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

作者&投稿:禄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悲惨世界的内容介绍~



  《悲惨世界》。读起来甚是晦涩和平淡,都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这大概是大多数朋友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时的感受。然而,只要你坚持下来,再坚持一下,就会发现里边一个个受难的灵魂描写是多么逼真,因理性而深邃。
  芳汀,我们看着她由一个天真的少女一步步堕入苦难的深渊,纵有些许援助之手,终不免归于毁灭。
  一开始,Two Fours,她就这样跟着这帮人优哉游哉、寻欢作乐。这是怎样一种状态呢?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未来与这样任性的后果。她什么都不想,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想过什么,她理所当然地将自己的一辈子依附于一个男人,一群年轻人,天真地以为这就是生活,就是生命。惋叹!
  异变突起!四个男人理所当然的离她们而去。哼,又是“理所当然”,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没有依靠的芳汀决定回家乡靠自己的劳动度日,并且养活自己心爱的孩子。在路上,她无意遇到了一户开客栈的人家,他家有两个可爱的小姑娘,她决定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他们。谁又知道,这个决定正是把她推向苦难深渊的罪魁之一!谁也没有办法避免和挽回这一切,就因为她额头上分明刻着“穷人”两个字。你是弱者,你理应遭遇不公,这有什么值得谈的,这就是这个社会的逻辑!愤慨!
  谁叫这是一个故事呢?故事就是有这样那样的巧合。她进了化名为马德兰的冉阿让的工厂干活。可不久情况又有变化了,德纳第夫妇昧心屡屡向芳汀索要各种费用,而此时,有人察觉了她的“身份”、她的“过去”,她有“私生子”的“耻辱”的过去。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虚伪地讲什么道德伦理,在他们自己都还不具备自己所要求的一切时,就充作法官审判别人了。
  失去生活主要来源的芳汀开始做各种粗活,因为她还要供养她的小宝贝哩!她默默的做着一切,让我们不禁越看越心酸。同情!
  德纳第夫妇见芳汀不好好寄钱了,就想各种办法谎称“小百灵鸟”生病了,重病,急需钱。芳汀的情况越来越不妙,她连自己都顾不了,可她还是装作麻木地剪掉了一头漂亮的金发,接着又拔掉了自己的门牙!那时她是怎样的心情呢?没有悲伤,没有遗憾,没有惋惜,没有追悔,没有怨恨,她没有了常人应有的感情,反而因为女儿的病可能会很快好起来而高兴!悲痛!
  没有办法。她当了妓女。接着因为一个贵族公子的无礼而被沙威问罪。
  她很不幸,她为自己申辩,她以为她有这样的权利;她又很幸运,她一生最敬重的“马德兰先生”又来救她了。就在此时芳汀对这个“坏蛋”的态度转变了。她多么善良,多么容易改变观点。她好天真,以为人都像她想的那样好。
  因为重病她被送入医务室治疗。这里应该是她一生中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了,不是我咒她,她的一生确实是太悲苦了!
  他开始强烈的想念孩子了,她想要她在她身边。马德兰先生在努力地帮她,可他也不是万能的,德纳第夫妇更加贪婪了,他们想在“小百灵”身上大赚一笔。后来连马德兰本人都陷入了麻烦,这件事被一拖再拖。
  再那个夜晚,马德兰赴重罪法庭的那晚,芳汀满心以为他会按时来看她,她固执的等待。病中的她以为他接自己的宝贝女儿去了,满心欢喜,热切期盼。可上帝还是丢给她一个灰暗冰冷的结果,握着马德兰先生的手,她幻想女儿已经接来了,并且乖乖地不吵不闹以为这样就可以见到她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小女人情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可越是这样越让我们感到悲痛欲绝!上帝啊!
  归于寂灭。

