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怎样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投稿:任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怎样不断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先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进去,在随便扯几句就差不多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

1.主观能动性原理

【基本观点】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主观因素

【方法论】 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规律客观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基本观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区别①从内容上看,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从获得途径看,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理性认识是通过人的理性思维来把握;③从认识的程度和水平看,感性认识的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④从认识的作用看,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具有更大的作用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辨证统一的关系。第一,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第二,二者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的因素,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理性认识同样渗透着感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相统一的。

【方法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区别的,所以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所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可能的。

3.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原理

【基本观点】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真理与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重视学习科学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4、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

(1)原理内容: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为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方法论]要求我们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的原理

[原理内容]

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一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第二,要经过思考作用,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大量的个别现象中抽象出一般的、本质的东西来。即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方法论]

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既要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又要反对不善于思考、不经过思考就盲目下结论的经验主义。既不做实践上的懦夫,又不做思想上的懒汉。

6、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领域内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首先,认识要不断地深化。因为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若干层次,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总是有限的。人们不应满足于这种认识,而应当把这种认识中的宝贵因素保留下来,深化到下一步的认识中去。其次,认识要不断地扩展。因为客观世界的范围是无限广大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也是有局限性的,人们应不断地扩展认识,以便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再次,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因为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人们的认识应当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稚移,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案。

[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的空间或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一要反对只满足现有水平而不求深解;二要反对只认识局部而忽视整体;三要反对认识上的静止观点而不向前推移。

7.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与第二次飞跃的辨证关系原理:

【基本观点】 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根本目的。

【方法论】 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秩序,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8.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原理

【基本观点】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综合离不开分析,综合以分析为基础。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分析以综合为指导。所以,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方法论】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我们在认识事物中要善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

10.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科学思维方法原理

【基本观点】 合理的科学的想象,是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方法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培养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运用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0、实践具有一定特征的原理

[原理内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和结果都是客观的。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具有能动性。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总是追求达到一定的目的,具有目的性。第三,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它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具有历史性。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既要反对否认实践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又要反对否认实践社会性、能动性、历史性的机械化、庸俗化。

1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谬误对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同时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反对认为人的认识先于实践,是先天就有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反对脱离实践的夸夸其谈,反对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领袖人物的观点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或者用大多数人的意见,或者以“是否有用”等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四)资本的运行
1、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资本周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
数。制约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简单再生产。过
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
提条件,实现条件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2、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
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国家对
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
3、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
响。发达资本注意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
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协调。
(五)社会注意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多种实现
形式。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分配制度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粒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1、社户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
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七)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市
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
需要和必然产物。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毛泽东是对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近代中国社会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
任务。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
位。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新民主主义的
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1、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人民军队建设的原
则。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
发展。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
程。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与主要矛盾。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的历史条件。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
义建设的关系。
3、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社
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五)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1、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苏联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后,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实现“四个
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六)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方针。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经济
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方针。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
基本方针。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3、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
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
霸权主义。
4、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
线。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七)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
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
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
飞跃的理论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
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形成和
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
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继承、坚持、发展和创新。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
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
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上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
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跟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
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
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
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
源。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的推
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
发展的全过程。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
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
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邓小平提出的“三
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四)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
本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各方面的本质要求进行了阐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
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确立这一任务的依据。发展是硬道理,是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
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
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这十条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
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六)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3、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
,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4、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实现科学技术
的跨越式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
各类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涵义。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为
主体,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
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
的依据。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
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两到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
和长期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涵义,内容和重要意义。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期过程。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
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
相互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注意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3、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与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
成和发展。
2、“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十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于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
各国的关系。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
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
各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上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3、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
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五、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世界经济的构成。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
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20实际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
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新科技革命的
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人口、粮食、能源、
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全球性经济问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跨
国公司的作用。
(二)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
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雅尔塔体制。两极政治格局。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
时期。
3、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主要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
。大国关系。冷战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同时遭遇挑战。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
对世界政治的影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

(三)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1、时代主题的转换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全面理解提出时代主题转换的依据和意义。
2、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维护世界
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和平和与发展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3、建立国际新秩序
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与实质。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
同构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四)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的调
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的显示困难和深层矛盾。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及其实质。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特征和本质。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调整。美国
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北约东扩。西欧、日本的外交政策。
(五)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1、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成就。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治发展面临的问题。
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
发展中国家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什么作用?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它首先是可知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人类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阐述人类认识活动的特点、方法和发展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1. 认识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立足于社会实践和认识是不断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反映论的观点,认为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和源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同,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同时,辩证唯物主义也强调认识的辩证性,即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主体和客体的因素、历史和文化的...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何原则区别?
1、认识论不同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2、内容不同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什么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因为: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区别于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坚持唯我主义反映论的原则,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有以下特点:认识主体第一,认识主体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以前唯物主义的优秀传统,提出认识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认识主体只能是人,不能是人以外的其他事物。一切认识现象都是属于人的,离开了人和人的实践根本就谈不上认识。第二,认识主体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在认识事物时,采用了唯物主义的态度。它认为,物质是世界唯一的客观实在,物质是由对立面统一发展而来的,并且人的认识也是在对立面的统一中不断发展的。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之一,它认为,历史是一种客观规律存在的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
辨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注意哲学的重要知识体系。辨证唯物主义强调的是在辨证中坚持唯物,也就是在运动中坚持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辨证唯物主义主要指的是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即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在世界的另外一种形态,是有客观...

台江区18935233609: 怎么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评价人 -
卞寇田七: 用辩证唯物主义,就要做到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看到历史人物的功绩,又要指出他的过失.用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坚持生产力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台江区18935233609: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
卞寇田七: 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的运用,具体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的运用,主要原理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的作用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等.

台江区18935233609: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 -
卞寇田七: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指马克思主义,只是称呼不同,所强调的方面也不同.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是采用不同的称呼来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辩证的也是历史的. 唯物辩证法属于方法论的范畴,辩证唯物论是哲学世界观的范畴.因而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论的组成部分.

台江区18935233609: 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人物 -
卞寇田七: 辩证唯物主义有联系,发展,矛盾,创新这四大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基本矛盾,人民群众,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些观点,文章都千篇一律,自己围绕这些观点写就行了.观点说清楚就行.

台江区18935233609: 辩证法唯物论怎样应用于社会历史 -
卞寇田七: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人类社会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基本上是指全面的看问题的方法,即正方两面,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即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唯心主义也可以有辩证法. 唯物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统一与物质. 唯物政治观:把唯物论应用于政治学. 政治辩证法:辩证法应用于政治学.

台江区18935233609: 求一篇3000字 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
卞寇田七: 辩证唯物主义: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4、辩证唯物主义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 历史唯物主义: 1、人类社会是物...

台江区18935233609: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者的关系. -
卞寇田七: 辩证唯物主义 包括三观二原理 物质观实践观和意思观,二原理讲的是物质和意思的辩证关系原理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包括二个总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四种思维方法. 两个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三大规律...

台江区18935233609: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什么不同?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
卞寇田七:[答案] 都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自然观和历史观.马克思将辩证法运用于历史观,创立了唯物史观,使得辩证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