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的论证方法

作者&投稿:闭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老子四章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拓展资料:

老子一书把道家思想渗透到修身、养生、治国、用兵等各个方面,行文冷静深刻,极富辩证色彩。

课文选取的第一章(《老子》第十一章)重在“论道”,通过对车轮、陶器、房舍的观察和思考,强调了“无”的用处。所举三个事例之中,“无”都是“空无”的意思,也就是留有空间。车轮毂的圆孔、陶器中空的部分、房舍的门窗,正是因为有缝隙、有空间,才使本体可以使用。

作者因此总结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迁移到日常生活,可以围绕读书学习、交友等具体事件,谈谈最终要达到的“用”是什么,是否保留了适当的“空间”、原因何在,怎样改进等问题。

课文选取的第二章(《老子》第二十四章)重在“修身”。“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是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其中蕴含着自然之理。为了显得高就踮起脚尖,这样立不久;为了走得快就跨步(迈大步)前进,这样走不远。

这与“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意思相似——急于表现、贪功冒进是没有好结果的。由此,作者指出了四种相似行为的不良后果:“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认为这些做法像剩饭和赘瘤一样令人讨厌,有道之士不会这样。

理解这一章的内容,可通过类比、联想的方法,结合历史故事来阐释这些“余食赘行”的危害,也可探讨今天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自我表现、自我展示的利与弊。

课文选取的第三章(《老子》第三十三章)同样重在“修身”。这一章共四个分句,每个分句字面意思都不难理解,但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为一组,强调人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胜人,必先自胜,故以“自知”“自胜”为立身之本。如果对已经达到的境界(自知、自胜的程度)感到知足,可称得上富有,但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上有(求道的)意志。

那些知足者“不失其所”,可以立身长久;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参见饶尚宽译注《老子》、中华书局2006年版;朱谦之撰《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

另一种观点认为,破解这段话的关键在于“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中的“知足”和“强行”。“知”是名词,与“自知者明”呼应,“知足者富”意为能充分自知的人称得上富有;“强行”与“自胜者强”呼应,“强行者有志”意为不断战胜自我的人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按照这样理解,知足者不失其所,强行者死而不亡,后文亦可通。当然,这两种说法也有不尽合理之处,但都基本符合道家观念。有人把“知足者富”解释为知足常乐,对物质生活不做过多要求就是富有了。课文选取的第四章(《老子》第六十四章)重在“治国”。

第一层共两句,从“其安易持’到“治之于未乱”,讲治事者要善于把握先兆、抓住苗头,因为凡事在初始阶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决。

第二层从“合抱之木”到“始于足下”,举了三个现象,说明“大”是由“小”发展起来的,“高”是从“低”积累起来的,“长”是从“短”变化而来的,因此要实现远大、宏伟的目标,必须重视细微和小节处。




《孟子》散文语言特点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气势浩然是《孟子...

议论文中有哪些论证方法
二者的区别在于:类比论证一般为同类相比,推理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实践证明;而比喻论证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间有相似点,直白易懂不须再证明。8、归谬论证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加以言理引申,,得出荒谬的结论来证明对方论点的谬误的方法。也称‘反证法...

资治通鉴周纪四主要是用什么论证方法
资治通鉴周纪四主要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例如:在《资治通鉴周纪四》中列举了齐_王、宋献王因治国无道而败亡的例子,论证了“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的观点。又如:文中将“有道持之”和“无道持之”的结局做了对比,证明了“道”的重要性。全文用举例论证...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及作用
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5.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

《劝学》的论证方法
正面比喻和反面比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积”与“不积”,态度不同,效果迥异,足以证明注重不断积累的重要性。整体赏析 这篇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内容、方法和目的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文章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开头到“君子慎其所立乎”...

李斯谏逐客书所应用论证方法是什么?请详细点
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作者先谈历史,以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 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都来自诸侯各国。作者一方面...

初中语文知识点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劝学第四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劝学第四段的论证方法
《劝学》第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终日而思”的成果与“须臾之所学”的成果进行对比,将“尝跂而望”的景象与“登高之博见”进行对比,突出学习的重要性,表现出学习对于增进见识的重要作用。《劝学》的赏析 荀子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全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有条理、有层次...

请问: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无论是谁,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或:人应该守住心灵的高度。或第②段)。3分。举出孙天帅为维护尊严不屈服的事例,引出论点,1分;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1分;引起 读者 的思考,1分。此题共计3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1分,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守住心灵的高度,需要...

如何理解文章第四部分中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三、四两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事理(道理)论证和事实(事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增强了说服力。梁启超 第三自然段,作者先引用教育大家孔子的两句原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在引用古籍名言后,又用通俗的口语做了...

巴青县19381827369: 爸爸今年35岁浩浩今年x岁爸爸的年龄是浩浩年龄的7倍什么乘什么等于什么? -
毓初韦尔: 浩浩今年5岁,5*7是爸爸的年龄35岁.

巴青县19381827369: 次优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第4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毓初韦尔: 《次优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第4段运用了引证法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详析: 1、老子说要“无为而治”;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都是运用了引证法,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整个段落侧重于讲道理,强调人生境界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

巴青县19381827369: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浅说老子的辩证法 -
毓初韦尔:[答案] 事物的肯定和否定的陈述对应相关联的事实或者矛盾的事物中的博弈对应相关联的事实相互转化的整体性,一致性,相对性... “虚极妙本之理”(唐.成玄英) 根本没有对立统一的性质的辩证法 (颠三倒四的疯子方法).

巴青县19381827369: 《老子》这本书的所有内容及翻译 -
毓初韦尔: 内容提要: 《老子》的结构是指《老子》一书的分章、章次、分篇以及篇次.今本《老子》结构的上述诸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长期的演变及形成过程.本书因此将今本形成以前的、尚处于发展演变阶段、结构上与今本存在或多或少差...

巴青县19381827369: 道(道琼斯指数)
毓初韦尔: 道家思想的道究竟是什么?它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庄子说“夫道,窨yìn然难言哉!”,道是深奥难言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我们所说的道,不是真正永...

巴青县19381827369: ...3.文章第 段引用的老子的话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毓初韦尔:[答案] 1.小的决定大的(或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2.①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②未来最终改变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 或答成:本文是从“小最具繁衍力”“小能改变世界”“小事致走向”三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3.道理论据.有力地论...

巴青县19381827369: 下面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 -
毓初韦尔:[答案] 运用了两个论证方法: 一是比喻论证.把自然之道比喻为张开弓弦对准目标,从而得出减损有余的来弥补不足的的道理. 二是对比论证.把人世之道与自然之道进行对比,表明了要遵守自然之道的主张.

巴青县19381827369: 老子中的辩证法思想如何理解? -
毓初韦尔: 老子曾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柔能克刚,齿以刚折,舌以柔存”等名言.这些都阐述了事物相对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变的只是变化本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巴青县19381827369: 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句运用的论证方法 -
毓初韦尔: 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其次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

巴青县19381827369: 鱼我所欲也论证方法 鱼我所欲也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鱼我所欲也论证方法鱼我所欲也先后运用了▁▁... -
毓初韦尔:[答案]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个人认为还可能有举例论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