  冉阿让(Jean Valjean)
  ——一个逃犯,英雄和圣人的故事

  事实上《悲》剧里真正的圣人是米里哀主教,这个在小说中占据了开头几个章节而在音乐剧里只是一闪而过的角色。TAC中的主教声音清澈得脱俗,怀着一种直接来自上帝的怜悯,短短几句唱词颇为感人。由他所引导出的“善”被冉延续下去,贯穿整剧。
  冉阿让,这个在监狱里就给这个社会定了罪的“恶徒”能在这短短的相遇之下接受这种博大力量的感染并自我拯救,这在音乐剧中也许会显得很突兀,毕竟它把雨果大篇幅的心里话动浓缩为一首What Have I Done?
  在我看来这种改编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我们不该忽略雨果所相信的人天性中的“善”——冉在年轻无知时就已经表现出知恩图报,为亲人献身这些善良的天性(my sister’s child’s close to death)。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理性的思考也起了很大作用—— “冉阿让只是个无知的人,并不是个愚蠢的人,他心里生来就燃着性灵的光。”

  《悲》剧中冉有许多内心独白的地方,比如What Have I Done?和Who am I?这两段独白体现了基督教关于自我拯救的思想。冉正是通过一歩歩的自我拯救修缮自身,成为一个虔诚的圣徒。他拯救自己,也拯救他人。

  Bring Him Home悲天悯人的独白,我在听的时候似乎看见从云霄中透下一线光照在冉的身上,而冉正低头无限怜惜地看着马吕斯。——If I die ,let me die,let him live

  小说中的冉进入街垒后一直不声不响地帮助和照顾起义者,另一方面他又不愿用子弹伤害国民自卫军人,似乎他背负的是众人的苦难,“他是拯救众人的人。”公白飞这么说。
  但是冉阿让这个“圣人”与米里哀主教又不同,他身上带着更多的性情,人情味更浓。在他心中“人”这个字向来就是比“法律”“秩序”这些字眼要大,从音乐剧一开始与沙威的对峙他就表明不愿做a slave of the law。他表现出的顽强和不卑不亢正体现了一个人的尊严。
  他把芳汀临终的嘱托当作自己的责任去完成,在我看来这是他天性中的亲情扩大为了一种博爱,(冉的姐姐在他坐牢的时候带着最小的孩子去巴黎做了女工,从此音讯全无)以后他与珂赛特的感情也是对他失去的亲情的一种补偿。

  芳汀(Fantine)
  ——社会收买了一个奴隶。向谁收买?向贫苦收买。

  “金发美人”芳汀,雨果曾写“芳汀就是欢乐,芳汀也就是贞操。”芳汀是美的,雨果毫不吝惜笔墨来描写美人;芳汀有自爱自重的美德。

  看这样一个人堕为公娼尤其叫人难受,芳汀的自重反而造就了她的不幸。

  《悲》剧中刚出场时芳汀还是位风韵犹在的美人,I Dream A Dream悼念她对爱情的忠贞和逝去的欢乐时光。

  为了女儿芳汀廉价出卖了自己,接受社会的压迫。(——“它压迫妇女,就是说压迫柔情,压迫弱质,压迫美貌,压迫母性。”)

  马吕斯(Marius)
  ——他正处于人生中深沉和天真几乎相等各占思想一半的时期。

  “我能想象马吕斯的爱情是怎么回事!马吕斯是一种雾气,他也许找到了一种水蒸气。马吕斯是各诗人类型的人。所谓诗人,就是疯子……一往情深竟然忘了亲吻。在地球上玉洁冰清,在无极中成双成对。他们是两个能感觉的灵魂,他们双双在星星里就寝。”——格朗泰尔

  马吕斯这个浪漫情人脑子里装着最纯洁的爱情,据说他是青年雨果的写照,他追求珂赛特如同雨果之追求阿黛尔。也许因此马吕斯的感情才写得如此细腻。

  看小说的时候一直不喜欢马吕斯。是因为他优柔寡断,太感情用事?还是因为他性格保守,思想不成熟?还是因为他对冉阿让的误解?是因为他显得真实才让我不喜欢吗?
  我似乎得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看第三遍小说的时候我得出的结论是:他为爱情而盲目的行为让我不舒服。我丝毫不是贬低爱情,但是就像是傅雷先生所说的,生活中有些原则是在爱情之上的,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马吕斯,在他思想摇摆不定左右为难时,常是爱情影响了他的决定,而他后来对冉阿让的曲解显得不理智,我看这其中对珂赛特的爱也有很大影响。

