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老四府里有太监,为何老八府里却没有?

作者&投稿:蒙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雍正王朝》里,为什么老四府里有太监,老八府里就没有?~

因为老四府里的太监有比较多的故事,所以老四府里的太监就有比较多的镜头,而老八府里的太监在整个电视剧里作用太小,所以只是一笔带过而已,没有特别强调也没有给出镜头。当时看剧的很多人以为,因为老四是未来皇帝所以才有太监戏份,老八争夺皇位无果,所以没有太监戏份。这样的看法很肤浅,但也有它一定的道理,只能说这是导演和编剧安排符合剧本的戏份而已。


四爷的太监,算是在背后支持着四爷走上皇位的重要人物,他帮助四爷干了很多事情,有好的有坏的,他们都是忠心耿耿地在背后干好他们能做的事情。从影视剧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四爷能走上皇位,除了自身城府和手段,还有一个好的身边人,就是他的太监。而且剧中大多数都是在讲四爷如何一步步获得皇位的,因此他的太监就必不可少的出现在了镜头上。


反观八爷,一个争夺皇位无果的失败者。他争夺皇位大多靠拉拢帮派,没有依靠自己的太监帮忙办事。因此他的太监只有伺候他的戏份,但戏份太小不是电视剧的主线,所以观众就没有看到他太监的镜头,就以为他没有太监。


电视剧只会呈现出它想要我们知道的重要的事,只会用艺术的形式告诉我们它想要给我们知道的东西,电视剧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我们大可不必纠结电视剧的任何东西,它不是一个精确的文化传递媒介,对于一些事实,还是得去找文献了解。

清朝王爷府中有太监。
一、清朝初期
清初宦官的整体数量一直保持在1000人左右,但各王府的旗下太监数量众多。因此,清廷也做出了很多的限制。康熙十四(1675)年规定:亲王府中可以使用太监25名,世子或郡王20名,贝子8名,入八分公6名,公主10名,郡主5名,县主4名,郡君及不入八分公3名,公、侯、伯和一品大臣2名,二品大臣1名。
这一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皇宫和王府太监的使用量较小,太监的征用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故而雍正朝以前宫中太监和旗下太监互不干涉,处在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之中。
二、清朝中期
乾隆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皇室宫苑空前扩大,宫中对太监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按照当时的规定,宫中使用太监数量为3000名,但实际上宫中太监却从没有达到过这个数目,宫中太监严重不足。
因此,乾隆趁机以宫中太监数量不够为理由,强制性地要求各王公宗室大臣定期或不定期地无偿向宫中进献太监,规定每次亲王进太监8名,郡王6名,贝勒5名,贝子4名。仅乾隆四十六(1781)年十一月一次就从各私府挑选了154名旗下太监入宫。嘉庆十四(1809)年,嘉庆帝又以宫中太监实不敷使用为借口,让和硕礼亲王等27家进献了65名太监。此后王公大臣向宫中进献太监成为定例。
三、清朝后期
宦官制度较为稳定以后,嘉庆四(1799)年三月规定,以后亲王准用七品首领太监1名,太监40名;郡王准用八品首领1名,太监30名;贝勒准用太监20名;贝子10名;入八分公准用8名;一品以上文武大臣准用4名;公主、额附准用10名;公爵准用6名。不入八分公及二品以下官员全部不准私用太监。如果超过规定数额,就以违制论罪,从重处罚。

