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什么意思?萧何月下追韩信典故介绍

作者&投稿:攸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韩信在历史上的评价似乎有些两极化,认为他厉害的人觉得韩信是楚汉之争中最厉害的人物,不喜欢他的觉得他只是运气好,真实实力也没那么强劲。其实韩信的一生也并没有那么的光鲜,早年在项羽手下也并不被重用,到了刘邦那里用力过猛还被当成威胁。不过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典故也是证明了韩信的价值,起码还是有人赏识他的。

秦末汉初,有四位军事天才,分别是西楚霸王项羽,淮阴侯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后被封为楚王,再后被贬为淮阴侯),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这四人中感觉真正称得上天才的也就项羽和韩信,彭越和英布比他们要差太多。

楚汉之争中,韩信以武力攻占齐国,占据了一大半个中国的领地。此时刘邦和项羽正在胶战之中,特别是项羽,因为他过早的封王,使得其他诸侯都自各为政,再加上他的势力又大,封王的时候又私心太重,刘邦手下的人能说会道,他也就成了各诸侯进攻的对象,项羽自己虽然无敌于天下,但老虎再厉害也扛不住狼多,他左支右挡,处境相当危险。当项羽看到韩信占领了田齐的领地,知道他昔日的手下已非吴下阿蒙,于是派谋士武涉劝说韩信叛汉归楚。

韩信小心的接待武涉,但他听完武涉的说词,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韩信平民出身,通过拼杀获取战功,功劳越拼越多,权力也越来越大,最终做到位极人臣的齐王,虽然他的权力欲很大,他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就可以看出来。但此时的韩信却是心满意足,“夫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详,虽死不易。”而且韩信对于当初在项羽底下时,项羽不重视他耿耿于怀。当初韩信在项羽帐下效力时,虽然提出很多建议,项羽却没有一条采用,所以韩信觉得项羽不是个好主子。

韩信不愿意反,但他的手下蒯通却并不这么认为。蒯通是谁?太史公说他是“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陈胜吴广起义时,他凭口舌之利劝降范阳县令徐公,直接导致三十多座城池投降义军。韩信攻打齐国时,本来刘邦的谋士郦食其已经劝降了齐王田广,是他劝说韩信用武力占领齐国,使韩信立下不世之功,也为刘邦消灭了一个潜在的敌人。

蒯通觉得韩信应该跟项羽合作,他的进言分为四个部分,他先是假借自己对于面相很在行,说按韩信的脸相,能够封侯拜相,却也可能有性命之忧。但从韩信的背相上看,他将来又贵不可言,远不止将相那么简单。韩信一听,知道里面有玄机,马上邀请他进里屋详谈。

蒯通看韩信上勾,进里屋后马上就和他分析天下的形势,说当今天下最厉害的两个诸侯是汉王跟楚王,但他们的命运都把握在您的手里,如果你帮助汉王,则汉王胜,如果您帮楚王,则楚王胜,您可以借此机会自立,三分天下。尔后可以凭着自己的武力,攻占燕赵等地,尽最大的努力占领足够的领地,到时候,天下的诸侯都会投降您,您就会成为周天子一样的天下共主。但是韩信以不能因利而忘义为由,拒绝了。

蒯通见韩信不为所动,决定再次劝说,这次他针对韩信以刘邦有恩于他,所以不肯反叛,作了重点的反驳。蒯通举了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的例子。张耳和陈馀很早就认识,他们一起逃过难,一起当过地方小吏,刘邦还曾经跟他们混过。后来他们一起跟随陈胜吴广起义,一起劝过陈胜缓称王,两人的感情不可谓不深。

诸侯混战时,张耳服务于赵王,陈馀为他的手下,当张耳和赵王被围于巨鹿时,陈馀却不肯派兵营救,两人由此结怨,后来项羽分封诸王,陈馀觉得自己和张耳齐名,却只封了个侯,张耳却是常山王,十分的气愤。楚汉之争时,刘邦希望陈馀出兵帮忙,陈馀居然要求刘邦杀了张耳才肯相助,可见两人的怨恨之深。不过因为张耳曾经是信陵君的食客,而刘邦又是信陵君的大粉丝,所以刘邦并没有杀张耳,只是找个像张耳的人欺骗陈馀,后来陈馀被刘邦所杀,张耳善终。

蒯通借张耳跟陈馀的事,告诉韩信,世态炎凉,在利益面前,什么交情都是白费,还说以现在韩信的功劳,不管是归附于汉还是归附于楚,都不可能取得他们的绝对信任,因为功高震主。蒯通对韩信说:你难度不想寿终正寝,宁愿将来横死街道吗?这次韩信似乎有点动心,但是他依然下不了决心,推脱说要考虑考虑。

