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春秋时代卫、鲁、宋、吴、越、这些国家的起止时间和各个开国君主的称号

作者&投稿:丰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告诉我春秋和战国时代各个开国君主的称号~

齐国献公 (9) 前859——前851 武公 (26) 前850——前825 厉公 (10) 前824——前815 文公 (10) 前816——前807 成公 (12) 前806——前795 庄公 (64) 前794——前731 僖公 (33) 前730——前698 襄公 (12) 前697——前686 桓公 (43) 前685——前643 孝公 (10) 前642——前633 昭公 (20) 前632——前613 懿公 (4) 前612——前609 惠公 (10) 前608——前599 顷公 (17) 前598——前582 灵公 (28) 前581——前553 庄公 (6) 前553——前548 景公 (59) 前547——前489 悼公 (4) 前488——前485 简公 (4) 前484——前481 平公 (25) 前480——前456 宣公 (51) 前455——前405 康公 (26) 前404——前379 威王 (36) 前378——前343 宣王 (19) 前342——前324 闵王 (40) 前323——前284 襄王 (19) 前283——前265 王 (44) 前264——前221
回答者: intermilanwang - 副总裁 十一级 7-2 16:27


秦国

秦嬴 不详 不详
秦侯 不详 不详
公伯 不详 不详
秦仲 不详 不详
秦庄公 前821-前776 44
秦襄公 前777-前766 12
秦文公 前765-前714 51
秦宁公 前715-前702 13
秦出公 前703-前696 7
秦武公 前697-前676 21
秦德公 前677-前674 3
秦宣公 前675-前662 13
秦成公 前663-前660 3
秦穆公 前659-前619 40
秦康公 前620-前609 11
秦共公 前608-前602 6
秦桓公 前603-前577 26
秦景公 前576-前537 39
秦哀公 前536-前501 35
秦惠公 前500-前491 9
秦悼公 前490-前477 13
秦共公 前476-前443 33
秦躁公 前442-前429 13
秦怀公 前428-前425 3
秦灵公 前424-前415 9
秦简公 前414-前400 14
秦惠公 前399-前387 12
秦出子 前386-前385 1
秦献公 前384-前362 22
秦孝公 前361-前338 23
秦惠文王 前337-前311 26
秦悼武王 前310-前307 3
秦昭襄王 前306-前251 55
秦孝文王 前250 1
秦庄襄王 前249-前247 2
秦王(嬴政) 前246-前220 26

秦帝系表 (公元前221 至 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 前221-前210 11
秦二世 前209-前207 3
子婴 前207 8个月



晋国
晋唐叔 姬虞 1042
晋侯燮 姬燮
晋武侯 姬宁族
晋成侯 姬服人
晋厉侯 姬福 859
晋靖侯 姬宜臼 858 841
晋厘侯 姬司徒 840 823
晋献侯 姬籍 822 812
晋穆侯 姬费王 811 785
晋殇叔 784 781
晋文侯 姬仇 780 746
晋昭侯 姬伯 745 740
晋孝侯 姬平 739 724
晋鄂侯 姬却 723 718
晋哀侯 姬光 717 710
晋小子侯 姬小子 709 707
晋侯泯 姬泯 706 689
曲沃桓叔 姬成师 744 732
曲沃庄伯 姬鱓 731 716
曲沃武伯 姬称 715 679
晋武公 姬称 678 677
晋献公 姬诡诸 676 651
晋惠公 姬夷吾 650 637
晋文公 姬重耳 636 628
晋襄公 姬欢 627 621
晋灵公 姬夷皋 620 607
晋成公 姬黑臀 606 600
晋景公 姬据 599 581
晋厉公 姬寿曼 580 573
晋悼公 姬周 572 558
晋平公 姬彪 557 532
晋昭公 姬夷 531 526
晋顷公 姬弃疾 525 512
晋定公 姬午 511 475
晋出公 姬凿 474 452
晋哀公 姬骄 451 434
晋幽公 姬柳 433 416
晋烈公 姬止 415 389
晋孝公 姬颀 388
晋静公 姬俱酒 249



重要事件
前739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被分成两个行政区
前679年,曲沃武伯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伯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曲沃武伯改名为晋武公
前661年,晋国占领了耿国、霍国和魏国
前656年,骊姬之乱,世子被迫自杀,重耳逃走
前655年,晋国使用假途伐虢之计,占据虞国和虢国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骊姬之乱结束,晋惠公即位。
前646年,因为晋惠公拒绝向秦国卖粮食赈济饥荒,秦穆公大怒,在韩之战攻打并打败晋国。
前636年,重耳(晋文公)即位
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
前628年,晋文公驾崩,其子晋襄公即位
前627年,晋秦肴之战,晋国打败秦国
前621年,晋襄公逝世,其子晋灵公尚幼,国相赵盾掌握政权。
前607年, 晋灵公被杀,其叔晋成公即位
前600年, 晋成公逝世, 其子晋景公即位
前453年, 韩、赵、魏三家灭知氏
前403年, 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前349年, 韩、赵两国杀晋君,晋国灭亡

