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的一个故事

作者&投稿:中叔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故事背景~

1994年的卢旺达,占多数的胡图人对少数民族图西族进行了种族清洗,至少有超过50万的图西人被杀;1995年的阿富汗,塔利班进军喀布尔,战斗厮杀和战后清洗至少使5万阿富汗妇女变成了寡妇等战争背景下,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请求和平的信,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渴望。

扩展资料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
您好!
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我和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素质”。对此,我和妈妈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祝加利先生身体健康。
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1996年11月8日
本文作者雷利

外国的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要去闯荡更广阔的天地。父母不可能永远保护孩子,却可以教给孩子认识生活与社会的能力,教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所以外国的家长们十分注重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经受挫折与战胜困难的能力。
  “狠心”的德国妈妈
  从孩子蹒跚学步起,德国家长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孩子跌倒后,家长不是赶紧去扶,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此外,德国家长还鼓励孩子参加由政府暑假期间组织的“磨难营”活动。有时甚至故意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
  柏林的一位女教师,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一次,她正在读小学的女儿要跟同学一起去郊游。临行前,她发现女儿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背包,可她没有提醒女儿。旅行回来,女儿饿得脸色发黄。这时,她才问女儿是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了原因。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物品清单,那样就不会忘记带东西了。”
  在西方国家中,德国孩子擅长做家务是出了名的。有些德国妈妈在孩子呀呀学语阶段,就指导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摆放餐具等。尽管孩子们起初做不好,最终还得大人重新摆一遍,但在长期的类似的锻炼中,德国孩子便在犯错与改错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了正确地面对挫折与失败。
  韩国人的“狮子型”教子
  “狮子型”教子法其实就是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是爱孩子就越该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接受锻炼。
  在游乐场,一个孩子要玩空中缆车,孩子的爸爸让他独自去玩,自己只站在入口处等候。他并不是没有钱再买一张票,却是想让孩子明白,既然要玩这个游戏,必须要独自面对惊险与恐惧,还得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此种方法与狮子的育儿方式不谋而合。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会被公狮推到岩石下,让幼狮在困境中想办法。公狮或母狮看见幼狮遇险都会远观,当面临生命危险时才伸出援手。它们保持着保护的安全距离,而不是零距离。只有在这种距离之下,幼狮才能学会独立。
  韩国人历来都认定,采用“狮子型”教子法,最终会将孩子培养成像狮子一样坚毅、勇敢、独立自主的人,
  澳大利亚人“再富也要‘穷’孩子”
  澳大利亚属于发达国家,富裕的澳大利亚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这一古训!
  隆冬季节,人们很少见到哪位澳大利亚的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大部分都是在“短打扮”外罩上一件绒衣,便若无其事地在冰天雪地中行走。
  澳大利亚的中小学生中午一律待在学校。虽然午餐可以在校办的饭堂里购买,但大多数学生都是自己从家里带饭到学校,通常是一杯可乐加一个汉堡包及一个水果,下课后随便在学校里找一个地方,就把所带的食物全部“消灭”,根本看不到把剩余的食物丢在地上的现象。若是仅从孩子所带的食物来判断,就很难猜出哪个是富家子弟,哪个家里贫穷。
  一位在悉尼进修妇产科的人士回国讲,曾亲眼目睹过一对夫妻带着女儿来医院做第二胎检查,妻子随医生进诊室检查去了,丈夫与女儿在外面大厅等候。不一会儿,女儿说要喝水,父亲就在身边的自动售货机上顺手扯了一个免费纸杯,走进厕所接了一杯自来水,递给女儿(在澳大利亚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女儿很自然地喝了自来水。而此时自动售货机正在出售一元一杯的可口可乐与橙汁,这位父亲是一家体育用品公司的主管,年薪23万美元,他不是买不起饮料。
  实际上,澳大利亚人“再富也要穷孩子”,用他们的话说,不过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孩子长大了迟早得离开父母,去闯自己的一片天地。与其到那时让孩子面对挫折感到惶恐无助,倒不如从小让孩子摔打吃苦,发展各种能力,磨炼出日后面对艰难困苦的勇气与智慧。反之,就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在森林中无法自我保护与生存的废物。