蒯通见说教有效,决定再加把火,几天以后,他再次进言,这次他针对的是韩信犹豫不决的毛病,告诉他犹豫的老虎比不上蜜蜂,像禹舜这样的大才,如果不说话,肯定也比不上普通人,得早作决定,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像您这样的大人物,一定要早做判断。可惜的是韩信最终没有听蒯通的,蒯通也因此离开了韩信,他知道韩信必将不得善终,为了避免将来殃及池鱼,出走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蒯通对韩信的劝说,是很有道理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韩信此时的情况,其实就是立于刘邦这个危墙的边上。正如蒯通说的,韩信功大,不管归顺于谁,都不会得到信任,被灭只是迟早的事情,毕竟功劳太大,没有那个皇帝能够允许自己的手下功劳比自己还大,最主要的是,皇帝本人也不放心啊,你这么有本事,功劳又大,拥兵又多,谁知道你将来会怎么样。

当然另一方面也不能怪韩信,当时战国刚过,秦国统一的时间又不长,大多数人思想还停留在诸侯分治,天下共主的观念,韩信认为将来的天下也是如此,刘邦是天下的共主,而他韩信是分封一方的诸侯,虽然臣于刘邦,却也彼此独立,做一辈子的欢乐王爷,他也就心满意足了。韩信没想到的是,时移世易,将来的天下是君权独揽,不管他韩信多么的老实,刘邦也不可能容得下他。书上说蒯通的思想过于老土,还在纠结于春秋五霸的美梦,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雨丝反而觉得是作者太过于理论化,在当时的观念中,晋文、齐桓才是大多数诸侯的心思。韩信如果听从蒯通三分天下的建议,虽然也有可能被刘邦吞并,但战死沙场总比后来死得那样窝囊要好。

书里还说,刘邦跟韩信的矛盾不在于功劳赏不赏的问题,而在于到底有多少功劳,需要封多少的问题,还有他认为韩信不应该主动跟刘邦讨赏,而且开价过高。我是很不认同这种观点的,感觉作者有点站在刘邦的角度讨论事情,韩信有功劳,为啥不能要求封赏,而且以他的功劳封个王不为过啊。只是说统一以后,权力集于中央是大势所趋,韩信虽然是大才,却也抵不过整个汉帝国,但也不能只有大势没有对错。要是韩信能够听从蒯通之言,和项羽形成攻守同盟,三分天下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到时候鹿死谁手还真说不好,也许汉朝就变成了齐朝,韩信也有可能就是齐高皇帝了。不过就行政能力来说,韩信还真比不上刘邦,如果从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来说,雨丝还是希望最终的胜利者是刘邦,毕竟两汉四百多年的盛世不是盖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荣光也是独一无二的。

读史明智:韩信是将才,帅才,却不是帝王之才,就跟现在很多经理人却做不了董事长一样,要是韩信生活在现在,肯定是驰骋一方的大商业家,可惜了。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当刘邦跟项羽交战,而他拥有田齐土地时,是他最有本钱的时候,如果能够抓住,他开价的能力就要大很多。我们在生活中,碰到机会,一起要好好把握住,利用好,这样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才会更好,有时候十字路口一个正确的决策可以让我们少奋斗十年或者完全颠覆我们的人生。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什么意思
《萧何追韩信》,是一篇历史故事,文章涉及最为关键的是人才问题。汉王刘邦遭楚王忌讳,被远封巴蜀和汉中,身处不利境遇。而汉王对现状极其不满,一心养精蓄锐,和楚王项羽再争天下。正当用人之际,萧何突然出走,故事在这里设置悬念 堂堂一个丞相为何也出走当萧何回来说出原因顺势引出主要人物韩信,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急用!!
韩信来投靠刘邦,不受重视,失落得很就打算离开刘邦。韩信连夜离开之后,被萧何知道,就赶快去追他,因为是晚上,所以月下追韩信。看这里:转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21578.html?fr=qrl3 萧何月夜追韩信 秦末,淮阴住着一位父母双亡的穷青年,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韩信。这位韩信只知...

萧何月下追韩信
他被处死的时候,看到汉朝的将军夏侯婴,就问:“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他为什么要杀壮士?”夏侯婴下令释放韩信,因为他的外表非凡而强大,并向刘邦推荐韩信,但他没有得到重用。经过多次,韩信找萧何谈话,得到了萧何的赏识。在刘邦去南郑的路上,韩信以为自己很难被刘邦重用。中途离开,被小何发现后...

语文阅读: 萧何月下追韩信 答案
楼主的要求呢?萧何月下追韩信:当时刘邦看不出能成什么大器,很多手下都跑路了,有人报知刘邦说萧何也跑了,刘邦大为奇怪,认为萧何怎么也可能背叛自己呢(他们是一起从沛县起事造反的).实际上萧何是去追韩信了.追来后萧何要求刘邦拜韩信为上将军,此后韩信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后来,萧何在刘邦吕后来除...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怎样的典故?
萧何连忙回答道:“我与大王风雨同舟,情若手足,我怎么可能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跑的人了。”刘邦忙问是何人逃亡,萧何答道:“韩信。”刘邦听了这话,不禁感到莫名其妙,因为现在每天逃走的人难以计数,而韩信现在还只是一个小人物,身为丞相的萧何为什么要不辞辛苦、披星戴月地去追他呢? 原来,这个韩信是秦末淮阴人...

