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翻译

作者&投稿:端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太史公自序的译文~

1、解释词语
(1)祸:刑罚,灾祸。
(2)演:推演,扩写
(3)述:追述。
2、翻译句子
(1)《诗》、《书》中那些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之处,(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
(2)《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
3、历史人物有西伯侯姬昌,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因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矢志进取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4、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了自己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援古证今,明理达情,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以及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着重要价值。

1.其在卫者,相中山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4.则学者至今则之
5.忠臣死义之士 6.上明三王之道
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8.拨乱世反之正
9.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10.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11.使复典之 12.绍重黎之后 13.世序天地
14.司马氏去周适晋 15. 维我汉继帝末流
16.惠王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17.以其地为河内郡
18.耕牧于河山之阳19.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南略邛笮,还报命
20.迁适使反、司马氏去周适晋 21.不韦迁蜀
22. 汝其念哉 23. 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24.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25. 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26. 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27. 俟后世圣人君子 28.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29.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太史公掌管天官的职务,不理民政。有个儿子名迁。  迁生在龙门,在河的北面、山的南面一个耕牧之家生活,十岁就诵读古籍。二十岁往南方游历长江、淮河一带,上会稽山,寻访禹穴、视察九疑山,渡过沅水、湘水;再往北方渡过汶水、泗水,在齐国、鲁国的都城讲学,参观孔子的故迹,在邹县峄山参加乡射;在鄱县、薛县、彭城遇到困难,经过梁国、楚国返回。返回后,迁做了郎中,奉汉朝使命往西征讨巴、蜀以南地区,向南经略邛、筰、昆明等地,才回京汇报。  这一年皇帝开始搞汉朝的封禅大典,而太史公停留在洛阳,不能参加这件事,所以发愤将死。他的儿子迁恰好完成使命返回,在河、洛地区拜见了父亲。太史公握着迁手低声哭道:“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追溯远古在虞夏之世曾功名显赫,掌管天官的事。后世中途衰微,完结在我身上吗?你如果能做太史,就可以继承祖业了。现在皇帝承千年以来的大统,到泰山封禅,而我不能随行,是命运吧,命中注定吧!我死了,你必定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所打算的著作啊。况且所谓孝道,从侍奉双亲开始,其次是臣事君主,最终是树立声名。扬名于后世,使父母分享光荣,这是孝道中最重要的方面。  天下人都颂扬周公,说他能发扬文王、武王的道德,宣扬周公、邵公的风教,表现太王、王季的思想,再上承公刘,这样尊崇始祖后稷。  幽王、厉王之后,王道丧失了,礼乐衰微了,而孔子修复旧业,整理《诗》《书》,著作《春秋》,使学者到现在还视为榜样。从鲁哀公十四年获麟以来四百多年,诸侯互相兼并,战事不休,历史记载无人过问。现在汉朝兴起,天下统一,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辈出,我做太史而不予以记载,断绝了天下的历史文献,我很惶恐不安,你多加考虑吧!”