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青州

作者&投稿:弭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古城青州的历史文化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

早在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就有东夷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时期,东夷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青州为齐国腹地,物质丰富,文化发达。西汉初期,建广县城,为青州刺史部治所所在地。

西晋末年,青州刺史曹嶷另筑新城,名广固城,曾作为南燕国慕容德的国都。东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灭南燕,夷广固。

新任青州刺史羊穆之在南阳河北岸建东阳城。北魏时期,由于东阳城地狭人广,在南阳河南岸增筑南廓,是为南阳城。

隋唐至明清,东阳城、南阳城一直为青州总管府、京东东路、青州府、益都县等几级治所所在地,为历史上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昭德古街区概述 悠久的历史给青州遗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青州市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街道。

古街道建筑青砖灰瓦、红栏白墙、青石铺地,透出浓浓的古风雅韵。可以说,青州古街就是青州悠久历史的缩影和最好的见证。

而在这些古街中,保存最完好,原汁原味,至今仍然延续其文化传统的,当属东关昭德街区。昭德街区主要街道包括东门街、东关街、昭德街、北阁街、粮食街及其两侧街巷,它们南北相通、东西相连,形成了一组“连线成片”的明清古建筑群。

全长3000余米。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南到临朐、临沂直通南京,北到京城的交通要道,为山东东部著名的商贸中心和宗教活动中心。

回、汉各民族和谐相处,文化交流互融 昭德街区是以 *** 为主,回、汉、满、蒙等各民族杂居的居住区。最早来青州的 *** 信徒 *** ,可以追溯到唐朝。

当时青州地区非常繁荣昌盛,以贸易为主的 *** 人、波斯人、大食人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来到青州开展贸易活动,当地人称之为“蕃客”。朝廷曾在此设置“青州押两蕃使司”,专门管理蕃客事务。

但那时的蕃客流动性大,在青州定居的并不多。自元初开始,众多的 *** 官员及其眷属徙居青州,青州形成稳定的 *** 聚居区,从此后,这里的 *** 居民世代相袭,现居住人口2万余人。

至今,这里的 *** 居民仍保留着自己固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和饮食习惯。同时,各民族通婚联姻,文化互相交流,在汉族文化向少数民族传播的同时, *** 、满族的武术、花毽、歌舞、餐饮等也逐渐融入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中。

*** 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踢花毽,现在已成为青州市非常普及的运动,每天清晨,公园里、广场上满天飞舞的花毽成为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文化成为推进民族和谐与团结的重要纽带,全市的3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谐相处,融合成了一家人,青州市已连续四年捧回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这一象征民族团结和谐的最高奖。

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 昭德街区不但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而且是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个街区历史上曾诞生或居住过许多光照千秋、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最为著名的莫过于4位状元。

一为北宋著名的三元状元王曾。传说,王曾的父亲虽然不懂文墨,但雅重儒道。

晚年梦见孔子托梦,言曾参将往生其家。果然,不久喜得一子,因此取名王曾。

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大魁天下。后官至宰相,封沂国公。

昭德街白果庄巷便是王丞相故居的后门,巷名因原有王曾兄弟二人栽植的白果树而得名,有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段松龄的里谣为证:“井深街阔是吾乡,屈指高风数二王。请看故园银杏树,行人千古式甘棠。”

诗中的二王即指王曾、王子融兄弟俩。二是明代状元赵秉忠。

赵秉忠,字季卿,号阳。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考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其故居位于北阁街西侧,名曰软绿园。明代进士李中行在《怀赵阳学士》诗中曰:“祥烟迢递接青徐,十亩林塘学士居。

萝月横窗凝卧阁,松风绕砌定观鱼。”诗中的赵阳即赵秉忠,十亩林塘学士居即软绿园。

至今街区仍保留着赵状元命名的青龙、白虎二巷。其考中状元的殿试卷现保存在青州市博物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状元卷,为国家一级文物。

