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字被解释成「止戈」正确吗?

作者&投稿:季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们今天的楷书“武”字除了左下角的“止”字外,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戈”字,而在古文字和《说文》篆体中则均为“戈”字。“武”在《说文》中解释是:“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楚庄王的话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但其实,这样的解说未必符合造字者的本意。现代学界关于“武”字的本义,最通行的说法是下面的“止”表示人脚,整个字形表示人背着戈行进,就是去行军打仗了。也有人根据“武”、“舞”同音,推断“武”的本义是人背着戈所跳的一种舞蹈,引申为征战。也有最新的成果,说“戈”表示神(古文字里有证明),“武”字的本义是神的足迹。这在传世文献中也有证据:《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讲了姜嫄踩了上帝的足迹,心有所感,怀胎生下后稷的故事。里面的“帝武”就是上帝足迹的意思。



先肯定不是止戈,这个还是比较明确的“止戈为武”是许慎《说文》中的解释,只要记住像“歪=不正”这种两个字义拼合而成的会意字是很晚才产生的就行了,而且“止”的“停止”义也是较晚才出现,止戈为武肯定不是造字的本意,反而是理解为“武器”和“行进”(“止”引申)义的会意字还比较有说服力。想提醒一下,说文以及段注的确是很好很基础的工具书,但是千万不要迷信,从甲骨文到小篆已经发生很多字形上的变化了,而且说文的小篆字形因为传抄也有讹误的,以及,武上面的字到底是不是“戈”其实还是有争议的,武拆开是“止”和“戈”。这里的“止”意思是“脚趾”,引申义为行动;“戈”是武器。武字指:持着戈准备战斗或者行军。通俗说,就是遇到外族敌人,抄家伙上。



按:以前旧文的一部分,截取作为回答,长了一些,从根儿上说。“武”字意义的分歧,典型地体现了近代以来“古文字学”和“文字学(狭义)”之间的矛盾。这里有必要先讲一下两者的关系。为便于阅读,避免混淆,下文将“文字学(狭义)”称为“汉字学(狭义)”。

古文字学和汉字学是两个学科。前者主要研究先秦时期的古汉字(下限可延伸到西汉早期),后者则主要研究从小篆直到现代的汉字(两者有一部分交叉)。汉字学源于以《说文》为基础的传统“小学”,学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古文字学则是传统“金石学”与现代考古学相结合的产物,与历史学(狭义)、考古学、文献学的关系更为密切,有的古文字学家认为它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这两个学科研究的是汉字的不同发展阶段,按理说不应该有什么冲突;可是实际上,它们之间曾经充满了矛盾。主要是传统小学排斥新兴的古文字学,用古文字学家唐兰的话说,古文字学是被传统小学“革出教门”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一开始就不认可甲骨文,怀疑它是安阳农民伪造的;而他的学生黄侃则比较开明,偷偷往章太炎的枕头底下放了几本郭沫若的书,章太炎偷偷看了之后,立场才有所松动。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出土文献不断地增多,研究也不断地深入。尽管这两个学科还存在着一定的门户之见,但是甲骨文作为已知的最早的古汉字系统,已经得到了古文字学界和汉字学界的公认,这就是事实的力量。关于古文字学和汉字学之间的矛盾,比如在古文字学家看来,《说文》的解释有不少是错的。




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反映了人们向往和平的感情...
“伐”字是一个主动性的词,只有这个意思才说得通。它和讨伐、攻伐之意相去甚远,完全不必参考词典的解释的。

查一下“武”是什么意思?“止戈为武”表达古人怎样的情怀?
止戈为武: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意为止战。谓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表达了古人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以及渴望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成了“止戈为武 ”,这表现了古人怎样...
我个人认为表示古人 仁爱的思想 告诉我们靠战争、掠夺、抢夺暴力手段解决不了问题,能放下一切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才是化解问题之道,倡导仁爱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才是一种真正有力量的大智慧、大英勇方式。自己的一点浅薄理解,仅供大家参考!

武从止从戈意思是
问题四:以戈止武的意思? 武 1、止戈,以武制武的意思。2、止,甲骨文中“脚”的意思,如,“步”表示一前一后两只脚。这里表示战士拿着兵器迈步前进。所谓的“止戈为武”是千百年来,人们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后,深知战争带来的痛苦,即“武”的痛苦,所以自己构想出了这个字的另一种解释,以...

武的武字正解
有人对武理解成“举戈而动,欲与人、兽斗”是一种误解,其产生谬误处是对“止”的认识上:以趾为动。对武的理解便误解成“举个而动”而非“止戈为武”的原意了。“止”字,是“一只脚(趾)”的意思,是“步”字的前一只脚,后面的一只脚不再踏上来、停止前行的意思。戈,是“使用暴力”;止戈,是“消停(解...