赵国

赵简子 赵鞅 42 (前517年――前476年)
赵襄子 赵无恤 51 (前475年――前425年)
赵桓子 赵嘉 1 (前424年――前424年)
赵献侯 赵浣 15 (前423年――前409年)
赵烈侯 赵籍 9 (前408年――前400年)
赵武侯 赵□ 13 (前399年――前387年)
赵敬侯 赵章 12 (前386年――前375年)
赵成侯 赵种 25 (前374年――前350年)
赵肃侯 赵语 24 (前349年――前326年)
赵武灵王 赵雍 27 (前325年――前299年)
赵惠文王 赵何 33 (前298年――前266年)
赵孝成王 赵丹 21 (前265年――前245年)
赵悼襄王 赵偃 9 (前244年――前236年)
赵幽缪王 赵迁 8 (前235年――前228年)
代王嘉 赵嘉 6 (前227年――前222年)

魏国

-395 丙戌 魏武侯 元年
-376 乙巳 韩、魏、赵分晋
-369 壬子 魏惠王 元年
-318 癸卯 魏襄王 元年
-295 丙寅 魏昭王 元年
-276 乙酉 魏安厘王 元年
-242 己未 魏景闵王 元年
-227 甲戌 魏王假 元年
-225 丙子 (秦灭魏)

韩国

韩国君主列表
韩景侯 前409年-前395年 在位15年
韩烈侯 前394年-前372年 在位23年
韩哀侯 前371年-前369年 在位3年
韩共侯 前368年-前359年 在位10年(懿侯)
韩厘侯 前358年-前333年 在位25年(昭侯)
韩威侯 前332年-前326年 在位7年
韩宣王 前325年-前312年 在位14年(宣惠王)
韩襄王 前311年-前296年 在位16年(襄哀王)
韩厘王 前295年-前273年 在位23年
韩桓惠王 前272年-前239年 前34年
韩废王 前238年-前230年 在位9年



郑国

国君世袭
郑桓公 姬友 在位36年 前806年-前771年
郑武公 姬掘突 在位27年 前770年-前744年
郑庄公 姬寤生 在位43年 前743年-前701年
郑昭公 姬忽 在位1年 前700年
郑厉公 姬突 在位4年 前700年-前697年
郑昭公 姬忽 在位2年 前696年-前695年(复位)
郑子亹 姬子亹 在位7月 前694年
郑子 姬婴 在位14年 前693年-前680年
郑厉公 姬突 在位7年 前679年-前673年 (复位)
郑文公 姬踕 在位45年 前672年-前628年
郑穆公 姬子兰 在位22年 前627年-前606年
郑灵公 姬子夷 在位1年 前605年
郑襄公 姬子坚 在位18年 前604年-前587年
郑悼公 姬沸 在位2年 前586年-前585年
郑成公 姬睔 在位14年 前584年-前571年
郑厘公 姬恽 在位5年 前570年-前566年
郑简公 姬嘉 在位36年 前565年-前530年
郑定公 姬宁 在位16年 前529年-前514年
郑献公 姬趸 在位13年 前513年-前501年
郑声公 姬胜 在位38年 前500年-前463年
郑哀公 姬易 在位8年 前462年-前455年
郑共公 姬丑 在位31年 前454年-前423年
郑幽公 姬已 在位1年 前423年
郑繻公 姬骀 在位27年 前422年-前396年
郑康公 姬乙 在位21年 前395年-前375年



齐国

君主
姜齐
称号 国君姓名 在位年份 在位年数
齐太公 姜尚,字子牙 前年—前1000年 在位年
齐丁公 姜伋 (一说姜及) 前999年—前年 在位年
齐乙公 姜得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癸公 姜慈母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哀公 姜不辰 (一说姜不臣) 前年—前863年 在位年
齐胡公 姜静 前862年—前860年 在位3年
齐献公 姜山 前859年—前851年 在位9年
齐武公 姜寿 前850年—前825年 在位26年
齐厉公 姜无忌 前824年—前816年 在位9年
齐文公 姜赤 前815年—前804年 在位12年
齐成公 姜脱 (一说姜说) 前803年—前795年 在位9年
齐前庄公 姜购 前794年—前731年 在位64年
齐厘公 姜禄 前730年—前698年 在位33年
齐襄公 姜诸儿 前697年—前686年 在位12年
齐前废公 姜无知(公孙无知) 前686年 在位2月
齐桓公 姜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 在位43年
齐中废公 姜无诡 前643年 在位3月
齐孝公 姜昭 前642年—前633年 在位10年
齐昭公 姜潘 前632年—前613年 在位20年
齐后废公 姜舍 前613年 在位5月
齐懿公 姜商人 前612年—前609年 在位4年
齐惠公 姜元 前608年—前599年 在位10年
齐顷公 姜无野 前598年—前582年 在位28年
齐灵公 姜环 前581年—前554年 在位6年
齐后庄公 姜光 前553年—前548年 在位6年
齐景公 姜杵臼 前547年—前490年 在位58年
齐晏孺子 姜荼 前489年 在位10月
齐悼公 姜阳生 前488年—前485年 在位4年
齐简公 姜壬 前484年—前481年 在位4年
齐平公 姜骜 前480年—前456年 在位25年
齐宣公 姜积 前455年—前405年 在位51年
齐康公 姜贷 前404年—前379年 在位26年

田齐
称号 国君姓名 在位年份 在位年数
齐太公 田和 前404年—前384年 在位21年
齐废公 田剡 前383年—前375年 在位9年
齐桓公 田午 前374年—前357年 在位18年
齐威王 田因齐 前356年—前320年 在位37年
齐宣王 田辟强 前319年—前301年 在位19年
齐愍王 田地 前300年—前284年 在位17年
齐襄王 田法章 前283年—前265年 在位19年
齐废王 田建 前264年—前221年 在位44年

