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轸 游说

作者&投稿:谏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陈轸不是楚国人吗?为什么战国纵横说他是魏国人?~

本来就是魏国人啊。
陈轸和张仪一样,都出生在魏国,他俩都为秦惠文王效力,但是陈轸比不过张仪,所以跑到楚国去了。因为在楚国做官,帮助楚国立了大功;并且,与他有关的成语“画蛇添足”也是在他在楚国做官时候发生的,因此,也有人称他为楚国人。

不过严格上来说,陈轸曾经在很多国家做官,这样的话,只能按照出生地来算。也就是说,陈轸是魏国人

呵呵 像这种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一般很少有固定的效忠对象的。倘若在一个国家不受重视,自然就会跑到另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的君主也会因为他的才华而重用他。苏秦曾经受到六国的信任,但是你能说他最效忠哪个国家吗?这类人唯利是图的。

陈轸(zhěn),战国时期齐国人,纵横家。秦国在一次战争中打败了韩国,于浊泽俘虏了韩国的两个将领。韩臣公仲向韩王献计,用韩国的一座名城和一些兵器为议和条件,让秦国向南出兵攻打楚国。楚国处在秦、韩军队联合进攻的情况下。楚国谋臣陈轸向楚王献缓兵之计,即告示全国,调兵遣将,扬言去救韩;并派遣使者,携带很重的礼品献给韩国,阻止秦、韩合兵。韩王果然中计,听信楚国救援韩国的假言,派人与秦国断交。秦、韩大战,楚国坐山观虎斗。韩国大败。陈轸的缓兵之计运用成功。
陈轸(前354年-前292年),战国时期之齐国人士。是舜帝姚重华之脉裔子孙,是周朝周武王所赐封的十二个大诸侯国之一陈国第十五任国君厉公陈跃之子陈完的后代。《战国策•秦韩战于浊泽》记载:公元前317年,陈轸献缓兵之计,帮助楚怀王巧退秦韩两军合围,导致秦韩两国爆发“岸门之战”自相残杀,而楚国则坐山观虎斗。陈轸的缓兵之计运用成功,解除了楚国被两面夹击的态势,被楚怀王封为颍巛侯,是为颍巛陈氏始祖。
春秋时期因陈国内乱,陈国国君厉公陈跃之子陈完避难逃于齐国后又改姓田,称田完,号敬仲。田完十一世孙田和发动政变夺取齐国政权,史称“田氏代齐”。至秦灭六国田氏改姓王氏隐居,直至西汉中期改姓祖姓姚氏,西汉谏议上大夫翼州刺史姚平举姚氏全族南迁荒野南蛮之地吴兴郡[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并定长子为姚姓其余诸子分别姓妫、陈、王、虞、胡、陆、姫等姓,一则为了永续祖宗舜帝姚重华之血脉,二则为了分别承续夏、商、周时曾经用过的国号姓氏。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吴兴姚氏是舜帝正统血脉,今已繁衍至一百四十几代了,吴兴姚氏---中华姚氏求正堂德府世家德主人姚丹萍即是舜帝姚重华的正统嫡裔血脉140世嫡孙。姚氏和陈氏都是舜帝血脉。

陈轸是个游说之士。他与张仪同为秦惠王做事,都受到重用,二人常常争宠。张仪向秦惠王讲陈轸的坏话说:"陈轸携带大量钱财随时出使于秦、楚两国之间,本应搞好两国的邦交。现在楚国并没有对秦国更亲善,却对陈轸很好,这是因为陈轸替自己打算多而替大王想得少的缘故啊。而且陈轸想要离开秦国投奔楚国,大王为何不让他离开呢?"惠王问陈轸道:"我听说你想要离秦投楚,有这回事吗?"陈轸答道:"有。"惠王说:"张仪的话果然被证实了。"陈轸说:"这件事不单是张仪知道,连路上的行人也尽都知道。过去伍子胥对他的国君忠心,因而各国诸侯争相拉他到本国为臣;曾参对他的双亲孝敬,因而各家父母都希望让他作为自己的儿子。所以被卖的仆妾不用走出家门街巷便被买去的,就是好仆妾;被丈夫抛弃的妇女能再嫁在本乡本里的,那是好妇人。现在如果我对我的国君不忠心,楚王又怎么会拿我做忠臣看待呢?忠心尚且被抛弃,我不往楚国又投奔何处呢?"秦惠王感到陈轸的话说得对,于是便很好地对待他。
陈轸在秦国住了一年,秦惠王终究任用张仪为相国,于是陈轸投奔楚国。楚国并没有重用他,却派他出使秦国。陈轸路过魏国时,想要看望犀首。犀首推辞不见。陈轸说:"我是为要事而来,你不见我,我就要离开这里了,不能等到其它日子。"犀首便会见了陈轸。陈轸问:"你怎么喜欢饮起酒来了呢?"犀首答说:"没有事啊。"陈轸说:"请让我使你的事情多起来,行吗?"犀乎问道:"怎么办呢?"陈轸说:"魏相田需邀约各国诸侯合纵联盟结好,楚王持怀疑态度而不相信他。你去对魏王说:'我与燕、赵两国的国君有旧交,他们多次派人来对我说"你闲着没事怎么不来见见面",我希望到他们那里去拜见一下。'魏王即使同意你,你也不必多要车辆,只需把三十辆车子摆在庭院内,公开说要到燕、赵两国去。"燕、赵两国的在魏国作客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忙飞车禀告各自的国君,两国都派人到魏迎接犀首。楚王闻知此事大怒,说:"魏相田需来与我结约,而他们的犀首却前往燕、赵两国,这分明是欺骗我啊!"楚王愤怒之下,不理会田需的建议,齐王听说犀首去北方,也派人把国事托付给他。犀首于是启程,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都归犀首决定。陈轸于是到了秦国。
(第二段是这篇文章的后面部分,试卷上不用的
我也是杭州的,在做语文试卷,也要问这个,顺便帮你回答了啊)

