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构造学研究的任务

作者&投稿:移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陆构造学研究的目标~

作者认为,下面4点可以考虑作为大陆构造学研究的目标:
(1)大陆的形成与演化。
(2)大陆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3)陆壳与地幔的关系。
(4)大陆变化与环境、生态、人居的关系。
作者认为,搞清大陆自身的特点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其次是要明确大陆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板块构造和大陆构造是互相衔接、互相制约而不是互相排斥的;陆壳与地幔的关系则可能是陆壳变化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而大陆变化与环境、生态、人居的关系则是大陆构造学说不同于板块构造学说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现实的目标。
18.2.2.1 大陆的形成与演化
太古代早期地壳演化是地学界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课题,我们生存的地球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地球早期生命是怎样出现的?板块构造是怎样起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研究最早的地壳记录。中国已经发现了38亿年前的地壳信息,并且有25亿年和18亿年左右的两次重要构造事件,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板块构造可能是太古代晚期出现的,板块构造的初始状态是怎样的我们并不清楚。目前发现的代表洋壳成分的蛇绿岩最早为19亿年的,按理应当可能存在25亿年左右的蛇绿岩,但是,国内外报道的25亿年左右的蛇绿岩均未能予以证实。Kusky et al.(2001)曾经致力于太古代蛇绿岩的研究,他们报道了冀东一些太古代洋壳或蛇绿岩的迹象,看来均不成熟。他们报道的太古代东湾子蛇绿岩,据赵国春等(Zhao et al.,2007)研究其实是石炭纪的(~300 Ma)。我们的野外观察也否定了蛇绿岩的可能性(Zhai MG et al.,2002;张旗等,2003b;Zhang Q et al.,2004)。但是,太古代从30亿年(甚至更早)开始,出现了玻安岩和赞岐岩,它们有什么意义,是否与板块构造有关,仍然是没有解决的问题(Shirey and Han-son,1984;张旗等,2004a)。
18.2.2.2 大陆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板块构造对大陆构造的影响大体可以反映在3个方面:(1)板块俯冲对大陆边缘产生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活动大陆边缘;(2)板块扩张引发的大陆块体的位移、碰撞、旋转,有些直接导致大陆内的各种地质作用;(3)洋盆消失,陆块碰撞,洋内物质堆积在板块边缘形成造山带。而大陆构造对板块构造的影响相对不明显,大陆之间的碰撞或许可以产生一个反弹力传递给板块,可能会改变板块俯冲的角度、方向,甚至影响到扩张脊的走向,大陆块体的解体也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板块扩张。上述关系表明,造山带可能是板块构造和大陆构造最重要的衔接点,造山带的物质大部分来源于洋内,可以卷入大陆边缘的一些物质。造山带由于处于两个刚性块体之间,褶皱和变形强烈。美国人把造山带作为“新航程”的最重要的研究对象,说明造山带研究的复杂性,说明用传统的板块构造方法不可能解决造山带的问题。实际上,造山带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陆构造,只是大陆构造的一部分,还脱离不开板块构造的影响。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我们更应当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作为研究的主要目标。
18.2.2.3 地壳与地幔的关系
这是一个既古老又广泛的话题,对板块构造和大陆构造同样适用。众所周知,富集地幔有EM1和EM2之分,通常认为,EM1与俯冲有关,EM2与大陆下岩石圈交换有关。因此,可以概括地说,EM1主要位于大洋岩石圈,是板块构造的产物;EM2是大陆地壳与地幔物质交换的产物。当然,事情不可能那么截然,这只是一种概括的表述而已。壳幔演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1)地幔向地壳的转化和(2)地壳向地幔的转化。在大陆下,地幔向地壳的转化很可能是以底侵的方式进行的,而地壳进入地幔则主要是以拆沉的形式出现。但是,为什么有些底侵能够产生大火成岩省(如峨嵋山玄武岩),有些则表现为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如中国东部),原因尚不清楚。地幔柱理论与板块构造的关系不甚明显,但是,对大陆构造肯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陆内部的岩浆活动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与地幔柱活动有关,是大陆岩浆活动的重要热源。例如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很可能是一次全球最大规模的地幔事件的产物。由板块俯冲导致的拆沉作用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大陆下的拆沉远不是那么清楚,对于拆沉的条件、方式还存在许多争论(邓晋福等,1994,2003;高山和金振民,1998;吴福元等,1999,2000;许文良等,2004;徐义刚,1999,2004;Rudnick,1995;Jull and Keleman,2001 ;Lustrino,2005;Wu FY et al.,2005 a;张旗等,2006a,b;Deng et al.,2007)。地壳进入地幔还有一种见解,即大陆深俯冲。但是,大陆能否深俯冲仍然存在争论,大别榴辉岩形成的压力很大,但是否一定对应于很深的深度(吕古贤等,2004;周永胜等,2005)?如果说大陆可以俯冲到100 km、200 km,它怎么折返回来?这里似乎存在一个悖论,即俯冲得越深,就越不容易回来。
18.2.2.4 大陆变化与环境、生态、人居的关系
地质学作为一门传统科学,在经历了板块构造革命后,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地质学家将在地球环境演变的历史记录、地球生命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固体地球内部与地球表层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以及现代地质过程与人类活动的互馈等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姚玉鹏等,2004)。生命的起源、恐龙的灭绝、冰期的轮回、人类的进化、黄土高原的形成、沙漠的迁徙、丝绸之路的兴衰、汶川大地震的诱因、人居环境的恶化等等,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大陆构造学与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人类的进化,不仅仅是生物学和人类学研究的课题,也是大陆构造学研究的领域。通常认为,人类最初起源于非洲,随后向欧洲、亚洲迁徙,穿过白令海峡进入北美和南美,当时非洲、亚洲北部环境的变化、亚洲东端与北美的连接(白令海峡张开的时间),就是大陆构造学需要回答的问题。又如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曾经繁荣过,如今衰败了,其衰败的原因与青藏高原的崛起是否有关,气候和环境是怎样变化的,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又如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噩梦犹如昨夜,地震强度之大,破坏之烈,损失之巨,是有史以来创记录的,而唐山和汶川大地震发生的位置和起因是板块构造无法解释的。因此,探求生命的进化、丝绸之路的兴衰、地震的原因等等,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是我们不应当忽视的。

