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记》的问题

作者&投稿:浑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刻舟记问题~

1.不属”意为:不同,三人的神情、气质、风度各不相同。
请分别用两个词概括苏黄和佛印的不同神态:怡然自得,不拘小节
2.船头两舟子也被雕刻的情态各异,一个的面部表情是“大声呼叫”,另一个则是“神色平静”

白话译文明朝有位特别手巧的人叫王叔远,能用长一寸的木头,雕刻成房屋、器皿、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3] 小船从头到尾长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叶做成的船篷盖着,(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窗。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两幅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3]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位戴着高帽子多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鲁直坐在左边。苏、黄两人同看一幅书画卷子。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稍稍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刻得)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膛露出乳一部,抬头仰望,神态和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清楚得可以一粒粒地数出来。[3]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条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啸的样子。在左边的那个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这人目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没有的样子。[3] 这船的背面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自己的名字,写着“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的像蚊子脚,笔划清楚明了,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了一个篆文图章,刻着“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3] 总计这一只小船,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篆文,刻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还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3] 我细细看了这枚核舟之后,惊诧道:啊,技艺也真奇妙啊!《庄子》、《列子》中所记载的,犹如出自鬼神的创造令人惊奇的有很多,然而谁能有在不满一寸长的东西上自如刻削,却胡须眉毛清清楚楚的本领呢?假如有人将我上文所说的话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骗我。如今,我亲眼目睹了这种神奇技艺。由此来看,棘刺末梢,未必就不能雕刻成一只母猴啊。啊,技艺也真奇妙啊!

1,文章的结构模式是怎样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了王叔远怎样的技能?
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
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了什么?
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
4.文章中部分说了什么?
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至第4段)介绍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第二层(第5段)介绍舟的顶部。这一层是略写,只介绍了题名和篆章,以“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再次显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题名用黑色,篆章用红色,对照鲜明,于此可见雕刻家的细心。
5.评价文章的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平实、洗练,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句句都出自作者审视所得,毫无夸饰,逼真而又生动,读罢令人有如同亲见“大苏泛赤壁”之感。


刻舟求剑的主要内容 《刻舟求剑》古文
《刻舟求剑》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楚国人在渡江时,不慎将剑掉落水中,他采取了刻舟记号的方式来寻找失剑。然而,他的方法忽视了船行而剑静止这一物理原理,导致最终未能找到剑。这个故事以生动的寓言形式,揭示了死守教条、不知变通的愚蠢行为。故事中的主人公,由于拘泥于刻舟的标记,未能认识到剑实际上...

“刻舟求剑”给我们讲述了什么道理?
2. 当船停下来后,这个人便根据之前刻的记号下水寻找剑。然而,他忽视了船在移动过程中,剑实际上已经漂移了。3. 这个故事强调了不能仅仅凭借静止的标记来判断或处理变化中的事物。它启示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方法与手段应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4. 成语“刻舟求剑”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知...

刻舟求剑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能片面看待问题或者采取僵硬、刻板的思维方式。必须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并据此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行为。如果像故事中的主角那样,不懂得灵活变通,仅凭原有的经验和固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往往会导致失败。刻舟求剑的行为反映了一种静止的、孤立的看待问题的...

刻舟求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刻舟求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么刻舟求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是否真的知道,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

核舟记的问题!高分悬赏!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选得《虞初新志》,略有删节。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以叙事...雕刻者刻的字暗示了核舟的主题。 第三段分述。三人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第四段分述。而舟子一个悠闲,一个专注 第五段总述。“灵巧”照应“奇巧”,...

刻舟求剑的简单道理
这个寓言是对那些思想僵化,无法适应事物发展变化的人的生动讽刺。2、这个故事教导我们,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不能仅凭主观意识行事。同样的,我们不能僵化地遵循旧有规则,而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方法,否则将面临失败。它提醒我们不要片面、静止地看待问题。3、刻舟求剑蕴含着两层含义。首先,...

