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之弟: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失守街亭而被斩首

作者&投稿:蔡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物生平

丞相器重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

马谡的各种形象(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汉侍中马良的弟弟。马谡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马谡兄弟都有才华和名气,并称为“马氏五常”。

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Q太守。马谡才气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刘备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还认为不是这样,让马谡担任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军事谋略,从白天直到黑夜。

亮纳其谋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讨伐雍],马谡送行数十里。诸葛亮说:“虽然我们一起谋划此事多年,今天请你再一次提出好计划。”马谡说:“南中依恃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叛乱不服已经很久。即使我们今天将其击溃,明天他们还要反叛。目前您正准备集中全国的力量北伐,以对付强贼,叛匪知道国家内部空虚,就会加速反叛。如果将他们全部杀光以除后患,既不是仁厚者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办到。用兵作战的原则,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心理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望您能使其真心归服。”诸葛亮便采纳了马谡的建议。不久,诸葛亮斩杀雍],并依照马谡之言赦免孟获,以使南中人心归服,因而诸葛亮在世之日,南方不敢再次反叛。

街亭大败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北),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在甘肃境内)。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壹等,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而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马谡游戏形象魏明帝曹钡弥蜀汉来伐后,派大将张A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阻挡马谡。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马谡的先锋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而且马谡仗恃南山的地势,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A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马谡的士兵败逃四散。诸葛亮进军没有落脚据点,只得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汉中。

结局疑云

对于马谡的结局,《三国志》中却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的记载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 基于此种说法,民间产生了很多相关的传说,比如在姜维传的设定中,马谡潜逃后改名宁随,并在诸葛亮病逝后重新为蜀汉效力。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则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即马谡在狱中病故。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则和《三国演义》中的说法相同:“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即诸葛亮下令处斩了马谡。

三种说法都出自原作者陈寿。同一个作者、同一部史书中对同一个人的记载出现三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史书中确实为之罕见。

不过近年来有部分学者提出了能够解释这一疑云的观点。

据《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中的记载,马谡临死前曾写信给诸葛亮,说“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后诸葛亮待其遗孤如同己出。如果此记载属实,可证明马谡死前未曾有机会再与诸葛亮谋面,否则也无必要写这么一封信。

而据《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中的记载,“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可见诸葛亮确实曾下达处死马谡的命令。

基于以上证据,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马谡在街亭举动违规,不遵诸葛亮的指示,以致最后惨败而归,无奈之下大军退回汉中。马谡是深知自己失败后果的严重性的,因此便畏罪潜逃,而身为丞相长史的向朗碍于情面或出于爱才之心,知情不报,事泄后导致他也在家赋闲达二十年之久。马谡最终被缉拿归案,并被诸葛亮处以极刑,然而还未及行刑,马谡便于狱中病故了。这种观点可以将三种不同的说法统一起来。

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前往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历史评价

刘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陈寿:①“兄弟五人,并有才名”;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

习凿齿:“诸葛亮之不能兼上国也,岂不宜哉!夫晋人规林父之后济,故废法而收功;楚成得臣之益己,故杀之以重败。今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而杀其俊杰,退收驽下之用,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将以成业,不亦难乎!且先主诫谡之不可大用,岂不谓其非才也?亮受诫而不获奉承,明谡之难废也。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知之大过,则违明主之诫,裁之失中,即杀有益之人,难乎其可与言智者也。”

司马光:“越`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

胡寅:“街亭之败,罪由马谡;箕谷之败,咎自邓芝。兵多于贼反为贼所败,而诸葛公以为病在一人。”

李贽:“马谡妄自尊大,一味糊涂,一味自是,及到魏兵围定,莫展一筹,待救兵而已。极以今时说大话秀才,平时议论凿凿可听,孙、吴莫及也,及至临事,惟有缩颈吐舌而已。真可发一大噱也。”

史籍记载

《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资治通鉴·卷七十》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

成语典故

歇后语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孔明斩马谡——咬牙忍痛

家族成员

马伯常,马谡长兄。

马仲常,马谡次兄。

马叔常,马谡三兄。

马良,马谡四兄,官至侍中。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马谡动画形象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马谡是蜀汉安远将军、中参军。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随兄马良仕刘备入蜀。刘备临终对丞相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您要谨慎!”诸葛亮并未听取,以马谡为心腹。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马谡定攻心之计,诸葛亮深以为然。后为安远将军。建兴六年,随诸葛亮北伐,以马谡为中参军。诸葛亮出军祁山,马谡自告为先锋往守街亭,但不从副将王平之言,犯了兵家大忌,导致军败。马谡曾下军令状,诸葛亮将他斩首以正军法,时年三十九岁。后以线缝首于尸,诸葛亮亲写祭文。

京剧中与此相关的剧目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三出,通常合称为《失空斩》。




马谡与诸葛亮私交甚好,又是孔明心中的接班人,为何非杀不可呢?_百度知...
魏蜀吴三国实力差距究竟有多大,不妨通过人口数量对比一下:当时蜀国人口94万人,吴国230万,魏国440万。差距相当大,蜀国总人口94万人,除掉老人、儿童和妇女,可用兵力不过10万人,平均10个人要养活一个士兵,百姓负担之重可想而知。综合以上两点,似乎诸葛亮不该杀马谡。马谡虽犯了大错,造成重大损失,...

