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天堂的历史故事

作者&投稿:戚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堂的历史~

另据文献记载,明堂创始于黄帝,夏代叫“世室”,商代叫“重屋”,周代才叫“明堂”。古代文化的中心在宗教,而明堂则是以宗教为中心,集宗教、政事、教化为一体的所在,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大本营”。 《礼记·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明堂,天子太庙也。”《大戴礼记·明堂篇》又进一步说:“明堂者,文王之庙也。”清代学者阮元在《明堂论》中说,明堂,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天子在这里祭祀上帝和祖先,在这里举行养老尊贤的典礼,在这里举行宴飨、射箭比赛、献俘等仪式,在这里颁布教化、发布政令,在这里朝见四方诸侯。 文王明堂太庙是和文王灵台建在一起的。 东汉卢植在《礼记注》中又说:“明堂即太庙也。天子太庙,上可以望气象,故谓之灵台;中可以序昭穆,故谓之太庙;圆之以水似壁,故谓之辟雍。古法皆同一处,汉一分为三耳。”《左传·僖公五年》载:“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台以望,而书,礼也。”周王或诸侯听完政事之后要登上明堂太庙中的灵台去观望气候天象。东汉大儒服虔注曰:“人君入太庙视朔后登台以望,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在明堂之中也。” 按《诗经·灵台》,文王明堂太庙、文王灵台周围建有灵囿、灵沼和辟雍。《大戴礼记·明堂篇》载曰:“明堂者,古之有也。外有水曰辟雍。在近郊,近郊三十里”。《礼记·王制》进一步解释说:“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东汉大儒蔡邕、卢植、贾逵、服虔、颖子容等人皆总结说:“周时,太庙有八名,其体一也。肃然清净,谓之清庙;行褅袷,序昭穆,谓之太庙;告朔行政,谓之明堂;行飨射,养国老,谓之辟雍;占云物,望氛祥,谓之灵台;其四门之学,谓之太学;其中室,谓之太室;总,谓之宫。” 《孔子家语·观周篇》:“孔子、敬叔与俱至周(洛阳),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清朝徐松辑的《河南志·周城古迹》也载:“(洛邑)近郊三十里地为明堂,以祀文王,事上帝。文王明堂高三丈,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九堂十二室。每堂四户八牖,其宫方三百步。” 商周以后,明堂的职能渐渐发生分化,主要是天子祭天祀祖的所在,实际上就是皇家教堂。能在明堂与上帝一起共享祭祀的先祖,自然是最受后世尊崇的帝王。例如,西周是周文王,西汉是汉高祖。 儒家经典对明堂的建筑模式没有明确记载,所以后代聚讼纷纭。汉武帝封禅泰山后,想仿照古代传统修建明堂,却无人能说清其具体样式。于是方士公玉带献上了一张黄帝时期的明堂图:图中有一宫殿,四面无壁,以茅草为盖,四周环水。汉武帝就照这张图,修建了明堂。但据后人考证,这张黄帝明堂图是公玉带伪造的。尽管如此,汉代以后历代王朝所建明堂,基本上沿袭了这一模式,即宫殿上圆下方,四周环水。这在古代有着神秘的象征意义。 东汉桓谭《新论》解释说:“天称明,所以命名曰明堂。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口法八风,四达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座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 后来有人提议按黄帝时期的明堂进行正式仿建,但儒臣们把明堂阴阳五行化,出现了不同门派的长期争议,特别是在明堂建五室,还是建九室的问题上争议不休,而未能再动工修建。 直到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王莽执政时,才在长安城南偏东建成了明堂辟雍。这是我国能找到遗址实体存在的第一座明堂辟雍。从考古发掘出的遗址看,其辟雍为园形,四面开门。中部为五室明堂,即按五行排列,中间为太室,代表土,其他四室各代表木、火、金、水。从西汉开始,在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明堂从单纯的祭天,又产生了同时“配飨”祭祀自己就近的列祖列宗。使明堂由过去的单纯的自然崇拜,又融进了祭祖活动。 东汉光武帝在建章三年(27年),在洛阳建成了九室的明堂。