  我这么说可能太苛刻了,毕竟马吕斯还有许多高贵的品格。在我眼里,马吕斯的动人之处就是他的善良和真挚,对爱情的忠诚,对友情的忠诚。音乐剧中尤其如此。他在朋友们大谈革命时冒失地闯进来抒发自己的春梦;他对爱潘妮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Eponine!I’m lost until she’s found)他甘愿与朋友共生死(my place is here,I fight with you!)为朋友们的死他真切地悲痛(Oh my friends, my friends, forgive me that I live and you’re gone)。

  珂赛特(Cosette)
  ——她让见到她的人仿佛感到如见春光,如见晓色。

  珂赛特也许是雨果心目中的理想情人,她美丽,温顺,天真纯洁,对父亲和情人都十分顺从。不过这使得她的个性被冲淡了,没什么特色。小说中除了描写她与马吕斯的恋爱经过还比较有意思,以后就没什么意思了。

  音乐剧中的珂赛特依然是位乖巧的大家闺秀,她的幸福是由芳汀,冉阿让还有爱潘妮的苦难换来的,同情的眼光自然会集中在其他三人身上。

  爱潘妮(Eponine)
  ——贫苦中的一朵玫瑰。Her life was cold and dark, yet she was unafraid.
  她没有美丽的容颜,高贵的身份,得体的谈吐,优雅的姿态,她的第一次出场,就是这样的突兀。
  是的,这个姑娘有着无数穷苦人共有的缺点,肮脏,无礼,没教养,粗鲁….没有人来教导她是非观念,甚至于——羞耻心。生活的苦难过早的压到了她的肩上,她不得不用瘦弱的肩膀去承担。她还不满十六岁,这本该端坐在闺房,对镜贴华黄的美好年华。她像野地里的一株无人看管的杂草,任凭风吹日晒,慢慢竟也长大了。她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就是——活下去!她害怕被拒绝,不在乎使用任何一种手段,即使是,交付自己的身体。饥饿像一匹恶狼,时时啃噬她虚弱的身体。
  她一无所有,唯有苦难生活赋予她的,杂草般坚强的毅力,独立,大胆而热烈的性情。这个美好男子,马吕斯先生,猝不及防的闯入她的生命。这个人跟她所见过的任何一个男子都不一样,在她不长的生命里,见过的男人种,她自他们浑浊的,贪婪的,狠毒的.....眼睛里看到的,无一不是——目的。马吕斯先生没有,他的眼神清澈,像一片没有被污染的天空。里面,有白云的冰块轻轻碰撞,明净而纯洁。这眼睛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让她感到圣洁,也让她感到羞耻。这是她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以致她对自己长久习以为常的生活,有了一丝犹疑。这个骄傲而天真的姑娘啊,她不知道,这样的眼神,叫做悲悯。从此,开始了她矛盾而痛苦的挣扎。
  爱情,来得那么迅疾。有的时候并不需要特别理由,或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爱的那么疯狂,又那么绝望。仿佛中了邪一般,迷恋上他的一切,好奇他的一切。像被鬼附了身,不由自主的尾随他的身后。冻得通红的双脚踏过冰冷的伦敦大街,走过马白夫公公的小园子,市镇府,郊外那栋大房子,咚咚作响,像一阵风。当她用那张愁苦的脸看着你,不管何时,不带任何的表情,仿佛活了几千几万年,洞悉了世事沧桑。只有那双空洞的大眼睛,偶尔闪过的光亮神采,才让人惊觉,这是个青春正好的姑娘!那是她在看到他的笑容时,瞬间流露的真情。更多的时候,她冷漠的脸庞,是不太高明的面具,小心翼翼的掩藏着隐秘的心事。
  她在窗口偷偷张望,珂赛特,高贵而美丽的富家小姐,白皙秀丽的面庞,金色卷发,丝绒帽子,带绣花的裙子,缎带短统靴。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理直气壮。更重要的是,他爱她啊。当她告诉他,她已经得到了地址时,她明明白白的看到他眼中,是抑制不住的狂喜,闪耀的光芒,像一小簇火红的火焰,烫伤她的眼睛。虽然是意料之中地结果,可她仍固执地给自己一个虚无的希望,如今这残酷的现实给她重重一创。她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失落,那双哀怨的眼睛分明出卖了她。哦,她喃喃地说,你看他是多么地开心。她的感情,是无根的浮萍,漫漫疯长,却难以依靠。
  更加的沉默,像是生活在黑暗中的精灵,只剩下隐约的黑影。日日在花园中花前月下幽会的情侣,两个沉浸在无边的甜蜜缱绻中的男女。不会知道,漆黑幽暗的花园外,还有个孤单而绝决的身影。每日以朝圣者的姿态,无比虔诚的来赴她,一个人的,约会。她端坐地上,一身破衣,摆弄着乱糟糟的头发,口内无所谓的哼着不成调的曲子。本来漫不经心的调子,在这个姑娘的声音里,却听到了一丝幽怨,哀伤,让他人的心也被无端揪起。日日与她相伴的,是一把清冷月光,半盏昏黄路灯,斑驳的院墙,还有,好似能吹透人心的,冷风。风起,树叶烦躁的沙沙作响,她瘦弱的肩头,微微震颤。他们更不会知道,她那一日为他们抵挡的一场,残酷灾难。她的对面,是父亲,以及他带来的一群魔鬼。他们叫嚣着,咆哮着,她被激怒了,紧紧护着门口,口气凶狠而坚决。不是没有恐惧,她清楚的听到自己的牙齿咯咯乱响,心怦怦地跳。但是她更清楚的知道,她该做什么。
  战火纷飞的巴黎街头,子弹呼啸而过,穿透了手掌,穿过她单薄的身体。喧嚣声,号叫声,哭泣声……她自这嘈杂声中,转头,搜寻——那个俊朗的身影,依然完美的让她心醉。她心安然,凄然苍白一笑,柔弱中带着满足。用尽所有力气爬到他的身边,在她终其一生去守候的男子怀中,完成了她短暂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舞蹈。她对他说:我想也许我早就有点爱您呢。这大概是她说过的最深情的一句话。其他的,都不在意了。赤裸双脚走过的路,漫漫长夜里的守候,无数日子在他身后追寻的虚无影子,为他们抵挡的一场灾难,以及背叛了的父亲…….这一切是落入了光怪陆离的宇宙隧道,还是湮灭在历史的灰烬里,都不在意了。这个女子,是乱世里一朵盛放的玫瑰,坚强,独立,热烈。总是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即使在最后一刻。

