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华杉老师学儒家思想(七)

作者&投稿:詹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儒家思想的三纲八目的三纲讲完了,这一讲我开始讲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八条目,记住了哈。

      《大学》里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意思是说,要平天下,必须先治国,治国必须先齐家,齐家必须先修身,修身必须先正心,正心必须先诚意,诚意必须先致知,而致知就要靠格物。这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反过来也一样。《大学》里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什么意思呢,格物了,就是致知了;致知了,就诚意了,以此类推,一直到平天下,这八条前后之间是充分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就是说,你只要这样干,肯定行;你不这样干,绝对不行。所以说,这八条目,就是金科玉律了。你要重视这个结论,真照这样去干,知行合一,你就前途无量。

除了搞清楚八条目之间的关系,知道八条目的学习顺序也很重要。《大学》里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意思是说,知道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就接近得道了。这个要记住,先后次序是儒家哲学的一个核心,任何事情都要分清先后。比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为什么?因为耕耘在先,收获在后,问耕耘才有收获;问收获呢,只会给你带来焦虑和纠结。问耕耘可以改变收获,问收获什么都改变不了,这就是个先后问题。

八条目当中有一条是核心,那就是中间的“修身”。修身前面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告诉你修身的路径,修身的后面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修身的结果。《大学》说,从天子到普通老百姓,人人都应该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儒家最重要的价值观,也是我们这门课最开始提出的目标。

这一讲,我就以修身为分界线,先讲八条目的前四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但是问题来了,《大学》这本书里没有解释什么是格物致知,我猜可能是竹简掉了几片,那段内容丢掉了。总之,其它每一条都有解释,就这两条没解释。朱熹在编著四书的时候,就在这里补了一段解释。

朱熹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之所以说要致知,就必须要格物,意思是说,要知道,就必须即物穷理,研究那事物,穷尽它的道理。

朱熹接着说:“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其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人心有知,万物有理,我们不能穷尽事物之理,所以知有不尽,就是还没有能够做到全知。

他又接着说:“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致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所以《大学》一开始教导学生,对凡是天下之物,无不在对它已知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穷尽,表里精粗,无所不到,这样用力时间长了,就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明了。

朱熹最后总结:“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这就是格物完成,就是“知之至”了,就是知道的极致,是最高境界了。

朱熹说的这些,就成了之后一千年“格物致知”的标准解释。但到了明朝,王阳明对此提出了疑义,他的怀疑也很有道理。他说,《大学》里说了“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八条目是有严格的先后次序的,如果格物是要格物穷理,要穷尽天下全部事物的全部道理,达到知无不尽才算是格物致知,那这个任务显然是一辈子也完不成的,那我不是到死也进不了“诚意、正心”的阶段吗?还谈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王阳明想不通,他决定自己做一个试验,选一个物来格,他选了竹子。说格就格。王阳明到花园里,对着竹子盘腿而坐,盯着竹子,就开始格。格了七天七夜,什么也没格出来,倒是把自己给格病了。王阳明就断定:朱熹错了!

就此,王阳明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新解释,也打开了一个思想的新世界。

王阳明说,格物致知的知,不是知识,而是良知;格呢,不是去做实验搞物理研究,而是格子的格,画好了格子,就等于画好了一个标准,这是一个是非善恶的标准。比如,我们说大臣的职责是格正君王,这个格就是一个是非善恶的标准,格子就是个框,格正就是匡正。我拿着这个是非善恶的格子,去格那个物,看套不套得上。套得上,就是是,就是善;套不上,就是非,就是恶。这就是格物致知,我一套,就致良知,就知道是非善恶。后来王阳明把这个思想总结为他的“四句教”,就是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你自己心里有良知,一件事情的是非善恶,你自己心里明明白白的,都知道。遇到什么事,你用这个良知的格子去套一下,立即就明白了,不要给自己找理由,不要自欺欺人,该怎样就怎样,善的就留下,就去做;恶的就摒弃,不要作恶,这就是格物致知。

格,不是研究,是用是非善恶的标准去检验;物,不是物体,而是那个事,是你遇到的每一件事;致,不是穷尽,是导致,是找到;知,不是知识,是良知。

四个字,朱熹全错!用朱熹的解释,要即物穷理,才算格物致知,那永远都完不成,后面六条永远都操作不起来。用王阳明的解释,八条目就豁然开朗了,马上可以操作。遇到一件事情,该怎么办?我用是非善恶的格子往上一套,大是大非,非常清楚。对的我就做,不对我就不做,这就格物致知、致良知了。我既然知道该怎么做,我就有了诚意,有了诚意,心就正了,然后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是是非善恶的标准格子,那这个标准在哪里呢?王阳明说:“良知自然会知。”简单得很,就是你自己的良知,你自己心里都明白。

比方说,我是一个学生,该不该好好学习?人人都知道该好好学习,但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好好学习呢?这就是没有格物致知。喊他出去玩的时候,他格子一套,知道不该去,但他还是去了。

