卢,名惠能,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郊区)人.惠能之父原有官职,后被降于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永作新州百姓.其母李氏,本地人,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生惠能.惠能三岁丧父...

察哈尔右翼后旗1382497227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万物皆空;人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劝人勿执着. -
曾露甲磺:[答案] 前句话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偈,大概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后面的几句是后来人的生活智...

察哈尔右翼后旗1382497227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出自哪,全文又是什么?
曾露甲磺: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