  沙威(Javert)
  ——他用直线的眼光去理解人世间最曲折的事物,他深信自己的作用,热爱自己的职务。他做暗探,如同别人做神甫一样。

  在沙威刚出场时,雨果就将他的复杂性格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这个人物一出场就相当吸引人,而且他一出场似乎就做定了冉阿让的死对头。音乐剧中一开场就把二人的对立关系摆在观众面前,使人印象深刻。事实上,沙威与冉阿让两人追捕与被追捕的关系在小说和音乐剧中都是一条主线。

  按照惯常的套路,冉阿让,这个“英雄和圣人”,在他走上圣殿的道路上也需要一个强劲的对手,一个厉害的角色。这个对手不仅能给他造成各种险境,而且在人格上也足以与他相抗衡。因此沙威这个形象,既要与冉阿让相对立,也不能有任何卑劣低下的品性,何况已经有了一个小人德纳第。(“沙威凶,但决不下贱”)按照雨果的说法,是既让人憎恶又着实令人钦佩。

  看过评论说沙威被看作现代警察的典范形象。他冷峻,机警,有锐利的眼光和猎犬般的嗅觉,追捕犯人可以乔装打扮成乞丐侦察,那种执着和毅力让我想到了福尔摩斯,(雨果的确用当时的一个真实的侦探维多克来形容他)你甚至会感叹沙威生不逢时。

  可以说沙威的性格达到了一种另类的完美。这种完美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缺陷就是冷酷和缺乏人情味。所有温情,浪漫这些词都与沙威这个名字风马牛不相及,而他所有可以称之为热情的东西都放在他的工作上。这个似乎天生就要做警察的人,对自己的职责有一种偏执的狂热,在他眼里“法律”“秩序”就是一切。(这种人格的一个对立面是冉阿让,另一种对立的表现形式则是安灼拉。)

  (The Confrontation)“Valjean, at last, we see each other plain……”沙威的那种表情(参见TAC录像)就像是猎人看着已入陷阱的猎物——“执迷于某种信念的人,在纵姿暴戾的时候,有一种寡而诚的欢乐,这样的欢乐,莫名其妙地竟是一种阴森而又令人起敬的光芒。”此时的沙威正处在这样一种光芒中。 至少我们可以说沙威是无愧于他自己的。
  沙威很少去思考什么,他总是对自己该做的事情十分清楚。而当他真正开始思考的时候,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为 了捍卫自己的信念,沙威只有去死——这同样是他过激的耿直性格决定的。他跳进了塞纳河最凶险的激流中,离开了这个“属于冉阿让的世界”。

