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古代状元:为什么所有状元短暂风光后都默默无闻

作者&投稿:苏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状元下面还有几个职位~

古代状元其实也就是科举殿试第一名,不是官职,状元出身的士子一般都会进入翰林院
状元最多也就像现在的高考状元,历史上的状元很多,最后有成就的除了翁同稣等不多的几位大多数都默默无闻了
请采纳

中国古代普通人想要步入朝廷当官,成为上流社会的人,一般都要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功名。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擅长诗词歌赋,所以朝廷又开设了武状元考试。科举考试的第1名被称为状元,武举考试的第1名也是状元,但这两个人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1点就是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重文轻武,并不是皇上看不起习武之人。因为他们太看得起习武之人了,所以才选择抑制他们的发展。基本上各朝的开国皇帝都是在武力当中夺取的天下,他们很了解习武之人的可怕。所以他们一上位就立马分解武将的权力,让百姓弃武从文,这样也方便他们的统治。

第2点和武举考生的生源有关,但凡古代能够学起武术的都是富家子弟。一般小老百姓吃饭都是问题,哪有闲钱请师傅和练习武术。武举不同于科举,没有人指点你是很难走上正轨的。武举考试的生源也少,录取率也低。在朝为官的武生同僚肯定非常少,所以武状元也很难有大的发展。

第3点和整个朝廷的大政策有关。国家既然有精力开创武状元考试,那必然是天下太平的时代。太平年间皇帝更想要的是治国的文人,对于武将的需求不是特别大。所以武状元的地位也不会太高。
中国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到唐朝发扬光大。在这1300多年间文状元一共有592位,而武状元只有293人。单单从人数上对比就知道武状元有多不受人待见了,并且出生也要比文状元第一等。

西方人将科举制度视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发明,西方的文官制度就是借鉴了我们的科举制度。

科举产生的状元,从古到今都受到人们的追捧,因为这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受到人们的尊重也是理所 当然。但是很遗憾,历史上被记住的状元实在是太少了。

司马迁就曾经说过:古有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以清朝为例,清代一共有112个状元,下面是名单,看看你现在能够知道哪些:

八旗三人:满州麻勒吉、满洲图尔宸、蒙古崇绮。

直隶四人:陈德华、张之万、陈冕、刘春霖。

江苏四十九人:吕宫、邹忠倚、孙承恩、徐元文、马世俊、缪肜、韩希、彭定求、归允肃、陆肯堂、戴有祺、胡任舆、李蟠、汪绎、王式丹、王云锦、赵熊诏、王世琛、王敬铭、徐陶璋、汪应铨、于振、彭启丰、陈谈、于敏中、钱维城、秦大士、庄培因、毕沅、秦大成、张书勋、陈初哲、钱棨、胡长龄、石韫玉、 潘世恩、顾皋、吴廷琛、吴信中、吴钟骏、李承霖、陆增祥、翁同、徐甫阝、翁曾源、洪钧、陆润庠、 黄思永、张謇。

安徽九人:黄轩、金榜、吴锡龄 、赵文楷、洪莹、龙汝言 、戴兰芬、李振钧、孙家鼐。

江西三人:戴衢亨、汪鸣相、刘绎。

浙江二十人:史大成、严我斯、葵启尊、蔡升元、沈廷文、周澍、金德瑛、仁和金、梁国治、吴鸿、蔡以台、汪如洋、会稽茹、史致光、王以衔、姚文田、朱昌颐、钮福保、章、钟骏声。

福建三人:林鸿年、王仁堪、吴鲁。

湖北三人:刘子壮、蒋立镛、陈沆。

湖南二人:彭浚、萧锦忠。

河南一人:吴其凌。

山东六人:傅以渐、邓钟岳、孙毓 氵桂、孙如仅、曹鸿勋、王寿彭。

陕西一人:王杰。

四川一人:骆成骧。

广东三人:庄有恭、林召棠、梁耀枢。

广西四人:陈继昌、龙启翰、张建勋、刘福姚。

贵州二人:赵以炯、夏同。

在这份名单里面你知道几个?又有几个出现在你的历史教科书中?

