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卷七十三 列传第二十三(2)

作者&投稿:诏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父察,陈吏部尚书;入隋,历太子内舍人、秘书丞、北绛公,学兼儒史,见重于三代。陈亡,察自吴兴始迁关中。思廉少受汉史于其父,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家人产业。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为汉王府参军,丁父忧解职。初,察在陈尝修梁、陈二史,未就,临终令思廉续成其志。丁继母忧,庐于墓侧,毁瘠加人。服阕,补河间郡司法书佐。思廉上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炀帝又令与起居舍人崔祖浚修《区宇图志》。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布列阶下。高祖闻而义之,许其扶侑至顺阳阁下,泣拜而去。观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谓乎!"高祖受禅,授秦王文学。后太宗征徐圆朗,思廉时在洛阳,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因寄物三百段以遗之,书曰:"想节义之风,故有斯赠。"寻引为文学馆学士。太宗入春宫,迁太子洗马。贞观初,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写其形像,列于《十八学士图》,令文学褚亮为之赞,曰:"志苦精勤,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三年,又受诏与秘书监魏徵同撰梁、陈二史。思廉又采谢炅等诸家梁史续成父书,并推究陈事,删益博综顾野王所修旧史,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魏徵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赐彩绢五百段,加通直散骑常侍。思廉以藩邸之旧,深被礼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无隐。太宗将幸九成宫,思廉谏曰:"离宫游幸,秦皇、汉武之事,固非尧、舜、禹、汤之所为也。"言甚切至。太宗谕曰:"朕有气疾,热便顿剧,固非情好游赏也。"因赐帛五十匹。九年,拜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男。十一年卒。太宗深悼惜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曰康,赐葬地于昭陵。子处平,官至通事舍人。处平子璹、珽,别有传。

  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齐黄门侍郎之推孙也。其先本居琅邪,世仕江左。及之推,历事周、齐,齐灭,始居关中。父思鲁,以学艺称,武德初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善属文。隋仁寿中,为尚书左丞李纲所荐,授安养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弱貌羸,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素奇其对。到官果以干理闻。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与高祖有旧,又悦其才,有所缀文,尝使其掎摭疵病,甚亲昵之。寻坐事免,归长安,十年不得调,家贫,以教授为业。

  及起义,师古至长春宫谒见,授朝散大夫。从平京城,拜敦煌公府文学,转起居舍人,再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职。服阕,复为中书侍郎。岁余,坐事免。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令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师古多所厘正,既成,奏之。太宗复遣诸儒重加详议,于时诸儒传习已久,皆共非之。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于是兼通直郎、散骑常侍,颁其所定之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贞观七年,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随疑剖析,曲尽其源。是时多引后进之士为雠校,师古抑素流,先贵势,虽富商大贾亦引进之,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未行,太宗惜其才,谓之曰"卿之学识,良有可称,但事亲居官,未为清论所许。今之此授,卿自取之。朕以卿曩日任使,不忍遐弃,宜深自诫励也。"于是复以为秘书少监。师古既负其才,又早见驱策,累被任用,及频有罪谴,意甚丧沮。自是阖门守静,杜绝宾客,放志园亭,葛巾野服。然搜求古迹及古器,耽好不已。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礼》成,进爵为子。时承乾在东宫,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承乾表上之,太宗令编之秘阁,赐师古物二百段、良马一匹。十五年,太宗下诏,将有事于泰山,所司与公卿并诸儒博士详定仪注。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为封禅使,参考其仪,时论者竞起异端。师古奏曰:"臣撰定《封禅仪注书》在十一年春,于时诸儒参详,以为适中。"于是诏公卿定其可否,多从师古之说,然而事竟不行。师古俄迁秘书监、弘文馆学士。十九年,从驾东巡,道病卒,年六十五,谥曰戴。有集六十卷。其所注《汉书》及《急就章》,大行于世。永徽三年,师古子扬庭为符玺郎,又表上师古所撰《匡谬正俗》八卷。高宗下诏付秘书阁,仍赐扬庭帛五十匹。

  师古弟相时,亦有学业。武德中,与房玄龄等为秦府学士。贞观中,累迁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寻转礼部侍郎。相时羸瘠多疾病,太宗常使赐以医药。性仁友,及师古卒,不胜哀慕而卒。师古叔父游秦,武德初累迁廉州刺史,封临沂县男。时刘黑闼初平,人多以强暴寡礼,风俗未安,游秦抚恤境内,敬让大行。邑里歌曰:"廉州颜有道,性行同庄、老。爱人如赤子,不杀非时草。"高祖玺书劳勉之。俄拜郓州刺史,卒于官。撰《汉书决疑》十二卷,为学者所称,后师古注《汉书》,亦多取其义耳。