燕国
燕惠侯 38 (前864年――前827年)
燕厘侯 36 (前826年――前791年)
燕顷侯 24 (前790年――前767年)
燕哀侯 2 (前766年――前765年)
燕郑侯 36 (前764年――前729年)
燕穆侯 18 (前728年――前711年)
燕宣侯 13 (前710年――前698年)
燕桓侯 7 (前697年――前691年)
燕庄公 33 (前690年――前658年)
燕襄公 40 (前657年――前618年)
燕前桓公 16 (前617年――前602年)
燕宣公 15 (前601年――前587年)
燕昭公 13 (前586年――前574年)
燕武公 19 (前573年――前555年)
燕前文公 6 (前554年――前549年)
燕懿公 4 (前548年――前545年)
燕惠公 9 (前544年――前536年)
燕悼公 7 (前535年――前529年)
燕共公 5 (前528年――前524年)
燕平公 31 (前523年――前493年)
燕孝公 38 (前492年――前455年)
燕成公 16 (前454年――前439年)
燕闵公 24 (前438年――前415年)
燕简公 姬载 42 (前414年――前373年)
燕后桓公 11 (前372年――前362年)
燕后文公 29 (前361年――前333年)
燕易王 12 (前332年――前321年)
燕王哙 姬哙 9 (前320年――前312年)
燕昭王 姬职 33 (前311年――前279年)
燕惠王 7 (前278年――前272年)
燕武成王 14 (前271年――前258年)
燕孝王 3 (前257年――前255年)
燕王喜 姬喜 33 (前254年――前222年




楚国

楚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楚武王(约前740年至前690年)
:楚文王(前689年至前675年六月庚申)
:楚王堵敖(约前674年至前672年)
:楚成王(前671年至前626年冬季十月)
:楚穆王(前625年至前614年)
:楚庄王(前613年至前591年秋季)
:楚共王(前590年至前560年)
:楚康王(前559年至前545年九月或以后)
:楚王郏敖(前544年至前541年冬季)
:楚灵王(前540年至前529年五月)
:楚平王(前528年至前516年九月)
:楚昭王(前515年至前489年秋季七月或以后)
:楚惠王(前488年至前432年)
:楚简王(前431年至前408年)
:楚声王(前407年至前402年)
:楚悼王(前401年至前381年)
:楚肃王(前380年至前370年)
:楚宣王(前369年至前340年)
:楚威王(前339年至前329年)
:楚怀王(前328年至前299年)
:楚顷襄王(前298年至前263年秋季)
:楚考烈王(前262年至前238年)
:楚幽王(前237年至前229年)
:楚哀王(前228年)
:楚王负刍(前227年至前223年)
:昌平君(前223年)
:楚怀王孙心或楚义帝(前208年至前206年)
:西楚霸王项羽(前206年至前202年)
春秋 (前770-前476)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
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晋,郑等诸侯的力量迁都「洛邑」。从此王室开始衰弱,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夫专政与夷夏斗争登上舞台。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平王东迁以 后,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 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周桓王带了军队去讨伐桀骜不驯的郑国,郑伯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这说明,这时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虚名罢了。孔子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修成了一部史书 《春秋》,后人就把这一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见于史书的诸侯国名有一百二十八个,但比较重要的不过十几个,它们主要是位于今天山东的齐、鲁,位于今天河南的卫、宋、郑、陈、蔡,位于今天山西的晋,位于今天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燕,位于今天陕西的秦,位于今天河南、安徽南部和两湖的楚,位于今天江苏中南部的吴和位于今天浙江一带的越。这些比较大的诸侯国凭借其实力,用战争来扩充领土,迫使弱小国家听从他的号令,并互相争夺,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霸,又写作伯,就是诸侯中的老大的意思。
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其历代君主致力于整顿政治,发挥滨海鱼盐的优势,提倡家庭纺织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其国力逐渐发展起来。齐桓公(前685-前643在位)继位后,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公田制,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的侵扰,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今河南偃城)之盟,其霸业发展到顶峰。

齐桓公死后,齐国出现争夺君权的内乱,力量削弱。楚国乘机发展势力,先后灭了它北边的几个小国,重新把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前650-前637在位)以抵制楚人北侵为号召,企图充当中原的霸主。但无论从国力和业绩看,宋襄公都够不上称霸。周襄王十五年(前638),楚宋两国的军队在泓水相遇,宋军大败,连宋襄公都被射伤了腿,不久死去。

正当楚国称雄中原的时候,西部的晋国发展了起来。晋文公重耳(前636-前628在位)曾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饱尝艰辛。即君位后,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大败楚军,成为霸主。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地一战,秦全军覆没,转而向西,吞并了 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楚国在城濮战后,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经济文化发展。楚庄王(前613-前591在位)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周定王十年(前597),楚与晋会战于邲(今河南武陟东南),大胜。不 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周敬王十四年(506前) ,吴王阖闾以伍员(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攻进楚都郢。周敬王二十四年(496前)又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越王勾践求和,送给吴王珍宝美女西施,自己亲自为夫差牵马。吴王乘胜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 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春秋时代,先后出现五个霸权,史学家称为"春秋五霸"。

郑庄公,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


春秋五霸

霸国
创业霸主
历时
时间(年)