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看着眼前的韩信,感到十分无奈。他知道韩信的好胜心极为强烈,自己难以劝说他。于是,他慢慢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和韩信进行一场决斗。几分钟后,两人便开始了激烈的决斗。韩信手中的长矛舞得非常凌厉,而萧何则手持宝剑,变化多端。他们的攻防频频变换,场面异常激烈。在月下的光芒照耀下,两名大将的...

汉中著名成语典故大全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听韩信谈兵,头头是道,极为赞赏。到了汉中首府南郑,韩信见自己仍然未得提拔,便不辞而别。萧何闻讯,连夜追赶,这便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由于萧何极力推荐,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此后三年,韩信发挥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协助刘邦,战胜项羽,取得楚汉相争的胜利。因此,韩信被加封为齐王、楚王。后来又有人...

月下萧何追韩信萧何为什么追韩信?
萧何在月下追韩信。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下。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却不被项羽看重,于是转投刘邦。起初刘邦只给他一个掌管粮草的小官,韩信很失望。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认识了当时的宰相萧何。在他们的交流中,萧何发现了韩信过人的才能,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但并没有引起重视。萧何追韩信梅瓶。转眼间...

与汉朝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二、 箫何月下追韩信: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后,带兵进驻了汉中,而刘邦的兵都是山东人,他们不愿长期呆在四面环山的汉中盆地,到了汉中不久,就不断有人开小差,甚至有一些将军也不告而别了。韩信是在刘邦当了汉中王,把进入汉中的古栈道烧了以后,一个人单枪匹马、步行翻过人迹罕至的秦岭天险来...

汉源县13137719496: 请教“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 -
晁该高喜: 萧何和韩信都是汉初名臣,这个不用多解释了吧,韩信还没有受刘邦重用时,萧何就很看重他,不过韩信自认为不受重用,所以决定离开刘邦,独自走了,这时萧何得知后非常着急,认为不能失去这样一位人才,所以就飞奔追回了韩信.这成语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对人才的重视,不轻易放走人才以及对人才的挽留等.

汉源县13137719496: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什么意思?
晁该高喜: 萧何月下追韩信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

汉源县13137719496: 解签 第七十三 萧何月下追韩信 -
晁该高喜: 萧何月下追韩信,本来因为刘邦不重用韩信,韩信走,萧何得知月下追了四十里,追上说如果不用你,我也走,回到大营对刘邦说韩信国士无双必须重用.韩信终得封台拜帅.表明怀才不遇,终得赏识.是个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好签.

汉源县13137719496: 萧何追韩信译文萧何月下追韩信 的小故事 -
晁该高喜:[答案] 译文: 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

汉源县13137719496: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什么典故? -
晁该高喜: 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韩信被好友萧何诱至宫中,死于吕后的菜刀之下 由于韩信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极高,以至当时军中兵器均刻上“不杀韩信”四字.韩信也自恃功高,刘邦不敢杀他.但刘邦得天下后,恐韩信造反,无人能敌,又见韩信十分狂傲,终于动了杀机,刘邦是想杀韩信,但又因为他的功劳太大太大,不忍杀之. 而吕后是一政治强人,不下于刘邦.吕后窥测到了刘邦的心里,想杀而不忍杀,那就让老娘来吧!吕后杀韩信并不是拍刘邦马屁,相反的是个巨大的政治阴谋. 吕后通过杀韩信起到了珍摄群臣的效果,树立了自己的威权.

汉源县13137719496: 萧何为何要追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典故 -
晁该高喜: 韩信有才能,韩信有胆有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萧何想要他辅助刘邦. 典故: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

汉源县13137719496: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思是什么? -
晁该高喜:[答案] 萧何月下追韩信,拜上将,刘邦得天下,韩信手握重兵,吕后使计,萧何骗韩信进宫,把韩信杀了

汉源县13137719496: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什么意思?
晁该高喜: 一个典故!

汉源县13137719496: 萧何为什么月下要追韩信??? -
晁该高喜: 首先是萧何看出了韩信的旷世奇才,知道这样的人对成就王者之业是极其有益的,况且这样的人一旦被他人重用必定为成为自己的劲敌,对刘邦和自己都是不利的. 韩信本来在项羽麾下效力,但没被重用,只做了个小官,就有了想走人的念头,让萧何有机可乘给挖走了.看看韩信在刘邦称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项羽不识才而惨败,就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是多么睿智的.

汉源县13137719496: 韩信追月是什么典故 -
晁该高喜: 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刚开始得不到刘邦的重用,睹气走人,萧何知道韩信是个人才,于是趁着月光把韩信追回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