  微笑的挑战者
  --中日儿童海岛探险夏令营纪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云晓
  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一件新鲜事儿:几个月以前(即1991年夏天),日本宫崎县和福冈县的游戏学校--"蚂蚁蟋蟀"学校,带领142个中小学生,来中国山东的青岛市举办探险夏令营。日本人邀请50名中国学生参加,号称日中儿童探险夏令营。据说,夏令营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个信息一下子吸引了我。不过,我也好纳闷,如此鲜灵灵的儿童新闻,怎么没在报刊、电视里见到消息呢?几乎与探险夏令营同一时间,我正飞往新疆。在首都机场候机时,邻座的几位日本老太太,文质彬彬地冲我微笑。于是,我也友好地点头微笑。就在这一刹那,我吃了一惊:日本老太太胸前佩戴的标志上赫然写着:"天山骑马探险旅行团"。怪不得,几位老太太掩饰不住的骄傲,世人们谁见过老太太敢去天山骑马探险?而今,我又获得日本孩子来中国探险的消息,这预示着什么呢?
  巧得很,有10个北京小学生参加了那次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他们的领队居然是我的老朋友-一国家气象局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吴慧。10个学生大部分已升入中学,并面临紧张的期末复习考试。但是,吴慧老师还是把他们召回来,热情地接受我的采访。
  谈起那段经历,同学们依然是感慨万分,说那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夏令营,一个格外令人难忘的夏令营。我要问的问题很简单:"与众不同"在哪里?什么令人"格外难忘?"
  一
  福冈和宫崎都是日本的海滨城市,处处可享受现代化的富裕生活。日本人干嘛把孩子送到中国的海滨城市来呢?如果说来观赏异国风光还可以理解,可他们为何偏偏选中了青岛远郊海中的一座孤岛呢?
  青岛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它三面环海,一面连接祖国大陆。早在约100年前,德国人准备占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时,就派人秘密而认真地进行了地理考察。德专家认为,青岛(当时名叫胶澳)是中国最优良的港口选择地。1897年11月,德国派海军陆战队强占了青岛。青岛这座城市的名字,还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命名"的呢。可是,德国人的好梦不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日本人早想占领青岛,便趁德国人忙于欧洲战场之机,赶跑了德国人,自己做了青岛的新霸主。后来,虽然美国军队也曾侵入青岛,不过几年的功夫。但是,日本人统治青岛却将近16年! 16年啊,一向贪婪的日本岂能不大显身手?
  如今,青岛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中国旅游的热线城市。蓝蓝的大海之上,洁白如雪的海鸥在飞翔。导航塔下,仙女弹琴;百里堤岸,红瓦绿树。梦一样的幻境,诗一样的情怀,游子哪个不陶醉在金色的沙滩?殖民地的耻辱似乎已被海浪冲刷干净了,化作细碎的泡沫后无影无踪。
  北京来的孩子们好开心啊!考试结束了,被重点中学录取了,转眼就要抵达青岛过一种浪漫的生活,还有谁能比他们幸运呢?在列车的卧铺车厢里,他们咬着鸡肉和火腿,喝着雪碧,兴奋地侃着大山。
  这10个高年级学生都是国家气象局子弟小学的。局里对这次活动很重视,特批3000元钱作为10个孩子的费用。带队老师的费用由日本方面承担。因此,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要说有点小问题,那就是家长们不太放心:孩子头一回出远门,能行吗?有一位学生的妈妈差点跟着一起来呢。
  该下车了。他们扔掉吃剩的鸡蛋等食品,住进了青岛第一流的饭店--黄海饭店。这儿离人声鼎沸的第一海水浴场只隔一条马路。
