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沆是怎样的人

作者&投稿:主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宋史
原文: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搜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而往,临哭之恸。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今市新宅,须一年缮完,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搜: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译文: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县)人。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后来担任翰林学士。
适逢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一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谕打算册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用蜡烛烧掉了诏书,并告诉使者说:“就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宋真宗的这个决定就取消了。宋真宗认为李沆从不打秘密的报告,对他说:“别人都有密奏,只有你没有,为什么呢?”李沆回答说:“我身为宰相,公事公办,何必用密奏?那些有密奏的大臣,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的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 ”
李沆担任宰相,王旦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半夜才吃饭。王旦感叹说:“我们怎么能坐享太平,天天没事干呢?”李沆说:“心中稍微忧虑国事,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将来某一天天下安宁了,朝廷也未必不会发生事情。”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好倒是好,但是如果边境上的隐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渐渐的产生奢侈的做法。”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又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叛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土木、战争、祭祀的事情也会不断兴起。”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水,大力营造宫殿,搜寻一些已废亡的典章制度,没有一天空闲过。王旦才觉得李沆预见的长远,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就称李沆为“圣相”。
景德(宋真宗年号)元年七月,李沆突然疾病发作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后非常震惊,催促御驾前往,对着遗体痛哭,停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
李沆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求他办理私事。家人劝他好好修缮住宅,他未曾回答。他弟弟李维于是说起该事,李沆说:“我们身食朝廷厚禄,不时还有意外的赏赐,用得来的俸禄也可用以修理住宅,只要想着佛家内典认为这个世界是有缺陷的,怎么有圆满如意,各自都求得称心满足呢?现在买新的住宅,须一年修缮好,人一生早晚都没法保全,又怎么能长久居住呢?鸟在林中树枝上做个窝,姑且可满足,干嘛建造这些华丽的房屋呢?”


沆瀣一气的主人公是谁沆瀣一气的主人公是什么人
沆瀣一气的主人公是崔沆。沆瀣一气出自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原文为:“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沆瀣一气的意思为:形容气味相投的人联结在一起,现在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结一起,为贬义词。

沆瀣一气什么意思
沆瀣一气是指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该成语源于古代传说,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贬义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1. 源自古代传说:沆瀣一气这个词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相传,沆和瀣是两位神仙的名字,他们因为某种原因被贬入凡间,却在人间表现出相似的品行和作风,被人们用来形容臭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后来...

沆瀣一气的意思
5、他们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一气。6、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7、有时候警察和强硬分子沆瀣一气。8、他们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正是一丘之貉。9、你是英雄,他是好汉,沆一气,令人佩服。10、他们两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镇上的人总是避而远...

文言文里面有沆
有人把这件事报告了刘沆。刘沆说:“赋税不及时上缴,原是我家犯了法,怎么可以叫地方官徇情而不照国家法令办事呢?”就写信给程珦道歉。4. 有关湖心亭的文言文佳篇或古诗词有哪些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2)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3)矣,余拏(...

沆瀣一气和一丘之貉的区别是什么?
一、表达意思不同 1、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一起。2、一丘之貉: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一样,没有什么差别。今用作贬义,比喻都是一样的坏人。二、语法结构不同 1、沆瀣一气:语法结构是主谓式。2、一丘之貉:语法结构是偏正式。反义词介绍:择善而从 读音:zé shàn ér có...

沆瀣一气的拼音和意思
沆瀣一气的拼音是 [hàng xiè yī qì],意思是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小人沆瀣一气,同而不和.
小人沆瀣一气,同而不和 沆瀣一气:原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同而不和:表示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样的成语。君子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可以与他...

沆瀣一气什么意思?
沆瀣一气是指彼此臭味相投,相互勾结。解释如下:沆瀣一气这个词源自古代的传说和故事。在唐朝时期,已经有人用这个词来表示某种不良风气或行为。这个成语中的“沆瀣”指的是夜间的水气或雾气。“一气”则表示整体的环境或氛围。这三个字合在一起形容那些品质不良、思想不端的人在一起形成的不良局面...