东汉明堂为 “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后来的曹魏、西晋修缮后继续使用。 现明堂遗址地表已无迹可寻,经考古勘探得知,明堂范围为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396米,四周有墙,墙外有壕沟。其主体建筑遗址是圆形夯筑台基,直径达60多米,夯土厚达2.5米。遗址现被厂房占压。 北魏时平城有明堂,其功能同于旧制,即祀上帝、祭先祖、朝诸侯、养耆老、育贤才、观星象。太和十五年四月经始明堂,冬十月建成,尚书令李冲负责施工。这是一个比东汉洛阳明堂更具综合性的礼制建筑。明堂的遗址已初步发掘,在今柳航里西部。自东汉洛阳明堂以后,武周明堂以前,此为北中国所建唯一的明堂,集明堂、辟雍、灵台为一体,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整个明堂遗址的外部是一个巨大的环形水渠,环形水渠的中央地表下有正方形夯土台基,厚2米多,边长42米。此中心建筑为明堂所在,其上层就是灵台,周围的环形水渠是辟雍。 郦道元《水经注》说:“明堂上圆下方,四周十二堂九室,而不为重隅也。室外柱内,绮井之下,施机轮,饰缥碧,仰象天状,画北道之宿焉,盖天也。每月随斗所建之辰,转应天道,此之异古也。加灵台于其上,下则引水为辟雍,水侧结石为塘,事准古制,是太和中之所经建也。” 牛弘说:“后魏代都所造明堂,出相李冲。三三相重,合为九室。檐不覆基,房间通街。穿凿多处。迄无可取。”宇文恺说:“后魏于北台城南,造圆墙,在壁水(即辟雍)外;门在水内迥立;不与墙相连。其堂上九室,三三相重,不依古制。室问通巷,违舛多处。其室皆用墼累,极成褊陋。”对照三家之说,九室、十二堂的主体建筑是一致的,而且九室的布局是“三三相重”中间有路,都认为这是不同于古制的(古制是在一个大宝中分五宝)。1995年大同地方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外东南方的“丙巳之地”发现了北魏明堂辟雍遗址。平城明堂的位置,在今旧城东南的2.5公里处。它们辟雍圜渠,直径达294米,渠宽6米,深1.4米。渠壁以砂岩方石砌垒,渠底有片石铺垫,工程十分考究。圜渠的正东南西北各有门庭基址,南门最典型,约呈长方形(23米×16米)ua。可建高大门庭。辟雍之中央,有方形夯土遗存。各边长为43米,是明堂的堂与室及灵台的所在地。 北魏明堂遗址平面图呈圆形,直径达290米,总占地近百亩,是平城遗址内发现并经过科学发掘的惟一北魏大型礼制性建筑,北魏明堂的发现为寻找平城城垣及中轴线提供了一个准确的坐标,事实上已经成为平城考古的转折点。 历代所建明堂,以唐朝武则天在东都洛阳所建最为壮观,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广三百尺,号称“万象神宫”,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旧唐书·武后本纪》记载:“毁乾元殿,于其地作明堂。以僧怀义为使,凡役数万人。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以木为瓦,夹纻漆之,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栭、栌、橕,借以为本。下施铁渠,为 辟雍之像,号曰万象神宫。又命怀义作夹纻大像,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之,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武则天所建天堂是于明堂北隋大业殿处建造,是在皇宫的中轴线上,类似于在故宫的中和殿位置。《旧唐书》记载:“时则天又于明堂北隋大业殿处造天堂,以安佛像,高百余尺。始起建构,为大风振倒。俄又重营,其功未毕。证圣元年正月丙申夜,佛堂灾,延烧明堂,至曙,二堂并尽。”《旧唐书》又记载:“则天寻令依旧规制重造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上施宝凤,俄以火珠代之。明堂之下,圜饶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天册万岁二年三月,重造明堂成,号为通天宫。四月朔日,又行亲享之礼,大赦,改元为万岁通天。翼日,则天御通天宫之端扆殿,命有司读时令,布政于群后。” 1992年建成的祭祀大殿汉代风格,重檐庑殿顶,四面无壁(“明堂”形制)。 2006年新建成的祭祀大殿参考公玉带黄帝明堂图,单檐歇山顶, 以花岗岩建造,整个建筑宏伟庄严而古朴肃穆。黄帝陵轩辕殿由36根圆柱形花岗岩石柱围成方形空间,屋顶中央是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这一设计映衬“天圆地方”理念,体现“黄帝明堂”风貌。