  在中国的大地上,中国人自然是主人。因此,50名中国孩子被安排去迎接日本朋友。北京的孩子告诉我,他们真没想到,竟会见到那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吴慧老师也忍不住几次向我描述那情那景。
  日本的142名孩子和老师是乘船来中国的,小营员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仅有9岁。可是下船的时候,他们不论大小,各人背着各自的大旅行包依次走下来。天呐!那几个9岁的日本女孩,背着几乎比自己还高的大旅行包,简直像小乌龟一样缓缓移动。不过,显然她们是顽强不屈的,谁也不叫一声。一群年轻的日本老师并不去帮一帮小孩子,只背着自己的旅行包下船。
  站在码头上的吴慧老师眼睛湿润了。她在想:假若,这是一群中国孩子;假若,这场面被他们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瞧见了,那会怎么样?
  细论起来,青岛的确是举办夏令营的理想城市。它有多处海水浴场,可以供人游泳;它有水族馆、栈桥和琴岛多处名胜,可以供人观赏;它也有众多的宾馆、别墅和海鲜山珍,可以供人享用;它甚至还有一处专供青少年需要的高水平夏令营基地……然而,这些横越黄海而来的日本教师,对上述优良设施毫无兴趣,偏偏选中了连新一代青岛人都挺陌生的海上孤岛--小管岛。
  老一代青岛人对管岛这个名字并不陌生。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9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6师在少将司令谢勃尔的率领下,由管岛乘军舰在青岛登陆。这就标志着美军公然侵入中国领土青岛的历史,是从管岛开始的。
  名副其实,小管岛是个很小的孤岛,位于即墨海域,面积仅0.8平方千米,四面环海。岛上是并不陡峭的山地,只有17户渔民,靠打鱼和种庄稼为生。
  13岁的男孩子董志宇谈起夏令营印象时,发了一句感慨:"处处都是日本货!"
  中国孩子住在黄海饭店里,看的是日本彩电,用的是日本冰箱。去餐厅吃饭的时候,董志宇觉得开着空调有些冷,他去关闭时发现,空调机和冷却塔上写的全是日文。当他们与日本孩子去管岛营地,乘的13辆大客车全是日野车!
  听到这里,吴慧老师颇有同感,说:"日本老师曾组织学生来北京数日本汽车,那数量之多很让日本人骄傲。他们也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啊!"
  不过,日本人没带现代化的船来。中日两国192名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分乘7艘普通的机帆船,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海上颠簸,在小管岛登陆了。
  二
  既然叫探险夏令营,勇敢和智慧是断不可少的。那么,在这样一次既不宣布也无规则的较量或竞争中,中国少年与日本少年谁的得分高呢?
  在很长的时间里,许多中国人习惯于称日本国及日本人对"小日本"。这大概因为日本国土狭小,日本人个子矮小,加上某种蔑视乃至仇恨的心理吧。如今,日本的实际状况究竟怎样呢?
  1986年4月至7月,中日两国科研人员在北京和东京两地,同时对从小学到大学的近万名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男学生的体重在7岁后,均比日本学生轻0.9-3.8千克;在多数年龄组中,日本学生与中国学生比,具有肩宽、胸阔、腿粗、胳膊粗的特点。专家们认为,中国学生所以体质较差,与体育锻炼时间明显少于日本学生有很大关系。
  眼下,两国孩子聚集在一起了,抽象的对比转化为形象的对比。
  192名中日小营员分成了14个班,每班一位日本教师。说是教师,其实他们大都是教育大学的学生,算是被"蚂蚁蟋蟀"学校请来帮忙的实习生吧。董志宇、葛奕、段苒、蔡翔和沈奕等5个北京小营员,与7名日本小营员组成了一班。一班教师是福冈教育大学四年级学生,名叫安田晃一。
  安田晃一中等身材,长得虎背熊腰。他穿一件深蓝色的夹克工作服,敞着怀,那衣服的前胸与后背都有一只金鹰的标志。登陆之后,他马上拿着名单来寻访中国营员。也许是董志宇个子高吧,安田晃一走到他身边,蹲下来,让他指出自己的名字,并且读一遍。日本老师认真地听着,用日文拼音记在本子上,重复着读了一遍。他微笑着与中国少年握握手,用汉语说了一句:"谢谢!"-一认完了中国营员,他打着手势,让大家抓紧选择安营扎寨的地方,准备支野营帐篷。说罢,他便走了,好像小营员们是老练的军人,不必多罗嗦什么。
