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临死前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可忽必烈为何还下决心杀之?

作者&投稿:斋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天祥临死前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下决心杀之?~

很多同学们都喜欢历史,历史中有很多的大人物。对于文天祥和忽必烈大家都听说过吧,一些历史爱好者可能对他们的故事还进行过研究。这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是比较有名的,其实每当我们在解读历史的时候,都会发现他们一直在战争。其实战争都有人类来讲,最终都是两败俱伤的,即使这场战役你胜利了,但是你也一定会有失去的东西,并且每个国家在打仗的时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最遭殃的。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忽必烈非常的重视文天祥。因为文天祥的性格是非常强烈的,从最开始的抵抗到最后被俘虏了,他都没有说过服软。并且文天祥在民众之间就像就是一种一样的存在,并且还有着特别高的声望,所以其实激烈非常的敬佩文天祥,等文天祥松口说可以投降的时候,但是有要求了一些身份的问题。我闭着眼就觉得他不是诚心的想投降,在这种情况下忽必烈不可能不杀他。其实忽必烈也是犹豫再三,因为毕竟也是想重视人才。但是为了稳住自己的江山,他不能留有后患。


忽必烈曾经有做道士的要求,但是也难逃一死。其实文天祥在被关押三年的期间内,已经提出很多次投降。当时他的想法是告老还乡回家做一名道士,忽必烈也是比较同意的。但忽必烈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他不能留下这样的病根。最后思考,他不能冒着这种风险,其实在文天祥那心中是不想投降的,所以后悔了,也看出他的这一点,只好下令把他给杀了。但文天祥死后留下了万世中医的名声,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告慰吧。古时候的战争的确是让很多人受到了伤害,但是那时的天下是非常乱的。


如果没有战争,这个世界将非常的和平。没有抢夺,那么也就没有那些杀害。其实如果忽必烈当时冷静对待文天祥,如果诚恳地投降,那么就不会有失去性命的这种情况。那时的人都是非常固执的,他们心里都是有自己的信念。作为后人,我们可能无法体会到当时的境界,但是希望还是坦诚的接受以及理解他们这种做法。

我们这个受尽外族欺凌而多难的民族中,文天祥是一个杰出的存在,就像漫漫黑夜的星辰,让我们感到黑夜虽长,但依然有光明和希望。
文天祥,字宋瑞,江西吉安人,南宋状元宰相,伟大的抗蒙民族英雄。1256年,20岁的文天祥意气风发,满腹经纶,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便高中进士第一,状元及第, 成为天下学子艳羡和满朝文武交赞的对象。
步入仕途后,文天祥历任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瑞州知州、江南西路提刑、尚书左司郎官、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等职。
1259年,蒙古大军攻破襄阳重镇,在京西撕开了一个进入南宋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口子,随后进攻京西门户鄂州(今湖北武昌),警报拉响,朝野恐慌。
惶恐之际,有大臣劝时为皇帝的宋理宗迁都,所谓迁都,其实就是逃跑。文天祥闻之义愤填膺,不顾当时还是末吏之身,大胆上书,痛斥这种逃跑行为,并提出了具体的抗敌对策,宋理宗却置之不理。

不久,文天祥又因为在起草皇帝的诏书中,有讽刺主降宰相、也就是那个著名的蟋蟀宰相贾似道之语,连皇帝都受贾似道左右,文天祥开罪如此权臣,自然葬送美好前程,贾似道便使了个小手腕,安排御史弹劾文天祥。
文天祥受不了这种鸟气,主动上书,自请辞职。当时,文天祥才37岁,年纪轻轻就辞官归里,这无疑成了南宋官场的一种莫大讽刺。
然而,文天祥毕竟是状元,学识和才能都铁板钉钉摆在那。因此,朝廷稍后又重新起用他为荆湖南路提刑,不久又转任赣州知州。
1275年,蒙军大举进犯,沿长江东下,京都危急,朝廷别无他法,只得号召天下兵马勤王。文天祥获悉,倾其家财,广为招募,共组织兵马3万人,入卫杭州,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稍后,改任平江知府。但蒙军太凶太猛太快,文天祥像一个救火队长,带兵到处驰援,但迎接他的是一个个城陷将降的消息,常州、平江先后失守,他只得率军急返杭州,准备与蒙军决一死战。
然而,当文天祥历经千辛万苦赶到杭州城后,才发现平日里那些“忠于”挂在嘴上的满朝文武,已经纷纷逃亡,武官逃失殆尽,文官仅剩6人。
1276年正月,掌权的谢太后执意投降,蒙军统帅伯颜指定必须由宰相来蒙军大营商议,宰相陈宜中竟然连夜逃跑,不知去向。
文天祥临危受命,以宰相身份出城,到蒙军大营谈判。谈判时,面对凶神恶煞的蒙古兵,文天祥毫无畏惧,当面痛斥伯颜,表示拼命抵抗到底,被当场扣押。文天祥被扣后,蒙军将他押到船上。