隋唐洛阳城按“天人合一” 理念设计,皇城从东南西三面围宫城 ,“以象北辰藩卫” , 南北轴线高大建筑均冠一“天” 字, 整个轴线可谓一字天。尤其经过武则天对洛阳城的营建之后,改变了洛阳紫微宫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使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中的“七天建筑”,是中国古代最高大、华丽的中轴建筑群。明堂就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中制高点。明堂,即“天宫”,亦名“含元殿”、“通天宫”。紫微宫本为天上星宿三垣的中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故称中宫。紫微垣之内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天帝内院。隋炀帝营建洛阳时,仿照天上宫阙命名,隋唐洛阳城的宫城也叫“紫微宫”。又因为天帝在紫微宫布政的宫殿叫明堂,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 所以到武周时期,武则天一改周礼明堂建在城南的传统,将明堂建在了紫微宫内,并且作为洛阳城的外朝正衙,呼应天上心宿星座,即“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 所谓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 “天子之庙”,有道是“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称明,故命曰明堂”,“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明堂”一词最早见于文献《逸周书》,且出现频率很高,明堂为周公在洛邑始建,明诸侯之尊卑 ,表明在当时有实体的明堂建筑存在。但明堂最初的形制如何,却不见有准确的记述。《考工记·匠人》记载的周代明堂是从夏代的“世室”,殷商的“重屋”发展起来的。明堂的主要意义在于借神权以布政,宣扬君权神授。一般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明堂虽古已有之,但各朝营建时的形制与规模不尽相同,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式样。东汉明堂为 “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后来的曹魏、西晋修缮后继续使用。北魏因形制之争,又值世乱终未建成。 南朝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夏五月,新作明堂于丙巳之地,始宗祀皇考太祖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 早在隋代即有建造明堂的计划,但未及施行。唐高祖受禅,天下尚未太平,明堂未遑建立。唐太宗之世,天下初定,明堂之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太宗追古制礼,但明堂规制已无章可循,此事终被搁置。唐高宗时期重议明堂方案, 多费周折,但未来得及建造,高宗便一病不起,呜呼而去。武则天继承高宗遗愿,同时也视明堂为自己得天命的标志和王朝国运的象征,因此对造明堂之事极为重视。但其决断议案的风格与高宗截然不同,不听诸儒喋喋不休的争议,而独与北门学士议其规制,明堂方案被很快确定。唐睿宗垂拱三年春(687年),武则天力排众议,拆除洛阳宫之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就其地创建明堂 。垂拱四年正月五日(688年春),历约一年,明堂成。 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五年,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失宠后放火烧了明堂身边的天堂。然而由于明堂离天堂过近(考古勘察知,两者之间的夯土地基仅距16米),“证圣元年(695)正月丙申夜,天堂火灾,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具毁”。明堂是帝国命运和皇权的象征,明堂被毁这件事对武则天打击很大,然而她并没有灰心。公元695年三月,武则天又下诏造明堂、天堂。又铸铜为九州鼎及十二神,皆高一丈,安置在各自的方位。 武则天天册万岁二年(公元696年)三月,新明堂落成。由于这次新修的明堂贡奉的是武氏族人,故为武周明堂,又号曰“通天宫”。公元697年,四月,朝廷铸成九鼎,移置于通天宫。豫州鼎高一丈八尺,能容纳一千八百石;其余各州鼎各高一丈四尺,能容纳一千二百石;分别在鼎上铸山川物产的图象,共用铜五十六万零七百余斤。太后想用一千两黄涂鼎,姚说:“九鼎是神器,可贵的是天质自然。而且我看它五色光芒相互辉映,不须靠金色才放光采。”太后听从他的意见。九鼎自玄武门拽入,命令宰相、诸王率领南北衙禁卫军十余万人及仪仗队中的大牛、白象一同牵拽。 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国势日隆,曾先后5次移居东都,在洛阳主政近11年,开创了繁盛一时的“开元盛世”。这时的大唐帝国依然是两京并重,“三秦九洛,咸曰帝京”。东西两京,攘外安内,交相辉映,他们共同撑起了大唐盛世的天空。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更明堂为“乾元殿”;开元十年(722年),又恢复了“明堂”旧称。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对明堂进行改造,拆除上层和柱心木,在平座上新建八角楼,楼上设有捧着火珠腾空而起的八条龙。安史之乱中,明堂被叛军和回纥兵两次焚烧,于公元762年被彻底损毁。至此,象征国运的明堂在见证大唐盛衰沉浮与荣辱变迁后,在战火中轰然倒塌,化为焦土残垣。 1986年,考古专家于洛阳市中州路和定鼎路附近发现了武则天时期的明堂遗址。并于2007年起洛阳启动了隋唐洛阳城的现场发掘。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对天堂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基本搞清了该遗址的形制布局与沿革变化。2008年,明堂遗址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十一五”大遗址保护和丝绸之路申遗重点项目成功立项。2009年,明堂遗址考古发掘和规划设计完成。