  两国孩子很快就熟悉了。虽然语言不通,借助手势、表情和眼神,照样可以交流。12岁的日本孩子奥田亚章,是个挺新潮的少年:牛仔裤,花衬衫,红袜子,黑鞋子,头上喷着发胶,还戴一副特宽墨镜。他像个侠客似地把手一挥,带领大家上山了。
  小管岛上,山虽不高却树林茂密、荆棘丛生。奥田亚章毫不畏惧,左右开弓,把横七竖八的荆棘推得东倒西歪。可是中国孩子没有那股子横劲。他们先观察一阵子,又将荆棘一根根拉开,小心翼翼地前进着。他们奇怪;难道奥田亚章不怕刺儿扎吗?
  一会儿,他们走迷了路,被一堵三四米高的墙截断了去路。奥田亚章什么也没说,什么手势也没打,"腾"地一跃,竟跳了下去!几个中国孩子虽说多数比他大一些,却吓得伸了伸舌头,眨了眨眼睛,谁也不敢效仿。最后,还是一步步从边上绕了下去。
  中国孩子来到了海边,这儿沙滩又平又软,不正可以作为营地吗?他们兴奋地去报告晃一老师。晃一老师朝海边瞧了一眼,摇摇头,说了几句英语。见中国孩子没听清楚,只好借助各种手势比划着,表示:今晚有雨,海边风一定很大,住在这里会冻病的。随后,他们还是在山坡上选定了营地,这里地势高可以防雨水,又背风可以保暖。
  接下来是支帐篷,材料全是日本营员背来的,有塑料席、睡袋、防雨布、硬纸板、竹竿和胶带等等,这便是全部家当。晃一老师先画了一张图纸,注明多少人一顶帐篷。然后,他拿起一张硬纸板用力卷成长纸简,用胶带粘牢,于是,一根帐篷的撑杆做成了。日本孩子马上效仿着做了起来,谁也不说话,像是完成紧急任务似地忙个不停。中国孩子却仍追着晃一老师问这问那,又研究了一会儿分工,才开始制作。这一磨蹭,日本孩子已经做成五六个纸筒了。
  黑沉沉的夜幕已降临小管岛。日本孩子打开了帽子上的灯,跟小矿工似的照着亮继续干。中国孩子的帽子上没有灯,只好由女孩打手电,让男孩子干。紧张了一天的孩子们又困又乏,真想倒下就睡,哪怕闭一会儿眼也是极大的享受。可是,夜里9点半时,晃一老师来了,对孩子们制作的质量不满意,下令返工。中国孩子心里骂起来:小日本真够狠的!可是,骂也没有用,只得乖乖地又苦干了两小时。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晃一老师并没用那些浸透孩子的汗水的纸筒,而是将防雨布的四角分别绑在四棵树上,就让大家各自铺塑料布钻睡袋。直到夏令营结束,董志宇还没琢磨透:晃一老师干嘛那样折腾我们呢?
  睡在杂草丛生的山坡上,对许多中国孩子来说绝对是第一次。有个北京女孩开始怎么也不敢躺下,因为她亲眼看见一条四脚蛇从身旁窜过。吴慧老师只好反复帮她壮胆,又替她将睡袋的拉锁一直拉到脖子。可是,第二天早晨一问,那女孩根本没睡,在恐惧中熬过了一夜!
  吴慧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开始明白了:日本人送孩子来中国参加探险夏令营,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吃苦。
  第二天清晨,当孩子们饥肠辘辘地来到就餐地点,迎接他们的不是牛奶、鸡蛋和高级面包,而是一口口大锅和一堆堆干柴。这无声的语言告诉孩子们:想吃饭吗?自己做吧。
  董志宇在8月8日的日记里,记录了他们学烧火的经过:"要烧水应该先生火,生火可成了大问题。平时在家里烧的是液化气,划一根火柴就得了。现在甭说一根,十根火柴也点不着一根木柴。还是吴老师解了围,她先用火柴点着一大张纸,再把干草引着,趁火势正旺,添进一些劈得很细的木柴,等细柴着了,最后添粗柴。吴老师一边烧火一边告诉我们:'柴也要添得科学,添少了火不旺,添过多又会把火压灭。最好的方法是:把柴横竖交错在一起,但中间要留出空隙,让里面充满足够的空气,这样火就越烧越旺。'果然,不到半小时,一锅水就烧开了。吃着用自己烧水泡好的方便面,我们心里真高兴。"
  他没写,假如没有吴老师在场,早餐这顿方便面该怎么吃,但这是可想而知的。
  日本孩子也忙着烧水。9岁的小姑娘西侯,穿一件蓝色短袖衫,翻出白色的绣花宽领,又总爱玩一只黄气球,显得很娇小。可一干起活来像变了一个人,她主动去提水,摔了跟头不叫一声,竟把满满一大桶水提了回来。真不知道,她哪来的力气?从此,中国孩子敬佩地称她"小阿信"。