扩展资料
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巡、元官署以其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亦与宦者无关。明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清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古代宫廷里受过宫刑的寺人便是宦官。
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清初模仿明朝制度,设立十三衙门(明为“二十四衙门”)统管太监事务。顺治末期一度出现权监吴良辅,深为皇帝倚重。顺治皇帝驾崩后,孝庄太后裁撤十三衙门。故在康熙朝后规定:宦官归内务府管辖,具体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亦称宫殿监办处,设总管、副总管等职。康熙时总管宦官为五品,雍正时改成四品。
顺治时设置宦官千余人,乾隆年间增至3000人,直至清末未过此数。宦官升迁降调由内务府移文吏部决定。宦官犯法,内务府可先拿后奏。尤禁其干政。顺治帝仿朱元璋旧制,铸铁碑立于交泰殿,明文规定凡有不法行为,均凌迟处死。这些措施得到较好贯彻。虽在清末有慈禧太后宠宦安德海、李莲英等屡犯例禁,朝臣为之侧目,终未出现汉、唐、明宦官的专权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监 (宦官另称)

其实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老八府里是有太监的。只不过因为老四是未来的帝王,因此才淡化了对老八府中太监的描述。毕竟雍正王朝讲的还是雍正帝的事情,总不好叫老八去喧宾夺主吧。

雍正王朝围绕的中心应该是雍正和其身边的人

雍正王朝这部剧中并没有过多描述一些皇子身边的配角,反而是在描绘着一些重点人物。比如雍正身边的一位太监高无庸。这位高无庸一直在雍正背后默默的帮雍正做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个太监高无庸帮雍正在登上帝位之前做了不少的事情,因此他才有一定的出镜率,毕竟拍电视节目不可能每个人物都拍全面,一些小角色肯定是不会被着重来拍摄的。

胤禩的府中其实也有过关于太监的描绘

在关于历史的相关记载中,每个皇子都是有不同等级的。不同等级的皇子拥有的太监数量以及伺候的人数都是不一样的。按照这个来说胤禩也是应该有太监伺候的,只不过他并不是剧中主角,他身边的人物并没有太多的镜头,只是寥寥几笔带过。

不过在剧中胤禩最后的结局却凸显了他有太监的这个情况,胤禩在《雍正王朝》中被抄了家散尽了家产,其中胤禩还给府中的太监每人六千两的散伙费。在这一点就能看出来胤禩府中还是有很多太监的,只不过这些太监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痕迹,所以才寥寥几笔带过。

毕竟雍正王朝还是专门用来讲述雍正的历史故事,剧集也有限自然方方面面不会描绘的那么详细了。



可能他并不喜欢自己的府邸里有太监的存在,跟老四不一样。

老四和老八地位不一样,习惯也不一样,老四从小就被苏培盛带大都有感情了。

有的,在太子被扳倒之后,何柱儿就被升任为老八府内的管事太监了。

因为老四和老八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所以没有什么不对的。


雍正王朝中老四为年秋月抬旗,为什么邬先生红了眼睛?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泯然众人矣,反而是经久不衰,足以说明其经典之处。可以说剧中的寓意深刻,说句可能有点夸大的话,如果看懂了雍正王朝,那么就等于是看懂了中国古代官场的人情世故了。里面有一段雍正老四为年秋月抬旗,邬先生却红了眼睛,首先来说一下什么是抬旗,清朝属于...

雍正王朝中,为何老十三娶阿兰就可以,老十四娶乔引娣就是违背祖制?_百 ...
在原著中,阿兰抬旗是通过胤禛在内务府托关系弄来一张空白抬旗文书,找一户破落旗人认为女儿,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这事给糊弄过去了。乔引娣就不一样了,她是胤禵的女人,而胤禵自康熙驾崩后处处与雍正作对,回京大闹灵堂,跑到太后面前诉苦,联络旧部富宁安抵制年羹尧,甚至对雍正毫无人臣之礼,这些都让...