另据文献记载,明堂创始于黄帝,夏代叫“世室”,商代叫“重屋”,周代才叫“明堂”。古代文化的中心在宗教,而明堂则是以宗教为中心,集宗教、政事、教化为一体的所在,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大本营”。 《礼记·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明堂,天子太庙也。”《大戴礼记·明堂篇》又进一步说:“明堂者,文王之庙也。”清代学者阮元在《明堂论》中说,明堂,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天子在这里祭祀上帝和祖先,在这里举行养老尊贤的典礼,在这里举行宴飨、射箭比赛、献俘等仪式,在这里颁布教化、发布政令,在这里朝见四方诸侯。 
文王明堂太庙是和文王灵台建在一起的。 东汉卢植在《礼记注》中又说:“明堂即太庙也。天子太庙,上可以望气象,故谓之灵台;中可以序昭穆,故谓之太庙;圆之以水似壁,故谓之辟雍。古法皆同一处,汉一分为三耳。”《左传·僖公五年》载:“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台以望,而书,礼也。”周王或诸侯听完政事之后要登上明堂太庙中的灵台去观望气候天象。东汉大儒服虔注曰:“人君入太庙视朔后登台以望,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在明堂之中也。” 按《诗经·灵台》,文王明堂太庙、文王灵台周围建有灵囿、灵沼和辟雍。《大戴礼记·明堂篇》载曰:“明堂者,古之有也。外有水曰辟雍。在近郊,近郊三十里”。《礼记·王制》进一步解释说:“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东汉大儒蔡邕、卢植、贾逵、服虔、颖子容等人皆总结说:“周时,太庙有八名,其体一也。肃然清净,谓之清庙;行褅袷,序昭穆,谓之太庙;告朔行政,谓之明堂;行飨射,养国老,谓之辟雍;占云物,望氛祥,谓之灵台;其四门之学,谓之太学;其中室,谓之太室;总,谓之宫。” 
《孔子家语·观周篇》:“孔子、敬叔与俱至周(洛阳),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清朝徐松辑的《河南志·周城古迹》也载:“(洛邑)近郊三十里地为明堂,以祀文王,事上帝。文王明堂高三丈,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九堂十二室。每堂四户八牖,其宫方三百步。”
商周以后,明堂的职能渐渐发生分化,主要是天子祭天祀祖的所在,实际上就是皇家教堂。能在明堂与上帝一起共享祭祀的先祖,自然是最受后世尊崇的帝王。例如,西周是周文王,西汉是汉高祖。 儒家经典对明堂的建筑模式没有明确记载,所以后代聚讼纷纭。汉武帝封禅泰山后,想仿照古代传统修建明堂,却无人能说清其具体样式。于是方士公玉带献上了一张黄帝时期的明堂图:图中有一宫殿,四面无壁,以茅草为盖,四周环水。汉武帝就照这张图,修建了明堂。但据后人考证,这张黄帝明堂图是公玉带伪造的。尽管如此,汉代以后历代王朝所建明堂,基本上沿袭了这一模式,即宫殿上圆下方,四周环水。这在古代有着神秘的象征意义。 东汉桓谭《新论》解释说:“天称明,所以命名曰明堂。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口法八风,四达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座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 后来有人提议按黄帝时期的明堂进行正式仿建,但儒臣们把明堂阴阳五行化,出现了不同门派的长期争议,特别是在明堂建五室,还是建九室的问题上争议不休,而未能再动工修建。 
直到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王莽执政时,才在长安城南偏东建成了明堂辟雍。这是我国能找到遗址实体存在的第一座明堂辟雍。从考古发掘出的遗址看,其辟雍为园形,四面开门。中部为五室明堂,即按五行排列,中间为太室,代表土,其他四室各代表木、火、金、水。从西汉开始,在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明堂从单纯的祭天,又产生了同时“配飨”祭祀自己就近的列祖列宗。使明堂由过去的单纯的自然崇拜,又融进了祭祖活动。 
东汉光武帝在建章三年(27年),在洛阳建成了九室的明堂。东汉明堂为 “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后来的曹魏、西晋修缮后继续使用。 
