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运用了哪些管理学的知识

作者&投稿:钊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管理学原理哪些是重点?~

《样本文件吴照云《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pdf》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CCVvih2LwZhWtICP9KfJA
?pwd=ws1z 提取码:ws1z

因为秦国打不起消耗战,所以放出流言让赵国国君换了廉颇让赵括为帅。这一点因该学到不要轻易相信流言。
廉颇做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又在赵国缕建奇功的人,且在长平之战时并没有失利,赵国国君只是听到些流言就不相信廉颇了。这一点因该学到,对待长期认可的人,因该相信他
白起用了骄兵之计使赵括尽三军追杀,最终中了圈套,三军尽坑。这一点该学到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自大,轻视对手

长平之战,玄机重重:赵王临阵换掉德高望重的廉颇,却得到了包括蔺相如在内决策层的一致赞同;秦将白起居功至伟,却一再推脱攻灭赵国的重任,放弃再立功勋的机会;长平一役让秦国歼灭赵国主力,然而此后却耗费了长达32年的时间才灭掉赵国……用管理学的思维去解读这些迷思,会看到历史深处的另一番景象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歼灭战鼻祖、秦国大将白起大破纸上谈兵的赵括,一举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人,此为著名的“长平之战”。然而,这一役也留下了诸多迷思,耐人寻味。   赵国凭一将之力抵抗强秦,焉能不败战国后期,秦国起用商鞅实行变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对秦国的战略资源进行系统整合。虽然商鞅后被守旧派所杀,但其变法一直延续下来,以至秦国兵强马壮,对列国虎视眈眈。稍后,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军事实力大增,君臣睦、将相和,成为战国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叫板”的国家。   这样,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欲击赵,必须先占领赵国的侧翼,即当时属于韩国的上党地区。另一方面,韩国与秦国地形交错,可谓秦之“心腹大患”,因此,“远交近攻”策略的首攻目标自然就是韩国。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下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束手无策的韩国欲献上党以求和,而上党军民却视秦为 “虎狼之国”,转而投靠赵国。上党17城对赵国而言却是“烫手的山芋”:接收,等于与秦国宣战而引火烧身;拒绝,显然是自断双臂。而且,秦国的真正目标就是赵国,与其是否接收上党没有必然联系。   赵孝成王与群臣商议后,最终决定接受上党郡。为此,赵国派出45万大军驰援,领军人物是能攻擅守、战功卓著的廉颇。初战不利的廉颇开始退守,与秦军在长平丹河对岸形成相持态势,闭门不战,一晃就是三年。远道而来的秦军久攻不下,粮草补给困难,为摆脱被动局面,遂实施范睢的反间计。   于是,第一个问题出现了:听信谗言的赵孝成王准备撤换廉颇,竟然得到了决策层的一致通过。唯一提出不同意见的蔺相如并非支持廉颇,只是不看好赵括!廉颇老将为何如此不得人心?   要知道,秦军以60万大军进攻,赵国以45万精锐防守,在冷兵器时代攻守双方的均衡值一般为2∶1,赵军在军力对比上并不吃亏;而秦国国民经济实力雄厚,战略物资储备充足,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只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综合国力明显处于劣势,无法支持大规模的连年战争。显然,消耗战对赵国来讲绝非上策。   如此看来,廉颇持续三年的“拉锯战”过于保守,秦军有生力量并没有得到多少削弱,“以逸待劳、后发制人”过于空洞。战后,秦军承认60万大军死亡过半,主要是赵括接任后主动冲击、搏命拼杀造成的。赵括虽然纸上谈兵,但毕竟血性刚烈。   德高望重的廉颇始终没有制订出一个清晰、积极的战略计划,没有提出彻底打败秦军的战略愿景和配套措施,因此没有赢得老板(赵王)的信任和支持。能攻擅守的廉颇何不主动退守以集聚力量,拉长敌军战线后主动出击?或者通过侧面出击、断敌粮草,或者从45万大军中分出部分有生力量攻秦之要害,甚至同样实施反间计、美人计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老成持重的廉颇着实缺乏进取精神,虽不至于害己,客观上终究误国。更进一步,秦国志在灭赵,经过认真筹划后举全国之力进攻赵国,正面和侧面的、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伐赵之前,秦王即遣使韩、魏,软硬兼施以使两国不敢救赵。当白起将赵括大军分割包围后,秦昭王亲赴河内(黄河中游地区)征召当地所有15岁以上男丁组成援军,并普赐民爵一级(秦王真不愧是激励大师)。正是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民兵部队,硬生生截断了赵括与都城邯郸的联系,使白起的野战军顺利完成了对赵军的“瓮中捉鳖”。   再看赵国,由于对秦国灭赵的战略野心认识不足,仓促应战,丢失了晋西南战略要地,以至于无险可守还消极避战。