迁低头流泪,说:“小儿虽然不才,情愿全力编撰先人所记的历史材料,不敢缺略。”太史公(谈)死了三年,司马迁就做了太史令,开始研究国家的藏书和档案。过了五年就是太初元年,十一月初一日冬至,汉朝修改了历法,在明堂宣布,诸侯遵照新的太初历。  太史公(迁)说:“先父说过:‘从周公去世五百年后而有孔子。孔子去世后到现在又是五百年了,有人能继承往昔圣世的事业,整理《易传》,上接《春秋》,吸取《诗》、《书》、《礼》、《乐》的精华吗?’用意在此吧!用意在此吧!我怎敢推让这个历史重任呢。”  上大夫壶遂问:“以前孔子为什么作《春秋》的呀?”太史公答:“我听董仲舒先生说过:‘周朝统治衰落以后,孔子做鲁国的司寇,被诸侯所忌恨,被大夫所排挤。孔子知道自己的言论不被采用,道术无法实行,就在《春秋》中评论历史是非,为天下定出标准,批评帝王,指斥诸侯,诛讨大夫,目的在达成王道而已。’孔子说:‘我如果只是作义理的说教,还不如通过讲述历史事实更能深刻地表达观点。’《春秋》一书,从思想高度来说,表明了三王之道,就一般内容而言,分辨了人事的纪纲,分别嫌疑,明确是非,排除犹豫,奖善惩恶,尊贤退不才,保存已经灭亡的国家,继续已经绝世的后嗣,补救偏弊,振作废业,这些都是王道最重要的内容。《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所以长于变化的道理;《礼》整顿人伦,所以长于行为的规范;《书》记载先王事实,所以长于政治的宣传;《诗》记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雌雄,所以长于讽喻的内容;《乐》在于自立其乐,所以长于和乐的主题;《春秋》明辨是非,所以长于处理人事的原则。因此可以说,《礼》用来节制人的行为,《乐》用来启发人的和乐,《书》用来记述政事,《诗》用来表达情意,《易》用来阐明变化,《春秋》用来发挥道义。拨乱世归于大治,只有依赖《春秋》最合适。《春秋》文字只几万,要旨有几千。一切事物都综合于《春秋》。《春秋》之中,被弑的君主三十六人,被灭亡的国家有五十二个,诸侯流亡不能保有其国家的很多很多。分析他们成败的原因,都在于抛弃了根本。所以《易》说‘有一点过失,就会产生巨大的差错’。所以说‘臣弑君,子弑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长久地酝酿发展起来的’。所以国家的君主不可以不知《春秋》,如果不知,站在前面的谗邪小人就不能看清,跟在后面的乱臣贼子就不能察觉。做臣下的不可以不知《春秋》,如果不知,就会遇到常事不能适当处理,遇到事变不能随机应变。做君主的做父亲的如果不通晓《春秋》大义,一定蒙受罪魁的恶名。做臣下的做儿子的如果不通晓大义,一定落入篡弑的法网,蒙受死罪的声名。实际上都以为做得很对,做了又不知是不是符合大义,受到舆论谴责便咎无可辞。不通晓礼义的要旨,就会产生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情况。君不像君就会有人犯上,臣不像臣就会身遭诛杀,父不像父就没有恩情,子不像子就忤逆不孝。这四种行为,是天下最大的过错。拿天下最大的过错戴在头上,只能承受而没法推辞。所以《春秋》这部经典,确是礼义的大宗。礼可以预先禁止事故发生,法是施行于事情发生之后;以法制裁的事情容易看到,以礼禁止的事故不易察觉。”  壶遂再问:“孔子的时代,在上没有圣明的君主,他自己又不被任用,所以作《春秋》,流传史文以判断礼义,当作王者的法典。现在先生上面有了明君,您自己又在朝廷供职,国家万事俱备,上下各得其所,先生所论述的,打算说明什么?”  太史公回答:“很对,但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听先人说过:‘伏羲最纯正厚重,作《易》八卦。尧舜的盛德,《尚书》予以记载,后世制礼作乐予以表扬。汤王、武王的丰功,诗人予以歌颂。《春秋》褒善贬恶,推考三代的美德,赞扬周代,不仅专事讽刺讥弹而已。’汉朝建国以来,到了当今圣明的皇帝,获得祥瑞的征兆,进行封禅大典,修改历法,更换服饰的颜色,承受天命,恩德无边无际,海外不同风俗的国家经过几重翻译叩关前来朝贡的,多得无法说清楚。臣下百官尽力颂扬皇帝的大德,总是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况且贤能之士而不被任用,这是掌国家权力者的耻辱;主上英明圣智而大德没有广泛宣传,这是主管官吏的过错。何况我是个太史令,抛开明圣盛德不进行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不进行传述,忘却先人的遗嘱,罪责再大不过了。我只是所谓叙述故事,整理世代的传授,并不是所谓创作,而您拿来比做《春秋》,就错了。”  于是开始撰写史文。过了七年,太史公遭到李陵之祸,被关进了监牢。叹息着说:“是我的罪孽啊!是我的罪孽啊!身体毁坏而不可用了。”又冷静地深思,说:“《诗》《书》言简义深,是想表达它们一定的思想。从前西伯被囚在羑里,推衍《周易》;孔子厄困于陈蔡,作了《春秋》;屈原被放逐于外,著了《离骚》;左丘眼睛失明,编了《国语》;孙子受了膑刑,写了兵书;吕不韦流放蜀地,传下了《吕氏春秋》;韩非囚禁于秦国,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是先圣先贤发愤创作的结晶。这些人都是内心积愤无处发泄,所以才叙述往事,启示未来的人。”于是就叙述唐尧以来,直到麟止;实际上从黄帝写起。   