板块构造学说的创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但是,它并未解决花岗岩的问题,充其量它只解决了玄武岩的问题,还不是玄武岩的全部,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大陆,花岗岩对大陆地质理论的依赖远远高于对于板块构造理论的依赖。Pearce et al.(1984b)关于花岗岩构造环境的判别图,用于解决海洋及其边缘花岗岩还八九不离十,而一旦进入大陆就不灵了,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创立独立于板块构造学说之外的大陆地质学说就是当前地球科学面临的前缘课题。大陆构造学说可能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大陆的起源和演化;(2)大陆与海洋的关系;(3)地幔与地壳的循环。其中的关键是要解决三个来源问题,即力源、热源和物源(张旗,2008b)。板块构造上陆的失败告诉我们,创立独立于板块构造学说之外的新的“大陆构造”学说是当前地学界最大、最紧迫的任务。美国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已经率先吹响了迈向“新航程”(new departures)的号角(郭安林等,2004;金振民和姚玉鹏,2004),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迎头赶上。虽然对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创立我们中国人没有作出过任何贡献,但是,大陆构造学说的创建我们完全可以走在世人前面。欧美、澳大利亚、俄罗斯和非洲也有大块的古老陆壳,甚至比中国的陆块还要大。但是,中国有中国自己的特色。相比欧美学者,我们的优势在于:(1)我们深受板块构造学说的影响比较小;(2)我们有大陆地质深厚的研究基础,包括我们的前辈给我们留下的丰富遗产;(3)中国的陆块小,陆块多,变化大,中生代活化现象明显。这些,都使我们处于有利的大陆地质研究的背景。因此,创立新的“大陆构造学”的重任历史地赋予了中国地球科学家,我们责无旁贷,应当勇敢地迎接挑战,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打一场中国地质的翻身仗。

美国人在2002年已经率先提出超越板块构造需要研究的4个课题。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作者认为,我们应当注意下述4个方面的问题:

(1)印支期中国大陆拼合的过程和变化。

(2)中国东部克拉通活化的机制。

(3)青藏高原的抬升及其效应。

(4)中亚造山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18.2.3.1 印支期中国大陆拼合的过程和变化

印支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理论问题,印支运动最早是法国人J.Fromafet于1934年在越南发现并命名的(Indosinides)。1945年黄汲清引入这个概念并把阿尔卑斯运动划分为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个旋回。最近的研究表明,印支期不仅褶皱强烈,而且岩浆活动发育。印支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大陆最集中的拼合时期,除了新疆西南、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外,中国大陆从此整体拼接在一起了,中国大陆从此进入大陆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于华北北缘、秦岭、松潘-甘孜、川西和滇西、湖南等地的印支期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都可能与这期事件有关,而且表明碰撞引发了造山。中国各个地块在印支期拼接的起因、过程、特征和意义,无疑是我们应当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