  安灼拉(Enjolras)
  ——当他那运用心思的神色从眼中射出来时,人们见了,也许会说他在前生的某一世便经历过革命风暴了。

  一直想把安灼拉跟沙威做一个比较。这两个人在小说和音乐剧中都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在我眼里却有如此多的相近之出。性格上同样是刚毅,冷峻,自信,坚定,对待敌人同样凶猛骇人,对自己的信念同样是执着到了近于偏执的地步。在生活习惯上同样是自制,独居,女性和浪漫这些词与他们都毫不搭边。不同的是两人一个是外貌阴森的形彪大汉(在雨果的笔下可以说是相当丑的)一个是外形英俊的娇弱青年;一个生来就做了社会制度的卫护者,另一个天生就是革命者。小说里说沙威做暗探如同别人做神甫一样,音乐剧里的安灼拉的一句:“Here upon these stones we’ll build our barricade”,正用了耶稣那句:“Here upon these stones I’ll build my church”。

  我眼中的安灼拉与另一个的最大区别就是他的热情和人情味,这不仅仅是价值观的区别。沙威的冷是南极式的严酷,安灼拉的冷是覆盖在火山表面的冰层,他的热情似乎随时能带着岩浆爆发出来。他的冷静是他的武器。

  “一个人能冷若冰霜而又猛如烈火,这真是不可思议。”——博须埃

  如果说《悲惨世界》的两个大背景是残酷的社会和壮烈的革命,沙威象征了前一个,安灼拉则代表后一个。提起安灼拉,似乎就能想象到《自由引导人民》这样的画面,能看见他身后街垒上的飘扬的红旗和滚滚的硝烟。有时我觉得他跟那面红旗已经联成一个整体,音乐剧中安灼拉最后也是死在红旗上。

  一方面他有过激的思想,在要求进步的道路上坚持使用暴力;另一方面他的眼光放在人类的解放上,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却不是个空想主义者,这种对理想的感情真挚而高尚。

  在我看来《悲》剧的整个色调是灰暗的,唯有有三种光曾照亮这个舞台——冉阿让的仁爱是乌云密布的天空透下来的光,马吕斯与珂塞特的爱情是世俗间迸发的温馨的光,安灼拉则是耸立巴黎城市之上的火炬,虽然未能长存,却以它的光和热照亮过一些人。
  在安灼拉的性格种,我最看重的也是热情和人情。小说中的安灼拉坚持暴力也仇恨杀戮(“死,我利用你,但是我恨你”);他在毫不犹豫开枪打死一个年轻军官的同时会流下一滴眼泪。(Enjolras的中文译名里正有一个灼热的“灼”字,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

  格朗泰尔(Grantaire)
  ——他的精神可以不要信念,他的心却不能没有友情。这是种深深的矛盾,因为感情也是一种信念。

  在一群朝气蓬勃的年青人中总会有这样一两个人:他说起话来哇啦哇啦,狂放不羁,行为浪荡滑稽,疯疯癫癫,而他本性又是忠厚的,与大家的关系相处的都不错。他是这个坚定团体里的小扰动,是一道调味剂。

  格朗泰尔无疑属于这样一种人。不过他在小说里最大的作用是充当“安灼拉的背面”和“安灼拉的卫星”。

  “一个无所不疑的人依附一个一无所疑的人,这是和色彩配合律一样简单的。”

  我在读小说的时候曾认为安灼拉最大的失败不是起义没能推翻政府,而是要跟格朗泰尔这么个荒唐的家伙纠缠不清“他经常受到安灼拉的冲撞,严厉的摈斥,被撵以后,仍旧回来”(这种感觉可以在CSR里找到)