齐国
齐桓公 姜小白
前720-前750
40

晋国
晋文公 姬重耳
前760-前510
160

秦国
秦穆公 嬴任好
前750-前770
30

楚国
楚庄王 芈侣
前790-前690
110

吴国
吴王 阖闾
前690-前510
30


春秋时势力图
功臣,名将,名人

百里奚,老子,孔子,范蠡,西施,孙武,鲁班,豫让


战国

赵:襄子毋恤、桓子嘉、献子浣、烈侯籍、敬侯章、成侯种、肃侯语、武灵王雍、惠文王何、孝成王丹、悼襄王偃、幽缪王迁、代王嘉

魏:文侯斯、武侯击、惠成王莹、襄哀王嗣、昭王敕、安僖王圉、景闵王增、王假

韩:-懿侯若山、昭侯武、宣惠王琏、襄王仓、僖王咎、桓惠王熙、王安

秦:献公师隰、孝公渠梁、惠文王驷、悼武王荡、昭襄王稷、孝文王柱、庄襄王子楚、始皇政

齐:威王因齐、宣王辟疆、闵王地、襄王法章、王建

楚:悼王熊疑、肃王臧、宣王良夫、威王熊商、怀王熊槐、顷襄王横、孝烈王完、幽王犹、王负刍

燕:易王、哙、昭王职、惠王乐资、武成王、孝王、王喜

成汉


成始祖
(成太宗追崇) 景帝 李特
成太宗 武帝 李雄 302年—334年
哀帝 李班 334年
幽公(废为巩都县公) 李期
334年—338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献帝
(汉中宗追崇) 李骧
汉中宗 昭文皇帝 李寿 338年—343年
李势(封归义侯) 343年—347年

汉赵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汉高祖
(汉高宗) 光文皇帝 刘渊 304年—310年
戾太子 刘和 310年
汉烈宗 昭武皇帝 刘聪 310年—318年
隐皇帝 刘粲 318年
靳准 318年—319年

前赵
景皇帝 刘亮
献皇帝 刘广
懿帝 刘防
宣成皇帝 刘绿
末帝 刘曜 319年—328年
刘熙 328年—329年

后赵
宣帝 石邪
后赵世宗 元帝 石周曷朱
后赵高祖 明帝 石勒 319年—333年
石弘
(被废为海阳王) 333年—334年
后赵太宗 孝帝 石寇觅
后赵太祖 武帝 石虎 334年—349年
石世
349年
石遵
(本为彭城王) 349年
石鉴
(本为义阳王) 349年—350年
石祗
(本为新兴王) 350年—351年
[编辑]

[1]
姓名 在位时间
石鉴 350年
1^ 350年石鉴在位时,后赵国号壹度被当时掌握大权的大将军石闵改为卫。
[编辑]
前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武王
武穆王 张轨 301年—314年
前凉高祖 明王
成烈王
昭王 张寔 314年—320年
前凉太宗 成王 张茂 320年—324年
前凉世祖 文王(忠成公) 张骏 324年—346年
桓王(敬烈公) 张重华 346年—353年
哀公 张耀灵 353年—354年
威王 张祚 354年—355年
敬悼公
冲王 张玄靓 355年—363年
前凉后主 悼公 张天锡 363年—376年
[编辑]
后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景昭王 吕婆楼
后凉太祖 懿武皇帝 吕光 386年—399年
隐王 吕绍 399年
灵帝 吕纂 399年—401年
文帝
(建康公追崇) 吕宝
吕隆(封建康公) 401年—403年
[编辑]
西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景王 李弇
简王 李昶
西凉太祖 武昭王 李暠 400年—417年
李歆 417年—420年
李恂 420年—421年
[编辑]
南凉
[编辑]
河西部
姓名 在位时间
秃发匹孤 210年—231年
秃发寿阗 231年—252年
秃发树机能 252年—271年
秃发务丸 271年—308年
秃发推斤 308年—340年
秃发思复鞬 340年—397年
[编辑]
南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凉烈祖 武王 秃发乌孤 397年—399年
康王 秃发利鹿孤 399年—402年
景王 秃发傉檀 402年—414年
[编辑]
北凉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段业(建康公) 397年—401年
武宣王 沮渠蒙逊 401年—433年
哀王 沮渠牧犍 433年—439年
沮渠无讳[2] 439年—444年
沮渠安周[3] 444年—460年
2^ 、3^ 壹般以沮渠牧犍出降为北凉灭亡以及北朝之开始,沮渠无讳及沮渠安周只被视为流亡政权,其政权被称作高昌北凉、北凉高昌、沮渠高昌或前高昌。
[编辑]
前燕
[编辑]
慕容部
姓名 在位时间
慕容焉(莫护跋) 238年—245年
慕容木延 245年—271年
慕容涉归 271年—283年
慕容耐 283年—285年
慕容廆 285年—307年
[编辑]
前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前燕高祖 武宣皇帝
(追尊,在位时称辽东公) 慕容廆 307年—333年
前燕太祖 文明皇帝 慕容皝 333年—348年
前燕烈祖 景昭皇帝 慕容儁 348年—360年
幽皇帝 慕容暐(纬) 360年—370年
[编辑]
后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燕世祖 成武皇帝 慕容垂 384年—396年
慕容详
(本为开封公) 397年—320年
慕容麟
(本为赵王) 397年
兰汗
(本为昌黎王) 398年
后燕烈祖(后燕烈宗) 惠愍皇帝 慕容宝 396年—398年
后燕中宗 昭武皇帝 慕容盛 398年—401年
昭文皇帝 慕容熙 401年—407年
惠懿皇帝 慕容云(高云) 407年—409年
[编辑]
西燕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慕容泓
(本为济北王) 384年
威帝 慕容冲 384年—386年
段随 386年
慕容顗
(又作慕容凯) 386年
慕容瑶
(又作慕容望) 386年
慕容忠 386年
慕容永
(本为河东王) 386年—394年
[编辑]
北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惠懿皇帝 高云(慕容云) 407年—409年
元帝 冯和
宣帝 冯安
北燕太祖 文成皇帝 冯跋 409年—430年
昭成皇帝 冯弘 430年—436年
[编辑]
南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燕世祖(南燕世宗) 献武皇帝 慕容德 398年—405年
穆帝
(慕容超追崇) 慕容纳
慕容超 405年—410年
[编辑]
胡夏
[编辑]
铁弗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刘去卑 260年—272年
元皇帝 刘诰升爰(刘诰汁爰)(刘训兜) 272年—309年
景皇帝 刘乌路孤(刘虎)(刘武) 309年—341年
宣皇帝 刘务桓(刘豹子) 341年—356年
刘阏陋头 356年—358年
刘悉勿祈 358年—359年
夏太祖 桓皇帝 刘卫辰 359年—391年