刻舟求剑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些人?试举例
刻舟求剑讽刺了那些不懂变通,死脑筋,不能用变化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的人。警示了世人要懂得变通,不能刻板、死脑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用...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结论:这篇文言文《刻舟求剑》讲述了战国时期一个楚国人在渡江时,不慎将剑掉入水中,他刻舟记下剑落水点的典故。他的行为反映出一种固执和不知变通,试图通过刻舟来寻找静止不动的剑,这实际上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因为船已经前行,剑的位置也随着水流改变了。这个故事生动地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能...

刻舟求剑:剑真的能通过船舷上的记号找到吗?
却一无所获,只能接受众人的嘲笑。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若用静止的视角去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只会陷入主观的泥沼,与现实脱节。这是一堂生动的课程,教我们学会动态思维,理解事物的演变,避免陷入刻舟求剑的愚蠢境地。希望这则寓言能启发你,让我们一起拥抱变化,灵活应对。

《刻舟记》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一寸是三厘米,一寸等于十分,八分相当于2.4厘米。黄米粒不用我说了吧?我还真没量过

沧州市13222879120: 《刻舟记》的问题 -
巨肥流感: 1,文章的结构模式是怎样的?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了王叔远怎样的技能?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了什么?说明所用的原...

沧州市13222879120: 刻舟记的问题 -
巨肥流感: 1.用料体积级小.2.所刻事物繁多.3.刻物情态必备. 《核舟记》中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雕刻家的技艺高超,精湛.试想如果一个人可以连核桃中雕刻出的小人的神情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此人,此技灵怪矣哉! 说明万物都是矛盾的综合体,有闭就有启,有开就有关,有生就有死

沧州市13222879120: 核舟记的一个问题 急雕刻家把苏轼的两首诗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
巨肥流感:[答案] 一是点明主旨,紧扣“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是体现作者构思之巧妙. 三引起观者兴趣,让人浮想出赤壁之景.

沧州市13222879120: 关于核舟记的三个问题 急用! -
巨肥流感: 苏东坡、黄鲁直形貌认真端详.佛印袒胸露乳、仰望天空,豪爽怅然.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沧州市13222879120: 核舟记问题答案,很急的!!悬赏20分哦!!课文默写 1、闭之,则右刻“”,左刻“” 2、船头坐三人,,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
巨肥流感:[答案] 1、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沧州市13222879120: 《核舟记》的一个小问题 -
巨肥流感: 能以径寸之木 之:助词,的 箬篷覆之 之:代词,代“船舱” 闭之 之:代词,代“窗户” 石青糁之 之:代词,代“字上面” 左臂挂念珠倚之 之:代词,“左膝”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之:代词,“核舟”

沧州市13222879120: 针对核舟记一文可以提出那些问题? -
巨肥流感: 针对核舟记一文可以提出问题有(“【】”内为答案): 1、《核舟记》作者是【魏学洢】,【明】代人.本文选自【《虞初新志》】.介绍了【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文中对核舟所刻【人】、【物...

沧州市13222879120: 初二课文核舟记的几个问题阅读第一段,回答:他用来雕刻的材料大小只有_____,雕刻的种类确有______,而且作品达到了_______的境界,因而作者称他... -
巨肥流感:[答案] 径寸之木 5种 不知道诶 奇巧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不知道) (——同上)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后赤壁赋》 体现他的技艺高超吧. 第2,3,4段吧.

沧州市13222879120: 核舟记课文中的小问题!!速度答,急!! -
巨肥流感: 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

沧州市13222879120: 核舟记的一个问题核舟记中,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雕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 -
巨肥流感:[答案] 游览的地点是在赤鼻矶(苏轼误作赤壁),这在“核舟”上是无论如何也难以用富有立体感的细节表现出来的.于是雕刻家巧妙地借助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文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分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