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中,为何中探花的人比中状元还高兴?

作者&投稿:牧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科举,为何得中探花的人比考中状元还高兴呢?~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无疑是古人心目中的头等大事喜事,要是在金榜题名中拔得头筹,成为了位居第一的状元郎,更能够获得“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美誉,堪称读书人的至高荣誉。
但是也有人说,如果生在古代,能够在金榜题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这三者之中获得探花,竟然要比荣获状元更加高兴。究竟是何原因,让考中了探花的人比考中状元的人还高兴,“探花”背后,又隐藏着多大的荣耀呢?
状元雕塑
科举制度成型于隋唐时期,“探花”也是在唐朝出现的,但是,唐代年间的“探花”并不是指进士名次,它指的是唐代科举考试之后的一场盛大活动。唐代进士放榜以后,考中的进士必须参加一系列繁琐的礼节、仪式。
据《唐摭言》记载,唐代进士宴的名目非常繁多,比如大相识、次相识、月球、樱桃、打球等,新科进士在这些宴会意气风发,表达自己的欢情快意,展露自己的才华。其中最为隆重的,当属杏园探花宴,每年会有专门操办这一宴会的进士团,专门筹集资金,组织宴会。
唐人饮宴图
宋人赵彦卫所著的《云麓漫钞》中,就详细记载了探花宴的热闹盛况,其实这一宴会最有趣的活动便是“探花”。据史书记载,众人要在这些新科进士中选出两个年纪最小,长相最为俊秀之人,他们骑马遍游长安城各处名园,最先采回来牡丹、芍药等花,如若有别人先行折得名花,这两位“探花郎”还要受到惩罚。
这一探花郎的荣耀身份,可是在新科进士里面,经过精挑细选才能够获得的。正因如此,唐朝的这些进士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一个“探花郎”的头衔,骑马游街为花忙,无意间俘获无数少女芳心。
探花牌匾
国力强盛的大唐,有足够的胸怀,让进士在探花宴上展现自己的浪漫风气与蓬勃朝气,获得无数青年才俊梦寐所求的名气声望。比起状元郎,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年少英俊、才华斐然。
就是因为这一场“探花宴”,才让唐朝能够被选为探花郎的人,比高居榜首的状元郎还要兴奋。不过,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唐朝,因为“探花”在唐朝时期,其实只是指年少俊俏、高中进士的“探花郎”,并没有特指进士中的第3名,能够成为“探花郎”,其实与他们的登第名次并没有任何关系。
状元骑马游街
唐朝往后的历朝历代,其实中了状元还是比中了探花高兴。据史料记载,以“探花”称第三名的这一代称,在北宋年间最先使用。从明朝开始,探花才开始专指科举考试中的第3名。也自明朝年间起,探花也不再令科举考生那么高兴了。
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考生郭翀早已经被拟定为了状元郎,谁知朱元璋却觉得此人长相甚丑,随后,便在这些科举进士中挑选了最英俊、名次仅为第24名的一个进士为状元,郭翀只能被迫降到第二。自从探花开始代表名次以后,它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环,再无宁可当探花,不为状元一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人特有的选拔制度,对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很多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之路中,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也能让家族命运得以改变。不过在古代,为何高中探花后反而考生会比中状元更激动呢

科举考试的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榜眼是古代时期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称呼,在明清两代代表的是科举考试中取得第二名成绩的人。榜眼的这个称呼在最开始是起源于北宋。

在北宋时期的考试中,最开始第一名叫做状元,第二名和第三名都叫做探花,意思是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在状元郎的左右,就好像状元的两只眼睛。

但是到了北宋晚期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也就是在考生们参加玩科举以后皇帝再亲自考试排名前几位的人,并且确定名次。

到了975年,礼部的科举考试和皇帝的殿试会分别放榜,标志着三级考试制度正式确立。而探花作为科举考试中第三人的代称正式确立。

扩展资料:

科举考试最先起源于隋朝,为地方荐举与中央考试相结合。刚开始设立两科,隋炀帝时期,增设为十科,由文武五品官以上荐举,规定有一艺可取即应采录,且随才升擢。同时设进士科,用诗赋、试策进行考试。

由于科举考试公开进行,有规定的知识结构作为公认的主要录取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平等公开竞争,显示了其选拔人才的一定优越性,这种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来选拔人才的考试,标志着科举制的确立。

科举制度的产生适应了封建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把选用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朝廷,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被后来历朝所沿用。唐初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种,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每年考一次,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目。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明法、明书、明算考选专业人才,影响力不大。因此,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榜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探花