文天祥开始以绝食抗议,后来,船到镇江后,他借机逃上岸来。这时,南宋已经正式投降,蒙古人像当年金兵对待北宋的徽、钦二帝一样,将谢太后和宋恭帝赵显等全部俘虏,押往大都(今北京)。
随后,宰相张世杰、陆秀夫拥立年仅7岁的赵昰在福州称帝,是为宋端宗。文天祥历经万苦,赶往福州,被任命为枢密使,并都督各路军马。于是,文天祥派人到各地筹钱招兵,号召各地起兵反抗蒙军。1276年,蒙军攻入福建,赵昰随陆秀夫乘船逃往海上,一路漂泊到广东沿海。而文天祥却始终坚持到处招兵,抗击蒙军。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一带,随后挺进江西,在雩都挫败蒙军,接连收复了10多个州县,声势大振。

不久,蒙军集结优势兵力,开始猛攻文天祥的义军,义军寡不敌众,损失惨重,被迫退到福建长汀、漳州一带。南宋投降蒙古的降将吴浚受蒙古人之命,专程前往漳州游说文天祥,说服他投降,文天祥立刻将吴浚斩首示众。
蒙军知道文天祥是个死敌,灭亡南宋,必先降伏文天祥,又专门派人把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和两个女儿抓为人质,逼他投降。
文天祥听说后,不但没受威胁,反而对蒙古侵略者更痛恨,反抗更激烈。1278年,赵昰病死,张世杰、陆秀夫又拥立6岁的赵昺继位,是为祥兴帝。是年冬,文天祥率军前往海丰,准备进山据险坚守。当行军至海丰以北的五坡岭时,蒙军铺天盖地而来,将文天祥和他的部众团团围住,激战过后,文天祥被俘。
然而,就在他吟出这首悲愤的诗歌同时,1279年二月初六,蒙军在海上将南宋最后的朝廷和最后的军队围困在崖山一隅,就像凶残的老虎玩弄一只到手的绵羊一样,先慢慢的撕,再慢慢的吃,将这个曾经辉煌过的朝廷的最后一点精英,逼到了死亡的悬崖边,最后,不堪其辱的陆秀夫背着8岁的祥兴帝,带领十万南宋精英,投入了汹涌浩瀚的大海,南宋灭亡。
取而代之的,是蒙古人的元朝。

而文天祥呢?
此时,带着亡国之痛的他,早已过了零丁洋。
当年十月初一,蒙古人将这个南宋最著名的囚犯,千里迢迢押解到了元朝首都:大都北京。
之所以对文天祥如此郑重其事,是因为元世祖忽必烈对文天祥的勇气、能力和事迹耳熟能详,他对这个曾经把蒙古人打得十分头疼的勇猛忠烈的汉子饶有兴趣,一心想招降他,争为己用。
开始,忽必烈发动已经投降的宋恭帝赵显前来劝降,文天祥一口拒绝。
元朝宰相和权臣等先后亲审,耐心诱降,文天祥慷慨陈词,义薄云天。
文天祥前后被关押了3年时间。
他的夫人和孩子也都被拘禁在大都。
他知道,只要他文天祥一点头,一屈膝,立马就能家人团聚,飞黄腾达,但他咬紧牙关,誓死不从。
1282年1月8日,忽必烈亲自召见了文天祥,进行了最后一次劝降。
说实话,忽必烈对铁骨铮铮的文天祥确实颇有好感,既有心保全,更希望为己所用,因此亲自出面,耐心说服,想感化他。
不料,文天祥的心依然和石头一样顽固,意志依然和钢铁一样坚硬,他说:“天祥为大宋状元宰相,宋亡,只能死,不能活”。
然而,经过狱中3年的前思后想,他还是对忽必烈提出了一条变通的要求,他说:“国亡,吾分一死矣。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意思是说:国家已经灭亡,我自当以身殉国。但如果你忽必烈把我放了,我还是愿出家为道,再以道士的身份回到故乡,之后我可以以一个方外人的身份,为你效劳。