形容坏人沆瀣一气是“同流合污”,它有什么来历?
用来形容坏人狼狈为奸,两个人商量一件事马上就决定

王伯沆相关事迹
当时年方10岁的王绵,如今已是古稀老人。她回忆,院子原先有五进,在家就可以看见中华门城楼。爆炸声越来越近,人们蜂拥至防空洞。因中风未能随学校撤往重庆的王伯沆,躺在床上不愿离开。几个学生欲用担架把他抬进地下室,遭坚拒。王伯沆说:“动物植物都有一死,人对死亡也不要害怕,不要看得太...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8667015027: 北宋名相李沆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李沆 -
占败胃痛: 脱脱:①真宗英悟之主.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71] ②李沆为相,正大光明,其焚封妃之诏以格人主之私,请迁灵州之民以夺西夏之谋,无愧宰相之任矣.沆尝谓王旦,边患既息,人主侈心必生,而声色、土木、神仙祠祷之事将作,后王钦若、丁谓之徒果售其佞.又告真宗不可用新进喜事之人,中外所陈利害皆报罢之,后神宗信用安石(王安石)变更之言,驯至棼扰.世称沆为“圣相”,其言虽过,诚有先知者乎![53]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8667015027: 李沆 - 搜狗百科
占败胃痛: 说明两个问题:①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限制.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②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8667015027: 题六和塔(李沆)和登飞来峰(王安石)表达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占败胃痛: 我认为题六和塔表现的是人应有自知之明.有些人解剖别人时,看得很透、很准,但轮到自己看自己,却往往“当事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看到自己“一朵花”的一面,见不到“豆腐渣”的一面.听到几句奉承话,便以为“当之无愧”...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8667015027: 北宋的圣相李沆的谶语 -
占败胃痛: “圣相谶语”之一:“……皇上正当盛年,应该让他了解治国的烦难.要不然,他不是被声色犬马所迷,就是要大盖宫殿、开疆拓土,或者求神拜佛去了.我老了,这些怕是看不到了,可是你要小心,将来这些都会落到你的头上!” 果不其然,被李沆说中了.现在这些晶莹温润的珍珠在烛光下煜煜生辉,可是要用怎样的代价才能得到它?从心底里不想要,但是他敢吗?或者说,他的心灵能容忍他违背至高无尚的皇帝的意愿吗? 可是他也清晰地记得,李沆也曾经面对过他现在的局面.那是“圣相谶语”之二的内容,细节先不说,圣相的反应是当着使者的面就把皇帝亲手写的诏书给烧了,并且让使者给皇帝带个话:“就说这事儿李沆不同意.”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8667015027: 宋真宗赵恒的个人资料是怎样的?
占败胃痛: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第三位皇帝,爱好文学,擅长书法.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8667015027: 宋、寇准之后的宰相是丁谓还是包拯? -
占败胃痛: 真宗朝: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赵恒(997年—1022年) 宰相十二人:吕蒙正、张齐贤、吕端、李沆、向敏中、毕士安、寇准、王旦、王钦若、丁谓、李迪、冯拯 所以,寇准之后的宰相是王旦包拯(999—1062),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 包拯没当过宰相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8667015027: 我急需"李沆为相.王日参政事.以西北用兵......"的译文 -
占败胃痛: 朝廷内部任命李沆为宰辅(丞相),王日为参政事(文官官职),安定内部,对西北边境采取军事行动(或防守或出兵)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8667015027: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 第 ,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 -
占败胃痛:[答案] 小题1:C小题2:A小题3:C小题4:⑴正值当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贩卖盐来自给.(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属,歉,鬻,宽,句意各1分)⑵(饥民)如果不用贩卖私盐的方法让自...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