诸葛亮让马谡去街亭有没有道理?最后是谁杀死了马谡?
荆州人马谡,其兄为蜀国侍中马良。据《襄阳记》记载:马谡兄弟五人都很有才华,其中才华最为出众的便是马良。马良与诸葛亮乃是多年至交好友,因马良死于东征途中,诸葛亮便爱屋及乌将马良之弟马谡带在自己身边,为蜀军效力。《襄阳记》中曾记载,临死之前,身在狱中的马谡曾写过一封信给诸葛亮。信...

纸上谈兵的马谡出身如何,是如何得到诸葛亮重用的?
而且还差点闯下大祸,因为他这个失误最终导致了整个行动的失败,甚至诸葛亮差点被敌军俘虏,而这些事情的责任都要归结在马谡身上,所以这次战争后诸葛亮就下令斩杀了马谡。但是总的来说,马谡这个人可能真的有不足之处,可是人就是这样不可能十全十美,马谡对于国家做出的贡献还是很多的。

想要一些关于马谡的资料
马谡(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他一生中最出名的事件是失守街亭,被斩。��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在当时蜀汉政权的同僚中是出...

三国问题
马家 在当时比较有口碑 当时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之称,说的就是马谡 诸葛亮不是不想守,人手不够恰巧 马谡主动请战~又立军令状,所以诸葛亮才会让他去 不过亮对他也是不放心,又派 平 赐锦囊之计为副将 部队出发后 又不断派人送计过去~刘备 在火烧连营后 病居白帝城,临时招 亮 来见...

诸葛亮为什么要重用马谡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诸葛亮之所以执意重用马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关系非比寻常。对此,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曾为陈寿的《三国志》作注。在《裴松之注三国志》中,裴松之这位历史学家表示:“臣松之以为(马)良盖与(诸葛亮)亮结为兄弟,或相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由此...

诸葛亮斩马谡——?
《三国演义》里确实是诸葛亮斩了马谡,原因是马谡街亭失守,街亭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关口。马谡,生于公元一九○年,死于公元二二九年,马良之弟,蜀国将领。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人。马谡---诸葛亮权术的牺牲品 马谡的狂妄、无知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坏了蜀汉伐魏之大业,故其一死不足以谢国人!这...

马谡是怎么死的,在历史上啊。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
马谡(190—228)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后来接替诸葛亮为丞相、被称为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也称赞马谡...

《三国演义》第85回原文?
孔明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天下之望。”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 良之弟马谡在旁,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 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 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吩咐毕,传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

什么用兵一言过其实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龙岩市18531133161: 为什么马谡会失败 -
登注济舒: 想来根本的是马谡缺乏实战经验,只会死搬教条,不考虑具体形势,所统兵力也大大少于对手司马,与部下也缺乏磨合,威信也不怎么高嘛,他的话对下边并不是非常有威吓力,看他的多处表现都有点新手上阵,手忙脚乱的迹象. 所谓的从高处往下冲多是指别人攻你时你守容易,而马谡是被别人困在高处,人家不攻他,断了他的水,他要下来攻的话,人家又不怕他,优势丧尽. 再说他的兵并没有存必死之心,而是开寨门投降了,置之死地的用处一点也体现不出来.计是死的,人是活的,即使是一模一样的计,一模一样的地利,一模一样的人和,今天用,明天用,这里用,那里用,或者说一个小时前用和一个小时后用,这个人用那个人用,结局都可能是完全相反.

龙岩市18531133161: 马谡为何会失街亭 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
登注济舒: 1、原因 马谡刚愎自用,未按照诸葛亮实现部署行事;其次,马谡不听王平的劝告所以才大意失街亭.这个失利诸葛亮也难咎其责,此前刘备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宜重用,诸葛亮也识人有误. 2、最后被诸葛亮斩其于帷帐之中.

龙岩市18531133161: 失去街亭而被诸葛亮处斩的大将是 -
登注济舒: 答案是:马谡

龙岩市18531133161: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事? -
登注济舒:[答案] 马谡失街亭,街亭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关口.马谡,生于公元一九○年,死于公元二二九年,马良之弟,蜀国将领.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人.马谡------诸葛亮权术的牺牲品 马谡的狂妄、无知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坏了蜀汉伐魏...

龙岩市18531133161: 诸葛亮挥泪斩马稷是真的吗? -
登注济舒: 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也有说诸葛亮没有挥泪斩马谡) 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

龙岩市18531133161: 马谡和马良是同一个人吗 -
登注济舒: 马谡和马良不是同一个人.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1]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

龙岩市18531133161: 马谡是文官还是武官 -
登注济舒: 马谡(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他一生中最出名的事件是失守街亭,并因此被斩.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在当时蜀汉政权的同僚中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连后来接替诸葛亮为丞相、被称为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也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 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跟诸葛亮算是一支,属于文官

龙岩市18531133161: 马谡在街亭败给谁 -
登注济舒: 败给了魏国名将:张合,其实,主要是诸葛亮错用人,不听刘备的话,手中还有很多大将可以用,可他却偏偏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马谡被斩后,诸葛亮哭也不是为了马谡,而是,后悔没听刘备的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