段松龄本人也是北阁街人,所以,他对软绿园的追忆真实而富有情感,其《里谣十首》中说:“青龙巷口状元坊,笑卷珠帘熨篆香,软绿园中歌舞罢,空余翠盖拥红妆。”三为清代状元、著名的外交家洪钧。

洪钧本为江苏吴县人,同治年间,母子二人来青州投奔在此做官的亲友,住在东门街附近的绍兴会馆,少年时代的洪钧就在此处的“森盛号”杂货店学徒,由于他刻苦学习,在青州考院考中秀才,同治七年(1868年)进京殿试,高中状元,青州民众称之为“学徒状元”。青州市博物馆珍藏其手书对联一副:“书求往迹得其化,文有真宗鉴乃神”。

此外,此地清代还出过一位武状元丁殿祥,其状元府在东门街附近。丁殿祥, *** 人,字靖远,号崧生,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武进士第一名,皇帝钦点为“武状元”。

曾任宫廷一等侍卫、广西参将等职。或许是笼罩了4位状元的光环,这一街区历代都有许多达官贵人、政客显要选择在此居住。

昭德街东赵宅巷,原系元代荣禄大夫、左丞相伯颜居住的地方。元灭宋后,元宪宗赐伯颜赵姓,迁居青州。

至今,街区仍有许多赵姓后。

二、青州古城的古城历史

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根据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大禹治水划九州,青州为九州之一。被公认为科学价值很高的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诸州中就有青州,称青州“东北据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吕氏春秋》称青州为“东方之州”。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迭为名城重镇,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四百多年之久。西汉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是全国13刺史部之一,治所广县城(今城西1华里处),辖5郡4国100多县。魏晋南北朝仍置青州刺史部,辖9郡47县,期间公元399年-410年作为南燕国国都,慕容德成为山东境内的唯一一个皇帝。隋置青州总管府,辖4郡36县。唐仍先后置青州总管府、都督府,辖8州49县,中唐及五代设平卢淄青节镇,辖15州。北宋初设京东路,辖26府、州、军、89县,熙宁七年设京东东路,辖1府7州36县。金设山东东路,辖2府11州53县83镇。元初设益都行省,后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3路12州44县。明初设山东行中书省,辖6府15州89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移治历城。此后,明中后期及清代一直作为青州府治所。青州古城池也随着历史的变革不断变迁,汉设广县城,现瀑水涧以西。公元311年(晋永嘉五年)建广固城,经六次大攻坚战,至410年夷为平地。东晋灭南燕后,另筑东阳城(西至现海军402医院,南至南阳河,东至城关医院,北至尧王山路)。北魏孝明帝筑南阳城,城高3丈5尺,濠3丈5尺,周13里,其规模比济南高3尺长1里。

青州地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东扼半岛,南控沂蒙,北望渤海,为历代军事重镇。南北朝及唐初政治官员兼顾军事,唐五代时期青州是平卢节度使治所。宋金在此设镇海军,北宋在此设京东东路安抚使,金代设山东东西路统军使,元设益都帅府、元帅府,明设山东都卫、都指挥使司,清设山东提督、分巡道、海防道,建八旗驻防城。1948年3月-1949年4月,华东局驻青州。由于青州具有显要的地位,历史上在青州分封的王侯较多。汉代封召欧为广侯传五世,封刘便为广侯传三世,元封迈努为忠靖王、益王,明封齐王、汉王、衡王。

青州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作为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多种佛教宗派,并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迹。尤其是许多佛教遗存的发现和修复,以及大量佛学研究论文和专著的相继问世,为青州的佛教文化营构了较高层面的内涵。

三、青州古城的古城历史

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根据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

大禹治水划九州,青州为九州之一。被公认为科学价值很高的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诸州中就有青州,称青州“东北据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

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吕氏春秋》称青州为“东方之州”。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迭为名城重镇,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四百多年之久。