初战不利,赵国统治集团即遣使赴秦试探求和的可能性,这简直就是与虎谋皮,同时表现出联盟抗秦的反复犹豫。而秦国在加紧进攻的同时厚待赵使,一来以慢赵国抵抗之心,二来做出秦赵和谈的假象,使其余五国举棋不定而放弃援赵。   可以看出,秦国攻赵是蓄谋已久、志在必得的战略计划,是从君臣到子民的全面发动,从国力到外交的系统出击;赵国的抵抗则是瞻前顾后、心存侥幸的战役安排,不论是廉颇还是赵括,基本都是以一将之力(包括资源调配和智慧)抵抗秦之倾国雄师。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人评价:大清是李鸿章一个人与全日本开战,焉能不败?   白起为何拒绝再担灭赵重任长平一战,赵国家家出殡、户户发丧,战争力量遭到不可挽回的重创,综合国力一蹶不振。杀得兴起的白起主张直取赵都邯郸,一举灭赵。被逼上绝路的赵国也想起了“反间计”。公元前260年11月,一代合纵大师苏代受赵韩两国之托赴秦游说,秦相范雎出于维护自身地位与牵制白起的考虑,向秦昭王建议有条件地同赵韩两国议和。秦王准议,遂与赵韩两国全线停战。白起自然对范雎的罢兵休整之议大为不满,将相开始不合。   秦国罢兵后,赵国决策层内部关于是否如约割地的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议。最终赵王认识到,秦国休战是因力尽兵疲,亡赵之心不死,焉能割六城以资强敌?于是遣使赴齐国商洽合纵事宜,与魏国签订攻守同盟,将灵邱之地赠予楚相春申君以拉拢楚国,并派使节携厚礼入燕韩两国交好。赵国君臣深知,一旦与秦毁约,必然导致秦国大规模的报复性进攻,故而举国上下积极备战,士气高涨誓死抗秦。   秦昭王得知赵国公然毁约,还积极组织抵抗,深感被戏弄,决定命白起为将大举攻赵。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白起拒不受命,主要理由是:赵本强国,虽然长平大败,仍具相当实力;而且目前上下一心,内修政务,外交合纵,秦国攻赵必败。   公元前259年9月,秦军大举伐赵,赵军则全线收缩,坚壁清野退守都城邯郸。赵国军民同仇敌忾,平原君更是毁家疏难,挫败了秦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到第二年盛夏时节,秦军伤亡惨重,赵都邯郸依然屹立。秦昭王开始迁怒于人,认为范雎误国使秦国蒙羞,白起骄恃不为君用,决定再次任命白起代替王龁出任秦军统帅。让人吃惊的是,白起再次托病拒任,并搬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说法,力劝秦王尽快结束这场没有结果的战争。   秦王软硬兼施,白起却一根筋抗命到底。恼羞成怒的秦王决定剥夺白起的一切官职与爵位,将其赶出都城。随后在范雎的鼓动之下,余恨未尽的秦王赐剑令白起自裁。可怜有“运动战大师”之称的一代名将白起身首异处。   白起的死因,在于他挑战了老板的底线。经理人不管如何功高盖世,毕竟要以老板利益和企业利益为重,特别是当企业遇到困难和危机时,更不能斤斤计较于个人的不败战绩和市场声誉。白起打遍天下无敌手,却死于自己的短视和固执。   对于再度伐赵,白起为何如此不看好呢?因为白起之于赵国,等于魔鬼、等于死神;赵军投降是死路一条且斩立决,抵抗却可能求生。也就是说,担当灭赵重任,白起并非秦国的最佳人选,反而可能是最差人选。对此,白起的判断非常清晰,但他错在挑战了老板的底线,这一错误是致命的。退一步说,白起又犯了老将廉颇的错误,虽然总体判断正确,但没有创造性思维;擅长运动战、歼灭战而快刀斩乱麻的白起,大概学不会、也不屑于搞“温火褒汤”式的拉锯战、持久战。结果,廉颇间接地误国,白起直接地送命。   坑杀赵兵40万是最佳选择吗公元前260年9月底,长平赵军被围断粮达46日。身先士卒的赵括中箭战死后,突围无望的40万赵军只好全体弃甲投降。登上胜利顶峰的白起开始发愁了:赵军显然是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被迫降秦的,他们家小均在故国,不会真的为秦国卖命;而且赵国民风彪悍,人数众多,秦军将难以控制而日久生变。白起面临着两难选择:放赵兵回国?无疑是前功尽弃、养虎遗患;既不能留用,就不如干脆杀掉,以绝后患。在解除赵军武装后,白起只将年幼者240余人放回,用以震慑赵国人心,将其余40万降卒设诈一举全部坑杀。   这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手段最残暴的一次杀降。白起摧毁了赵国的精锐武装,六国弱势已成,秦国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但同时,坑杀赵兵空前坚定了赵国人誓死抗秦的决心,又阻绝了其他五国的降秦之念。难道除了“放”、“用”和“杀”之外,白起真的别无选择吗?显然,40万俘虏的日用开支是天文数字,白起养不起他们。   邯郸被围之初,赵国即派使臣赴齐国借粮,未果;随后又请求姻亲之国魏依约发兵相救,没想到畏惧强秦恫吓的魏国大军只是作壁上观。赵国平原君先是发动内弟魏公子信陵君国相救,后亲率门客赴楚求援,毛遂自荐并以楚国国耻相激,楚王深受震动,命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对魏王苦谏无效的 ?信陵君竟然走“小蜜路线”,通过魏王宠妾如姬窃取调兵虎符,挑选8万精锐部队驰援赵国。公元前259年12月,魏国的信陵君指挥楚魏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被赵军重重围困的两万秦军被迫投降。三国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土地,秦兵死伤大半,丢失了6年以来所侵占的全部领土。从长平大战到邯郸之战,赵国先输后赢,但都城邯郸仅以城免;秦国先胜后败,但超级大国独霸天下的格局已成。随后,战国进入为期20年的相对和平或休战年代。