[编辑]
胡夏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夏世祖 武烈皇帝 赫连勃勃 407年—425年
赫连昌 425年—428年
赫连定 428年—431年
[编辑]
前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惠武皇帝
(前秦高祖追崇) 苻洪
前秦高祖
(初諡世宗) 明帝 苻健 350年—355年
厉王(降封为王) 苻生
355年—357年
文桓皇帝
(前秦世祖追崇) 苻雄
前秦世祖 宣昭皇帝 苻坚 357年—385年
苻宏 未即位
哀平皇帝 苻丕 385年—386年
前秦太宗 高帝 苻登 386年—394年
苻崇 394年
[编辑]
后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秦始祖 景元皇帝 姚弋仲
魏武王 姚襄
后秦太祖 武昭皇帝 姚苌 384年—393年
后秦高祖 文桓皇帝 姚兴 393年—416年
姚泓 416年—417年
[编辑]
西秦
[编辑]
陇西部
姓名 在位时间
乞伏佑邻 265年—?年
乞伏结权
乞伏利那
乞伏祁埿
乞伏述延
乞伏傉大寒
乞伏司繁 ?年—385年
[编辑]
西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西秦烈祖 宣烈王 乞伏国仁 385年—388年
西秦高祖 武元王 乞伏乾归 388年—400年
409年—412年
西秦太祖 文昭王 乞伏炽磐 412年—428年
乞伏暮末 428年—431年
[编辑]
冉魏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元皇帝 冉隆
冉魏烈祖 高皇帝 冉瞻
武悼天王
平帝 冉闵 350年—352年
冉智 352年
[编辑]
北晋
姓名 在位时间
司马顺宰 414年
[编辑]
代国
庙号[4]。 諡号[5] 姓名 年号 领导年代
成皇帝 拓跋毛 前207年-前204年
节皇帝 拓跋贷 前204年-前175年
庄皇帝 拓跋观 前175年-前130年
明皇帝 拓跋楼 前130年-前81年
安皇帝 拓跋越 前81年-前41年
宣皇帝 拓跋推寅 前41年-13年
景皇帝 拓跋利 13年-55年
元皇帝 拓跋俟 55年-105年
和皇帝 拓跋肆 105年-114年
定皇帝 拓跋机 114年-159年
僖皇帝 拓跋盖 159年-180年
威皇帝 拓跋侩 180年-209年
献皇帝 拓跋邻 209年-213年
圣武皇帝 拓跋诘汾 213年-218年
代始祖
(西魏文帝改为太祖) 神元皇帝 拓跋力微 219年-277年
文皇帝 拓跋沙漠汗 277年-?年
章皇帝 拓跋悉鹿 ?年-286年
平皇帝 拓跋绰 286年-293年
思皇帝 拓跋弗 293年
昭皇帝 拓跋禄官 294年-307年
桓皇帝 拓跋猗㐌 295年-305年
穆皇帝 拓跋猗卢 295年-316年
拓跋普根 316年
拓跋某某[6] 316年
代太祖 平文皇帝 拓跋郁律 316年-324年
惠皇帝 拓跋贺傉 324年-325年
炀皇帝 拓跋纥那 325年-329年、335年-337年
烈皇帝 拓跋翳槐 329年-335年、337年-338年
代高祖 昭成皇帝 拓跋什翼犍 建国 338年-376年
4^ 所有庙号是由北魏太祖拓跋珪所追崇的。
5^ 所有諡号是由北魏太祖拓跋珪所追崇的。
6^ 缺名,遗腹子,出生后不久夭折。
[编辑]
西蜀
姓名 在位时间
谯纵 405年—413年
[编辑]
五代十国
[编辑]
五代
[编辑]
后梁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梁肃祖 宣元皇帝 朱黯
后梁敬祖 光献皇帝 朱茂琳
后梁宪祖 昭武皇帝 朱信
后梁烈祖 文穆皇帝 朱诚
后梁太祖 圣孝皇帝 朱温 907年—912年
朱友珪(本为郢王) 912年—913年
朱友贞 913年—923年
[编辑]
后唐
[编辑]
沙陀(晋)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乙毗咄陆可汗
沙陀金山
辅国
骨咄支
朱邪尽忠
后唐懿祖 昭烈皇帝 朱邪执宜
后唐献祖 文景皇帝 李国昌(朱邪赤心)
后唐太祖 武帝 李克用
[编辑]
后唐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唐庄宗 闵孝皇帝 李存勗 923年—926年
后唐惠祖 孝恭皇帝 李聿
后唐毅祖 孝质皇帝 李教
后唐烈祖 孝靖皇帝 李琰
后唐德祖 孝成皇帝 李霓
后唐明宗 钦孝皇帝 李嗣源(李亶) 926年—933年
闵皇帝 李从厚 933年—934年
李从珂 934年—937年[7]
注释:
^ 李从珂於后唐清泰三年(936年)闰十壹月二十六日自焚而死,合阳历937年1月11日,
[编辑]
后晋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晋靖祖 孝安皇帝 石璟
后晋肃祖 孝简皇帝 石彬
后晋睿祖 孝平皇帝 石昱
后晋献祖(宪祖) 孝元皇帝 石绍雍
后晋高祖 德孝皇帝 石敬瑭 936年—942年
出皇帝 石重贵 942年—946年
[编辑]
后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汉文祖 明元皇帝 刘湍
后汉德祖 恭僖皇帝 刘昂
后汉翼祖 昭宪皇帝 刘僎
后汉显祖 章圣皇帝 刘琠事
后汉高祖 肃孝皇帝 刘知远 947年—948年
隐皇帝 刘承佑 948年—950年
刘贇 未即位
[编辑]
后周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周信祖 睿和皇帝 郭璟
后周僖祖 明宪皇帝 郭谌
后周义祖 翼顺皇帝 郭蕴
后周庆祖 章肃皇帝 郭简
后周太祖 武孝皇帝 郭威 951年—954年
后周世宗 孝文皇帝 柴荣(郭荣) 954年—959年
恭皇帝 柴宗训(郭宗训) 959年—960年
[编辑]
十国
[编辑]
吴越
(904年-978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吴越太祖 武肃王 钱镠 904年—932年
吴越世宗 文穆王 钱元瓘 932年—941年
吴越成宗 忠献王 钱弘佐 941年—947年
忠逊王 钱弘倧 947年—948年[8]
忠懿王 钱弘俶 948年—978年
注释:
^ 钱弘倧於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日因政变被废,合阳历948年2月12日,其后钱弘俶始继位。
[编辑]
闽国及闽国灭亡后的割据势力
[编辑]