  最让中国孩子吃惊的是,该吃饭的时候,日本孩子纷纷拔出刀来削筷子。原来,他们每人带一把半尺长的折叠刀,或插腰间或挂胸前,砍树劈柴都可以用。中国孩子心细,早就备好了餐具,或带筷子或带不锈钢勺。日本孩子却每顿饭之前先找树枝削一双筷子。"小阿信"当然也不例外。"嚓--""嚓--"142个日本孩子低头削着,神情专注,就像比赛。"呀,流血啦!"不知哪个中国孩子尖叫了一声,中国孩子们一阵轻微的骚动。可是,那个削了手的日本孩子只把血甩了一下,继续削起来,连头也没有抬。 小管岛的早晨是寂静的,唯有这削筷子的声音在响:"嚓一-嚓--"
  三
  中国少年给自己打了低分。他们很服气,说这是公开竞争;他们不服气,说这是"遗传"的结果!
  夏令营决定去兔子岛探险。
  兔子岛是一座很小的海中孤岛,只有小管岛的四分之一。整个岛上无一人居住。
  中日双方教师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日本老师主张用汽车轮胎划过去登陆,让孩子真正体验一下探险的滋味;中国老师坚决反对,说这样做太危险。
  中日双方的孩子也发生了争执:奥田亚章和"小阿信"一会儿挥动双臂,一会儿做穿游泳衣的手势,意思是:"咱们游过去";葛奕和段苒立即摇头摆手,因为她们根本不会游泳,而且风浪又那么狂烈。
  争论到最后,还是采纳了中国的方案--乘船。在作出最后决定之前,几个日本老师扛着轮胎去海边试了试,被风浪打了回来。
  8月9日清晨,两国孩子爬起来连懒腰都来不及伸一下,背上水和干粮就去乘船。狂风呼啸着,巨浪一个个涌来,小渔船在浪尖上摇晃着,那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不过,那是安全保障的,而这却无人敢打保票。万吨轮都有沉没之险,何况这破旧的木制小船!谢天谢地,终于登上了礁石成群的兔子岛。
  盛夏之日,兔子岛上的太阳如火球一般烤人。很诱人的几顶帐篷,成了营员们的最佳避难所。可是,当吴慧老师坐定之后,她的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了。
  想起这些,她对我说:
  "我坐了一会儿,才忽然发现,躲进帐篷的大都是中国孩子和老师!日本孩子穿运动服和牛仔裤,穿奇安特胶鞋,能不热吗?可他们全都在帐篷外面,任凭怎么晒也不进来。为什么中国孩子就那么娇嫩呢?
  "不过,我也很矛盾。孩子们万一晒暴了皮,该有多麻烦呢?从这一点想,我又不希望他们晒。所以,我主动喊北京的孩子进帐篷,可他们也变得不听话了……
  北京孩子已经与日本孩子玩熟了,甚至到了互相起外号的地步。中国的蔡翔知名度最高--"菜(蔡)包子;李娜被称为"雪花梨",日本小姑娘西候除了"小阿信"之外,又多了一个外号--"西红柿";还有两个日本女孩被称为"大菠萝"和"大酒保"。很有趣的是,叫外号不但语言障碍小,还特别亲切。日本孩子一群一群地喊"菜包子",追得蔡翔无处藏身。
  第一次见到大海的董志宇,对于兔子岛之行印象极深,说那是最惊心动魄的一天。
  他写道:
  "兔子岛西侧是风浪最大的地方。大浪一个接一个地卷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我们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来到了一块被大浪冲刷得很平滑的岩石上。远处,正孕育着一个巨浪。果然,随着一声声隆隆的轰响由远而近,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令人生畏的大浪。这浪有8米多高,翻卷着向我们扑来,'啪'的一声击打在岩石上,我们的全身也湿了个透。就在浪头打在我身上的刹那间,差点把我掀翻进大海里!那一刻,我真害怕,但过后又感到真痛快!
  "望着浩瀚的大海,望着辽阔的天空,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董志宇的感受无疑是真切的和有代表性的。试想,一直生活在远离大自然的都市里,嘈杂的环境加上升学压力,孩子们犹如鸟儿囚入笼中。如今,当他们拥抱着海浪,怎能不思绪如潮感慨万千呢?
  然而,与异国的同龄人在一起,中国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多遗憾呢?就在撤离兔子岛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让中国孩子和老师尴尬的小事:日本孩子习惯地掏出废品袋,把他们也包括中国孩子掉的饭渣或扔的果皮等废物,-一拾入袋中,并且用胶带粘封严带回去。
