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临眺

作者&投稿:齐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问题描述:

双江临眺

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解析:

汉江临眺①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②。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③。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④。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汉江:即汉水。临眺:登高望远。

②楚塞:楚国边陲。三湘:湘水,合澧湘、潇湘、蒸湘三水,称兰湘。荆门:荆门山。九派: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③“郡邑”句:说都市像浮在水上,波涛如在远空翻涌。

④山翁:山简,山涛之子,晋人,曾镇守襄阳。

赏析

赏析

[赏析]

这首《汉江临眺》是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水势浩渺。诗人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临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汉江临眺运用的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用典,虚实结合。“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

“涨江临眺足消忧”的出处是哪里
“涨江临眺足消忧”出自宋代陈与义的《观江涨》。“涨江临眺足消忧”全诗《观江涨》宋代 陈与义涨江临眺足消忧,倚杖江边地欲浮。叠浪并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鼋鼍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可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作者简介(陈与义)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

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江水上涨时怎样的景象
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江水上涨时波浪滔天、气势雄浑的景象。波浪好像要把大地漂浮起来,它重重叠叠翻滚着似乎要把太阳一并裹去,两岸的津渡也好像被江流卷到了空中。观江涨 陈与义 涨江临眺足销忧,倚杖江边地欲浮。叠浪并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鼋鼍①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可②为一官妨...

谁知道赞美长江的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渡江陈与义赏析?
王*** 江临眺 山中 山居秋暝 鸟鸣涧 竹里馆 终南山 高适人昌松东界山行 陶翰宿天竺寺 刘眘虚阙题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王湾次北固山下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秋云岭 杜甫望岳 渼陂行 万丈潭 绝句四首(选一) 绝句二首(选一) 秋兴八首(选四) 白帝城最高楼 登高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岑参火山云歌送别 张继枫桥夜...

萨都刺大别山原文及赏析
不尽古今愁”意思衔接。“凭高”,即登高,登上大别山临眺江景,缅怀古人,幽情无限,这是古愁; 转而想到自己空怀治平之壮怀,学得普济苍生之才干,却无法施展,而今垂垂老矣,岂不令人伤感,这是今愁。全诗佳处有三: 对仗工稳,音韵谐和;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壮物写景,融细取宏。

...完成后面题目。观江涨陈与义涨江临眺足销忧,倚杖江边地欲浮。叠浪...
前两联写眺望下雨涨起来的江水,足以使人忘掉愁绪,给人以平地浮动的感觉。翻卷横流的层层巨浪,直逼半天中,且有掀翻孤日的气势,两岸的津渡也好像被江流卷到了空中。要点出第三联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写江涨时波浪之大。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陈与义在南渡以后,目睹社稷倾覆,自身饱经战乱,...

砚山县15731963261: 双江临眺 这首诗的颔联如何赏析? -
敛黎滋心: 《双江临眺》 这首诗的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砚山县15731963261: 双江临眺的临和眺的含义 -
敛黎滋心: 临是靠近的意思;眺是眺望,即从高处往远处看.“双江临眺”就是站在靠近双江的高处望远.

砚山县15731963261: 《汉江临眺》王维——翻译 -
敛黎滋心:[答案] 《汉江临泛》 作者: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3、山翁...

砚山县15731963261: 《汉江临眺》王维——翻译 -
敛黎滋心: 《汉江临泛》 作者: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注解】: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韵译】: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评析】:

砚山县15731963261: 双江临泛中间四句描绘了什么景色 -
敛黎滋心: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其实写的是画幅的远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乘坐在船上,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好像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亦为之荡漾起来啦!实则写的是眼前波澜壮阔之境,为近景.

砚山县15731963261: 王维《汉江临眺》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表达了他怎样的志趣? -
敛黎滋心: 1 这首《汉江临眺》是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水势浩渺.诗人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

砚山县15731963261: 汉江临眺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敛黎滋心: 王维的《汉江临眺》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襄阳美景的赞美热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亦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可谓是王维融画入诗的力作,供参考.

砚山县15731963261: 汉江临眺的原文是什么 -
敛黎滋心: 汉 江 临 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于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创作的一首五律.诗人泛舟汉江,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砚山县15731963261: 《汉江临眺》第三句得赏析 -
敛黎滋心: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砚山县15731963261: 汉江临眺解释 -
敛黎滋心: 楚国的边塞连接着湘江波涛,汉水西起荆门,贯通长江的支流. 远望江水滔滔,似乎要奔流到天地之外;山色若有若无若隐若现. 城郭仿佛在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却又好像摇荡着遥远的天空. 襄阳风和日丽,美轮美奂,我多么想留下来,和那山上的隐士痛饮共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