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色?

作者&投稿:阳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答谢中书书》中全文抓住一个“美”字来写,共描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等景物和事物;这些景物和事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全文分三部分,先总领全文,然后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慨结束。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

扩展资料:

《答谢中书书》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齐梁文学家陶弘景创作的一篇山水文言散文。文章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用书信的形式,通过描写山川景色的美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在景物描写方面,陶弘景的写作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笔触精细,语言优美:陶弘景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语言,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他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文章开头用“高峰入云,清澈见底”来描写山峰的高耸和流水的清澈,用“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来形容山石色彩斑斓。这些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注重层次感:陶弘景在描写自然景色时,注重景物的层次感。他按照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等逻辑关系安排描写的内容,使文章结构清晰、有条理。
例如,文章开头总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然后分别描写山、水、动物、植物等景物,最后总结“实是欲界之仙都”,呼应开头。这种结构使文章更加紧凑、有说服力。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陶弘景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使景物更加生动、有感情。
例如,文章中描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用“将歇”和“乱鸣”两个词将作者清晨时分的愉悦心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表达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这种描写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注重细节描写:陶弘景在描写自然景色时,注重细节描写。他不仅描写景物的整体形象,还注重描写细节之处,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景物的特点。
例如,文章中描写“水中有游鱼,小石可沉底”,用“游鱼”和“小石”两个词将水的清澈见底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描写方式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神奇之处。
总之,《答谢中书书》的景物描写非常精细、优美、有层次感和注重细节描写等方面都具有特色。这些特色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美丽,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答谢中书书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仿照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不少于一百字?答:傍晚时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招牌一一亮起,两排路灯直直的在路旁站卫兵,远方的房子高高低低,漆黑又安静的伫立着,天空被夕阳余晖渲染成一大片粉红。云一层一层的卷起,灰灰的,慢慢的飘着,由左到右,慢慢累积。太阳渐渐下山...

答谢中书书描写四季常景的句子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意思: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解析: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则无...

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
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的含义如下: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用他独特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他笔下的山水,犹如一幅精致的画卷,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世界。首先,陶弘景描绘了江南的山峰。这些山峰高耸入云,山势峻拔,充满了雄伟...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注释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答谢中书书》,以清新明快的语言,层次有...

《答谢中书书》诗中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答谢中书书》诗中的景物有很多,包括:1. 山川秀丽:诗中描绘了众多的山川景色,如“庐山”、“三江五湖”、“巴东三峡”、“天门山”等,表现出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神秘。2. 自然神韵: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如“朝霞”、“夕阳”、“春风”、“秋雨”、“冬雷”等,揭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神韵。3...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眼中最能体现出山川之美的景物有哪些?
答谢中书书陶景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

答谢中书书情与景的关系
《答谢中书书》情与景的关系是互相依托,以景传情。作者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从结构上看...

<<答谢中书书>>中写“四时”之景的句子是哪句?高手快来!谢谢!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写了景致哪几个方面的美?
《答谢中书书》中,从形态 ,色彩, 声音三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的 。形态: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色彩: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俱备 。声音: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美在哪里?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从清晨到黄昏,从猿猴、飞鸟到水中的鱼儿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答谢中书书...

颍泉区18925177189: 答谢中书书描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
里勤肠康: 1多视觉角度2多种感官描写3动静结合4用词准确5按照时间顺序6色彩描写7句式整齐

颍泉区18925177189: 答谢中书书 文中写景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
里勤肠康:[答案] 动静结合,以不同视角描写:“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以仰视角度写峰,以俯视角度写水.

颍泉区18925177189: 《答谢中书书》描写了怎样的景色特点? -
里勤肠康:[答案] 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颍泉区18925177189: 答谢中书书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 -
里勤肠康:[答案] 1多视觉角度2多种感官描写3动静结合4用词准确5按照时间顺序6色彩描写7句式整齐

颍泉区18925177189: 答谢中书书听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
里勤肠康: 特点:1多视觉角度 2多种感官描写 3动静结合 4用词准确 5按照时间顺序 6色彩描写 7句式整齐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好处是: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颍泉区18925177189: 答谢中书书 短文从哪些方面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
里勤肠康:[答案] 答谢中书书 短文从视线、时间、动静三个方面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美的特点.

颍泉区18925177189: 《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有什么特点? -
里勤肠康: 顺序:由仰而俯,由显而微,由静而动 特点: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颍泉区18925177189: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些景物的特征的 -
里勤肠康: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从高度,清澈度,色彩这几个方面来表现景物特征的.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颍泉区18925177189: 答谢中书书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 -
里勤肠康: 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赞美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丽、清秀绝尘,是如此的典雅、飘逸.接着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

颍泉区18925177189: 赏析《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的妙处 -
里勤肠康:[答案]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又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在叙议结合的表达中,在首尾呼应的结构中,不难想象景物之秀丽神奇.而要真正领略本文写景的妙处,便不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