  望着这个场面,中国老师和孩子的脸微微有些发热了:我们是中国人啊!是主人啊!怎么却像不讲文明的客人,反倒让日本孩子像主人一样替我们做清洁。我们一向高喊的爱祖国哪里去了?
  是啊,这一个个数不清的尴尬,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让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吧。
  40名青岛孩子是从全市选拔出来的。10名北京孩子是从全校57O名学生中精选出来的。我手头恰好有一份"参加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学生情况简介"。从推荐材料看,他们个个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有些是连续多年的三好学生,有的曾在全国华罗庚金杯数学比赛或奥林匹克竞赛中得奖,还有的担任大队长或中队长。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大都"求知欲强"、"勇于探索"、"勇于吃苦"等等。
  与中国孩子完全不同,142名日本孩子全部是自愿报名,只要报名和交费,随便哪个孩子都可以参加。
  这就是说,眼下在夏令营这个竞争场里,实际上是一场并不公平的竞争:中方是优秀选手,日方是普通选手。然而,谁输谁赢还用去说吗?
  北京的孩子很有自知之明,坦率地承认自己输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对我说:
  "日本孩子动手能力比我们强!"
  "他们比我们能吃苦。"
  "他们比我们热情,肯主动交朋友!"
  "日本孩子敢闯!"
  "他们无拘无束,不怕把衣服弄脏,甚至敢把墨抹在老师脸上。我们太小心了!"
  "分西瓜时,他们抢着吃,大口吃,声音很响地吃。我们牢记外事纪律的规定,吃东西不许出声。结果,吃西瓜太少!"
  "日本孩子少说多做,中国孩子恰恰相反,多说少做。"
  "……"
  听到这里,我直想哭。应当公正地说一句话:国家气象局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是走在前面的,而这些学生也是非常可爱的--在中国小学生中算是优秀的。问题在于:我们好学校好学生为什么显出那么多弱点呢?
  中日甲午海战之前,中国的海军装备水平不比日本差。可是,当德国专家登上中国战舰参观的时候,发现清朝士兵竟在炮膛上晾衣物,再一摸炮膛里还有灰,当即断定中国海军必败于日本。后来,这预言成为巨大的悲剧现实。
  当代政治家和教育家们都断言,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素质竞争。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孩子素质方面的弱点,不正暴露了中国民族的弱点和中国教育弱点吗?这能视作小问题吗?
  我试着让同学们自己剖析一下原因,董志宇不假思索地脱口说道:
  "遗传呗!"
  "遗传?"我一怔。我真没想到,他抑制不住激动,口若悬河一般倾诉起来。
  他说:
  "做事总是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权衡到百无一害才去干,中国人自古以来不就是这样吗?至今,姥姥不准我动火。天燃气炉灶又是电子打火,有什么危险?就不准我动!我平时住姥姥家,有什么办法?姥姥不让我干,还说什么不能光会学习,还要会干家务。她让我干什么家务呢?扫地、倒垃圾、洗碗、刷鞋等等,凡电、火、水和刀子一概不许碰。其实,不是中国孩子不能干,而是家长不让干!独生子女嘛,万一出事怎么办?您也许不信吧?我姥姥还是退休的小学教师呢,道理上十分明白,实践起来就是不行。您说,我们怎么会不高分低能呢?
  "别看日本人那么得意,与他们在一起,我并不自卑。他们条件好是事实,那是人家干出来的。等我们长大了也去奋斗呗!我就不信,咱们中国人总落在后面。我希望家长和老师多放手多放心,让我们去闯吧,哪怕头破血流,我们也心甘情愿!"
  听着董志宇掷地有声的话语,我不禁仔细地端详起这位热血少年。他虽然年仅13岁,身高已经1.7米,双眉浓黑,上唇显出微微青色,似乎隐隐可见毛茸茸的胡须在萌动。
  我忽然产生一个联想:一只年轻的却被缚住双翅的鹰,正焦灼地仰望着蓝天。它还没有寻到解开或磨断绳索的办法,尽管那办法并不很难寻找。不过,只要肯去寻找,就有希望!

