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时候称官员为“大人”

作者&投稿:从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为什么称呼上级为“大人”?~

古人等级制度深严,对于称谓也有许多讲究,其中,由于种种历史演变原因,古人称呼上级为“大人”。
众所周知,古代等级制度十分地严苛,称谓之间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一旦称呼出错,或许就要面临重刑或者是落头之罪。所以,古人在这方面都是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一般不会随便称呼别人。那么,对于上级称呼为大人又是如何演变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
一、说文解字之王众所周知,字形演变到现在经过许许多多的变化,就拿“王”字来说。在甲骨文中,王字有三种字形:一种是大字或者是夫字;一种就是现在的王字;一种是斧钺字形。而这三类中,第一类也在暗中解释了为什么古人称呼上级为王。其实仔细看,大字就像是一个高大的人,站立在地上,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早期社会,人们统治只要靠战争,那个时候,没有远大的谋略和远大的见识,力量成为主导因素。所以,统治者大都是身强力壮。而且从流传下来的壁画也可以看出,统治者一般身材都比旁人高大许多。不仅如此,游牧民族的首领也都很强壮。所以,到了后世,普通老百姓对于那个高于他们等级的人,都会称呼一声“大人”。
二、出于尊敬大人本意是指古代子女称呼父母的称谓。元主中原之后,逐渐流行起称呼大人的风尚,他们认为官员为百姓父母。也有的人并无官位、德行也不好,但因其身居要职,人们就以大人称呼他。元代免亡之后,但称呼大人的制度却被保留了下来,这种称呼习惯被延续了下来。
三、文化发展的演变到清代,由于文化的大变革,文人提倡种种的变革,导致那个时候文化节操要求不断下降,大家称呼官员为大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以上就是古人称呼上级为大人的种种原因以及缘由。

长江古称“江”。在我国上古时代,“江”是个专用名词,特指长江。有时也称“大江”。后来人们对长江的认识逐步加深,感到单称“江”或“大江”不能完全表达它源远流长的地理特征。
所以又根据它的特点起了个名———“长江”。“长江”之称始于东汉末年。晋朝以后,称“长江”者逐渐多了起来。
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交通也不方便,古人很难认识长江的全貌,于是形成了很多的分段别称。长江正源叫沱沱河。从沱沱河到青海玉树段叫通天河。
通天河的河床海拔高达三四千米,和长江中下游相比较,真可谓是通天的河流。通天河流到川藏交界处,便有了金沙江之名(因江中出产沙金)。
金沙江在川滇边界拐了七个大湾,在宜宾附近接纳了岷江,开始称长江。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长1020公里,因流程大部分在川境,故称川江。川江纳众支流入三峡,水量骤增一倍以上。
由于三峡多悬崖峭壁,故称“峡江”。长江过宜昌后,江面骤然展宽,进入“极目楚天舒”的两湖平原。此乃古荆州之地,故称荆江。“长江万里长,险段在荆江”,指的就是这里。

扩展资料:
长江正源是一个宽阔的地理单元,它包括昆仑山至唐古拉山间的广阔地域,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
区内地形起伏和缓,平均海拔4400-4700米,年均气温-4℃以下,气温低,植被稀疏,常年冻土广泛分布,动物种类简单,多为高原特有的种类。
包括野驴,白唇鹿、野耗牛、雪豹、藏羚羊、棕熊、狼、岩羊等。长江源由北源楚玛尔河,南河当曲和正源沱沱河组成。
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深处的可可西里湖,藏语意为“红水河”,全长约515公里,流量小,夏季经常断源,最后流入长江上游的通天河。
长江,横贯中华大地,日夜奔腾不息,迄今大约有两亿多岁了。它同黄河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长江流域劳动生息。
在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属于“猿人”阶段的人类化石,距今已有170万年左右的历史,是长江流域人类活动悠久历史的有力证明。
考古学家在长江上下游,还发现不少地方仍留下中华民族童年的遗迹。如在长江上、中游地区,就有云南“丽江人”、四川“资阳人”、湖北“长阳人”的化石和石器。
这些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人类遗迹,距今亦有十几万年至一万多年了。70年代发现的江西清江美城和湖北黄陂盘龙城两处商代遗址。
证实了这里至少在3000年以前已经发展了和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基本相同的文化。在距今4000至6000年间。长江中游地区的原始人已经过着以稻作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定居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江

尊称啊

“大人”在唐宋以前

(一)指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

  “大人”一词之见于经书者不少,“大人”皆是指“德位兼言”,即道德高尚、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又有《论语》以及《孟子》,这是“以势分而言”,即指有势力、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但司马相如之《大人赋》,则专以称天子,按此用法,公卿大臣之类不能称“大人”。