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平战结合工作
国家制定了“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重要方针。 这一方针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防空的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人防工程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人防工程使用和管理中需要密切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将“长期准备”思想和“市场经济”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

汉平陈豨之战战争过程
汉高帝十年十月,刘邦打败韩王信后返回,十二月,他册立儿子如意为代王,并任命陈豨为代相,负责监督赵、代的军事防务以抵御匈奴。然而,九月间,陈豨与已投靠匈奴的韩王信和赵王利联手,自立为代王,发动叛乱,赵、代地区落入陈豨之手。次年冬,刘邦根据叛军的部署,部署了东、西两路大军进行讨伐。东...

想请教一下刚平之战?
公元前382年,魏国与齐国联合出兵攻赵,占领了赵国的刚平,攻至中牟(今河南窑主壁西),夺去了赵国河东的土地。

明平交阯之战战争经过
五月中旬,沐晟率军追击余部陈季扩至虞江,陈季扩放弃阵地逃跑。明军紧追不舍,到达古灵县及会潮、灵长海口时,大败陈季扩的军队,斩首三千余级,并俘虏了将领黎弄。然而,在鲁江之战中,沐晟遭遇邓景异的阻击,广东都指挥孙全不幸阵亡。十二月二十六日,面对明军的强大压力,陈季扩与阮帅、邓景异...

杨坚平尉迟迥之战史籍记载
杨坚在尉迟迥之战中,据《周书·帝纪第八》记载,宣帝驾崩后,杨坚被授以重任,成为假黄钺、左大丞相,统管百官。尉迟迥拒绝接替官职,引发叛乱。隋文帝立即派遣韦孝宽为行军元帅,讨伐尉迟迥。在讨伐过程中,韦孝宽在相州邺城击败尉迟迥,尉迟迥自杀,相州平定。同时,各地的叛乱也被逐一平定,如司马...

砥平里之战中国赢了吗?
战略战术上都输了,这也是被我军军史承认的一次失利。这场战斗直接影响了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结果,对以后志愿军作战也有这深刻的影响

汉平南越之战经过
在赵兴被杀后,汉平南越之战正式开启。吕嘉立赵建德为新的南越王,并通知了各地诸侯和官员,其中包括苍梧王赵光。韩千秋的军队进犯南越,南越人起初示弱,待其深入后突然袭击,全歼韩军。吕嘉伪造了汉朝使者符节的木匣,假意谢罪,同时加强边境防御。汉武帝对此怒不可遏,下令出兵讨伐,集结了十万人,兵...

杨坚平王谦之战是怎么回事?杨坚是如何取胜的呢?
王谦的父亲其实就是北周的大功臣王雄,王雄可以在战场上获得非常大的战绩,和他自身的军事力量,与他的智勇双全有很大的关系王谦在初期战斗时,还是有一些胜战的实力与战况的,但是那些不仅仅是他的能力,更多地依靠的是他的运势。从而看得出王谦并没有基因遗传爸爸王雄的军事力量,在领兵上还是缺乏...

汉平南越之战
平南-南越之战是中国西汉时期汉灭南越的一场战争。大约113年前,赵病逝,谥号为“南越明王”;太子赵兴即位,母姓为太后。113年前,汉武帝派安国为使出使南越,并告知赵星河、纪太后前往长安祭奠汉武帝。与此同时,能言善辩的谏官和勇敢的人陈为在较少的季节协助安国的使命,而陆巍巍博德带领他的部队在...