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1、榜眼

榜眼,拼音是bǎng yǎn,是科举时代的一种名次称号。即在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殿试中,取得进士考试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2、探花

探花,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进士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

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时至今日,“探花”的称呼仍历久不衰。

扩展资料:

由来:

1、榜眼

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六年三月,在讲武殿亲试举人,并确定自此以后定为常式。自武则天称帝,天授元年二月亲自策试贡士,开殿试之先河,至此终于将殿试纳入科举制常例之中,成为科举中最高的一级考试。

北宋时期,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进士始分三甲。一开始殿试设三甲取士,一甲三人都可以称为状元。凡眼睛,人们认为必成双成对,于是将黄榜之上,榜首之下的一甲二、三名统称为金榜之眼,不分第二、第三,全称作榜眼。

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已经将进士第二人号称为榜眼。到南宋时期,将探花的称谓专属第三名,而榜眼也成为进士第二人的专用名称。

2、探花

“探花”一词的频繁出现,为其最终成为科举(主要是进士科)第三名的代称奠定了基础。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正式建立殿试制度,即于礼部试之后,皇帝再次亲试进士,并确定名次。

开宝八年(975年),礼部试和殿试分别放榜,标志着三级考试制度正式确立。“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

科举制度在宋朝趋于完备。宋朝在“探花”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江西丰城黄氏家谱载: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黄彦正为进士第三人。他六兄弟中有三兄弟荣登同榜进士。

宋徽宗对其家人大加赞赏。曾赐诗一首:“黄河曾见几番清,未见人间有此荣。千里朱旗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魁星昨夜朝金阙,皂盖今朝拥玉京。胜似状元和榜眼,探花皆是弟和兄。”

北宋徽宗宣和三年距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只有六年。由此可以看出,北宋晚期,“探花”一词已开始专指第三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榜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探花



这里要说到探花一词的来历,探花在唐朝的时候就出现了,是以使者的身份,而这个探花使是要在科举考试中得中进士的人当中选取,在唐代,学子们能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称为进士,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第一名就称为状元,进士及第后会举行隆重的庆典,有各种庆祝活动。
而其中的一项活动和“探花”有关,就是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就象唐代诗人孟郊写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要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人,是在同榜进士中选两个最年轻且英俊的人,称为探花使,游遍名园,沿途采摘鲜花,用采摘的鲜花来迎接状元。
你想想能够进士及第的人都是当年士子的佼佼者,能当上探花使的要求是年轻英俊,这项殊荣可是同榜进士选举的,这可是真正的年少才俊,能够被这些人选为探花使的人,这心里肯定是美滋滋的,你看我又年轻又帅气还有才华,绝对是男神啊!

因为古代探花不但文才还有一项特殊要求那就是人要长的标志。皇官内院每年举行的桃花节,探花,举行的夻花节要请探花主持,所以考上探花比考上壮元还高兴,是一项特的规格而高兴。

楼主的问题不严谨!科举考试的二三名称为什么?
首先科举考试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每种考试的二三名叫法不一样的!
院试:二三名即为通过者,与其他通过者都叫秀才
乡试:二三名也为通过者,与其他通过者都叫举人,这里的第一名叫作“解元”
会试:二三名同为通过者,与其他的通过者叫贡士,这里的第一名叫作“会元”
殿试:对贡士进行殿试,分为三甲。
一甲:也就是我们说的三鼎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二甲和三甲就没有什么特殊的名称了!
于此之外,在科举考试中还有恩科和正科之分,但是对于你所问的问题在称谓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是上面各级考试的区别!
不知道你是否满意这个答案!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之后为何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
明清两代平民出身的比例也大体如此。科举之荣令人“酷慕”通过科举,统治者给考中者以极高的荣誉,许多人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并确立一条为全社会所尊重的出仕做官的道路。科举使得许多人一登龙门,身价百倍。这一点在《儒林外史》中有着生动描写。处在社会底层的范进,平时连衣食都解决不...

古人科举考试,为什么放弃状元也要做“探花郎”?
古代科举考试很少有人放弃状元郎做探花郎,毕竟状元是第一名,探花是第三名。但是从坊间的传闻来说,他们都认为探花郎是样貌出众外表英俊的人,探花郎的名气肯定高于状元郎,不排除有一些状元为了名气就自己做探花郎了。历史上的科举制也是不断优化的,科举制在历朝历代的更迭中才逐渐走向完善。探花一词...