1990年中日交流夏令营,在青岛的黄岛上进行,日方是自愿报名的小学生,中方是从北京及青岛各小学选拔出来的优秀生,中国小学生在生活自理,野外生存,胆量等等是处处不如人,详细情况请见《微笑的挑战者》一文

是那个夏令营吧 好像每年都在进行~~不过没你说的那么邪乎

很久以前的故事了。现在不搞这样丢人的活动了。


日本孩子与中国孩子有什么不同?
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

日本儿童和中国儿童的区别,看看中日育儿的不同地方
日本女孩过的是3月3日「雏祭り」中文叫做“偶人节”。中国男孩女孩共同过的是6月1日的「国际儿童节」。---从日本男孩女孩,过的不同的儿童节可以看出,日本人很看重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日本人对男孩和女孩有截然不同的养育方法。鲤鱼节的时候日本家家户户有男孩的家庭都要在房顶插鲤鱼旗,有...

日本孩子和中国孩子的区别在哪里?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岁—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千米。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

中日两国小学午餐大比拼,看过午餐内容后:国内该学的太多了,为什么?
这份餐,是中国孩子最常见的学校午餐,菜类丰富有荤有素,但整体看起来,颜值也确实不高。对于孩子来说,饭菜的颜值,也确实会影响到食欲的。可见,日本孩子午餐VS中国孩子午餐,目前国内确实达不到那样的水平,该学的也很多,但随着大家越来越重视,相信在不久,中国孩子的午餐,是能赶上的!为孩子准备...

中国人和日本人生的孩子是不是混血儿?
中国人和日本人生的孩子不是混血儿。混血儿是指指两个不同人种的人生出来的孩子,即父母为不同人种。用于描述有不同人种结合,例如日英结合的人。只要是父母不同人种,即算混血。日本人和中国人都属于黄种人和蒙古利亚人种,从生物学分析,中国人和日本人生的孩子不是混血儿。

中国人和日本年轻人为什麽性格差异为这麼不同
这是环境问题。日本孩子和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完全不同。中国有句古话叫实事造英雄。环境不同,英雄也不同。比如从小孩子出生,日本的父母只希望孩子健康,中国父母可能是我想生个聪明的孩子。孩子上学,日本的孩子可以很多社会活动去参加,去体验。(社会给他创造机会),中国的孩子,我们的孩子要学习好。...

中日孩子的对比 中国孩子如何与日本孩子竞争?
对于中国的孩子有句俗语形容的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即使我们的孩子具有日本青年的知识水平,我们也不应盲目乐观,不信我们可以逐点分析一下: 日本学生寝室 日本人课程之一 第一点:就是中国孩子的英语水平普遍比日本孩子高一截。到佛山市的日本孩子也在中国的中学(重点中学)随堂上课学习了两个...