格物致知,就是完全没有任何利益的考量,只按是非善恶的标准去做,就是绝对坚持原则,没有任何选择性,该怎样就怎样。

注意啊,这就是儒家修养入门的第一级台阶:遇到任何事情,绝对不做任何利益考量,绝对不选择性执法,绝对按大是大非、是非善恶的标准去做,这就是致良知。

我这门课很难,难点不在于朱熹的致知,掌握知识;而在于王阳明的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按这些原则去行动。但是,现在你听起来,好像是在讲大道理,觉得是圣人理想,很难落地。听完全部课程,你就会真正理解它的全部原理。你会发现,那些原理听上去很高深,其实真正的骨血也就那么一点点,主要看你能不能坚持做下来。

说完格物致知,我们再看后面的诚意正心,这部分很好理解。

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知道了是非善恶,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办,打定了主意,就有了诚意。

什么是诚意呢?朱熹说:“诚者,不自欺也。”比如你要跟客户说假话,你自己知道是假话,只是为了附和他而说的,那如果你能做到不欺骗自己,你就有了诚意。所有是非、善恶、真伪,都看得了了分明,心上发出来的念头和考虑,都是真实无妄,没有一点虚情假意,这就是诚意。

在我看来,这个“诚意”的“诚”字,是整个儒家修养的根本。从《大学》到《中庸》,就修一个“诚”字,从《大学》的“诚意”到《中庸》的“至诚”,也就是至诚如神——能把诚意修养到极致,你就能成为天地人三合一的神。留下这个话头,到《中庸》,我们要攀登至诚如神的高峰。

做到诚意之后,就能正心,一颗心妥妥地在胸腔里,端端正正,无所偏倚。我们不是常说做一件事要先端正态度吗?这就是正心。心一正,就一举一动都符合道理和规矩,一举一动都对;一举一动都对了,才算是修身了,身上的每个地方都修养到位;修身之后,就接上了后四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总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用王阳明的“致良知”三个字就够了。良知自然会知,你自己心里都知道,都有数。只要你能够做到诚意,不自欺,不自欺欺人,一切自然无往不正,正大光明,走在光辉大道上。

讲完了八条目的核心,下一讲,我讲八条目的后四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资治通鉴》,学管理智慧(公元前310年)
【华杉讲透】 子贡纵横捭阖的故事,记载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齐国田常欲作乱于齐,就想先出兵...后世注书的人,懂得的也少,也跟着说儒家“迂腐”,孟子说的也没 用了。这又应了孔子的话:“谁能...除了战略思想上的区别,孟子与苏秦、张仪还有价值观上的区别,就 是孟子说的,君子处世,是为了救天下苍生...

大学书单一看就懂的国学入门书单!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华杉著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孙子兵法20余年;在本书中,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过55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同时援引2000多年来,解读《孙子兵法》的传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人的注解,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全书通俗流畅,精彩纷呈,战例讲解更是令人身临其...

刘澔【676】三省九思是儒家的君子修身之道2022-06-10
先复习一下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给别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别只用尽力了来敷衍自己,要尽心。和朋友相交,真心实意、言而有信吗?跟老师学习的东西,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了吗?再看看九项注意。视思明,看东西的时候,想一下,看清楚没有?

“中庸”:一种不可能达到的完美状态
然而,最近在学习了华杉老师的课程《跟华杉学儒家思想》之《中庸》后,老何对中庸之道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华杉老师的精彩解读让老何感到震撼,仿佛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中庸之道的七项要求更是成为学习和践行儒家思想的操作指引,值得有兴趣的朋友认真学习和思考。老何的小学中学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当时的文化...

深州市13824592253: 儒家学派的主张是什么? -
鲁伏炎消: 一|、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

深州市13824592253: 怎样学习儒家思想 -
鲁伏炎消: 我对儒家思想有系统的了解与认识. 可以指点一二作为参考. 首先,先把学习搞上去是重要的,对于爱好方面可以适时培养,以后出了社会按自身条件可以看是选择自己喜好的事业还是作为生活乐趣. 对于儒家思想,首先得有个文化氛围,其...

深州市13824592253: 中国有哪些名人 -
鲁伏炎消: 我们知道,纵观汗牛充栋卷跌浩繁的各种中哲读本,大都是沿着一条主线即天人关系来谈的,其中重点论述宇宙观、性命学、逻辑学、伦理学、教育学、认识论和辨证思维方法,同时也会言及人的本性善恶、义利...

深州市13824592253: 最新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鲁伏炎消: 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 毕竟每个人所在的位置高度,看待问题思想都是不一样的.其中老师放了一部宣传片...

深州市13824592253: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反华的目的是什么 -
鲁伏炎消: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

深州市13824592253: 儒学传统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
鲁伏炎消: 一、儒学现代意义的两个重要原因 “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

深州市13824592253: 周朝时期的儒家思想 -
鲁伏炎消: 孔子[5] 删《诗》《书》,订《礼》《乐》,赞《易》,作《春秋》,通过复兴周朝的礼乐官学传播王道教孔子 化.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孔子重视六经是因为看到了六...

深州市13824592253: 中国古典哲学的近代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
鲁伏炎消: (一)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天命(道)与人事的关系问题;一是理性与情欲的关系问题. 与之相应,中国古典哲学可以被分为“人事...

深州市13824592253: 先秦儒家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
鲁伏炎消: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孔子是儒...

深州市13824592253: 学习儒家思想 -
鲁伏炎消: 四书五经.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是四书. 五经则是相对次要的辅助内容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