陈轸是个游说之士。他与张仪同为秦惠王做事,都受到重用,二人常常争宠。张仪向秦惠王讲陈轸的坏话说:"陈轸携带大量钱财随时出使于秦、楚两国之间,本应搞好两国的邦交。现在楚国并没有对秦国更亲善,却对陈轸很好,这是因为陈轸替自己打算多而替大王想得少的缘故啊。而且陈轸想要离开秦国投奔楚国,大王为何不让他离开呢?"惠王问陈轸道:"我听说你想要离秦投楚,有这回事吗?"陈轸答道:"有。"惠王说:"张仪的话果然被证实了。"陈轸说:"这件事不单是张仪知道,连路上的行人也尽都知道。过去伍子胥对他的国君忠心,因而各国诸侯争相拉他到本国为臣;曾参对他的双亲孝敬,因而各家父母都希望让他作为自己的儿子。所以被卖的仆妾不用走出家门街巷便被买去的,就是好仆妾;被丈夫抛弃的妇女能再嫁在本乡本里的,那是好妇人。现在如果我对我的国君不忠心,楚王又怎么会拿我做忠臣看待呢?忠心尚且被抛弃,我不往楚国又投奔何处呢?"秦惠王感到陈轸的话说得对,于是便很好地对待他。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闲,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①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
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②可乎?”
曰:“柰何?”曰:“田需③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

注①索隐轸语犀首,言我故来,欲有教汝之事,何不相见。
注②索隐上一艳反。厌者,饱也,谓欲令其多事也。
注③索隐需时为魏相也。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
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①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②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③之余,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④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⑤惠王曰:“善。”
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注①索隐盖谓侍御之官。
注②索隐此盖张仪等之计策。
注③索隐子指陈轸也。子主谓楚王。
注④索隐馆庄子。谓逆旅舍其人字庄子者,或作“卞庄子”也。
注⑤索隐臣主,为轸之主楚王也。王,秦惠王。以言我主与王俱宜待韩、魏之毙而击之,亦无异也。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①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不善。

注①集解司马彪曰:“犀首,魏官名,若今虎牙将军。”
张仪为秦之魏,魏王相张仪。犀首弗利,故令人谓韩公叔曰:“张仪已合秦魏矣,其言曰①‘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韩地也。且韩之南阳已举矣,子何不少委焉以为衍功,则秦魏之交可错矣。②然则魏必图秦而□仪,收韩而相衍。”公叔以为便,因委之犀首以为功。果相魏。张仪去。③

注①正义此张仪合秦魏之辞也。
注②索隐错音措。按:错,停止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复相秦。”
义渠君朝于魏。犀首闻张仪复相秦,害之。犀首乃谓义渠君曰:“道远不得复过,①请谒事情。”②曰:“中国无事,③秦得烧掇焚杅④君之国;有事,⑤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⑥其后五国伐秦。⑦会陈轸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也,不如赂之以抚其志。”秦王曰:“善。”乃以文绣千纯,⑧妇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致髃臣而谋曰:“此公孙衍所谓邪?”⑨乃起兵袭秦,大败秦人李伯之下。⑩

注①索隐音戈。言义渠道远,今日已后,不复得更过相见。
注②索隐谓欲以秦之缓急告语之也。
注③索隐按:谓山东诸侯齐、魏之大国等。正义中国谓关东六国。无事,不共攻秦。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孤切。”索隐掇音都活反,谓焚烧而侵掠。焚杅音烦乌二音。按:焚揉而牵制也。战国策云“秦且烧鞖君之国”,是说其事也。
注⑤索隐谓山东诸国共伐秦也。
注⑥索隐谓秦求亲义渠君也。正义有事谓六国攻秦。秦若被攻伐,则必轻使重币,事义渠之国,欲令相助。犀首此言,令义渠君勿援秦也。
注⑦索隐按:表秦惠王后元七年,楚、魏、齐、韩、赵五国共攻秦,是其事也。
注⑧索隐凡丝挠布帛等一段为一纯。纯音屯。
注⑨索隐按:谓上文犀首云“*(君之国)*有事,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故云“衍之所谓”,因起兵袭秦以伤张仪也。
注⑩索隐入李伯之下。谓义渠破秦而收军,而入于李伯之下,则李伯人名或邑号。战国策“伯”作“帛”。
张仪已卒之后,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①