(二)指父母叔伯兄等长辈

  唐宋以前的“大人”,在史书中多用于指称父母叔伯等长辈。又有《汉书》疏广劝其侄疏受退隐回乡,这是以“大人”称叔父。《汉书》《后汉书》是以“大人”称母亲。《新唐书》是以“大人”称他人的母亲。以上均为唐宋以前的“大人”之称,都是只用于称父母伯叔,并不用来称呼官员。

(三)指宫内近侍(宦官)

  《后汉书·邓禹传》载宫人(宦官)中的耆宿年长者称为“中大人”(宫中的老爹)。又如《晋书》,刘聪时,中宫仆射郭猗欲王皮、刘惇二人证成皇太弟刘乂谋反,以计胁之,王皮、刘惇大惧,以“大人”称近侍(宦官)郭猗。

(四)指少数民族首领、贵族

  《汉书·陈汤传》载的“名王”、“大人”都是指匈奴的大小首领。《汉书·匈奴传》载的“大人”指的是匈奴各部落的首领、贵族。

(五)在特殊情况下用于称呼地位极高的官员

  唐朝时也有一些以“大人”称官员的用例,但都比较特殊。很少见的例子,而且所指的都是官位、声望极高的显贵之人,所以称为“大人”,带有一些尊重长辈的意思,是对极特殊的人的极特殊的用法,不是对所有的官员都能通用的。

“大人”在唐宋以后

(一)唐宋时期对官员的称呼

  这个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官员之间相互称呼,比较亲密的平辈或晚辈可称对方的字,对尊长则称公、丈,大多数情况下是直接称其官位。

  《三国志》中,曹操还是兖州牧时,沮授称之为“曹兖州”,当了司徒和丞相之后,则称呼为“曹公”。又如侍御史,一般都称“某侍御”,比较有名的是柳宗元将其友人、侍御史曹某称为“曹侍御”。

(二)从元朝开始出现用“大人”称呼官员的叫法

  宋以后才开始逐渐出现称官员为“大人”的用例。元时达官贵人已有大人之称。可见至明朝时,以“大人”为官员之称已逐渐出现。清朝之后的用例就更多了,举不胜举。

  “大人”的用法,初始含义是指父母长辈,汉代以来演化为对近侍(宦官)也称大人(因太监没有后嗣,官员往往尊专权的宦官为父,以示讨好),后来进一步扩大,变成京朝官皆可称“大人”。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元朝时沿用汉代以来称呼少数民族首领酋长的“大人”这一叫法,开始出现用“大人”称呼官员。明清以后继续沿用,称官员为“大人”的叫法才渐渐普遍。

  以上材料的说法并不完全一致,但还是可以归纳出几点结论:

  第一点,以“大人”称官员是元明清时期的用法,在唐宋及以前,“大人”主要用于称呼父母叔伯等长辈,一般是不会将官员称为“大人”的。

  第二点,按赵翼的说法,明清时期称官员为“大人”,已较为普遍,称官员为“大人”,应是日常口语,而较少用于正式、书面场合。

  第三点,“大人”是元明清时期对“位高者”、“贵官”的称呼,不是对所有官员的称呼。现在的影视剧中对县令等基层干部也一概称为“大人”,可以肯定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一、“大人”在唐宋以前的用法
  “大人”一词之见于经书者,有《周易》:“大人与天地合其德”,陆德明释文引王肃云:“圣人在位之目”,《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庄子》:“大人者,圣人不足以当之”之类,赵翼认为这里的“大人”皆是指“德位兼言”,即道德高尚且有地位的人。

  又有《论语》:“畏大人”,《孟子》:“说大人则藐之”,赵翼认为这是“以势分而言”,即单指势力、地位。

  但司马相如之《大人赋》,则专以称天子,按此用法,则公卿大臣及以下不能称“大人”。

  唐宋以前的“大人”,在史书中多用于指称父母叔伯兄等长辈,如《孔子家语》:“曾子曰:‘参得罪大人’”,又《史记》范蠡之子曰:“家有长子,今弟有罪,而大人不遣,是吾不肖也。”都是指父亲。此种用例极多,举不胜举,以下列出若干备考:

  《汉书》中汉高祖对其父亲刘太公说:“始大人以臣为无赖。”

  霍去病对失散多年的父亲霍中孺说:“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

  《后汉书》皇甫郦对其父亲皇甫嵩说:“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

  《南史》王僧儒幼时,有人以冬李馈其父,先以一予之,王僧儒辞曰:“大人未见,不容先尝。”

  《北史》田式以事下狱,欲自尽,其子田信说:“大人朝廷重臣,又无大过,何至于此。”

  《唐书》裴彝谓其父:“大人病痛若此。”

  《五代史》王珂妻本李克用女,王珂被后梁围急,使妻致信李克用,曰:“贼势如此,大人忍不救耶?”