现明堂遗址地表已无迹可寻,经考古勘探得知,明堂范围为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396米,四周有墙,墙外有壕沟。其主体建筑遗址是圆形夯筑台基,直径达60多米,夯土厚达2.5米。遗址现被厂房占压。 北魏时平城有明堂,其功能同于旧制,即祀上帝、祭先祖、朝诸侯、养耆老、育贤才、观星象。太和十五年四月经始明堂,冬十月建成,尚书令李冲负责施工。这是一个比东汉洛阳明堂更具综合性的礼制建筑。明堂的遗址已初步发掘,在今柳航里西部。自东汉洛阳明堂以后,武周明堂以前,此为北中国所建唯一的明堂,集明堂、辟雍、灵台为一体,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整个明堂遗址的外部是一个巨大的环形水渠,环形水渠的中央地表下有正方形夯土台基,厚2米多,边长42米。此中心建筑为明堂所在,其上层就是灵台,周围的环形水渠是辟雍。 
郦道元《水经注》说:“明堂上圆下方,四周十二堂九室,而不为重隅也。室外柱内,绮井之下,施机轮,饰缥碧,仰象天状,画北道之宿焉,盖天也。每月随斗所建之辰,转应天道,此之异古也。加灵台于其上,下则引水为辟雍,水侧结石为塘,事准古制,是太和中之所经建也。” 牛弘说:“后魏代都所造明堂,出相李冲。三三相重,合为九室。檐不覆基,房间通街。穿凿多处。迄无可取。”宇文恺说:“后魏于北台城南,造圆墙,在壁水(即辟雍)外;门在水内迥立;不与墙相连。其堂上九室,三三相重,不依古制。室问通巷,违舛多处。其室皆用墼累,极成褊陋。”对照三家之说,九室、十二堂的主体建筑是一致的,而且九室的布局是“三三相重”中间有路,都认为这是不同于古制的(古制是在一个大宝中分五宝)。
1995年大同地方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外东南方的“丙巳之地”发现了北魏明堂辟雍遗址。平城明堂的位置,在今旧城东南的2.5公里处。它们辟雍圜渠,直径达294米,渠宽6米,深1.4米。渠壁以砂岩方石砌垒,渠底有片石铺垫,工程十分考究。圜渠的正东南西北各有门庭基址,南门最典型,约呈长方形(23米×16米)ua。可建高大门庭。辟雍之中央,有方形夯土遗存。各边长为43米,是明堂的堂与室及灵台的所在地。 
北魏明堂遗址平面图呈圆形,直径达290米,总占地近百亩,是平城遗址内发现并经过科学发掘的惟一北魏大型礼制性建筑,北魏明堂的发现为寻找平城城垣及中轴线提供了一个准确的坐标,事实上已经成为平城考古的转折点。 历代所建明堂,以唐朝武则天在东都洛阳所建最为壮观,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广三百尺,号称“万象神宫”,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旧唐书·武后本纪》记载:“毁乾元殿,于其地作明堂。以僧怀义为使,凡役数万人。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以木为瓦,夹纻漆之,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栭、栌、橕,借以为本。下施铁渠,为 辟雍之像,号曰万象神宫。又命怀义作夹纻大像,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之,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
武则天所建天堂是于明堂北隋大业殿处建造,是在皇宫的中轴线上,类似于在故宫的中和殿位置。《旧唐书》记载:“时则天又于明堂北隋大业殿处造天堂,以安佛像,高百余尺。始起建构,为大风振倒。俄又重营,其功未毕。证圣元年正月丙申夜,佛堂灾,延烧明堂,至曙,二堂并尽。”《旧唐书》又记载:“则天寻令依旧规制重造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上施宝凤,俄以火珠代之。明堂之下,圜饶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天册万岁二年三月,重造明堂成,号为通天宫。四月朔日,又行亲享之礼,大赦,改元为万岁通天。翼日,则天御通天宫之端扆殿,命有司读时令,布政于群后。” 1992年建成的祭祀大殿汉代风格,重檐庑殿顶,四面无壁(“明堂”形制)。 2006年新建成的祭祀大殿参考公玉带黄帝明堂图,单檐歇山顶, 以花岗岩建造,整个建筑宏伟庄严而古朴肃穆。黄帝陵轩辕殿由36根圆柱形花岗岩石柱围成方形空间,屋顶中央是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这一设计映衬“天圆地方”理念,体现“黄帝明堂”风貌。