《雍正王朝》高福罪不至死且有邬思道谋划,胤_一定要杀他是否别有用意...
这封信最终是由管兵部的老十四提交给康熙皇帝的,因为太子掌兵有调兵之权,由老十四提交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要追查信件的来源,势必要烧到老四胤禛的身上,这样的话,就真的不容于太子,不容于天下了。老四胤禛杀死高福,免除后患,即使追查也是个无头公案,一了百了。留着高福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雍正王朝》电视剧中胤禛在处理百官行述时为什么自作主张没有经过康熙...
在这几件事当中,谁高谁低,高下立现,康熙皇帝是心知肚明的,追缴国库欠款虽然有失操切,除了年羹尧,几乎全员挨批,但是康熙皇帝心里也清楚,换做是谁,也免不了草草收场。《百官行述》的出现似乎让复立后的太子胤礽看到了希望,但是老四胤禛知道,《百官行述》其实就是一件“毒物”,...

怎么评价电视剧《雍正王朝》?
老剧最匠心的地方就是他们把精力都放在说故事上面,而不是制造各种噱头,《雍正王朝》就是众多良心老剧中的翘楚。胡玫导演加二月河原著再加刘和平编剧,这个高度是现在许多电视剧无法比肩的。更值得赞赏的是,这部史剧不仅有扎实的剧本、丰富的角色人设、实力派演员,还有一颗还原历史的心。印象中《雍正王朝...

如何评价《雍正王朝》里“血洗江夏镇”中年羹尧的表现?
我们看历史剧,总会涉及到战争和屠杀,《雍正王朝》也不例外,而全剧中最悲惨的一幕既不是老八胤禩的逼宫,也不是老十四的西北大捷,更不是雍正帝手刃皇子,而是年羹尧的血洗江夏镇!这也是全剧中唯一的一次涉及到百姓伤亡的事件,但是这次事件最终奠定了老四胤禛的上位。而作为执行者年羹尧来讲,他为什么...

在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输给老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传尔丹为什么会兵败?除老十四外,其实还有老四在捣鬼! 一、由于西北准噶尔再次叛变,康熙帝年岁已老,只得派传尔丹带领六万清军去平息,至此,整个朝廷的焦点就聚焦在传尔丹有没有胜利? 我们先来看一下,此时朝廷各位皇子的势力范围: 这时候已经到了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帝已经垂垂老矣,原太子胤礽...

雍正王朝中,历经两朝的御前侍卫张五哥,最终命运如何?
张五哥是康熙亲临法场救下的一名死囚,正是从他身上牵扯出震惊朝野的“宰白鸭”一案。张五哥的命运由此发生逆转,从替人顶罪的囚犯摇身一变成为康熙的贴身侍卫。张五哥原是江夏镇张老爹的儿子,老四和老十三到江南募款赈灾时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天色已晚,张五哥背负留宿外人的罪名把...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赐死时的音乐,全剧出现过三次,背后有哪些寓意...
终于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王掞心灰意冷,转而支持老四胤禛。在举荐大将军王的时候,王掞又蹦出来举荐了废太子,很多人以为他“贼心不死”,其实他是在给老四胤禛铺路,他的意思很明确,如果老八胤禩都能当大将军王的话,那么废太子也能。最终王掞走进了老四胤禛的府上,提出了自己可以帮他除掉郑春华...

《雍正王朝》里,雍正为什么要把乔引娣从老十四身边夺走?
乔引娣这个角色和四爷的感情线,在原著之中是非常狗血的,很多看过小说的网友都觉得不能接受。在乔引娣和雍正两情相悦,被雍正直接封为贵妃之后,竟然发现乔引娣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后来父女俩一同自尽,雍正在死前为了保全女儿,拼尽全力在遗旨上写下了厚葬不可为难这样的话。因为对雍正死亡原因的解读...

金家庄区17770939082: 雍正王朝时候有没有叫苏培盛的太监
荆咏六味: 是的苏培盛(小盛子)雍正藩邸近侍,深得宠信,破例获赏当铺.甚至于庄亲王、弘历、弘昼等人前颇为不敬,为乾隆帝所斥.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时任懋勤殿首领太监,雍正五年八月廿二日记载中的官职变为副总管太监,此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直到雍正驾崩,官职都是总管太监.应是雍正亲近的得力太监.