  不过在音乐剧里格朗泰尔还是能够获得安灼拉的信任。在那一群性格各异的青年学生中,不是温和儒雅的公白飞,不是聪明潇洒的古费拉克,不是多情善感的勃鲁维尔,而是格朗泰尔的形象被突出,也许正是因为他与安灼拉和马吕斯的性格都如此不同。但是我觉得音乐剧的格朗泰尔这个形象加入了许多小说里属于古费拉克的东西。他喜欢揶揄马吕斯,喜欢说些豪迈的玩笑话("Give me brandy on my breath, and I'll breathe them all to death!"TAC录象中,格朗泰尔把手臂靠在马吕斯肩上,马吕斯用手扇了扇鼻子,好象真的被他的冲天酒气熏到了)在大家都慷慨激昂高歌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时只有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站在一边(TAC录象)。

  这个对什么都怀疑都不在乎的酒鬼也有在乎的时候,Drink With Me在酒精的催化下他的怀疑精神又一次被激发出来。TAC唱的极其痛苦,也许本不该如此痛苦的,他是在质问安灼拉吗?他在为自己和朋友的死感到不值?难道他不是已经做好了要和大家一起牺牲的准备?也许在死亡真正到来的时候人会对曾经认定的事情又会有一些动摇。TAC中,格朗泰尔台起眼睛,毫不畏惧地面对安灼拉严厉的眼光,他这个“背面”也会小小地反抗一下自己精神的依赖面。

  If I die, I die with you.我相信这是格朗泰尔的心里话。

  小说中的格朗泰尔又是怎样的?他用温和的眼睛望着安灼拉,嘴里说:“让我睡在这儿……直到我死在这儿。”——最后格朗泰尔如愿以偿地跟安灼拉一同接受枪决,被打倒在安灼拉脚下,不过在此之前他的确一直在睡觉

  伽弗洛什(Govroche)
  ——你让巴黎和儿童这两粒火星相互接触,便会迸射出一个小人儿。

  小说中的伽弗洛什是德纳第夫妇的大儿子,爱潘妮的弟弟,而事实证明孩子的天性跟父母没有太大关系。他热爱自由,乐观大胆,和格朗泰尔一样,他的出现使《悲惨世界》的大背景色彩丰富。
  马吕斯是生长在温室里的花儿,只有当他和家里赌气,离开养育自己的温室后才成长起来;伽弗洛什则是生来就被摔在巴黎的街道上,是生长在污泥里的小草,散发出奇异的芬芳。
  有两种东西伽弗洛什似乎是天生的:英雄气概和文学天赋。(“伽弗洛什是个有文学修养的野孩子”)他的文学修养偏向喜剧方面。伽弗洛什对民谣非常熟悉,喜欢自编自唱,“他生来就有那么一种无法形容无从预料的风趣”。
  “有两种事是他经常想到却又始终没有做到的:推翻政府和缝补自己的裤子。”
  伽弗洛什的加入表现出了巴黎的革命气氛,他的加入使起义增加了欢快的节奏。

  “给你一枝步枪!”古费拉克说。
  “嘿!”伽弗洛什回驳说,“为什么不?一八三O年我们和查里十世翻脸的时候,我便有过一枝!”
  安灼拉耸了耸肩头。“要等大人都有了,才分给孩子。”
  伽弗洛什趾高气扬地转身对着他回答说:“要是你比我先死,我便接你的枪。”
  “野孩子!”安灼拉说
  “毛头小伙子!”伽弗洛什说

  我想连一贯严肃的安灼拉这时都不禁莞尔。伽弗洛什就象只小牛虻,快乐地在巴黎的街垒中飞来飞去,这里叮一下,那里刺一下。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欢乐的气氛。
  小说里的伽弗洛什大概十一二岁,音乐剧里的好象更小一点。在音乐剧里,伽弗洛什总是摆出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言语带着调侃。Little People是属于伽弗洛什的诙谐的主题,他用这个主题嘲笑沙威,最终也在自己的歌声中倒下。
  在枪林弹雨中唱歌的伽弗洛什更象个小战神,在中弹后还坚持把几句歌词唱完:“我是倒下了,这只能怪伏尔泰……”不过小说中伽弗洛什的法国歌谣让人看不懂,也许这就是英文版改成简单的Little People的原因。CSR的伽弗洛什听起来比较年幼,好象有些底气不足,但我觉得他表现的中弹时候的感觉也是真实的,小家伙似乎是疼得咬着牙唱着歌在鼓励自己,不过没有小说中小伽弗洛什的那种气概了。