苏州园林有哪些历史典故?
关于苏州园林的历史故事如下:1、建于元代的古典名园狮子林有个景点叫立雪堂,蕴含的典故是大家熟知的程门立雪。“北宋兄弟二程”之一的程颐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思想家,二十四岁便在开封收徒讲学。一次,他的学生杨时和游酢去河南程府拜访并求教老师。时正隆冬,只见程颐老师正在厅堂内闭目养神,其实是...

“鸟的天堂”资料~急用
因为通往“鸟的天堂”须走一条水路。所以我们现在要去坐船。坐在船上河面两则的水花飞射,打到脸上舒服极了。离目的地还有十五分钟的路程,我来给大家讲讲“小鸟天堂”的故事。 据资料记载“鸟的天堂”这个“堂”是由一株古老榕树组成的。这棵树巨大无比,是世界上最大的榕树。它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有许多许多...

发生过的历史故事(详细)
汉鸿嘉三年(前18),成帝刘骜微服巡行,经过阳阿公主家,见歌女赵飞燕艳丽非常,便召她入宫,极为宠幸。不久,成帝又将其妹赵合德召入宫中,封赵氏姊妹为婕妤。从此赵氏姐妹贵倾后宫,原来受成帝宠幸的许皇后和班婕妤都失宠。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赵飞燕又诬告许皇后、班婕妤有邪媒之...

有正能量的历史小故事50字
于是,上帝让爱神留在天堂,将恶鬼打入了地狱。 感悟:内心有爱,得到的是欢乐;内心有恨,得到的只是痛苦。 故事5:有位先生委托两个人评估一块他颇有兴趣的土地。 『拾』 历史故事 简短50字 吃晚饭的休息时候家里没有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核心是主张接线前把伤势伤势办专的排场,一些大司马龚不同意属你就去学校生...

到现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只剩71位,历经无数磨难,他们都有哪些故事?
杨翠英活了下来,晚年生活得幸福美满。值得一说的是杨翠英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但是不幸的是她已经逝世了,享年96岁,我们期望老人和她的家人们能够在天堂团聚,原老人一路走好。他们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他们的故事是悲剧,也是一段历史,这是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勿忘国耻。

小学四年级历史故事有哪些100字?
小学四年级历史故事有以下几个:1、孟姜女哭倒长城 孟姜女为陕西人,年十六,一天在家后园洗澡,被逃进园中躲避抓夫修长城的范杞看到,于是孟姜女就嫁给了范杞,在他们成婚之际被官府发现,于是将范杞抓到山海关修长城。这一去就是三年,杳无音信。北方冬天寒冷,孟姜女就做好棉衣,历经千辛万苦,来...

江门地区有什么名胜古迹,鲜人为知的历史故事呢?
历史故事:江门, 其地名最早见于明初《秫坡集》第五卷,由黎贞代朱二尹作的《江门送别图》序文上。元末明初,元至正后期至明洪武初年(约1360~1370年),在肄水(西江)出口江门海西岸地域形成商贸墟集,称江门墟。明万历年间,属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辖。清朝,清沿明制。康熙年间,江门墟仍为...

杭州的别称有什么历史故事
关于杭州钱塘名称的来历,也有一个故事。传说历史上曾有一个名叫华信的地方官,想筑塘拦江,就欺骗百姓说,凡有人挑土一斛到江边并送到塘上的,给钱一千。消息传出后,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挑土石而来。但是当老百姓将土石挑到江边后,华信却背信弃义地说没钱可给。百姓非常气愤,便将挑来的土石...

古代遗迹现状或历史、相关故事
古代遗迹现状有关资料古代遗迹历史有关资料古代遗迹相关故事什么遗迹都可以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蓅訫語 2010-03-22...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主要景点: 1、寒山寺位于姑苏城外枫桥...