金家庄区17770939082: 雍正王朝里面为什么总有个人甩大鞭
荆咏六味: 《雍正王朝》电视剧中,在紫禁城中有一个太监,时常抡鞭子,这是我国古代宫廷举行“朝会”(朝廷举行重大典礼时接受群臣朝拜)时礼仪中的一个环节,称为“鸣鞭”,俗称“响净鞭”. 这条鞭子用黄丝编织而成,鞭梢涂蜡,打在地上很响...

金家庄区17770939082: 在《雍正王朝》中,胤禛究竟出于什么目的,要保夯 -
荆咏六味: 老四这时可能才想到以郑春华为日后对付太子的把柄.因为事情是老十三做的,老四明面上并未牵连,故而没什么风险.至于后来老四把郑春华接到自己府上,估计是自信自己的府邸是铁门栓篱笆牢,就连邬思道似乎都不知道老八他们已经完全门清了.

金家庄区17770939082: 《雍正王朝》十四阿哥的太监宫女被撤换,为什么雍正单 -
荆咏六味: 乔引娣成为十四阿哥困境中的唯一慰藉.当时乔引娣实际上相当于十四阿哥没有名分的妾或者通房大丫鬟那样的角色,和普通的太监宫女不一样.所以别的太监宫女被撤换时,唯有乔引娣留下了.

金家庄区17770939082: 《雍正王朝》中每次上朝之前总有个太监在殿外甩长鞭,那代表什么意思? -
荆咏六味: 这是我国古代宫廷举行“朝会”(朝廷举行重大典礼时接受群臣朝拜)时礼仪中的一个环节,称为“鸣鞭”俗称“响净鞭”.早在清朝以前就有了. “净鞭”也叫“静鞭”,用黄丝编织而成,鞭梢涂蜡,打在地上很响,目的是警告臣下:皇上即将驾到,重要典礼就要开始,大家要立即安静,所以叫“净鞭”或“静鞭”.每次“朝会”都有两次“鸣鞭”:一是皇帝从中和殿出来到达太极殿(金銮殿)时,銮仪卫官高喊“鸣鞭!”于是响三下净鞭;还有一次是典礼完毕,又响三下净鞭,皇帝起驾回宫,群臣才退下. “鸣鞭”或“响净鞭”是我国封建时代君主专制威权的表现之一.

金家庄区17770939082: 雍正王朝12集隆科多为什么参佟国维
荆咏六味: 当时剧中的情节是说佟国维和隆科多私下商议,佟国维保八爷党,隆科多保四爷党,这样无论四爷还是八爷谁当上皇帝,佟家都是功臣,所以隆科多和佟国维必然会处于对立面~

金家庄区17770939082: 雍正王朝李德全 演员 -
荆咏六味: 李德全是二月河著名作品《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中杜撰的康熙、雍正时期皇宫大内总管,康熙贴身太监.其原型为康熙朝梁九功、魏珠以及雍正朝苏培盛. 在《永宪录》中记载了梁九功的死:“先朝总管太监梁九公自缢于景山.

金家庄区17770939082: 《雍正王朝》中任伯安为江南盐道,年羹尧剿灭江夏镇为什么敢一刀杀了呢? -
荆咏六味: 《雍正王朝》中任伯安为江南盐道,年羹尧剿灭江夏镇敢一刀杀了,这是因为当时年羹尧的权力很大,他的权力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所以他想杀谁就可以杀了他,还有就是他没有去孝敬年羹尧,年羹尧很早就想把它除掉了.

金家庄区17770939082: 《雍正王朝》四阿哥为什么要烧掉百官的隐私 -
荆咏六味: 当然是为了以后做皇帝打下基础啦~,你想,百官会喜欢一个手中握有他们把柄的人吗?就算四阿哥以后当了皇帝,那位置也做不久.还不如让那些百官对他心存感激,也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