  德纳第夫妇(Thenardier)
  ——作恶的穷人

  关于这两个人似乎没有太多好说的东西。雨果借这一对夫妇说明有时人的罪恶无法解释的。如果说冉阿让是被他天性中的“善”所拯救,德纳第估计在成人之前就已经让它湮灭了。小说中德纳第太太对女儿的母爱还可看作是仅存人性的表现,德纳第本人则是个不折不扣的无赖和恶棍,他为了钱可以坑蒙拐骗无所不作,不过怎么也发迹不起来,最后还沦落成了乞丐流氓帮主。(爱潘妮的性格中也许还有一点与父母相象的地方,但他们居然能生出象伽弗洛什这样天性优良的品种,真是遗传学上的奇迹)

  在这部壮丽的音乐剧中,有圣人,有英雄,有浪漫的情人,也要有小丑式的小人来作陪衬,德纳第夫妇在音乐剧中的作用除了推动情节发展就是搞笑。德纳第出场时打着酒嗝,那副行头和那德行怎么看怎么让我想到文学上著名的吝啬鬼;德纳第大娘不是泼妇就是巫婆的形象,或者是二者的结合(每次我听到她在那作出一副自怜的感叹:“Think he's quite a lover but there's not much there……”总是要笑出来)

困难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但是不能心急,慢慢在迷途中寻找方向,到时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Les
Miserables》)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Will
you
join
in
our
crusade?
Who
will
be
strong
and
stand
with
me?
Beyond
the
barricade
Is
there
a
world
you
long
to
see?
Then
join
in
the
fight!
That
will
give
you
the
right
to
be
free!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Will
you
give
all
you
can
give
So
that
our
banner
may
advance
Some
will
fall
and
some
will
live
Will
you
stand
up
and
take
your
chance?
The
blood
of
the
martyrs
Will
water
the
meadows
of
France!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今天的解释今天的解释是什么
。注音是:ㄐ一ㄣㄊ一ㄢ。拼音是:jīntiān。今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说话时的这一天。引苏曼殊《惨世界》第三回:“十九年前,我还有一张木床;今天夜里,就变成石头床了。”巴金《探索集·大镜子》:“前天看是这样;...

原来比喻诗歌写得清新后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娇艳如出水芙蓉。”清·余怀《板桥杂记·马娇》:马娇字婉容,姿首清丽,濯濯如春月柳,滟滟如出水芙蓉,真不愧娇之一字也。《花月痕》第七回:“ 秋痕转过脸来,却不是秋痕 ,又另是一个丽人,濯濯如春月柳,灩灩如出水芙蓉,比 秋痕还好。”苏曼殊《惨世界》第...

前字组词
前组词有:以前、前进、前方、从前、提前、前门、前天、前后、往前、跟前、先前、前边等。一、以前 [ yǐ qián ]1、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早的时期。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想到此处,便觉魂趋梦绕,胆怯心惊,较之未睡以前更加烦躁。”2、泛指从前,以往。苏曼殊《惨世界》第三回:“...

仁君的诗句仁君的诗句是什么
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元施惠《幽闺记·罔害皤良》:“见_仁君迁都避,纷纷从者如归市。”苏曼殊《惨世界》第十二回:“把杀害他祖宗的仇人,当做圣主仁君看待。”⒉犹言明公,古代对有地位、声望者的尊称。引汉阮_《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乃使仁君_然自_,以是忿忿,...

女生说小九九指的是什么?
“九九”这个词,来源于《九九乘法歌诀》,与现在不同,在中国古代,歌诀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得四”为止,因为歌诀的前两个字为“九九”,因此也简称为“九九歌”或“九九”。详细释义 苏曼殊 《惨世界》第十回:“就是算学罢,那小九九的算盘,我们也都会的。” 比喻为自己的打算。

水浒传 人与海 骆驼的样子 惨世界 呐喊 铁是怎样炼成的 蛙 老头这些文 ...
水浒传——施耐庵 老人与海——海明威 骆驼祥子——老舍 悲惨世界——雨果 呐喊——鲁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蛙——莫言

今天的词语今天的词语是什么
(2)用在指一天之中某个时候的名词前面,表示指的是今天的某个时候。(3)此刻,现在;当前。二、引证解释⒈说话时的这一天。引苏曼殊《惨世界》第三回:“十九年前,我还有一张木床;今天夜里,就变成石头床了。”巴金《探索集·大镜子》:“前天看是这样;昨天看也是这样;今天看仍然是这样。”...