(909年-94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王潮[9] 893年[10]—898年[11]
闽太祖 忠懿王
昭武王[12]
昭武孝皇帝[13] 王审知 909年[14]—925年
王延翰 925年—927年[15]
闽太宗
闽惠宗[16] 惠帝
明孝皇帝 王延钧 927年—935年
闽康宗 大弘孝皇帝 王继鹏 935年—939年
闽景宗 大孝皇帝 王延羲 939年—944年
朱文进 944年—945年[17]
恭懿王(封福王)[18] 王延政[19] 945年
[编辑]

(943年-94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恭懿王(封福王) 王延政 943年—945年
[编辑]
清源节度使
[20]
姓名 在位时间
留从效 949年[21]—962年
留绍鎡[22] 962年
张汉思[23] 962年—963年
陈洪进 963年—978年
注释:
^ 王潮只有在去世后为唐政府赠为司空,并未称王,也没有任何庙号及谥号,然而王潮才是闽国真正的奠基者。
^ 本年为王潮占领福州,割据福建之始。
^ 王潮於唐乾甯四年(897年)十二月初六去世,合阳历898年1月2日。
^ 王延翰继位时追谥。
^ 王延钧即皇帝位时追谥。
^ 898年即继王潮之位,但在909年始正式为后梁册封为闽王。
^ 王延翰於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十二月初八被杀,合阳历927年1月14日,其后王延钧始继位。
^ 新五代史记载为谥惠帝,庙号太宗;资治通鉴记载为谥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
^ 朱文进於闽国永隆六年(944年)闰十二月二十九日被杀,合阳历945年2月14日。
^ 降南唐后受封。
^ 王延政於945年恢复闽国国号。
^ 清源节度使於964年陈洪进在位时被改为平海节度使。
^ 留从效於949年被任为为清源节度使,但实际上自946年就割据泉、漳二州)
^ 留绍鎡只有被留从效遗命统领军务,实际上从未被任命为清源节度使。
^ 张汉思只有自称清源留后,并未被实任为清源节度使。
[编辑]
南平
[24] (924年-963年,创立者高季兴实际自907年就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武信王[25] 高季兴 924年[26]—929年[27]
文献王 高从诲 929年—948年
贞懿王 高保融 948年—960年
高保勗[28] 960年—962年
高继冲[29] 962年—963年
注释:
^ 新五代史作南平;宋史、十国春秋作荆南;补九国志以高季兴后来被追封为楚王而称北楚。按高氏家族世袭荆南节度史,被封为南平王,称南平国应较合适。
^ 高季兴去世后为后唐追封为楚王,谥武信,因此应称其为楚武信王。
^ 高季兴实际自907年就被封为荆南节度使,之后逐渐割据壹方;又关於高季兴受封为南平王,资治通鉴、十国春秋载为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新五代史载为同光三年(925年)。
^ 高季兴於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去世,合阳历929年1月28日,其后高从诲始继位。
^ 高保勗生前未被封王,死后亦仅被赠侍中之位。
^ 高继冲生前未被封王,死后亦仅被赠侍中之位。
[编辑]
南楚及南楚灭亡后的割据势力
[编辑]
南楚
五代十国之楚国君主(907年-951年,沿用后唐年号)编辑
顺序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无 文肃王 马筠 无
无 庄穆王 马正 无
无 景庄王 马元丰 无
1 武穆王 马殷 897年4月~930年11月
2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11月~932年7月
3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8月~947年5月
4 废王 马希广 947年5月~950年12月[30]
5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12月~951年9月
6 无 马希崇 951年9月~10月
备注:楚国之建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注释:
^ 马希广於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马希萼所擒,合阳历951年1月22日,两日后,马希萼登楚王位。
[编辑]
武平节度使
楚国灭亡后的武平节度使 编辑
姓名 在位时间
刘言 951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编辑]
南吴
(904年-937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吴太祖 武皇帝 杨行密 902年—905年
南吴烈宗(烈祖) 景皇帝 杨渥 905年—908年
南吴高祖 宣皇帝 杨隆演(又名杨渭) 908年—920年
睿皇帝 杨溥 920年—937年
[编辑]
南唐
[编辑]
徐齐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齐太祖 忠武皇帝 徐温
徐知诰(李昪) 937年—939年[31]
[编辑]
南唐
(937年-97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唐定宗 孝静皇帝 李恪
南唐成宗 孝平皇帝 李超
南唐惠宗 孝安皇帝 李志
南唐庆宗 孝德皇帝 李荣
南唐义祖 武皇帝 徐温
南唐烈祖 孝高皇帝 李昪(徐知诰) 937年—943年
南唐元宗(中主) 宣孝皇帝 李璟 943年—961年
南唐后主 李煜 961年—975年
注释:
^ 资治通鉴载937年徐知诰即帝位,即以大唐为国号;而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唐书、十国春秋则以徐知诰原以大齐为国号,是为徐齐,待939年改名李昪,才为了附会唐朝,把国号改为大唐,是为南唐。
[编辑]
南汉
(917年-971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南汉太祖 文帝 刘安仁
南汉代祖 圣武皇帝 刘谦
南汉列祖
(烈祖)(烈宗) 襄帝 刘隐
南汉高祖 天皇大帝 刘岩 乾亨、白龙、大有 917年—941年
殇帝 刘玢 光天 941年—943年
南汉中宗 明孝皇帝 刘晟 应乾、乾和 943年—958年
刘鋹 大宝 958年—971年
[编辑]
北汉
(951年-979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北汉世祖 神武皇帝[32] 刘旻 951年—954年
北汉睿宗 孝和皇帝 刘钧 954年—968年
刘继恩 968年
英武皇帝[33] 刘继元 968年—979年
注释:
^ 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 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编辑]
前蜀
(907年-92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前蜀高祖 明惠皇帝 王建 902年—918年
前蜀后主 圣德皇帝 王衍 918年—925年
[编辑]
后蜀
(934年-96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蜀高祖 明孝皇帝 孟知祥 934年
后蜀后主 睿文皇帝 孟昶 934年—965年
[编辑]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忠敬王[34] 李茂贞(宋文通) 901年[35]—924年
注释:
^ 李茂贞去世前被改封秦王,因此应称秦忠敬王,而非岐忠敬王。
^ 李茂贞於887年割据凤翔,901年被唐政府封岐王,907年唐亡后,开岐王府,建立独立性质的岐王国,故上述任何壹年,皆可为李茂贞在位始年,今统壹以被封王之年为在位之始。
[编辑]
桀燕
[编辑]
卢龙节度使
姓名 在位时间
刘仁恭 897年—907年
刘守光 907年—911年
[编辑]
桀燕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守光 应天 911年—913年
[编辑]
中天八国王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张遇贤 永乐 942年7月—943年10月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历代国君〔整理〕在这里:
http://ndxfke.vip171.dns8cn.com/simple/index.php?t2920.html


春秋时代齐国鲁国国界
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邻,鲁国也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当时的山东地区其实由齐国和鲁国交叉管理。通俗的讲,这一地区,既有齐国统辖的范围,也有鲁国统辖的范围,两国在这一时期相互讨伐,彼涨我赢。

鲁婴泣卫的寓言故事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城门卫士的女儿名叫鲁婴,生得聪明伶俐,多愁善感,富于同情之心。这天,是个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讲故事。大伙儿正玩得十分开心的时候,鲁婴却躲到一旁去偷偷地哭了起来。她的一位好朋友发现了以后,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便走过去悄悄地问鲁婴:“你...

氓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民歌吗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为先秦时代卫地汉族民歌。

春秋大事件年表?
曲沃代翼,又称为曲沃代晋、曲沃克晋、曲沃篡晋。是春秋时代早期一次晋国长达近70年的内战,最后,晋国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了晋都翼城,打败了晋侯缗,取代了晋国的君主,小宗篡夺大宗,成为礼乐崩坏的初始指标事件。在春秋早期,晋国发生过一起同宗相残的血案。最终经过长达67年的斗争,被封于曲沃(今...

春秋战国时期军队的军阶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军队的编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管仲组建齐国军队时,以“作内政而寄军令”为基本原则,以“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为具体内容,把社会组织作为军队编制的依据,使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结合起来,即所谓“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

春秋初期较强大的诸侯国比如郑、宋、鲁、卫为何后来衰弱了?
春秋初期有四个中等强国,分别是郑国、宋国、鲁国和卫国,郑庄公时期的郑国一度成为春秋初期的第一大国;宋襄公曾和楚国争夺霸主地位;鲁国的地位一直很特殊,鲁僖公时期的鲁国实力不容小觑;卫武公勤王有功隐隐成为诸侯首领,而卫国更是在平王东迁后晋升为公爵国。可以说,春秋初期的四国是相当有分量...