当然,忽必烈完全可以按照文天祥提出的要求放了他,既可博得一个宽宏大量的好名声,又能消减汉人的反抗情绪,还能让文天祥以出家人的身份为元朝出力。
然而,忽必烈一双阴险的眼睛,看穿了文天祥的“诡计”,文天祥用的是缓兵之计呀。因为,以文天祥这3年来誓死不从的刚烈表现和一贯固执的性格,怎么可能会因为寻求苟活而投降呢?
倘若真放了他,回去后一定又是一只骁勇的猛虎。
纵虎易,捉虎难啊!
因此,忽必烈拒绝了文天祥的提议,并且最后下定杀他的决心。
第二天,文天祥被斩于北京柴市,年仅47岁。
史载,文天祥被押到刑场后,先向刽子手问明了方向,然后,面朝南方,行跪拜大礼,方从容赴死。
几天后,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敛丈夫尸体,在口袋中找到了文天祥的遗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诸葛亮明知不可为,却仍坚持北伐;文天祥明知大势已去,却仍坚持抗蒙,这是一种大义。所以,清末民初的著名历史学家蔡东藩在《宋史通俗演义》中评价道:“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
明知是无益之事,却要誓死作为,这就是“义薄云天”的大义,这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丹心”,蔡东藩先生之语,可谓精准之评!

因为忽必烈恐惧文天祥的影响力,文天祥不死,抗军难以平复。

文天祥率领军队抗元,与元军激战数日,米水未进。结果在休息吃饭的时候,被张弘范的手下给擒住,做了俘虏。在关押期间,文天祥想到了自杀,保住自己的名节。他服用毒药,但是万万没想到却没有死成。

这期间张弘范前来劝降,张洪范对待文天祥非常客气,把他带到崖山,让他写信劝降张世杰。结果文天祥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发现以后,就明白文天祥是个忠臣,就劝他说“南宋已经亡了,你又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报效元朝你必受重用”。文天祥说道“国家已经亡了,那么我身为宋朝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张弘范只有把他押解起来,准备送往元朝首都,交由元朝皇帝处置。在送往元朝首都途中,文天祥又想到了自杀,他开始不吃不喝,但是七天也没有死掉。当再次关押到大牢的时候,已经投降元朝的官员过来劝他。让他效忠元朝,必定可以荣华富贵,飞黄腾达。

文天祥终于松口说道“希望忽必烈放了我,我愿意去做道士,从此不理尘世,忽必烈在治理国家方面有问题,我会给出意见“。但忽必烈害怕如果把文天祥放了,他再起兵抗元就不好处理。所以依旧把他关在大牢,一关就是三年。忽必烈畏惧他在抗元军队心中的地位,于是就把他杀了。



在宋朝的末年,蒙古的铁骑将这个汉人的政权所征服,大宋面临了再一次的亡国之辱,而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大臣很是坚定的想要和蒙古继续死磕,而这个人便是我们都较为熟知的爱国人士——“文天祥”。

在后来文天祥还是被忽必烈抓住,因为这位皇帝欣赏他的爱国之情,皇帝决定想要劝降他归顺自己,但是文天祥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异常的坚决,他明确了自己生是宋朝的人,死是宋朝鬼的决心。

自古以来,很多朝代的第一位君王,都会想要招降被自己打败朝代的臣子,因为这样的人往往在那个时候,对于这个国家的人民起到了一种“表率”的作用,就对一些人而言,自己的国家亡了,但还是有一些前朝的臣子在,他们对于故国的信仰就还在,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清朝年间的朱三太子,可以将这个已经几乎是稳定下来的朝代,弄的是焦头烂额,这是因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还是对前朝拥有相对的感情,这就更别说在当时汉人被蒙古打败,将要接受被奴役的生活一样。

所以忽必烈能够招降他,等于是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汉人百姓对于故国的思念,对于故国的向往,他在招降这个宋朝名士后,一定会在外大肆的宣扬,并且对其提供更多优待的条件,为的就是让众人看到,在他元朝做官,比他在宋朝做官要强个千倍万倍,从而蛊惑和扼杀了一些民众的反抗之心。