而清朝的很多名臣、名人都不是状元,被称为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科举成绩进士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所以,每次提到科举成绩,曾国藩就恼怒不已。曾国藩曾经出了这样一幅对联讽刺左宗棠:替如夫人洗脚。左中堂回击道:赐同进士出身,骂人怕揭短,曾国藩气的险些与左宗棠断交。

李鸿章是二甲第十三名、张之洞进士第三名探花。而讽刺曾国藩的左宗棠,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考中进士。

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他曾经连续多年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

曹雪芹、吴敬梓、李渔、金圣叹、洪秀全这些耳熟能详的人也都不是进士。

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状况呢?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一时的成败断然无法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成就,那些考中状元的人也许就满足于现状,不再最求进步,而那些没有考中状元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加倍努力,才留名青史,永垂不朽。而有些人知道自己不适合“科举”,于是就转行,去做是适合自已的行业,最后也作出了伟大的业绩。




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其中“状元”也称为什么?
状元被称作状头,古代考生在考试之前都需要向官服写一份名状,类似于现在的准考证,然后再根据一个级别依次去参加乡试,会试,殿试,如果能在三门考试当中全部得到第一的话,就会被称之为连中三元,三元及第。

揭发古代考试状元为什么叫“状元”?
在科举时代,殿试被皇帝任命为科举考试中的状元,被称为“状元”。成为中考状元的由来。传说一龙生九子,九子不同。敖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组合。另一个传说说,敖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只大鳖或龟,力量无穷,能浮于山上。他原本是海龙王的三皇子,因偷了玉帝的玉浆,被发配到东海当敖。总之,敖是古...

古代的状元为什么叫独占鳌头
01、古代科举考试时,进士要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这是考试的最后一关。得中状元的人能很荣幸地站在金銮殿台阶上接榜。这个接榜的位置恰好在石阶上浮雕巨鳌的头上,所以人们便形象地称考中了状元的人为独占鳌头。在科举制盛行的时代,殿试的第一名经过皇帝的钦点,便成为了一朝的状元,可以说是独...

古代科举考试中第一名为什么称状元?
1、状元:在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一的士子被称为状元,这一称谓源于唐代。当时,举人赴京参加礼部考试时需提交投状,因此,进士科考中的第一名便被称作状元,亦称状头。至宋代,状元一词特指殿试中的第一名。明代和清代,会试后的贡士需参加殿试,其中一甲三名中的第一甲第一名仍被称为状元。2、...

古代状元为什么当不上大官?为何还没有进士升迁快?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状元的竞争力并不高。现在的学生要想去一个好的大学那么高考成绩必须好,但在古代,只要考中了进士就能当官,虽然状元是成绩第一名,但他却没有什么实职和实权。不过在古代,人们对科举还是非常重视的,当进士、中状元是任何一个读书人都想实现的一个梦想,也是实现自己抱负的一个正当...

古代考中状元为何叫“独占鳌头'?
正好站在了刻有鳌鱼头部的台阶上,因此称状元为“独占鳌头”。在古代,人们信奉魁星为文运之神。才子们都希望自己能被魁星点名,也就是状元及第。因为有句俗语“任你才高八斗,魁星不点也枉然。”所以人们修建魁仙阁,参加科举考试的才子们,都要跪拜魁星。这个魁星脚踏鳌鱼,...

古时候为什么把考第一名的人叫做状元?
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北宋陈若拙并无文才而取中第二名,人们都嘲笑他是「瞎榜」。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太祖...

古代人生殿试富贵为何答案
古代人生殿试状元攻略分享:1.何为国士无双:选才+堂堂正正;状元。2.何为捭阖:阴阳+独辟蹊跷;状元。3.一人两人,有心无心:奖罚+以小见大;状元。4.民之于官何谓:治国+一针见血;状元。5.富贵为何:修身+堂堂正正;状元或许还有别的解法也能状元,但以上解法100%状元。殿试,又称“御试”、“廷试...