天气组词有哪些
天组词有:今天、冬天、明天、天气、天地、半天、阴天、天生、天平、天桥等。气组词有:闷气、出气、气脉、吐气、气性、胆气、秽气、气盛、贫气、气井等。一、今天 [ jīn tiān ]1、说话时的这一天。苏曼殊《惨世界》第三回:“十九年前,我还有一张木床;今天夜里,就变成石头床了。”2、当今;...

少陪的网络解释少陪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二、引证解释⒈客套语。对人表示因事不能相陪。引苏曼殊《惨世界》第九回:“那老者和美丽也都_一声‘就此少陪’,转身去了。”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刘伯英:‘诸公请坐,我明天回四川去,让我赶写几封要紧的信,少陪少陪,随便坐。’”周立波《扫盲志异》:“‘少陪了’,...

四万万同胞是多少人
李渔 《风筝误·贺岁》:“就是世兄与小侄呵,一样的壎箎奏雅,与同胞何异。”巴金 《家》三一:“觉民是他的同胞兄弟,他也爱 觉民 。”苏曼殊 《惨世界》第十二回:“取来富户的财产,当分给……穷苦的同胞。”田汉 《砍不倒的阿里山》诗:“隔着滔滔的海波,我们听见台湾同胞在呐喊。”...

虎丘区15521857177: 悲惨世界 - 搜狗百科
枞骆惠尔: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虎丘区15521857177: 雨果的《悲惨世界》的主要内容? -
枞骆惠尔:[答案] 准确简洁地说就是写一个名叫冉阿让的穷人偷了一块面包坐了10多年牢 后出来后他决心做个好人 一心想着做善事 却屡遭厄运.

虎丘区15521857177: 悲惨世界讲述了什么 -
枞骆惠尔: 《悲惨世界》内容梗概 1802年,因偷取一块面包并数次企图越狱而被判处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让结束了法国南部土伦苦役场的苦难生活.获释后前往指定城市的途中,疲惫困顿的冉·阿让推开了当地受人尊重的主教大人卞福汝的大门.好心的...

虎丘区15521857177: 《悲惨世界》的 精彩片段及点评精彩片段可以不全打下来,不过要说明是《悲惨世界》中的哪一章.一定要有点评,可以从倍的地方找来,也可以自己编.这个... -
枞骆惠尔:[答案] 在第一章《芳汀》里关于米里哀.卞福汝主教对冉阿让的感化的一段. 对于苦役犯冉阿让,主教没有任何的鄙视,而是诚心的... 也有相应的精彩片段描写. 整本书表现了雨果主张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只有“真善美”才是主宰世界的思想

虎丘区15521857177: 《悲惨世界》的所有名言 -
枞骆惠尔:[答案] 在社会的土壤下面,处处都有活动,有的为善,有的为恶—— 《悲惨世界》 人类有一个暴君,那就是蒙昧.—— 《悲惨世界》 社会的罪,在于不办义务教育,它负有制造黑暗的责任.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了黑暗,罪...

虎丘区15521857177: 《悲惨世界》主要内容
枞骆惠尔: 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

虎丘区15521857177: 《悲惨世界》简介 -
枞骆惠尔: 这是一部雄浑的史诗,是一个人的史诗,但又不限于个人的意义.主人公冉阿让一生的道路是那么坎坷,几乎具有了各种非凡的活力,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的主人公.这个人物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的道德精神方...

虎丘区15521857177: 雨果的《悲惨世界》在什么样的情况写出来的 -
枞骆惠尔:[答案] 背景 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二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 在此基础上,他不仅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调整,还大量增添新内容,终于续写完全书,定名为《悲惨世界》.

虎丘区15521857177: 《悲惨世界》题目的含义?《悲惨世界》是一部世界名著.但,为什么要叫做《悲惨世界》?或许,这个名字的含义是什么?希望各位大虾, -
枞骆惠尔:[答案] 他讲述四个人的故事----一个教父,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孩子.他们几乎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类型构成,但他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他们的不幸遭遇可以作当时多数人的代表,所以命名《悲惨世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