西汉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是全国13刺史部之一,治所广县城(今城西1华里处),辖5郡4国100多县。魏晋南北朝仍置青州刺史部,辖9郡47县,期间公元399年-410年作为南燕国国都,慕容德成为山东境内的唯一一个皇帝。

隋置青州总管府,辖4郡36县。唐仍先后置青州总管府、都督府,辖8州49县,中唐及五代设平卢淄青节镇,辖15州。

北宋初设京东路,辖26府、州、军、89县,熙宁七年设京东东路,辖1府7州36县。金设山东东路,辖2府11州53县83镇。

元初设益都行省,后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3路12州44县。明初设山东行中书省,辖6府15州89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移治历城。

此后,明中后期及清代一直作为青州府治所。青州古城池也随着历史的变革不断变迁,汉设广县城,现瀑水涧以西。

公元311年(晋永嘉五年)建广固城,经六次大攻坚战,至410年夷为平地。东晋灭南燕后,另筑东阳城(西至现海军402医院,南至南阳河,东至城关医院,北至尧王山路)。

北魏孝明帝筑南阳城,城高3丈5尺,濠3丈5尺,周13里,其规模比济南高3尺长1里。 青州地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

“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东扼半岛,南控沂蒙,北望渤海,为历代军事重镇。南北朝及唐初政治官员兼顾军事,唐五代时期青州是平卢节度使治所。

宋金在此设镇海军,北宋在此设京东东路安抚使,金代设山东东西路统军使,元设益都帅府、元帅府,明设山东都卫、都指挥使司,清设山东提督、分巡道、海防道,建八旗驻防城。1948年3月-1949年4月,华东局驻青州。

由于青州具有显要的地位,历史上在青州分封的王侯较多。汉代封召欧为广侯传五世,封刘便为广侯传三世,元封迈努为忠靖王、益王,明封齐王、汉王、衡王。

青州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作为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多种佛教宗派,并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迹。

尤其是许多佛教遗存的发现和修复,以及大量佛学研究论文和专著的相继问世,为青州的佛教文化营构了较高层面的内涵。

四、作文 我的家乡青州

青州在远古时为东夷之地,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

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

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到了周代,青州为姜尚封地,是为齐国。

秦汉时期,在青州设置了广县城,汉武帝时的青州刺史部就设在广县。西晋末年,封建割据,广县城被毁,曹嶷又在青州建广固城。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鲜卑人慕容德在这里定都建立了南燕国。其叔侄称帝10余年,直到东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大将刘裕灭南燕,随之夷平广固,新任青州刺史杨穆之又在南阳河北岸建东阳城。

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三个青州城,。至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秋,又在南阳河南岸增筑难过,这就是后来的南阳城,亦即第四个青州城。

唐以降,此城一直是青州府治所在地。东汉开始佛教传入我国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青州也不例外,到处广建寺院,著名的有七级寺广福寺.兴国寺.南阳寺(唐代改名为龙兴寺)等。

唐宋时期的青州版图,是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永泰元年(765年)平卢淄青兵马节度使李正己(高丽人)以青州为据,先后攻占近邻15个州,其祖孙三代统治山东54年之久,史称李氏父子统治时法令齐一,赋均而轻。

宋代青州人才辈出,先由王曾,后有燕肃,还有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北宋名臣来知青州,因此青州有范公亭,三贤祠等名胜存世。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曾在青州居住了十几年,写下了许多词句佳作。

明洪武九年(1376年)青州有省治降为府治。清雍正八年(1730年)在青州城北筑旗兵驻防城为省级军事治地,仍保留着我国东方重镇的地位。

青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彪炳史册的历史名人灿若星辰,既有职掌权要的刚直文臣,也有驰骋疆场的威猛武将;既有才思飞扬的文人墨客,也有巧夺天工的巧手巨匠。历代有6人高中状元,13人至宰相。