「武」字明明没有一撇,被解释成「止戈」正确吗
不正确 。

说文解字把武解释为 止戈为武 反应了古人什么情感
一切权利的根源都来源于武力,俗话说拳头大就是硬道理,这是不争的事实!止戈为武,我认为是两重意思:戈为兵器,一是能收起刀兵,换世道一个安宁的是为“武”,二是以暴制暴的最后赢的才可称武,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认为第一个意思应该是古人的想法。反映了古人对黎民百姓的爱怜,对...

武的右边为什么不是戈?而是弋?
有两种解释,觉得都有道理:1 武”的本义是制止战争。所以“止”“戈”相合为“武”。后来字形演化,将“戈”字的一“丿”搬到“一”的上边成为一个短“一”。2 止这个字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手的样子,经过隶变,才变成了“止”,而戈是一种武器,所以“手拿着武器”表示“武”,这是一个会意...

古人有象形字一说,武字,有“止戈为武”一说,什么意思?表达古人什么思想...
【释义】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意为止战。谓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就是说:战争不是为了宣扬武功,而是为了禁止强暴,给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表达的思想应该是注重仁义道德。

“止戈为武”是什么意思?
食货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后来再从行走引申,才有“停止”之义。此处不是“制止”。武wǔ【形】(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同本义〖valiant〗武大为于大君...[成语解释]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

双辽市13455461559: 关于汉字会意字“武”,你认为是“止戈为武”还是“戈止为武”?愚以为应是“戈止为武”.解释为“止戈为武”是曲解了.把武解释为弃用兵器显然是不对... -
郑惠润尔:[答案] 是止戈为武.止通趾,脚趾,脚的意思.所谓“止戈为武”,也就是脚踩大地,手持长矛,这才是武的真正解释.放弃武器,跟武没有关系,更不是正确的解释.

双辽市13455461559: 「武」字明明没有一撇,被解释成「止戈」正确吗 -
郑惠润尔: 不正确 .

双辽市13455461559: 谁能解释一下“武”的含义:“止戈” -
郑惠润尔: “止戈”为“武” “武”是有代表性的会意字之一. 同“人言为信”一样,“止戈为武”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常见字:止和戈两个独体字结合在一起,就是“武”了.从字形上看,自古及今,“武”字都由这两部分组成,结构上没有什么变化,不过...

双辽市13455461559: “武”的本义真是“止戈为武”吗? -
郑惠润尔: 不是的.止,通趾,指的是走;戈,兵器.武的本意应是拿着武器征战.过去人们练武是为了生存.所以,技击才是武术的本意.只不过通过练武可以调养一个人的心性,练武之人要注意自己的武德修养,不可随意动武.因此应提倡止戈.

双辽市13455461559: 关于汉字会意字“武”,你认为是“止戈为武”还是“戈止为武”? -
郑惠润尔: 是止戈为武.止通趾,脚趾,脚的意思.所谓“止戈为武”,也就是脚踩大地,手持长矛,这才是武的真正解释.放弃武器,跟武没有关系,更不是正确的解释.

双辽市13455461559: 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有什么含义? -
郑惠润尔:[答案] “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 后也指不用武力而能化干戈为玉帛,才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双辽市13455461559: “武,止戈也”是什么意思
郑惠润尔: 武指武力.戈指兵戈,引申义为战争.这句话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句形式. 武力,是用来结束(阻止)战争的. 也就是:武力要用来阻止战乱,而不要引发战乱. 也就是说:是矛盾先生战争,不是战争产生矛盾.所以武力用来结束战争而不是制造战争. 补充:也可以用解字的方法解释.武字是用止和戈组合成的.

双辽市13455461559: 武术的武是什么旁?按字义应该是戈,为什么没有撇?武字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止戈就是停止动武,不是和武的意思不符了吗?有没有更确切的解... -
郑惠润尔:[答案] 止这个字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手的样子,经过隶变,才变成了“止”,所以武里面的止没有停止的意思. 而戈是一种武... 戈的那一撇也应该是在隶变的时候消失了,属于不规则的变化.现代人说“止戈为武”,是在和平时代的一个口号,与造字本...

双辽市13455461559: 为什么止戈为武?武字是会意字,是由止和另一部分组成的.那一部分是戈这个字吗? -
郑惠润尔:[答案] 是的 ,另一部分就是个“戈”字,就是武器的意思,你可能没有理解“止”的意思,你看到武的甲骨文字体你就明白了,“止”在这个字里面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制止的“止”,制止的“止”是引申义,停止的意思,而在武里面是脚的...

双辽市13455461559: 止戈为武的说法是错误的吗?
郑惠润尔: 甲骨文中“武”字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足戈并立”,左边画一个“足型”,而右边画一个“戈型”,二者组合成其雏形,并以象形取意,即立足持戈,是一种静态;在此基础上字体由左右结构,变成了上下结构,近而形成了“止戈竖立”的组合,此时最大的变化在于“足型”被“止”字所代替,而“戈型”被“戈”字所代替,使字的象形具体化,其意是持戈而行,处于一种动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