注①索隐佩五国之印,为约长。犀首后相五国,或从或横,常为约长。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①其短以扶其说,②成其衡道。③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注①索隐下音步卜反。振谓振扬而暴露其短。
注②索隐按:扶谓说彼之非,成我之是,扶会己之说辞。
注③索隐张仪说六国,使连衡而事秦,故云“成其衡道”。然山东地形从长,苏秦相六国,令从亲而宾秦也。关西地形衡长,张仪相六国,令破其从而连秦之衡,故谓张仪为连横矣。

我看不懂,你就迁就一下啊!自己耐心点看!

,p又万


项城市13759649644: 陈轸 游说 -
其竖阿莫: 陈轸是个游说之士.他与张仪同为秦惠王做事,都受到重用,二人常常争宠.张仪向秦惠王讲陈轸的坏话说:"陈轸携带大量钱财随时出使于秦、楚两国之间,本应搞好两国的邦交.现在楚国并没有对秦国更亲善,却对陈轸很好,这是因为陈轸...

项城市13759649644: 《战国策·齐策二》中楚有祠者...翻译 -
其竖阿莫: 原文出自于《齐策二·昭阳为楚伐魏》中,陈轸劝说昭阳退兵,而在游说中所讲的、著名的“画蛇添足”的寓言故事.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

项城市13759649644: 《战国策·齐策二》中楚有祠者...翻译 -
其竖阿莫:[答案] 原文出自于《齐策二·昭阳为楚伐魏》中,陈轸劝说昭阳退兵,而在游说中所讲的、著名的“画蛇添足”的寓言故事.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

项城市13759649644: 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那四种人,写出人名和事例. -
其竖阿莫:[答案] 拼命硬干1、愚公移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尚大言炎炎:子子孙孙无穷尽也.难缠的家伙.\x0d2、夸父追日:又一个抓狂的疯... 又说“今者秦立于门”,显然为苏秦初出茅庐,游说陈轸的谈话.按“秦败屈丐”在前312年,假设青年苏秦首次出现在政治...

项城市13759649644: 古代著名有失良心的故事 -
其竖阿莫: 干过这种事的人多了.比如商鞅在西鄙之战的时候把公子卬给坑了,又比如张仪伪献地图欺楚王. 公元前341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进攻魏河东,魏派公子卬迎战.两军对峙时,商鞅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

项城市13759649644: 战国策 齐策翻译(陈轸劝昭阳放弃攻打楚国) -
其竖阿莫: 齐国要讨伐魏国,魏国派人对淳于髡说:“齐国要讨伐魏国,能够解除魏国祸患的,只有先生了.敝国有两对宝贵的璧玉,两辆四马拉的绘彩马车,请允许我把这些送给先生.”淳于髡说:“好吧.”就入宫对齐王说:“楚国,是齐国的仇敌;...

项城市13759649644: 古代汉语 中 判断句 如何辨识 -
其竖阿莫: 原发布者:lax0032第四章古代汉语中的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来联...

项城市13759649644: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形,必此入盗相君之璧.”共持张仪,掠答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 -
其竖阿莫:[答案] 从(在,到...往) 意(怀疑) 无行(品行不端) 持(控制,挟持) 掠答(鞭挞) 释(放) 毋(不) 不(通“否”,表示在不在) 已而楚相亡壁(不久楚国的宰相丢了一块玉) 安得此辱乎?(怎么会有这样的耻辱呢?)

项城市13759649644: 三十六计,有没有它的故事?,每一计一个故事. -
其竖阿莫: 第一计:瞒天过海——贺若弼渡江灭陈 第二计:围魏救赵——孙膑智胜庞将军 第三计:借刀杀人——郑武公诱剑上当 第四计:以逸待劳——庞涓战死马陵道 第五计:趁火打劫——秦晋淝水之战 第六计:声东击西——曹操解白马之围 第七计:...

项城市13759649644: 翻译1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2 公以是为名足以矣,官之上非可重也.陈轸采用什么方法说服昭阳的 -
其竖阿莫:[答案] 怎么跟我文稿上的一样... 1.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他画上脚呢? 2.因此您名声已经足够大了,您的官职也不能再加封了 3.陈轸先祝贺昭阳打了胜仗,消除他的心理戒备,然后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指出攻齐的不利,从而说服了昭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