18.2.3.2 中国东部克拉通活化的机制

中国东部中生代活化堪称世界一绝,它北起大兴安岭,南抵海南岛,西迄山西-广西,东达朝鲜半岛、东海和台湾的大部,南北长近4000 km,东西宽1000多km,在中生代时期发育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有人认为它的起因与西太平洋的俯冲有关,有人认为无关。但是,无论如何,其必定与地幔的活动有关,至于地幔是怎样活动的,是什么原因引发地幔的活动,仍然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此外,为什么华北地壳厚,华南和大兴安岭地壳薄,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燕山运动”源于中国东部,燕山运动是中国人提出来的(翁文灏,1929)现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燕山运动的本质是什么?中生代燕辽地区构造“大转折”的含义?中国东部是否存在高原?中国东部下地壳和岩石圈拆沉的时间和方式等,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中心课题。华北(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问题是相对于早古生代由金刚石和金伯利岩推导出来的岩石圈加厚来说的。看来,中生代地壳减薄和新生代岩石圈减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许多人认为,华北早古生代(460 Ma前)金刚石的出现表明华北下面有一个巨厚的大陆岩石圈根(~200km,Menzies et al.,1993,1998,2007;邓晋福等,1994,1996;池际尚和路凤香,1996;Griffin et al.,1998;郑建平,1999;Xu YG,2001;Xu YG et al.,2004;Gao S et al.,2002;Guo F et al.,2003),但是,很少有人关心与金刚石加厚说有关的地质证据在哪里?早古生代华北岩石圈是整体加厚了?还是加厚仅限于金伯利岩出现的局部地区?因此,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是否科学的命题并不清楚(见本书第10章)。华南是中国研究得最早和最详细的地区,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但是,华南近期研究显然落后了,也少有突出的研究成果。华南克拉通的演化、构造格局、中生代的活化(包括构造、岩浆、矿产)、与西太平洋的关系等,应当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华南的研究应把台湾包括进来,与浙闽沿海结合起来。最近有人用西太平洋向西的平板俯冲来解释华南的问题(Li and Li,2007),平板俯冲在其发源地安第斯已遭到质疑(见朱炳泉和崔学军,2006),在华南,平板俯冲可以冲到1300 km之外的湖南省吗?

18.2.3.3 青藏高原的抬升及其效应

青藏高原是大陆构造研究的窗口,是最直接、最现实、最具活力的研究课题。青藏高原的核心问题在高原的抬升及其所引发的效应。值得高兴的是,最近青藏高原研究有了突出的进步,积累了许多新的资料,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但是,比起中国东部,比起国外的研究,仍然有不小的差距。青藏高原是什么时候抬升的,抬升的原因和过程,抬升对自身及周边人居、生态和环境的影响,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青藏高原抬升所引发的效应,其影响范围至少涉及亚洲,部分可能涉及全球的变化。因此,青藏高原研究是一个世界级的课题,需要我国学者长期的坚持和与国际学术界全方位的合作。

18.2.3.4 中亚造山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对中亚造山带我们已经作了很好的研究,但是,我们研究的兴趣和目标主要集中于洋盆发育时期,对于造山带形成后的演变涉足较少,这是今后需要加强的。中亚造山带是显生宙地球上最大的陆壳增生带,造山带很宽,但是并不造山,这是为什么?碰撞而不造山的证据是中亚造山带内三叠纪的花岗岩大多是A型花岗岩,表明地壳处于伸展减薄状态。有人解释这是软碰撞,可是,造山却发生在中亚造山带与华北地块之间(大部分在刚性的华北地块上,张旗等,2008c)。而且,据认为,遥远的秦岭-大别的三叠纪碰撞(实际上是挤压,见张旗等,2008c)也与古亚洲洋的闭合有关,这就很难解释了。中亚造山带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和特征的造山带,跨中、俄、蒙、哈(萨克斯坦)四国,我们应联合各国科学家,按照流变学与造山作用的关系,探索造山过程中力、热和物的变化。




地质力学和板块构造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之比较
如前述及的地幔柱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板块构造研究的前缘课题,它显示板块构造学开始突破岩石圈的范围,而与地球的核、幔、壳演化研究结合起来。 (3)地质力学与板块构造学的理论体系存在很大的不同:地质力学创始人非常明确学科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是地壳运动问题,为了解决地壳运动问题,科学地探索出解决这一理论问题的方法...

董云鹏研究领域
2. 分析不同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动力学机制,特别是中央造山带的构造格局、演化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影响。3. 在秦岭、天山等地的造山带构造格局及其地球化学制约、构造变形与演化,以及与前陆盆地的耦合关系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在北秦岭,通过对松树沟镁铁-超镁铁岩的...

大陆动力学研究计划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陆漂移学说的兴衰、复活、板块构造学说的创立,国际岩石圈计划、地球动力学计划的实施,确实有力地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对人大地构造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板块构造学说,是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在大洋洋底、海底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虽然在60—70年代风靡...

大陆构造学说是谁提出的?
没有大陆构造学说,到是有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人魏格纳提出的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930)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此后经研究、推断,他在1912年发表《大陆的生成》,1915年发表《海陆的起源》,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

综合性大地构造(构造地质学)的调查与研究有哪些?
主要侧重于中国早期造山运动研究。 从大量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在一批区域地质矿产志撰成的基础上,对中国南方各省区区域构造、框架及其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其中特别对中国造山运动有较系统的研究与论述。 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地质会志》3卷3-4期)本书已有专题论述,这里就不赘述。 1927年...