宋夏平夏城之战起因
王安石变法对宋朝军事的影响深远,它不仅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还改变了西北军镇的管理结构。改革使得军队的训练和战术有了显著改进,将领们的战略眼光和实战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在宋夏平夏城之战中得到了体现。然而,变法的最终结果和历史评价却因国家的衰落和历史争议而被边缘化,这无疑是变法历史中的...

宜兴市18582112812: 从赵国思想管理谈长平之战 -
花映利巴: 廉颇打的是守战,坚守不出,耗死秦国,长平之战谁先撤退谁就输了.但是赵国国力不行,拖不起,就换了赵括去打攻战,但求速战速决,然后就被削了40万人.古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赵国君主临时换将,也有责任,长平之战这个黑锅也不能全由赵括背.

宜兴市18582112812: 从长平之战中你能学到哪些知识 -
花映利巴: 长平之战采取长围久困之策破敌的战争周赧王5105年(公元前260年),赵国派赵括替换廉颇守卫长平.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毫无实战经验.赵括到任后即连续向秦军发起进攻,意在决战.秦将白起利用赵括自豪轻敌的弱点,用小股秦军挑战,随后伪装溃退.赵括不察虚实,率军紧追至秦营.这时候秦军从两翼截断赵括退路,将其分割为2.白起采取长围久困之策,赵军无粮,赵括率军突围被射死,赵军瓦解.

宜兴市18582112812: 认真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图一人物是谁?他一生中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图二和图三反映的是他为巩固统治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采取的什么措施?... -
花映利巴:[答案] (1)图一人物是秦始皇,他一生中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了战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战争──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

宜兴市18582112812: 《长平之战》给了你什么启示? -
花映利巴: 实力不济就应该扬长避短,等待时机,不能匆忙出战,鲁莽行事.

宜兴市18582112812: 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城濮大战,桂陵之战的影响和作用 -
花映利巴: 1,齐国在桂陵之战,以及在随后的马陵之战中的大获全胜, 并援救了赵韩两国,使得其威望上升,挟战胜之威,齐国力量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称霸东方. 2,魏国在桂陵穿沪扁疚壮狡憋挟铂锚之战与马陵之战遭受重创后...

宜兴市18582112812: 长平之战给人什么启示 -
花映利巴: 1、从赵括本人角度来看,不要只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即是不要纸上谈兵. 2、从人才任用角度来看,不要只重视关系而忽略能力,不能因为一个官二代而赌上国家利益. 3、从战略角度来看,实力不济就应该扬长避短,等待时机,不能匆忙出战,鲁莽行事.

宜兴市18582112812: 长平之战的战争结局产生什么影响 -
花映利巴: 你好!长平之战结果是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亡过半,即双方死亡百万左右.此战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赵国自此元气大伤,秦国亦深受重创,为其后的邯郸之战失败埋下伏笔.然而,秦虽受创,但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这不是战争损耗结果所能反映出来的,它把战国后期唯一一个有实力阻挠其一统天下的军事强国赵国打的奄奄一息,秦灭六国的征程也从长平之战开始了倒计时.

宜兴市18582112812: 长平之战秦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花映利巴: 长平之战 采用长围久困之策破敌的战争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赵国派赵括替代廉颇守卫长平.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毫无实战经验.赵括到任后即连续向秦军发起进攻,意在决战.秦将白起利用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用小股秦军挑战,随后假装败退.赵括不察虚实,率军紧追至秦营.这时秦军从两翼截断赵括退路,将其分割为二.白起采用长围久困之策,赵军无粮,赵括率军突围被射死,赵军瓦解.

宜兴市18582112812: 白起是怎样对伊阙及长平之战进行作战指导的?
花映利巴: 1.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是白起登上军事历史舞台后指挥的第一个战略性战役.秦昭王十 三年,他率军攻占了韩国的新城地区,韩以公孙喜为将,魏以犀武为将,于次年联...

宜兴市18582112812: 城濮之战与长平之战有什么不同特点
花映利巴: 城濮之战是晋楚之战,其战的目地是争夺中原霸主之位,长平之战是兼并之战,是统一之战,是灭国之战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两者无可比性,前者战争人数双方相加不过超过十万,而后者则双方兵力达到百万以上,就规模而言,长平之战至后世少有这种大战例,其影响很大,前者晋楚都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打击,随时可以再战,只不过一方做为胜利者成了霸主,具有号令诸候的那么一点权力,而后者双方实力都大大的削弱了,秦过了二十多年才恢复元气,而赵则完全没有了较量的力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