在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后,身为元朝的统治者是一定会料到的,因为如果他很简单的就被招降,那也就看不出这个人所带来的价值了,所以忽必烈也在慢慢的和他玩心理战,他想要从心理上将这个人击垮,然后再将其笼络到自己的麾下,因为在他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些文人学者,不过是在利用这样的方法来捍卫自己的忠心,作为一代文人,他们看重的是气节,所以一、两次的推脱是正常的。

于是在忽必烈再一次劝他投降的时候,他害怕自己的死板会惹怒这些人,于是便和他们玩了一玩文字游戏。他对蒙古统治者说:自己投降可以,但是我投降能不能不在你的朝中做官,让我剃度出家,为元朝尽一份自己别样的力量。

其实,就文天祥开出的这样一个条件,在我看来是值得玩味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出他绝不是一个死板的人,而且也不是那种只会骂侵略者的愚忠,他明白自己性命的作用,他想要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元朝的统治者对自己放松警惕,这样既能保护住自己的命,而且又能从一定程度上保住自己的气节,更重要的是,一旦他能够活着出家,他就有了一定的资本去谋他的复国大业。

所以元人统治者们看出了他这样的把戏,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一个名士,一定不会甘于出家,安安心心的在我们的统治下过活,他之所以这么说,只是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他之所以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其实就是为了在后来能够找到机会对付我们。

所以在后来,元人自然就没有满足他的这些条件,因为他开出的这些条件,虽然看起来没有任何威胁和隐患可言,但是却有着很深的反噬作用。所以放掉了他,饶了他的性命等于是一种放虎归山,要知道当时即使在宋朝中央已经同意投降了的时候,这位人臣还坚决的想要和他们进行抗争,所以对于这样的人,元人只会给他两个选择,要么归顺在朝中为官,要么就取了他的命。



文天祥最著名的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每朗读《过零丁洋》这首诗,总能从中感受到文天祥的无奈,同时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视死如归的精神,然而就这样一个人,在临时前却说“只要你(忽必烈)满足我一个要求我就投降”,然而忽必烈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将其杀害,这又是为何?

文天祥作为南宋末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及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三人并称“宋末三杰”。

公元1279年,忽必烈率军攻占襄阳,南宋危在旦夕,然而此时已然有人变卖家产抗击元兵,此人正是文天祥,然而南宋早已积贫积弱,大势已去,文天祥在五坡岭战败之后,被元军俘虏,当时张弘范在押送文天祥前去厓山之时,敬佩他的为人,多次劝说他投降元军,然而文天祥皆以“深受宋朝恩德,身为宰相岂能侍奉二主为由”直言拒绝。

而张弘范依然劝说,文天祥最终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气节很多人说在此之后除了谭嗣同再无他人,之后文天祥被押送至燕京,在监狱中度过三个春秋,在这期间也有无数好友前来相劝。

最后文天祥声称,只要忽必烈答应自己一个要求便可投降,文天祥当时是这样说的:

《宋史·文天祥传》记载:“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这句话也正是他的要求,其中暗示忽必烈,就是自己归隐故乡,做个清闲自在的道士,而之后元朝若是还要自己上朝为官再召见自己即可,其实文天祥的意思应该是大宋刚灭,你就让我投降元朝,这样着实不妥,完全可以等自己归隐几年之后,再做做元朝的顾问什么的官职还是可以的。

然而忽必烈可不在意这些,他想的是你要投降便投,不投降就赴死,他并不喜欢一个人不够果断,做出这样模棱两可的决定,所以忽必烈还是下定决心杀了文天祥。

然而正是这段历史记载,一直遭受后世人的怀疑,文天祥怎么可能提出这样的条件,杀身成仁的文天祥难道也有怯懦的时候吗?因此很多人怀疑是元朝人修撰了《宋史·文天祥传》,是故意诽谤侮辱我们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事实上文天祥最终并没有逃避,而是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的走向断头台,被斩杀时,文天祥对身边的吏卒说“我的心愿已了,毫无牵挂”,之后便向南跪拜而是,他的妻子在收尸之时还在他的衣服上发现了他留下的《衣带赞》:“孔曰成仁,孟日取义…………庶几无愧。”

从这些话可以看出,文天祥认为自己仁义都已经做到问心无愧,又何来请求一说?



这是因为他想回到自己的国家看一下父母,然后才回来,所以忽必烈才要杀他的。

文天祥以当元朝官员的身份被释放,那么他就失去号召义士的公信力,也就不能号召义士。


对文天祥的评价550字
起初曾过的是声色犬马的生活,但一到国家有难时,马上抛弃自己的物质自由,而去救国难,史载: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抚几言曰:“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而在此后的岁月里,文天祥饱偿了失败...