古代科举考试中,什么最重要?
但是,科举考试并非只是一场考试,而是由很多场考试组成的,分别是县试,乡试,会试,殿式。县试是在各县府举行,考取秀才。乡试是在各府州举行,考取举人。会试由礼部举行,每三年举办一次,会试优异者才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分别授予状元,榜眼,探花。也就是说,只有在所有科举考试中胜...

科举时考试得中叫什么?
金榜题名【jīn bǎng tí míng】:指科举得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天子门生【tiān zǐ mén shēng】:指由皇帝亲自考试录取的或殿试第一名...

书生考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开心?
首先科举诞生于我国隋朝时代,然后经过唐宋两个繁荣朝代发展,逐渐把制度完善。到了清朝光绪33年(1904年)举行完最后一次科举之后才退出历史舞台。那么这长达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中,一共考出600名以上的状元,属于当时书生最高的知识学位,然而探花仅是第三名,等于季军的成绩,但是考中探花的人显得比...

科举考中的第三为何被称为探花?
说起科举,这可是中国古代的高考,它的第一二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和探花。其实一开始“探花”并不是表示科举考试的第三名,这个词和科举考试有关系,但是和第三名没什么直接关系。“探花”一词最早是在唐代出现的,在当时,进士及第后会举办一个宴会。在宴会开始之前,会先从及第的进士中挑两名最年轻...

会试录取者称为什么
问题一: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者称为什么? 进士 前三名是状元、榜眼、探花 问题二:在科举时代,乡试录取者称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殿试录取者称为? 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殿试录取者被称为进士,第一名是状元。 问题三: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者称为什么?第二名称为什么 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

李白杜甫,参加科举考试为何连进士也考不中?
在古代的时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每个朝代对于人才的选拔制度都会有所不同。但是,尽管很多人都是有才华和能力,在科举制这个选拔制度出来之后,很多人也是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荣登榜首。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泰斗级人物,杜甫和李白却未能成为进士。这是因为李白和杜甫擅长的是诗赋,另外科举考试的竞争...

科举时代,乡试录取者和殿试录取者分别被称为什么?
在科举时代,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1、乡 试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级考试,生员参加。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2、会 试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

古代科举考试考啥?科举制度为何能延续1300年?
是有机制的。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才选择方式,那些出身贫寒的人才才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在科举制度的帮助下,中国社会一度发展到巅峰状态。那么,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考生需要准备哪些科目呢?为什么这个考试制度会持续1300多年?在中国古代,官选...

南岗区13727774811: 为什么叫“状元”“榜眼”“探花” -
郝毕福司: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

南岗区13727774811: 科举考试第三名为什么叫叫探花 -
郝毕福司: “探花”一词始创于唐朝 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典.活动之一便是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且英俊的两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 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唐末....

南岗区13727774811: 金榜题名的意义金榜题名时指古代科举考试中在殿堂上考中的进士,前三名进士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
郝毕福司:[答案] 国古代科举制度 【察【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

南岗区13727774811: 古代的状元,举人,探花,榜眼怎么排的啊,全部的 -
郝毕福司: 以明代为例,明代考试正式的大型考试有三个乡试、会试、殿试,之前还有一个院试,考过了就可以叫秀才,就有资格去参加乡试 ,乡试相当于省一级的考试,考过了就叫举人,会试相当于国家级的考试,考过了叫贡士,这些贡士殿试合格之后就叫进士,进士又分三甲,第一甲只有三人就是状元 榜眼 探花 排个序就是 状元 榜眼 探花 进士 贡士(头名叫会元) 举人(头名叫解元) 秀才 童生

南岗区13727774811: “探花郎”是什么意思? -
郝毕福司: 古代科举考试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探花郎应该是第三名的小伙伴的意思.

南岗区13727774811: 探花什么意思现代
郝毕福司: 探花在现代的意义和古代一致,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探花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探花”...

南岗区13727774811: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分别叫什么 -
郝毕福司: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时至今日,探花的称呼仍历久不衰.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南岗区13727774811: 古人科举考试殿试 -
郝毕福司: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南岗区13727774811: 中国古代科考的状元、榜眼、探花有什么出处? -
郝毕福司: 状元(状元)1.科举时代称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 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状元已下,到主司宅门下马,缀行而立,敛名纸通呈.”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

南岗区13727774811: 高考探花什么意思 -
郝毕福司: 高考探花的意思是高考第三名,具体分析如下: “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进士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 发展到今天,探花这个词仍然被人们使用,用来表示一个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