卫宣公——荒淫无耻的春秋国君
在春秋战国这个历史大舞台上,卫宣公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值得称颂其人生履历乏善可陈,不过他却因为两桩桃色新闻被后世所津津乐道。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来说卫宣公是没有可能坐上王君宝座的,不过春秋是一个多么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讨伐的战争与争权夺利的政变每天都在上演。卫庒公死后由卫桓公继位,...

春秋时代有哪些人?
春秋。齐:姜小白(齐桓公)、管夷吾(字仲、相国)、宁戚(亚卿)、鲍叔牙(大司马)、姜杵臼(齐景公)、晏婴(字平仲、相国)、田囊苴(大司马)晋:姬桅诸(晋献公)、姬重耳(献公庶长子、晋文公)、狐偃(上军元帅)、先轸(中军元帅)、赵缞(大司马)、姬申生(献公嫡长子、文公弟、共...

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是哪三场战役?
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是:齐鲁长勺之战(前684年) 、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 和秦晋崤之战 (前633年),分别简述如下:\\x0d\\x0a1、齐鲁长勺之战: \\x0d\\x0a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鲁军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今莱芜东北),后发制人而获胜的著名作战。春秋初期,齐、鲁两个相邻军事大...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纵横捭阖】: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

那曲县17070944186: 春秋时期有哪几国? -
众成妇康:[答案] 春秋时期,见诸经传的大小诸侯国凡一百二十八个(亦有说一百七十余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鲁、卫、宋、郑、陈、蔡、晋、燕、秦、楚、吴、越等十数国. 今共知三十六国: 楚国 ,赵国 ,齐国 ,秦国 ,韩国 ,燕国 ,...

那曲县17070944186: 春秋时代,除了楚国之外,还有那六个国家? -
众成妇康: 以上几楼给你的答案其实是所谓的“战国七雄”中的六国.我给你推荐几个吧:卫国、中山国、吴国、越国、鲁国、晋国、梁国、宋国,这几个虽然到了“战国”时已被别国吞并,但的的确确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那曲县17070944186: 春秋时期,诸侯国排名. -
众成妇康: 春秋时期的排名,我认为是1、楚(理由,面积最大,综合实力强),2、齐(春秋五霸第一霸,底子还行),3、晋(春秋五霸第二霸),4、秦(在西部称霸),5、吴(首先在江南称霸),6、越(接着吴在江南称霸),7、郑(郑庄公时期强过,是春秋小霸),8燕(是春秋战国时代存在时间最长的),9鲁(好歹出了儒家思想的老大),10宋(一度强大过,后来被几个国家联合灭了),11卫(在春秋早期也强过一段时间,秦灭六国后还留着卫君),12巴(存在时间比较长),13蜀(存在时间比较长),14虞(好歹在成语故事里出过场),15虢(好歹在成语故事里出过场)

那曲县17070944186: 春秋列国究竟有哪些国家 -
众成妇康: 有齐、晋、楚、鲁、秦、吴、越、宋、曹、卫、郑、燕、莒、大邾、小邾(这2个后来大约在战国时合并为邹)、陈、蔡、薛、杞、虞、申、许、郯、滕……春秋始时,总共有200-300个诸侯国,全知道也没必要,上面讲的算比较有名的.(楼上的,鲁和卫不是春秋五霸啊)

那曲县17070944186: 春秋战国时期一共有多少个诸侯国,它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
众成妇康: 春秋时,有国数百. 战国时,除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之外,卫国其实也一直存在,直到秦二世时才被取消 春秋时,有秦、晋、齐、燕、楚、吴、越、申、卫、郑、许、曹、鲁、邓、郯、蔡、蒋、随、罗、鱼、蓼、陶、虢、莒、庸等. 战国时,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中山、卫、宋、郯、费、越、薛、莒、陶、蓟、代、蜀、苴等 楚国 赵国 齐国 秦国 韩国 燕国 魏国 越国 宋国 鲁国 郑国 卫国 莒国 邹国 杞国 蔡国 郯国 任国 滕国 薛国 费国 倪国 曾国 缯国 邳国 虞国 虢国 滑国

那曲县17070944186: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是谁呢? -
众成妇康:[答案]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elu)、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 霸国 创业霸主 历时 时间(年) 齐国 齐... 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平王东迁以后...

那曲县17070944186: 春秋战国七雄是那几个 -
众成妇康: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那曲县17070944186: 孔子时代有哪些列国 -
众成妇康: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主要列国有齐、晋、楚、鲁、秦、吴、越、宋、曹、卫、郑、燕、莒、大邾、小邾(这2个后来大约在战国时合并为邹)、陈、蔡、薛、杞、虞、申、许、郯、滕……春秋始时,总共有200-300个诸侯国,全知道也没必要,上面讲的算比较有名的

那曲县17070944186: 周朝诸侯国有哪些? -
众成妇康: 比较有名的诸侯国有: 秦: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 楚:湖北和湖南一带,后来扩展到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四川和山东一带 齐:山东北部一带 燕: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晋:山西、河北南部和陕西中部,前403年分为韩赵魏三国 陈:河...

那曲县17070944186: 春秋五霸的时间和内容 -
众成妇康:[答案] 春秋五霸 春秋 (前770-前476)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