  《宋史》蔡京儿子蔡攸入谒,握父手曰:“大人脉势舒缓,体中得无不适。”

  《宋史"隐逸传》南安翁以长子被拘于官,欲诣官代长子杖,小儿曰:“大人岂可受杖?儿当代此。”

  以上例,皆是以“大人”称父亲。

  又有《汉书》疏广劝其侄疏受退隐回乡,疏受曰:“从大人议。”这是以“大人”称叔父。

  张博诈淮阳王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后汉书》范滂曰:“惟大人割不忍之恩。”这是以“大人”称母亲。

  《新唐书》柳宗元说:“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这是以“大人”称他人的母亲。

  以上均为唐宋以前的“大人”之称,都是只用于称父母伯叔。一般不用以称官员者。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用例,是用来称宫内近侍(太监)的。

  例如《后汉书·邓禹传》载宫人(太监)中的耆宿者称为“中大人”(宫中的大人),《阳球传》载,程璜当时在宫中操纵朝政,时人称之为“程大人”。

  《全后汉文》载蔡邕《谏灵帝疏》云:“今道路纷纷,复云有程大人者,察其风声,将为国患。”所指亦为程璜。
  又如《晋书》,刘聪时,中宫仆射郭猗欲王皮、刘敦二人证成皇太弟刘乂谋逆之事,以计胁之,王皮、刘敦大惧,皆曰:“谨奉大人教。”这里也是以“大人”称近侍(太监)。
  对此,赵翼认为,东汉魏晋以降的“大人”之称,“盖本宫闱近侍之人,身无官位,而势居显要,故以大人称之。”正是因为太监没有官位,所以才称为“大人”,这可以算是比较特殊的用法,显然不是对官员的通用称谓。
  唐朝时也有一些以“大人”称官员的用例,但都比较特殊。如《旧唐书·段秀实传》:“田少荣称秀实为仁信大人。”《高骈传》女巫王奉仙谓毕师铎曰:“扬州灾,当有大人死。”但这是很少见的例子,而且这里所指的段秀实、高骈都是官位、声望极高的显贵之人,所以称二人为“大人”,带有一些尊重长辈的意思,是对极特殊的人的极特殊的用法,不是对所有的官员都能通用的。

  二、唐宋以前对官员的称谓

  唐宋及其以前,官员之间相互称呼,一般是对平辈或晚辈称对方的字,对尊长则称公、丈,公卿贵官则称其官位。有时会以古官名相称。如唐宋皆无丞相一职,但执掌最高行政权力的尚书仆射、中书门下侍郎等,时人亦多称为“丞相”、“相公”,宋代知州相当于汉代的太守,有时也会以太守称知州,等等。宋天圣中,特诏文武官不得过称官品,诸节度使、观察使未至太傅者,许称太傅,防御使至横行使,许称太保,诸司使许称司徒。这些都是本等检校所应带之官位,所以允许相称。
  据《全唐文》、《容斋随笔》载,李德裕自崖州致信某侍郎,云“崖州司户参军李德裕状侍郎十九弟”,及李文定称王沂公云“枢密太师相公”之类,都是以官位相称。极少有以“大人”称官吏者。
  戴埴《鼠璞》云:“四明有大人堂,本钱亿为此州节度,其侄惟治复来节度,因创为祠,名曰大人堂。”这里的大人,仍是晚辈称长辈。
  宋代的《梁溪漫志》及庄绰《鸡肋篇》也都提到,世上只有儿子称父亲为大人,若胡乱以“大人”称呼他人,会被众人“骇笑”。可见宋时仍以大人称父母等长辈,未有称达官贵人者。
  宋以后始有较多称官员为“大人”的用例。如元人高则诚《琵琶记》,蔡状元呼黄门为大人,则元时达官已有大人之称。
  明尹直《謇斋琐碎录》,吴与弼以处士征至京,每见士大夫则称大人。
  又《涌幢小品》载,徐晞以吏员起仕至尚书,某日还乡,郡守率诸生迎之,诸生以徐晞非生员出身,颇无敬意,徐晞出一对曰:“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诸生不能对。徐晞对下联为:“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王世贞《觚不觚录》载,三司见督抚称“老先生”,见巡按称“先生大人”。
  《西游记》中,唐僧一行途经诸国城门,皆称门使为“大人”。
  可见至明朝时,以“大人”为官员之称已较为多见。