文天祥传(节选)翻译
皇帝召他入宫,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天祥回答说:“我受到皇帝的重恩,做了宰相,怎么能侍奉其他人呢?希望赐我一死我就满足了。”然而皇帝不忍杀了他,就让他退下。言官大力赞扬天祥的请求,皇 帝听从了。不一会有诏书阻止他死去,但是天祥已经死了。天祥临死很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

文天祥是不是坏人 快点的
文天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临死前留下两句著名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曾向忽必烈提过一个很简单的投降条件,为何他还是被忽必烈杀了...
文天祥临死前对于忽必烈提的要求,无非就是假释投降,他当时作为大宋的宰相身份,投降属实不妥,倘若忽必烈能将其释放,则另当别论。他也确实承认,当时大宋掌权者的无能,对忽必烈优秀的领导才能,也表示出了愿意跟随效命之意,但他的前提就是换一种身份。至于忽必烈为何不同意,还要从以下几点辩证看待...

文天祥 ,仕途,场上发生过什么事,
杀身成仁的文天祥怎么会怯懦、逃避呢?投降?更连想都不会想.后人多怀疑元朝人修撰的《宋史·文天祥传》,是故意诽谤、侮辱咱们的英雄.是的,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英雄永不怯懦,怯懦者绝无勇敢.岂不知,人性比我们想象复杂得多.文天祥临死前的逃避,完全是有可能的.在写出《过零丁洋》后不到一年,文...

如何理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鉴于文天祥身份特殊,元朝将领便把他带回了京城,然而,无论是大汗忽必烈,还是旧日南宋的臣工同事,甚至是被俘虏的南宋皇帝来亲自劝降,文天祥都宁死不从。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文天祥被押往刑场处死。据说,在临死前,他向南宋首都临安方向跪拜,从容就义,享年47岁。

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刘胡兰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坚强不屈,大义凌然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还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我死也不‘自白’,绝不投降。”4.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在国家民族...

写出《过零丁洋》的文天祥,在自己的生命中经历过什么?
然而此时唯一能支持文天祥的恐怕就是信念了,他已经打定了主意,宁死不降。因此他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忽必烈数次要招降文天祥都被拒绝,最后,只得赐死他。文天祥临死前向南跪拜,面无惧色,死后面色如生,终年47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既是文天祥的精神,也成了我们...

《文天祥从容就义》的译文
军中大摆宴席,弘范乘此说:”宋朝也快灭亡了,你忠孝已经两全了,何不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你仍做丞相”.文天祥小儿泪溜涕滴道:”国家灭亡却不能拯救,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死也有余罪,何况不尽忠而去其他国家呢!”弘范被文天祥的义气所感动,差人护送去京师.文天祥小儿在途中8日都不进食,没有...

文天祥:南宋末年民族英雄
元世祖又说:“你如果不愿做宰相,就封你做别的官,怎么样?”文天祥斩钉截铁地说:“我只求一死就够了!”1283年1月,也就是元朝至元十九年十二月,文天祥被押赴刑场。临死前,元朝官员问他:“你有什么话说,告诉了皇帝;还可以免死。”他回答说:“死就死,还有什么话可说!”他又问身旁...

石河子市15722956142: 爱国名人的爱国故事要一百字左右 -
柏马环吡:[答案]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 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

石河子市15722956142: 有关爱国小故事 -
柏马环吡:[答案]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

石河子市15722956142: 有关爱国名人事例 -
柏马环吡:[答案]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 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 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 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

石河子市15722956142: 爱国者的故事――文天祥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
柏马环吡: 爱国者的故事——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石河子市15722956142: 名人故事简短片段50字 -
柏马环吡: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

石河子市15722956142: 关于爱心人物的故事 -
柏马环吡: 文天祥宁死不屈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

石河子市15722956142: 古代忠诚自己朝代的故事 -
柏马环吡: 《辛弃疾》——励志救国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 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

石河子市15722956142: 南宋赵天祥临死之前写的诗词 -
柏马环吡: 南宋 文天祥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

石河子市15722956142: 谁有十个事实论据?10个事实论据,题材不限.每个200字左右.谢了!越快越好! -
柏马环吡:[答案] 爱 国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