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曾派120名孩子赴美留学,为何只回来94人,其他人都去了哪?

作者&投稿:类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曾经派遣120个幼童赴美留学,为何后来却只召回了94人?~

我认为去美国留学的儿童只有94个人回来了,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死在了美国,回不来了,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们接受了美国人的思想,不愿意回到腐败的清政府继续为清政府做事。

当时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发起的洋务运动,想要像西方先进的技术学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不是买他们的东西,是要学会怎么制造这些东西,所以他们才上奏慈禧太后,请求让中国的儿童去美国学习。慈禧太后当时也是非常犹豫的,因为怕他们学习了新的思想,就返回来推翻自己的清朝,但是,迫于曾国藩,李鸿章他们的联名上奏,最终决定还是派他们出去。

但是他害怕这些儿童去了美国,被美国的思想洗脑了,就对清政府不管不顾了,所以他们要求他们留辫子,每天向清政府的方向朝拜,而且他们只能等清政府的任命。一边想让他们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西方的先进的文化思想,但是一边又给他灌输中国的旧思想,这其实是非常矛盾的,这也是后面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但事实上,因为这些孩子被送去美国的时候,年龄非常小,小孩子接受新鲜的事物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即使有清政府向他们灌输忠君的思想,他们还是很容易的接受美国的这些新思想,新事物,就导致了他们不愿意再回到清朝。他们逐渐一步一步地摆脱清政府的控制,

晚清时期,中国屡战屡败,被列强打得怀疑人生。在这种怀疑之下,人们渐渐地抛弃了大清朝“天朝上国”的自我幻想,开始去面对事实,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这个阶段的重要人物是魏源,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概念:为什么咱们老是打不过别的国家呢?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外国人的船坚炮利,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晚清掀起了“洋务运动”。

然而洋务运动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转机,当时李鸿章主管的北洋水师引进了西方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装备、号称亚洲实力第一。可是在1894年与日本人的甲午海战当中却被日本这么一个小国家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这让许多人开始反思:也许我们与欧美的差距还不仅仅是在科学技术上,我们之间还有许多更大的区别。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清军再次被打得溃败,并且赔偿了外国人4.5亿两白银,当时的中国人口一共才4.5亿人,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都向外国人赔了1两银子。在感到万分羞辱的同时,李鸿章等清朝官员也特别的想去派人向西方人学习学习,把他们打败中国的真正“秘诀”学过来。

瞌睡来了,有人来送枕头。1908年,美国考虑到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及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决定放弃一半的庚子赔款,并且把这部分赔款用于帮助中国孩子赴美留学的费用。这对于清政府来说,实在是好得不得了的一件事情了,因为他们也一直都想派一批孩子去向西方国家学习真正的富国强兵的办法,如今可以几乎“免费”的获得这样的机会,何乐不为呢?

于是童年8月,清政府就与美国谈定了派遣留学生的相关事项,就如同当年日本人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一样,清政府把这次向美国人的学习看得非常重要,他们商议决定每年至少派出100名以上的适龄儿童去美国读书。心动不如行动,这一年,清政府就派出了120余名幼童前去美国学习,这些人都是清政府精挑细选之后的人,李鸿章等人对他们抱以厚望。
这一批幼童绝大多数年纪在13-14岁之间,比较小的仅仅才7-8岁,这样的年纪第一次出远门就是漂洋过海,不论是孩子还是其父母,内心都充满了忐忑,但是这是一次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足以改变中国当时的国家命运的大事业,而且选取的学生绝大部分也都是性格坚韧、聪慧机智的“神童”,所以他们都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

岁月如梭,10多年以后,这批留学生绝大部分都从外国回来,120多人当中有94人回国,其他26人一部分则是病死或者遭遇变故死在了异国他乡,只有极少部分是留在了美国的。这些人带着满腔热血而去,带着满腔赤诚而回,很快就成了影响当时中国的风云人物。

比如詹天佑,他就是这些留学生的一员,他在美国考取了耶鲁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回到祖国的詹天佑很快就成为了中国工程领域的专家,他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而蔡绍基成为了北洋大学校长,唐绍仪做了民国总理,梁如浩官至外交总长;不过也有一些人后面成为了推翻清朝的急先锋,因为他们学习了西方的民主思想,觉得制度问题才是当时中国与外国差距的根本原因。