如王曾、刘羽、冯溥、赵秉忠、刑玠、钟羽正、房可壮、燕肃、于钦等等,展现了青州人多姿的风貌。同时,中国历史上闻名遐尔的郦道元、李白、杜甫、李邕、范仲淹、欧阳修、李清照等人士都在青州留下足迹,为青州文化增添了靓丽的风采。

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

天仙玉女祠是云门山上最古老的建筑,最初是蒙古包式,元朝时改建为道士帽式,为石质无梁建筑,这种石质无梁结构建筑国内仅有三处。东西建阆风亭,向西眺望,驼山及西南大小群峰山峦起伏,尽收眼底。

山腰建有“望寿阁”,红墙青瓦,古色古香,巍伟壮观。在云门山的阳坡还有大、小石窟5个,造像272尊,也是寻幽访古的佳境。

在云门山阴,有一处海内外罕见的巨大“寿”字摩崖石刻,人称“云门献寿”,写此字的周全是明代嘉靖年间衡王府的内掌司,善作斗方之字,这是他为衡王祝寿,以“寿比南山”之意而凿的。这个“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单是下部的“寸”字就2.22米高,所以当地有“人无寸高”的戏语,素有“南佛北寿”之说.青州当地有“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之言,近年来众多的中外游客都喜欢到云门山参拜大寿字。

驼山位于青州市西南5公里处,“驼岭千寻”为古青州八景之一。山体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因似骆驼而得名。

驼山摩崖造像多数为北周、隋唐时期,大小佛像共有638尊。其中大的高7米,小的仅10厘米,刻功精细,造型优美。

山顶古建筑雄伟壮观,有昊天宫、玉皇殿、七宝阁等多处景观。 玲珑山位于青州城西南16公里。

山中多洞府,名观音、串心、仙宝、通天等,各具特色。最为著名的是北魏青州刺史郑道昭的《白驹谷题名》,每年都吸引国内外众多书法家登临观赏。

青州博物馆的规模是全国县级博物馆最大的一个,被称为“小大博物馆”。馆内文物十分丰富,馆内收藏的“状元卷”、宜子孙玉璧等皆为国家一级文物。

龙兴寺窖藏佛像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海内外。位于范公亭西端,占地面积39亩,其建筑采用仿古风格,古朴端庄。

偶园位于青州城区偶园街南端。原为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的私人花园,俗称冯家花园。

亭阁、假山、怪石、幽洞,构成了偶园假山独特的风格,经园林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考证,偶园假山为全国惟一幸存的清代康熙风格的假山。 范公亭公园位于范公亭西路西端,总面积200多亩。

有范公井、范公亭、澄清轩、三贤祠、李清照故居、顺河楼、四松亭、玉带桥等景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知青州时,体恤民情,以范公井之水配药,治疗流行百姓中的眼疾,一时成为传颂千古的佳话。

天山位于青州市西南48公里,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上树林茂密。有文殊寺、文昌阁等古迹和佛光崖、仰天槽、仙人洞、水帘洞等众多自然景观。

山有巨洞,洞有石隙通山顶“一窍仰穿,天光下射”,山由此而得名。 衡王府石坊坐。




中国历史上的青州是哪个地方
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现代则指中国山东省的一座县级市——青州市

请求青州的历史
青州得名甚早,禹贡中就有记载:“海岱惟青州”。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

历史上安徽有没有青州府
历史上有青州府,但不在今安徽省,而是位于今山东省。明朝洪武元年改元代益都路为青州府,治所益都,即今青州市益都镇益都城。清初,青州府下辖益都、临淄、博兴、高苑、乐安、寿光、临朐、安丘、昌乐、诸城、沂水、日照、蒙阴等13县,并辖安东卫和沂州。雍正年间,设立沂州府,析出沂水、日照、蒙阴和...