  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人,隋鸿胪少卿熙之子也。先居敦煌,代为河西右族。德棻博涉文史,早知名。大业末,为药城长,以世乱不就职。及义旗建,淮安王神通据太平宫,自称总管,以德棻为记室参军。高祖入关,引直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元年,转起居舍人,甚见亲待。五年,迁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等受诏撰《艺文类聚》。高祖问德棻曰:"比者,丈夫冠、妇人髻,竞为高大,何也?"对曰:"在人之身,冠为上饰,所以古人方诸君上。昔东晋之末,君弱臣强,江左士女,皆衣小而裳大。及宋武正位之后,君德尊严,衣服之制,俄亦变改。此即近事之征。"高祖然之。时承丧乱之余,经籍亡逸,德棻奏请购募遗书。重加钱帛,增置楷书,令缮写。数年间,群书略备。德棻尝从容言于高祖曰:"窃见近代已来,多无正史,梁、陈及齐,犹有文籍。至周、隋遭大业离乱,多有遗阙。当今耳目犹接,尚有可凭,如更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陛上既受禅于隋,复承周氏历数,国家二祖功业,并在周时。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如臣愚见,并请修之。"高祖然其奏,下诏曰:

  司典序言,史官记事,考论得失,究尽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伏羲以降,周、秦斯及,两汉传绪,三国受命,迄于晋、宋,载籍备焉。自有魏南徙,乘机抚运,周、隋禅代,历世相仍。梁氏称邦,跨据淮海;齐迁龟鼎,陈建皇宗,莫不自命正朔,绵历岁祀,各殊徽号,删定礼仪。至于发迹开基,受终告代,嘉谋善政,名臣奇士,立言著绩,无乏于时。然而简牍未编,纪传咸阙,炎凉已积,谣俗迁讹。余烈遗风,倏焉将坠。朕握图驭宇,长世字人,方立典谟,永垂宪则。顾彼湮落,用深轸悼,有怀撰次,实资良直。中书令萧瑀、给事中王敬业、著作郎殷闻礼可修魏史,侍中陈叔达、秘书丞令狐德棻、太史令庾俭可修周史,兼中书令封德彝、中书舍人颜师古可修隋史,大理卿崔善为、中书舍人孔绍安、太子洗马萧德言可修梁史,太子詹事裴矩、兼吏部郎中祖孝孙、前秘书丞魏徵可修齐史,秘书监窦璡、给事中欧阳询、秦王文学姚思廉可修陈史。务加详核,博采旧闻,义在不刊,书法无隐。

  瑀等受诏,历数年,竟不能就而罢。贞观三年,太宗复敕修撰,乃令德棻与秘书郎岑文本修周史,中书舍人李百药修齐史,著作郎姚思廉修梁、陈史,秘书监魏徵修隋史,与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总监诸代史。众议以魏史既有魏收、魏彦二家,已为详备,遂不复修。德棻又奏引殿中侍御史崔仁师佐修周史,德棻仍总知类会梁、陈、齐、隋诸史。武德已来创修撰之源,自德棻始也。六年,累迁礼部侍郎,兼修国史,赐爵彭阳男。十年,以修周史赐绢四百匹。十一年,修《新礼》成,进爵为子。又以撰《氏族志》成,赐帛二百匹。十五年,转太子右庶子。承乾败,随例除名。十八年,起为雅州刺史,以公事免。寻有诏改撰《晋书》,房玄龄奏德棻令预修撰,当时同修一十八人,并推德棻为首,其体制多取决焉。书成,除秘书少监。

  永徽元年,又受诏撰定律令,复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及《五代史志》。寻迁太常卿,兼弘文馆学士。时高宗初嗣位,留心政道,尝召宰臣及弘文馆学士于中华殿而问曰:"何者为王道;霸道?又孰为先后?"德棻对曰:"王道任德,霸道任刑。自三王已上,皆行王道;唯秦任霸术,汉则杂而行之;魏、晋已下,王、霸俱失。如欲用之,王道为最,而行之为难。"高宗曰:"今之所行,何政为要?"德棻对曰:"古者为政,清其心,简其事,以此为本。当今天下无虞,年谷丰稔,薄赋敛,少征役,此乃合于古道。为政之要道,莫过于此。"高宗曰:"政道莫尚于无为也。"又问曰:"禹、汤何以兴?桀、纣何以亡?"德棻对曰:"《传》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二主惑于妹喜、妲己,诛戮谏者,造炮烙之刑,是其所以亡也。"高宗甚悦,既罢,各赐以缯彩。四年,迁国子祭酒,以修贞观十三年以后实录功,赐物四百段,兼授崇贤馆学士。寻又撰《高宗实录》三十卷,进爵为公。龙朔二年,表请致仕,许之,仍加金紫光禄大夫。乾封元年,卒于家,年八十四,谥曰宪。德棻暮年尤勤于著述,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

  自武德已后,有邓世隆、顾胤、李延寿、李仁实前后修撰国史,颇为当时所称。

  邓世隆者,相州人也。大业末,王世充兄子太,守河阳,引世隆为宾客,大见亲遇。及太宗攻洛阳,遣书谕太,世隆为复书,言辞不逊。洛阳平后,世隆惧罪,变姓名,自号隐玄先生,窜于白鹿山。贞观初,征授国子主簿,与崔仁师、慕容善行、刘顗、庾安礼、敬播等俱为修史学士。世隆负宿罪,犹不自安。太宗闻之,遣房玄龄谕之曰:"尔为王太作书,诚合重罪,但各为其主,于朕岂有恶哉?朕今为天子,何能追责匹夫之过?尔宜坦然,勿怀危惧也。"擢授著作佐郎,历卫尉丞。初,太宗以武功定海内,栉风沐雨,不暇于诗书。暨于嗣业,进引忠良,锐精思政。数年之后,道致隆平,遂于听览之暇,留情文史。叙事言怀,时有构属,天才宏丽,兴托玄远。贞观十三年,世隆上疏请编录御集,太宗竟不许之。世隆又采隋代旧事,撰为《东都记》三十卷。迁著作郎。寻卒。