板块构造学是什么
大陆漂移、洋壳起源等重大问题;更新了地质学中的许多概念,并以其既承认水平运动也承认垂直运动的活动论观点取代了长期统治地质发展研究的固定论,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板块构造学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难题,如板块运动机制、板块运动具体作用过程和细节以及板块内部的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等。

区域大地构造及研究意义
在这个新时期,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研究面临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详细清理现有区域资料,总结区域演化规律,并将区域大地构造研究融入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中,从研究全球大陆演化的角度和发展完善地球科学理论的高度,探讨中国大陆的形成演化历史及其动力学机制,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1.1.2 板块构造理论与大陆动力学问题 板块构造学说...

学习任务大地构造分区和中国古板块的划分
【任务描述】 ①了解槽台学说的主要内容;②理解板块学说;③掌握中国的古板块划分;④认识中国的地貌图及大地构造分区图。一、槽台学说 槽台学说即传统大地构造学说。它认为地壳以垂直运动为主,一个地区地壳持续上升可成为陆地或山脉,反之可能成为海洋,其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槽台学说即固定论。

大陆漂移学或板块构造学的认识
大陆漂移学:原由魏格纳提出的,现今的大陆是由古生代时全球惟一的“泛大陆”,于中生代时开始分裂,轻的硅铝质大陆在重的硅镁层上漂移,逐渐达到现今位置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板块构造学:认为岩石圈的构造单元是板块,板块的边界是洋中脊(或洋隆)、转换断层、俯冲带和地缝合线。由于地幔对流,板块在洋...

我国主要的大地构造学说
黄汲清指出:多旋回构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不但没有矛盾,而且可以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和相互结合。板块构造学说必须将多旋回的规律纳入其模式,而多旋回学说又可由板块构造学说部分地解决其运动机制问题,解决驱动力问题。在研究中国大地构造过程中,把这两种学说密切结合起来,是我们的长期任务。多旋回构造...

长兴县19166616647: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
傅哄今福: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的产物,如褶皱、节理、断层、叶理和线理等. 地质构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

长兴县19166616647: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
傅哄今福: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可以归纳为地质理论意义和生产实践意义.通过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在理论上阐明地质构造的分布、相互关系和变形特征,探讨变形机制、构造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动力来源;在生产实践中运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

长兴县19166616647: 构造地质学的目的是什么 -
傅哄今福: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的成因机制,及其相互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他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研究意义在于认识和运用地质体的成因和运动的规律性.地质矿产资源和能源的成矿背景,控矿容扩因素都与构造演化、构造环境和成因机制紧密联系.构造地质作用更是地质灾害的发生的重要的决定因素;工程建设及减灾等环境科学问题,也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直接相关联.

长兴县19166616647: 构造地质学的简明教程绪论第一段是?
傅哄今福: 构造地质学主要是研究组成岩石圈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构造作用中形成的变形现象(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形式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大致整个地球的结构以及地壳的巨大单元,如大陆和大洋、山脉和盆地等的...

长兴县19166616647: 地球内部结构和组成的研究方法 -
傅哄今福: 1.地球物理方法 地球物理方法主要是应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的多种方法(如地震、重力、大地电磁等),从地球各个圈层的物理性质的角度,获得地球的物理模型,再应用其他研究结果,将地球物理模型转化为岩石学模型或者化学成分模型. ...

长兴县19166616647: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 -
傅哄今福: 1.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地质构造,是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和岩体经历了漫长地质发展历史的地壳运动作用而形成的.人们不可能亲自观察到现存的地质构造形成的全过程.虽然在实验室可以做些模拟实验,但在规模和时间上都不能达...

长兴县19166616647: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傅哄今福: 工程测量

长兴县19166616647: 大地构造与地质构造地貌的区别, -
傅哄今福:[答案] 地质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学是地质类学生必修的,是地质学的基础科目,大地构造则不是,它是更宏观的地质学科目,它能不你所学的所有的地质知识联系到一起.地质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从宏观上...

长兴县19166616647: 大陆构造学说是谁提出的?大陆构造学说是谁提出的(听说是德国科学家 谁 -
傅哄今福:[答案] 没有大陆构造学说,到是有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人魏格纳提出的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930)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此后经研究、推断,他在1912年发表《大陆的生...

长兴县19166616647: 地球的历史构造? -
傅哄今福: 前苏联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使用历史大地构造学一词,是指使用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发展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构造演化过程.代表人物有沙茨基(N.S.Shatsky)和哈因(V.E.Khain).西方学者在这方面的代表有施蒂勒(W.H.Stille).黄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