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小孩的别称

作者&投稿:掌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岁至九岁的儿童,在古代都有什么别称?~

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代称为:垂髫(tiáo)。
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又如:髫稚(幼童;幼稚);髫草(指小儿,幼童);髫儿(幼童,小孩);髫岁(幼年,童年);髫发(小儿垂发。引申为童年之称);髫齿(幼年,童年);髫龀(幼年);髫辫(指童年)

扩展资料
相关名称
1、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2、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3、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4、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 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束发一般15岁,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
5、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6、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赤子:初生的婴儿。
襁褓:(音qiǎng bǎo),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来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龆龀:(音tiáo chèn)原意指儿童换齿之时,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欢儿戏》中写道:"龆齓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垂髫:(音chuí tiáo)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黄口:泛指十岁以下的孩童。
幼学:十岁。
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语出《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女子: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又称为“豆蔻年华”。
及笄:(音jí jī)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所以指女子十五岁。
破瓜:瓜字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是为十六,指女子十六岁,也可以用碧玉年华。
桃李年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代指女子二十岁。
花信:花开之时,指女子到了二十四岁。语出宋朝诗人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男子:
舞勺之年:原意指男孩子十三岁至十五岁岁应学习勺舞,故代指男子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指男子十五岁至二十岁,原本是古武舞名,语出《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束发:男子十五岁至二十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作为成童的代称。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年的帽子,但由于身体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因此用以指男子二十岁的年龄。

扩展资料:
小孩在十岁以前,人们多用动物、服饰、牙齿等表示年龄。如刚刚出世叫“婴儿”,也叫“黄口”。这是因为雏鸟的嘴是黄色的,后来就用“黄口”来喻婴儿。有些地方俗称小孩为“毛毛”“小毛毛”“小毛头”或者“龄娃”。这里的“毛毛”指孩子刚生下来时,身上、脸部有很多茸毛;“龄娃”则指从现在开始要计算年龄了。唐代的许碏(que第四声)在《题南岳招仙观壁上》中说:“黄口小儿初学行,唯知日月东西生。”就是将“黄口”的含义引申为幼童或年幼无知的孩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古代小孩根据年龄,常见的称呼如下:

1、度:指0岁,小儿初生之时。

2、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3、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4、牙牙:指1岁,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5、孩提:指2—3岁的儿童。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6、总角:指8岁。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7、指数之年:儿童9岁。

8、外傅之年:儿童10岁。

9、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0、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1、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12、及笄:年满15岁,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的由来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襁褓:两至三岁的儿童

垂髫(tiao2):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
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
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
角”)。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
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女孩少年时
代为“豆蔻年华”)。
风华:男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
扎成一束)。

垂髫(tiao2):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
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
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
角”)。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
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
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
扎成一束)。






学生别称
学生的别称有很多,比如“小学生”、“学子”、“少年”、“学龄前儿童”、“学生会”、“学习者”、“英才”、“智慧少年”、“知识分子”、“新生”、“新入学生”、“新鲜人”、“入学新人”、“新来者”、“青少年”、“新生儿”、“聪明小孩”、“智慧青年”、“小聪明”、“聪明小孩”、“...

幼儿的别称
孩提 幼儿时期 总角 童年时期 垂髫 童年时期

在古代,学生的别称都有什么?
答:学生的别称有门生、门人、门徒、门下、生徒、生员、桃李等、上足:门生、门下士、门徒、青衿、学子、学侣、学徒、学童、弟子古代对学生的称呼主要有门生、弟子、受业、桃李、高足等五种。一是门生,古代求取知识学问的人,或者是受到有知识、有德望者教过的人。二是弟子,古代对求学之人的称谓...

古代各种称呼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

有关年龄的别称~~~
我国古代对人的年龄岁数,有一个别称。如13岁 叫“舞勺”,15岁叫“舞象”,20岁叫“冠岁”,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花龄”,50岁称“知命”,60岁称“花甲”、“耳顺”,70岁称“古稀”之年、“从心所欲”,80岁叫“耋”,90岁叫“耄”。称老人叫“耋耄”,100岁叫“期颐”、“龟年”...