日本的孩子几乎都是自己上学,为何国内的孩子都非家长接送不可?_百度知 ...
那就更加的担心孩子的安危以及对孩子的保护欲。但是日本的文化与我国的不同,他们可能更加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独立能力,因此从小都不会接送孩子上下学。所以,这是因为两国的文化不同以及一些设备的不同,导致了虽然都是小孩子,但是国内的家长会接送自己的孩子,而日本的不会。

为什么国内的儿童健康状况不如日本的儿童?
为何国内小孩健康状况拼不过日本孩子 大家都比较熟悉日本儿童的“抗冻训练”,以及他们大雪天也光腿,肯定就有人要问了:“难道挨冻真的能提高免疫力?”其实国内外有专家分析过这种现象,然后才发现,日本儿童健康状况之所以能保持全球第一,更多的是依赖于全日本都贯彻落实的学校午餐...

中国妈妈们和日本妈妈们的区别是什么?中国小孩子们和日本小孩子们...
日本的孩子在文明方面可能比中国孩子好一些,中国妈妈和日本妈妈的区别在于日本妈妈会向孩子问好再进如孩子的房间,时候会敲门,中国妈妈是直接就进去了

新泰市17162617782: 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的一个故事 -
局鲍克非: 1990年中日交流夏令营,在青岛的黄岛上进行,日方是自愿报名的小学生,中方是从北京及青岛各小学选拔出来的优秀生,中国小学生在生活自理,野外生存,胆量等等是处处不如人,详细情况请见《微笑的挑战者》一文

新泰市17162617782: 两个中国人有骨气的事例 -
局鲍克非: 就是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啊 一群中国孩子还有一群日本孩子一起去内蒙参加夏令营,然后在期间发生的乱扔垃圾的小孩就是中国孩子,日本孩子垃圾是自己用袋子把它装好,带走.家长呢中国的爸妈一直就帮自己的孩子准备这准备那,而日本的孩子都是自己办好.中途退出的孩子也是中国孩子,日本孩子即便是感冒了,发烧也不掉队.

新泰市17162617782: 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大概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里面讲了几个中国小孩子和一个日本小孩子的友谊 -
局鲍克非: 离开广岛的日子

新泰市17162617782: 速度,求中外孩子的故事,有明显对比 -
局鲍克非: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

新泰市17162617782: 求鲁迅写的(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的主要内容 -
局鲍克非: 鲁迅《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主要内容如下:作者从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起笔,讲了我给孩子照相的故事,并由此引申分别谈了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照相的不同(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作者由此认为中国人太驯良,不喜欢洋气的一面),揭露和批判了我们的民族缺乏进取精神的弊病,进而得出“我们一定要向日本学习”的结论.这是鲁迅杂文中的名篇,作者以小见大,由浅入深,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引发了对国人民族性的深刻思考,发人深省.

新泰市17162617782: 以爱的方式为题写一篇作文 -
局鲍克非: 十几年前,一篇《中日夏令营里的较量》震惊全国.文章叙述了日本孩子和中国孩子一起到草原探险的活动.探险中,日本孩子的独立性和中国孩子的懒惰`没有生存能力形成强烈对比.人们因此不得不再次拿起“教育”这个话题.再次想到“...

新泰市17162617782: 请问有没有中国男孩和日本女孩成功交往的真实经历介绍? -
局鲍克非: 哈,当然有,我表哥就娶的日本女孩,可前提是我表哥在日本呆了三年了,日语很好,生活习惯差异也不大.他们相识也很传奇,是在网上认识,后来见面本来只是做普通朋友,没想到女孩的同事又把我表哥介绍给她,她(现在得叫嫂子了)觉得很有缘,就开始恋爱,后来顺利结婚了.美满得生活

新泰市17162617782: 《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
局鲍克非: 《乌塔》一课记叙了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在罗马的青年旅馆与作者相识的故事.乌塔才14岁,上小学,可她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让文章的作者敬佩,更让我敬佩. 乌塔勇敢,独立自主性及生活能力强,热情,有爱心、孝心,办事...

新泰市17162617782: 关于独立 的作文,有实例的 -
局鲍克非: 在记忆深处,有这样一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这就是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 可是在当今社会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真正的“好汉”呢?生活在吃穿不愁的现代都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