多牛的古九州之一,现在青州只是山东县级市
唐朝前期,青州地位下沉,成为地市级行政区。然而,安史之乱后,青州再次成为节度使驻地,管辖范围广及现今的青岛、烟台等经济强市。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名声,便源于此地。北宋时期,青州作为京东东路的治所,保持着省会的地位。金朝时期,青州进一步发展为益都府,相当于今天的副省级城市。元朝时,尽管行政...

青州古城介绍
南北朝及唐初政治官员兼顾军事,唐五代时期青州是平卢节度使治所。宋金在此设镇海军,北宋在此设京东东路安抚使,金代设山东东西路统军使,元设益都帅府、元帅府,明设山东都卫、都指挥使司,清设山东提督、分巡道、海防道,建八旗驻防城。由于青州具有显要的地位,历史上在青州分封的王侯较多。汉代封...

山东省青州是古代哪一朝的首都?
南北朝。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置了13州刺史部,青州是其中之一管辖大半个山东区域,东汉三国时期,依然如此。到了南北朝青州一下子成国家首都了。当时有一个叫做南燕的政权,就是慕容复祖先建的那个国家,定都就在青州广固,广固就在现在的青州,这也是历史上青州第一次成为都城。也是山东省境内的第一个...

青州在历史上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秦统一天下,置齐郡。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城。东汉至三国...

魏晋之际,山东的中心位置从“临淄”变成了“青州”,这是为什么?_百度...
魏晋之际,山东的中心位置从“临淄”变成了“青州”,这是为什么?因为经济中心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可能不相信,青州,现在是潍坊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市,在历史上,几千年前,竟然是山东的政治中心!是的,青州确实有贵族血统。然而,看看山东那些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城市吧。事实上,有更多像青州这样的没落...

宋朝青州在哪里?
宋朝青州就是在现在青州一带。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为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1986年由原益都县撤县设市,现为省辖县级市。青州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属半山区半平原地形结构。2010年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8个镇,人口94.04万...

青州的历史及由来
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城。东汉至三国间,青州城为东方之重镇。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民国时期,撤消青州府,益都县直属山东省辖。1948年青州...

新抚区19453038416: 中国历史上的青州是哪个地方 -
岳咽诺正: 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现代则指中国山东省的一座县级市——青州市

新抚区19453038416: 古代的青州是现在的那里
岳咽诺正: 指的是现在的山东半岛东部地区!在历史上,青州一直是古地名,它所在的位置基本就是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地区,也就是山东东部地区. 古代的青州是现在的那里 古代青...

新抚区19453038416: 请求青州的历史 -
岳咽诺正: 青州得名甚早,禹贡中就有记载:“海岱惟青州”.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

新抚区19453038416: 山东省青州是古代哪一朝的首都 -
岳咽诺正: 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秦统一天下,置齐郡.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城. 东汉至三国间,青州城为东方之重镇.

新抚区19453038416: 青州属于古代的什么地方 -
岳咽诺正: 古代“青州”,是指九州之一的青州,或清朝之前历代青州.具体地域为“海岱惟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地为肥沃白壤. 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自东晋始,历经隋、唐、...

新抚区19453038416: 古代的青州是哪里呢? -
岳咽诺正: 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为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 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新抚区19453038416: 三国时期的青州兵是不是现在山东的青州
岳咽诺正: 不仅限于现在的山东青州市区域,三国时期的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泛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 三国时的青州兵是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向曹操投降(不是战败投降)后的青州黄巾军,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其中数万身强体健者,被曹操编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青州兵".

新抚区19453038416: 古青州文化手抄报资料 -
岳咽诺正: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早在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就有东夷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时期,东夷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春秋战国时期,青州为齐国腹地,物质丰富,文化发达.西汉初期,建广县城,为青州刺...

新抚区19453038416: 古代的青州在哪里
岳咽诺正: 山东,河北河南

新抚区19453038416: 谁能介绍一下历朝历代的“州”,比如;肃州,青州等?历朝历代都有什
岳咽诺正: 九州 (中国) 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 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