  顾胤者,苏州吴人也。祖越,陈给事黄门侍郎。父览,隋秘书学士。胤,永徽中历迁起居郎,兼修国史。撰《太宗实录》二十卷成,以功加朝散大夫,授弘文馆学士。以撰武德、贞观两朝国史八十卷成,加朝请大夫,封余杭县男,赐帛五百段。龙朔三年,迁司文郎中。寻卒。胤又撰《汉书古今集》二十卷,行于代。子琮,长安中为天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李延寿者,本陇西著姓,世居相州。贞观中,累补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尝受诏与著作佐郎敬播同修《五代史志》,又预撰《晋书》,寻转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延寿尝撰《太宗政典》三十卷表上之。历迁符玺郎,兼修国史,寻卒。调露中,高宗尝观其所撰《政典》,叹美久之,令藏于秘阁,赐其家帛五十段。延寿又尝删补宋、齐、梁、陈及魏、齐、周、隋等八代史,谓之《南北史》,凡一百八十卷,颇行于代。

  李仁实,魏州顿丘人。官至左史。尝著《格论》三卷、《通历》八卷、《戎州记》,并行于时。


廛河回族区15030183691: 高宗初嗣位是什么意思 -
邹砍复方: 高宗初嗣位,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唐高宗李治刚刚继承皇位.语出《旧唐书 令狐德棻传》(卷七十三、列传第二十三).

廛河回族区15030183691: 旧唐书, 全文. -
邹砍复方: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时间应该在南宋时.

廛河回族区15030183691: 《旧唐书.李皋传》翻译及赏析 -
邹砍复方: 《旧唐书·李皋传》 原文: 李皋,字子兰,曹王明玄孙.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一载嗣封,授都水使者,三迁至秘书少监,皆同正.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郑氏以孝闻. 上元初,京师旱,米斗直数千,死者甚多.皋度俸不...

廛河回族区15030183691: 钊为戚胄,恩宠逾等,起家为太常寺奉礼郎的意思 -
邹砍复方: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 钊,伟姿仪,身长七尺,方口丰下,沉默寡言.母升平长公主.代宗朝,钊为外孙,恩宠逾等,起家为太常寺奉礼郎.郭钊是代宗的外孙,受皇上的恩宠超过同等级的人,一开始就任职太常寺奉礼郎.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郭暧为妻.郭暧就是郭钊的老爸.

廛河回族区15030183691: 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译文 -
邹砍复方: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文雅,善于写文章.贞观元年,被任命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兼职.正遇上太宗行藉田之礼,岑文本献上《藉田颂》.等到新年太宗亲临宴请百官的时...

廛河回族区15030183691: 【【旧唐书·吐蕃传】】 -
邹砍复方: 卷196,列传146 吐蕃传上 吐蕃传下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上停西征,京师解严,宰相上表称贺.(吐蕃传上)永泰二年二月,命大理寺卿兼御史中丞杨济修好于吐蕃.……赞曰:西戎之地,吐蕃是强.蚕食邻国,鹰扬汉疆.乍叛乍服,或驰或张.礼仪虽摄,其心豺狼. (吐蕃传下)

廛河回族区15030183691: 《二十五史旧唐书 平阳公主》古诗原文及翻译 -
邹砍复方: 二十五史旧唐书 平阳公主 【原文】 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

廛河回族区15030183691: 《旧唐书》是谁写的?
邹砍复方: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旧唐书》原名《唐书》,因与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相区分,改称为《旧唐书》.它是我国现...

廛河回族区15030183691: 《旧唐书》有多少卷?
邹砍复方: 《旧唐书》为后晋刘昀(妨)等撰,计 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约190万字.上起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 年),下至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 记载了唐代290年间的历史.《旧唐书》原 名《唐书》,后来北宋欧阳修、宋祁编纂的《唐 书》问世,后人为便于区别,分别加了 “旧” “新” 二字.《旧唐书》为刘昀监修,得享虚名而并 无贡献,实际该书主要作者是张昭远、贾纬 等人,监修是赵莹.《旧唐书》的史料价值较高,受到后世 治史者重视;其保存的史料大多比较生动原 始,没有什么人工雕琢的痕迹,文字也比较 自然朴实.

廛河回族区15030183691: 《旧唐书王丘传》译文 -
邹砍复方: 王丘,是光禄卿王同皎的堂兄的儿子.父亲王同日至,左庶子.王丘十一岁时,应童子科考试登第,当时所有的童子都是以背经文应试,只有王丘独以文章考中,因此知名.他二十岁时,又应试中举,拜奉...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