在当今社会,出国留学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不少有钱人都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读几年书。这样回国回来之后,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在自己家的公司上班都变得非常简单,毕竟是出国留学过的海归。这样一件平常的事情,如果放到100多年前的清朝就是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出国留学就代表着自己国家不如人家,必须慎重再慎重。

清朝自从实行闭关锁国之后,基本就脱离了和国际接轨的机会,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美梦之中。直到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朝统治者才深刻意识到外国的科学发展水平早已经超过了这门这个所谓的天朝上国,当时不少开明的大臣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全力支持对外派遣留学生去学习西方的技术知识。

作为晚清大臣的李鸿章与曾国藩在1872年的正月共同写了份折子上奏给慈禧太后,讲述了出国留学对国家的种种好处,原本以为会遭到保守党代表慈禧太后的反对,谁知慈禧太后看完之后看完之后就采纳了这份建议书,开始挑选合适的孩子,赴美留学。

清朝正式批准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后,就在上海山东路外的万国公墓对面成立了“出洋局”,对外招收和处理幼童赴美留学的一切事务。当时朝廷决定派遣120名的幼童分成4批留洋,期限为15年。在他们留洋期间的一切费用,都交由朝廷统一支付。

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出国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是晚清时期的人们却不是这样认为的,那时的人思想和观念都比较落后,加上出国遭遇意外的风险也比较大,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都不想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去。另外当时的读书人一直认为读“四书五经”才能做官,那些出国学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东西,根本不会有太大的出息,这就导致第一批30个留学幼童一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才凑齐,其中大部分都是椎鲁之子,流品殊杂。

这些赴美留学生中,大的才15岁,小的只有不到10岁,平均年龄只有12岁。在1872年到1875年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共有120名幼童分批前往留学。他们原本要在那里待上15年,却因不少幼童在去往美国之后,忘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开始沉迷于西方生活中,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情。

当这些留美幼童所做的事情传回国内后,引起不少人的愤慨。国家不惜花费巨资派遣他们出洋,竟然在出洋之后不知好歹,引起朝廷的一直持反对出国留洋大臣的愤怒,使得慈禧太后不得不提前终止了这项原本长达15年的留学计划,将他们召回国。召回是才返现这120名留学生中,只有94人回来了,那么其他人去哪了呢?

这26人中有两人选择抗拒召回,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还有9人不守纪律被提前遣回;余下的都有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和生病不幸去世;至于那些回国的96人,基本都成为了国家栋梁。




清末曾有120名幼童赴美,为什么最终回来了94人呢?
但即便如此,这94人日后依然成为了中国的精英人物,成为了国家的中流砥柱。他们中间有铁路设计师詹天佑,民国总理唐绍仪,民国外交官梁怡,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少年强,则中国强。在中国百年复兴的强国之路上,这120名留美幼童,无疑是具有榜样作用的。

明朝开国第一考,为何120名进士中会有外国人?
历朝历代里都有一些歪果仁来中国参加考试,唐代的有,明代也有。明朝开国第一考,为何120名进士中会有外国人?这个外国人是高丽人,《明太祖实录》记载说:“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策进士于奉天殿,高丽入试者三人,惟金涛登第。可见这个人的学识还是很不错的。为什么要来参加考试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习...

詹天佑在修铁路时外国和中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120名清朝幼童赴美留学的前前后后 1872年-1875年,在曾国藩、李鸿章、容闳等洋务派的主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其中50多人,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中国铁路工程开拓者詹天佑即是其中一位。 这原本是清政府设立的一个长达15年的留学计划,进行到第10年时,遭到强烈...

清政府派留学生开始于什么时候
总共出去了三批,但问题是后来因为朝廷担心全盘西化,慈禧遽然颁旨:全数撤回留美学生。有22位幼童进入容闳的母校耶鲁大学。他们是:詹天佑、欧阳庚、 容揆、黄开甲、梁敦彦、张康仁、钟文耀、蔡绍基、唐国安、谭耀勋、 李恩富、容星桥、曾溥、陈佩瑚、刘家照、陈巨溶、陆永泉、祁祖彝、 卢祖华、徐振鹏、...

唐朝前期氏族志姓氏录的相似之处
乃降皇帝(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逗令依旧名轮,徒居东宫,其俱仪一比皇太子。地至此,逗武周地取代了逗李唐地。武则天戴皇冠,穿龙袍,成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正因为武则天足智多谋,审时度势,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嬴得了大多数的支持,慑服了少数反对派,才使改朝换代得以顺利进行。以女子登皇位,逗...