看词条就好。
百科词条。


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注释与翻译(逐句对照)
太史公游历广泛,如孔子遗风,从齐鲁到巴蜀,南至昆明,深入研究。司马家族史的传统在他身上延续,尽管未能参与天子的封禅大典,临终之际,他托付司马迁续写家族史书,强调孝道与史书传承的重要性。司马迁决心整理历史,力求详尽,他的工作涉及太初元年历法改革,他深感对周公评价的继承重任。太史公以《春秋...

帮我翻译“《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意思是:《诗经》三百零五篇,大多是古代的圣贤之人为抒发胸中的愤懑之情而创作的。出处: 两汉·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原文:《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译文:《诗经》三百零五篇,...

求《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翻译
” 壶遂说:“孔子时候,上没有圣明君主,他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现在先生上遇圣明天子,下能当官供职,万事已经具备,而且全部各得其所,井然相宜,先生所要撰述的想要阐明的是什么呢?” 太史公说:“是,是啊,不不,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我听...

翻译: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然而太史公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所以心中愤懑,致病将死。哈哈 《太史公自序》啊~

史记・太史公自序阅读答案附翻译,史记・太史公自序阅读答案附翻译...
本文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注】①渐:渐进发展 ② 经事:常规之事。 ③论次:论述编次。9.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君不君则犯 犯:犯罪 B.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被:遭受 C. 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 咸:全部 D. 犹不能宣尽其意 宣:颂扬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

翻译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诗经》和《尚书》辞意隐约,这是作者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思想。出处:汉·司马迁《太史公自序》选段: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

古文翻译《太史公自序》中:
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翻译:这时汉朝兴起,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于是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不断地在各地发现。於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

《史记 太史公自序》翻译
:“《诗》《书》言简义深,是想表达它们一定的思想。从前 西伯被囚在羑里,推衍《周易》;孔子厄困于陈蔡,作了《春秋》;屈原被 放逐于外,著了《离骚》;左丘眼睛失明,编了《国语》;孙子受了膑刑,写了兵书;吕不韦流放蜀地,传下了《吕氏春秋》;韩非囚禁于秦国,写有 《说难》、《孤愤》...

古文 帮帮忙翻译!
3,成一家之言: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太史公自序》中说他的理想是使《史记》成为《春秋》第二,他自己成为第二个孔子.当时人们普遍这样认为,孔子"因史记(鲁史)作《春秋》,以当王法",这部王法"记天下之得失,而见...

太史公自序使错将伐蜀是什么意思
你好,意思是: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 原文: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翻译:在秦国的名叫司马错,曾与张仪发生争论,于是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蜀国,攻取后,又让他做了蜀地郡守。

原阳县18334868357: 《史记 太史公自序》翻译 -
枞扶妇科: :“《诗》《书》言简义深,是想表达它们一定的思想.从前 西伯被囚在羑里,推衍《周易》;孔子厄困于陈蔡,作了《春秋》;屈原被 放逐于外,著了《离骚》;左丘眼睛失明,编了《国语》;孙子受了膑刑, 写了兵书;吕不韦流放蜀地,传下了《吕氏春秋》;韩非囚禁于秦国,写有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是先圣先贤发愤创作的结晶.这 些人都是内心积愤无处发泄,所以才叙述往事,启示未来的人.”

原阳县18334868357: 太史公自序重点句子翻译 -
枞扶妇科:[答案] 1.其在卫者,相中山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4.则学者至今则之 5.忠臣死义之士 6.上明三王之道 7.... 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26. 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27. 俟后世圣人君子 28.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29. 左丘失明,厥有《...

原阳县18334868357: 太史公自序翻译 -
枞扶妇科: 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始自黄帝.

原阳县18334868357: 太史公自序的译文 -
枞扶妇科: 1、解释词语 (1)祸:刑罚,灾祸. (2)演:推演,扩写 (3)述:追述. 2、翻译句子 (1)《诗》、《书》中那些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之处,(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 (2)《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 3、...

原阳县18334868357: 太史公自序重点句子翻译 -
枞扶妇科: 1.其在卫者,相中山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4.则学者至今则之 5.忠臣死义之士 6.上明三王之道 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8.拨乱世反之正 9.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10.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11.使复...

原阳县18334868357: 求《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翻译 -
枞扶妇科: 《易》载述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所以在说明变化方面见长;《礼》规范人伦,所以在行事方面见长;《书》记述先王事迹,所以在政治方面见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所以在风土人情方面见长;《乐》是论述音乐立人的经典,所以在和谐方面见长;《春秋》论辨是非,所以在治人方面见长.

原阳县18334868357: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史记·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请问是什么意思? -
枞扶妇科:[答案] 法家不分别关系的亲疏,不区分地位的尊卑,一切用法律来判断.

原阳县18334868357: 太史公自序 - 搜狗百科
枞扶妇科: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原阳县18334868357: 出自《太史公自序》的<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与<周王微而礼乐废>该如何译? -
枞扶妇科:[答案] “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但我会详述先人所整理的历史旧闻.“周王(望)微而礼乐废”:周王室已经衰微所有的礼乐制度也不行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