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风地动仪是东汉 什么时候发明的?用途?

作者&投稿:官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侯风地动仪是东汉时期谁发明的?是用,来预报什么的~

  侯风地动仪是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是用来预报地震的。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候风地动仪是东汉时张衡发明的,是用来预报地震的。
  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经过试验,与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雒阳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发生地震,众人于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后,朝廷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

候风地动仪是东汉阳嘉元年发明的,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

由中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于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记载了张衡的这一发明。

候风地动仪用精铜制作而成,员径八尺,汉八尺约合当今之一米八-九的样子,其外形像一个酒樽。地动仪里面有精巧的结构,主要为中间的都柱和它周围的八套牙机装置。候风装置候风摆的周围与8组牙机机械装置之一部关相互靠近。

此处为底座上的沟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风摆运动到关的位置触发牙机。就是记载的“施关发机”施读音易四声。再机发吐丸。在樽的外面相应地设置8个龙首,口含小铜丸,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张口向上。

如果有地震被检测,都柱之内侯风摆则轻微摆动,此即可触发牙机。使相应的龙口张开,小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牙机的触发需求小到可以在地震波第一时间运作,称为合契若神。

扩展资料

结构分析构造

早在南北朝时,北齐信都芳撰《器准》,隋初临孝恭作《地动铜仪经》,都对之有所记述,并传有它的图式和制作方法。可惜的是唐代以后,二书均失传。今人的研究则以王振铎之说影响最大。王振铎根据前人的猜测,讨论了地动仪内部可能有的各种结构,最后推断都柱的工作原理与近代地震仪中倒立式震摆相仿。

具体说来,都柱就是倒立于仪体中央的一根铜柱,八道围绕都柱架设。都柱竖直站立,重心高,一有地动,就失去平衡,倒入八道中的一道。八道中装有杠杆,叫做牙机。杠杆穿过仪体,连接龙头上颌。都柱倾入道中以后,推动杠杆,使龙头上颌抬起,将铜丸吐出,起到报警作用。

推断: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张衡地震仪模型,就是根据王振铎的设计复原的。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志超就曾对倒立摆结构提出过异议,他以全新的视角,提出了自己对候风地动仪的理解(参见李志超,《天人古义》,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湖南省南县职业中专学校教师黄佑军在教研教改中进行了“教学中的科研”尝试,对惯性摆结构提出不同意见,他依据古代地听技术,提出了自己对张衡地动仪的诠释。



候风地动仪是东汉阳嘉元年发明的,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

由中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于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记载了张衡的这一发明。候风地动仪用精铜制作而成,员径八尺,汉八尺约合当今之一米八-九的样子,其外形像一个酒樽。地动仪里面有精巧的结构,主要为中间的都柱和它周围的八套牙机装置。候风装置候风摆的周围与8组牙机机械装置之一部关相互靠近。

此处为底座上的沟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风摆运动到关的位置触发牙机。就是记载的“施关发机”施读音易四声。再机发吐丸。在樽的外面相应地设置8个龙首,口含小铜丸,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张口向上。如果有地震被检测,都柱之内侯风摆则轻微摆动,此即可触发牙机。使相应的龙口张开,小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牙机的触发需求小到可以在地震波第一时间运作,称为合契若神。

扩展资料

“候风地动仪”制成于东汉阳嘉元年(132年),是用精铜铸造的。仪体形状就像汉代酒樽。樽上装饰有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樽的内部立一根铜柱,张衡称之为都柱。都柱周围有八条滑道,称为“八道”。仪体的外部装有八条龙,分布在八个方位,龙口各含铜丸一个,龙头下方各放置一个张口向上的铜蛙(蟾蜍)。

仪体内部装有机关,与体外龙头相连,一旦发生地震,机关被触发,龙口打开,铜丸落入铜蛙口中,发出声音,使掌管人知晓,并能判明地震来源的方向。显然,地动仪是利用“地震产生推(拉)力使地面物体发生位移”的特性制成的仪器。张衡通过自己巧妙的设计,使地震时仪体与都柱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利用这一运动触发仪内机关,从而将地震报出。

张衡地动仪的灵敏度很高,《张衡传》列举了一个具体例子:曾有一次,地动仪朝向西边的那条龙突然吐丸,但当时洛阳城里并无震感,人们议论纷纷,都说地动仪不可靠。过了几日,送信人来到洛阳,报告说甘肃发生了大地震,大家这才信服了地动仪的精妙。



发明于汉顺帝元嘉132 用途是测地震

东汉时期,用途:测量地震。

东汉时期,是测试地震的来临和具体方位的


玉门市18817913702: 候风地动仪是东汉时什么发明的 -
移饱灵精:[答案] 由中国东汉时期的汉族族科学家发明于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记载了张衡的这一发明.

玉门市18817913702: 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
移饱灵精: 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

玉门市18817913702: 张衡在哪个朝代发明了地动仪 -
移饱灵精:[答案] 地动仪 张衡 东汉时代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

玉门市18817913702: 地动仪是哪个朝代的?? -
移饱灵精: 东汉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张衡是东...

玉门市18817913702: 地动仪是我国哪个朝代的著名科学家发明的? -
移饱灵精: 东汉时代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玉门市18817913702: 地动仪是那个国的,谁发明的 . -
移饱灵精: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玉门市18817913702: 世界上的第一台地动仪是什么
移饱灵精: 世界上的第一台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

玉门市18817913702: 古代人的发明有什么? -
移饱灵精: 1、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由中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于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记载了张衡的这一发明.候风地动仪用精铜制作而成,员径八尺,汉八尺约合当今之一...

玉门市18817913702: 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在哪个朝代,公元哪一年失传的? -
移饱灵精: 东汉,公元132年,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于东汉末年战乱失传,

玉门市18817913702: 有关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的故事 -
移饱灵精:[答案] 东汉时期,地震比较频繁,从公元96-125年的30年中,就曾发生了23次比较强烈的地震,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 132年,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张衡将候风地动仪安置在都城洛阳.起初,满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