小女孩的别称
小女孩的古代雅称有千金、娇娃、玉女、淑女、佳人、妙龄少女等。少女是指未婚的少年女子,是女人在一生的成长的过程中未成年前的一个时期,指7岁到17岁的未成年女孩,也指最年幼的女儿。在现实生活中,妇女常指有孩子的女性,大于14周岁称少女,14岁以下(含14岁)称幼女,7岁以下称儿童。与少女相关...

古代年龄的别称
婴孩:统称一岁以下婴儿。因古时称女婴为婴,男婴为孩。孩提:二三岁。《孟子》中有:“孩提之童”的说法。垂髫:三岁至七八岁。古时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的短发叫垂髫,后人遂以“垂髫”指童年早期。童蒙:童指儿童,蒙指愚蒙,也就是指入学前四岁至六岁之间的儿童。龆龀:因小孩七八岁时换乳齿长...

古代是怎么称呼不同的年龄的?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十岁的别称是什么
十岁的雅称是黄口。黄口,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三《_论训》。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及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古代年龄称谓:10岁以下黄口,13-14岁(女)称为豆蔻年华,15岁(女)称为及笄...

中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哪些称呼?
垂髫指的是从三、四岁到七岁的孩子,但是与总角不同的是,垂髫指的是小童,男孩子或者是女孩子都适用,因为古人是不给孩子剪头发的,所以他们在这个年龄段头发都是自然下垂下来的短发。及笄是对于女孩子年龄的称呼,女孩子如果达到15岁就可以及笄了。笄是簪子的一种别称,同时也暗示着女孩子到这个年纪...

牡丹江市19162795769: 古代的小孩子都有哪些叫法?
宇忠己酮: 古代关于小孩子的称谓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叫法,有些时候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叫法也不一样.小孩子幼年时被称为髫年,或是黄口.“髫”本是指儿童下垂的头发,这...

牡丹江市19162795769: 中国古代对儿童的称呼是什么? -
宇忠己酮: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垂髫:也指儿童幼年...

牡丹江市19162795769: 古代人对自己儿子有多少种称呼? -
宇忠己酮: 古人对自己儿子的称呼一般为犬子,这样称呼自己的儿子显得既稳重又不张扬,或者称小儿.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古人对于自己儿子的称呼,除了犬子之外,一般在生气动怒的时候会称自己的儿子为孽子或...

牡丹江市19162795769: 对于不同的年龄都有特定的称谓,0岁 -- 10岁孩子在古代怎么称呼? -
宇忠己酮: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垂髫(tiao2):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8、9岁至13、4...

牡丹江市19162795769: 中国的古代对各个年龄段的别称是什么,比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等 -
宇忠己酮:[答案] 襁褓之年:未满周岁者,称之为“襁褓之年”(襁褓:襁,背小孩的宽带子;褓,婴儿的被子.原指包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黄口:10岁以下,皆称黄口.(黄口:原指我雏鸟的嘴,后来借指婴儿.如《淮南子.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今天多用...

牡丹江市19162795769: 十岁男孩古代怎么称呼 -
宇忠己酮: 1、黄髫. “总角”、“黄髫”指的都是小孩子的发型发色,以此代指小孩,就像说“须眉”是指男子一样. 2、幼学.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3、垂髫.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牡丹江市19162795769: 古代对小孩的称呼 -
宇忠己酮: 可以是孩儿,也可以是儿,或者是孩子的名字中的一个字(一般是最后一个字)再加儿这个字.希望能帮到你

牡丹江市19162795769: 古时小学生怎样称呼? -
宇忠己酮: 你好,古时侯称呼小学生为:童生.

牡丹江市19162795769: 古代是怎样称呼小孩的
宇忠己酮: 孩童

牡丹江市19162795769: 古代对少年儿童的代称是什么
宇忠己酮: 垂髫 是我们学过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