摘录50个历史故事(越短越好)有加分
摘录50个历史故事(越短越好)有加分 越短越好)有加分... 越短越好)有加分 展开  我来答 14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13:一边是为了冠军理想球员的天堂,另一边是为了赚钱买房者的最爱... 14:一边是总理的球队,另一边是米兰在野市长的球队... 15:一边被另外一边称为“...

长葛市13677873505: 武则天在位时的最大的建筑 -
锻呢威麦: 按史书记载,应该是明堂、天堂. 公元688年春,武后排斥众议,拆除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在其地建明堂.明堂建在台基上,方300尺(88米),高294尺(86米),三层.下层为平面正方形,中层为十二边形,上层为二十四边形.中、上层均为圆顶,上层顶上立铁凤,高一丈(2.94米).以后又在明堂之北隋大业殿处建高五层的天堂,以贮巨大的佛像.明堂、天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充分显示了唐代极盛期建筑的高度水平.明堂、天堂的建造,一改宫中主殿为单层的传统,极大地改变了洛阳宫的面貌和立体轮廓,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

长葛市13677873505: 明堂的意义 -
锻呢威麦: 明堂不仅规模宏大,又是标新立异、时髦华丽之作.武则天以独特的方式和创新精神建造明堂,“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一反过去拗于周制的复古传 统和呆板四方的单层建筑模式,又在内涵上继承了传统明堂“象天法地...

长葛市13677873505: 天堂明堂景区值得去吗? -
锻呢威麦: 天堂明堂景区值得去. 趣味性挺强的,互动性比较好.分天堂和明堂,昔日女皇武则天理政、生活、礼佛的场所. 明堂共二层,一座凌空遗址而兴的轻钢架结构的保护性建筑,能展现遗址的全貌.一楼有影视厅、沿革厅、文化厅、政绩厅等....

长葛市13677873505: 武则天在哪里登基
锻呢威麦: 武则天在洛阳登基,在13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号"圣神皇帝".定都于洛阳,号称神都.她在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修建了明堂、天堂、天枢等建筑,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使隋唐洛阳城紫微宫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明堂、天堂是女皇武则天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广阔的隋唐洛阳城遗址群中,明堂、天堂亦被称为紫微城的核心所在.这里是女皇武则天在神都洛阳的政治权利中心.明堂是唐洛阳紫微宫正殿,是武则天执政的皇宫正殿,又称"万象神宫",天堂是武则天的皇家礼佛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的建筑.

长葛市13677873505: 武则天时期俢建工程的顺序是什么? -
锻呢威麦: 武则天到洛阳以后,建了明堂、天堂和天枢的三天工程. 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初明堂既成,太后命僧怀义作纻(麻织成的布)大像,其小指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构天堂以贮之.堂始构,为风所摧.更构之,日役万人,釆木江岭,数年...

长葛市13677873505: 洛阳天堂明堂用旅游年票是只能去一次还是不限次数 -
锻呢威麦: 不限次数,但是里面有收费项目.

长葛市13677873505: 写明堂的作文 -
锻呢威麦: 8月3日,小记者们来到了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参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是洛阳历史和隋唐中原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主要有武则天时期的“明堂”和“天堂”. 进入遗址公园的大门,首先仰入眼帘的是一座与宫殿相似的绿色大楼,...

长葛市13677873505: 通天浮屠是真的存在吗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
锻呢威麦: 有原型 当然比通天浮屠小的多 公元688年春,武后排斥众议,拆除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在其地建明堂.而当时的明堂、天堂是当时洛阳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明堂高约86米,而天堂第三层则可俯瞰明堂. 明堂建在台基上,方300尺(88米),高294尺(86米),三层.下层为平面正方形,中层为十二边形,上层为二十四边形.中、上层均为圆顶,上层顶上立铁凤,高一丈(2.94米).以后又在明堂之北隋大业殿处建高五层的天堂,以贮巨大的佛像.

长葛市13677873505: 洛阳天堂里的文物有哪些? -
锻呢威麦: 天堂遗址位于明堂遗址西北155米,处于宫城轴线区域西侧,是一处方形台基上有五重圆形承重基础的建筑基址,形制非常独特,是武则天命薛怀义主持建造的用以贮佛像的佛堂建筑.天堂基址仅存台基基础,其东面与宫城西步廊相连,北面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