屈原简介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从小就很勤奋,渴望学习。早年,楚怀旺信任他。他是...

宋词高手有么?老师布置的作业急求解答!!!李清照十首诗词要按时间顺序来...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

南韩、北韩、南朝、北朝有什么不同
60年代时,朝鲜粮食生产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1964年朝鲜产粮500万吨,那时仅1200万人口,既能让国民...朝鲜全年正常粮食需求量为746万吨左右,其中口粮480万吨,工业用粮120万吨,饲料用140万吨。可见朝鲜...此后贸易额逐年减少,1995午朝俄贸易额只有2.3亿美元,在朝鲜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则下降到11%,5年间朝俄...

120多位明清宜兴紫砂名人录,宜兴紫砂名家大全名单
●邵德馨(生卒不详),清代乾隆时期宜兴紫砂名工。《宜兴陶瓷发展史》(油印本):“德馨,工制茗壶,曾创紫砂炉钧釉装饰。曾承造宫廷御器,作品常以彩釉绘饰。”《(江苏)陶瓷工业志·特种工艺陶瓷·紫砂陶器》:“邵德馨……等制壶高手,曾为朝廷制作一批精美茶壶,于乾隆七年(1742),被选入河北承德山庄行宫。……朝廷...

国地质学家对区域大地构造的调查与研究有哪些?
幼年曾在香港就读于英文学院,成绩优佳,后被选为120名留美幼童之一,在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专攻矿业,师从巴特尔(E.K.Buttles),1881年被召回国,先派往开平煤矿,负责技术工作,曾派赴热河勘查银矿,以他高超的摄影技术,对矿区结构做了分析,获得野外地质的实际资料基础上,为热河银矿的开发奠定了...

石拐区19627857579: 请教晚清留学美国幼童出了哪些名人?谢谢!
除蓓卡瑞: 在香山人容闳——第一个接受美国高等教育的中国人的大力推动下,在洋务派官僚曾... 清政府选派了10——16岁的幼童共120名,分4批送到美国留学,他们中有的考入了耶...

石拐区19627857579: 1872~1875年清朝派出的120名留学生中是广东人的有谁? -
除蓓卡瑞: 其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的詹天佑,1873年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回国后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石拐区19627857579: 清朝哪年才让出国留学的?
除蓓卡瑞: 1868年初,容闳向清朝提出他的教育计划:选派少年出洋留学,先以120名作实验,每年派30人,4年完成;限12-15岁的男少年,学习期限15年;在美国设立留学生事务所,设正副监督官,管理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海关收入中拨出一定的...

石拐区19627857579: 清朝有驻外大使馆没有?
除蓓卡瑞: 有,我知道有几个,下面这是一个 中国驻奥地利外交使团是从1877年开始.当时清政府派刘希鸿为驻柏林、鹿特丹和维也纳大使.早在1869年奥地利政府派使节驻中国上海.奥地利曾是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一员.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大臣李鸿章(1901年去世)的儿子李清迈曾于1906-1907年当过驻奥地利大使,

石拐区19627857579: 詹天佑的资料!!紧急!! -
除蓓卡瑞: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

石拐区19627857579: 中国人赴美留学历史情况是怎样的呢?
除蓓卡瑞: 近日,上周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Open Doors报告中指出,2012-13学年,去美国留学... 1872年起,清政府出资连续4年派送12-15岁、共120名学生子弟去美国留学,从预科...

石拐区19627857579: 在1872年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中,詹天佑是站在哪排 -
除蓓卡瑞: 1、1872年首批赴美留学的幼童中,詹天佑是站在第一排的第二个. 2、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爱国革新思想家容闳条陈清政府选派幼童留洋以求引进西学,革新社会,获准后赴香港,港招考幼童一百二十名.兴洪夫妇经挚友谭伯(广州香山人,往来澳门经商)劝说,决定送子(即詹天佑)报考幼童出洋.考取幼童出洋,随容闳由香港到上海,入上海出洋局预备班,从陈兰斌习汉文,从容闳习英文.1872年,与蔡绍基、梁敦彦等首批幼童三十人赴美.

石拐区19627857579: 吴川哪里可以实现一日游呢…
除蓓卡瑞: 吴川一日游——吉兆湾、名人里、文明村 作者欧鄂吴川是南粤的古邑,建县于隋朝开皇九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临海面江,地处鉴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土肥水足,物产丰富,文化发达,历史名人辈出,风光名胜入画.游人进入吴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