古代科举称第一名为“状元”,有什么由来?
状元是一个非常夺人眼球的词,每年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媒体就会大肆报道,高考文科状元,高考理科状元,除了高考,社会上还流传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可见状元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多么有分量。状元的来源还得从科举制度说起,古时候人们要去参加科举考试,首先得先投状,科举成绩出来之后,榜上面...

科举里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称来由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叫呢?
一、状元 状元一词专指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自从有了科举考试以后,一共出现过649名状元,和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数量差不多,实在是人中龙凤。这也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状元者号称“大魁天下”,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科举考试经过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选拔。通过童生考试的人,...

定结县13877751242: 中国历代有多少个状元 -
兆备齐素: 据史籍记载,有唐一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504人.辽金两代,实以名列榜首的进士为状元,此外,则辽代的状元为18人,金代的状元为15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的状元有14人.若上述状元可与唐、五代、宋、元、明、清状元同列,则中国历代状元共计552人.

定结县13877751242: 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
兆备齐素: 古代科举功名顺序是:童生、生员、秀才、亚元、解元、贡士、会元、进士、传胪、探花、榜眼、状元.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定结县13877751242: 历史上最有名的状元是谁 -
兆备齐素: 历代状元中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至哀帝天祜四年(907)丁卯科,285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人.第一个状元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孙伏伽.中国...

定结县13877751242: 为什么成大事者状元不多?曾听人说“成大事者有几人是状元”,不过熟
兆备齐素: 古代读书人学的是孔孟的“君子”之道,“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之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之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而状元正好是读书人的第一名,也就是说至少从对他的人生观的塑造上最接近“君子”. “色、斗、得”正好是“成大事者”要追求的“大事”.状元当“君子”的三戒. 所以,一般“成大事者”说“成大事者有几人是状元”,是笑状元当“君子”的理想很迂腐,是一种鄙视. 而状元如果说出“成大事者有几人是状元”的话,是对理想的维护,是一种清高. 但其实,“成大事者”追求“色、斗、得”的伎俩,古代叫“帝王学”.而状元偏偏是帝王手下的人,太讽刺了.

定结县13877751242: 为何“状元”炒作风屡禁不止? -
兆备齐素: 每到高考放榜时,各地各个中学的“大红喜报”都会让人应接不瑕,省级“状元”、市级“状元”、县级“状元”比比皆是.没有“状元”的学校,会把宣传重点放在“北(大)清(华)率”上;如果“北清率”也不好看,还可以强调考生平均...

定结县13877751242: 状元.榜眼.探花...名称的由来..和顺序的由来状元为什么叫状元
兆备齐素: 状元、榜眼、探花的由来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

定结县13877751242: 为什么状元卷会流落人间?现尚存状元卷仅是赵秉宗的那份么? -
兆备齐素: 中国古代的殿试状元卷,一般都作为重要档案收藏于宫廷之中,但由于改朝换代、战火连绵以及外国侵略,历代存于宫廷中的状元卷都已佚失.赵秉忠的状元卷,在博物馆征得之前,收藏在其后人手中,并一直被视为传家之宝,细心珍藏,从来秘不示人.从明代万历年间到现在,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状元卷依然保存完好. 状元卷系宫廷机要档案,携出宫廷要灭门九族.赵秉忠这份殿试卷是如何流出宫廷辗转传至他的后人之手?对此,恐怕已是无人破解的一个谜. 状元卷还有,我在故宫就看到过.但这份是明朝及以前留下的唯一一份.

定结县13877751242: 为什么古代状元很少能位极人臣 -
兆备齐素: 然而,无论古代文状元还是现代文状元,【学术、经、正、文、科各领域】 几乎没数一数二的人物,这实在说不过去吧? 这是概率问题吗?要知道,状元被认为是“人中龙凤”,人中龙凤数量再少,至少也应该有几位数一数二的大人物吧,要不怎么配得上“人中龙凤”?

定结县13877751242: 古代状元之名是怎么来的?
兆备齐素: 状元,即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进士.这一称呼始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当时规 定,凡应试者必须先向考试主管部门吏部(开元二十四年以后为礼部)递交有关证件,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