  三、若干结论
  参考赵翼的分析,吾的结论是,“大人”的用法,初始含义是指父母长辈,汉代以来演化为对近侍(太监)也称大人(因太监没有后嗣,官员往往尊专权的太监为父,以示讨好),后来进一步扩大,变成京朝官皆可称“大人”,原因可能是唐末宦官专权,常兼任朝廷显要官职,后逐渐变成某些与当权太监地位相当的极显贵之人也称“大人”。京朝官称大人,因而京官出使镇守地方者,亦以大人称之。如总督、巡按等,常带都御史、尚书、侍郎衔,故称“先生大人”。因而遂为贵官之隆称。
  赵翼在最后还补充说:“此又近日京官外官位高者,皆称大人之所自也。则唐以后称贵官为大人者,乃从旁指目之词,而非见面相呼也。见面称大人,则始于元、明耳。”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点,按赵翼的说法,明清时期称官员为“大人”,已较为普遍,但在《清史稿》中,仍难见此种用法,《清史稿》中“大人”这一称谓用得很少,用的亦多是称父母,如《侯方域传》,侯方域对其父亲侯恂说:“大人受诏讨贼”云云,是称其父,所以,吾估计,称官员为“大人”,应是日常口语,不用于正式场合。
  第二点,“大人”是对“位高者”、“贵官”的称呼,不是对所有官员的称呼。现在的影视剧中对县令等基层干部也一概称为“大人”,是否妥当,值得商榷。

以下网址有详细解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0068fd01008k93.html


古代百姓将官员称为大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唐代,对于官员的称呼一般都是称其官职的,除非是相熟之人可称为“行第”。宰相见了一个刺史会自称为“某”,而称呼此刺史为“某刺史”或“某使君”,刺史对宰相也是自称“某”,而刺史对百姓的自称亦同百姓对刺史的自称,都是“某”。例如像郭子仪这样有地位的人,对给他家修墙的工人讲话时自称...

古时候的官员都叫“大人”吗?正确的叫法是什么?
有时会以古官名相称。如唐宋皆无丞相一职,但执掌最高行政权的尚书仆射、中书门下侍郎等,时人亦多称为“丞相”、“相公”,宋代知州相当于汉代的太守,有时也会以太守称知州,等等。

古代官员通称
古代对官员的称呼,有多种称呼方式。一是称呼其封爵,高级官员例有封爵,如颜真卿 封鲁国公,人称其为颜鲁公;王安石封荆国公,人称为王荆公;司马光封温国公,人称为司马 温公;苏颂封魏国公,人称为苏魏公等。 二是按其任职地称呼,如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于是人称之为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 刺史...

在历史上,称官员为大人是正常的吗?
宋朝以后才开始逐渐出现称官员为“大人”的情况。如元人高则诚的戏曲《琵琶记》中,蔡状元呼黄门为大人,说明元时的官员中已有“大人”之称。宋元时期,地方官员进京时遇到京官,都要尊称一声“大人”,以示尊敬。明代朱国祯编的《涌幢小品》记载:徐晞以胥吏起家,仕至尚书,某日还乡,郡守率诸生迎之...

古代官员的称谓
1、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2、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3、上卿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

谁知道古代的职务都怎么称呼?有大臣,宰相,状元,还有什么?
先秦时,绶是贵族、官员佩带玉饰时系玉的彩色丝带,又称为组。秦汉官员用绶系官印,佩带在身上。后来为了表现位秩高低和权力大小,官员们可以不带官印,但必须佩带印绶,使人一目了然。《后汉书·舆服志》记载了自天子至百石之官所佩绶的颜色和长度。秦汉的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分别用金印紫绶和...

古代大人一词可不单单只指官员,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琵琶记》中蔡状元就称黄门是大人,元朝时期皇宫贵族就成为大人到了明朝的时候大人就已经开始泛指官员们了。而大人二字真正开始流传在民间就源于雍正,雍正下旨大人二字不再是四品以上官员们的专称了,就连六品的县令也可以称之为大人。大人从最初的长辈的称谓演变成官员的专称历经了上千年。

古时候的官员真的可以叫做“大人”?
宋以后才开始逐渐出现称官员为“大人”的用例。元时达官贵人已有大人之称。可见至明朝时,以“大人”为官员之称已逐渐出现。清朝之后的用例就更多了,举不胜举。“大人”的用法,初始含义是指父母长辈,汉代以来演化为对近侍(宦官)也称大人(因太监没有后嗣,官员往往...

现代的官员称呼,在古代叫什么?省长就是太守
比如地域的官职,可分为乡长、镇长、县长、市长、省长,职能级别的叫所长、局长、厅长、部长等。虽然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官员做的一些事情还是相同的,那么现在的官员和部门,在古代,相当于什么职位呢?今天我们就以唐朝为例来看看。 唐朝沿用隋朝官职制订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

明代官员的雅称是什么
侍郎,汉武帝时始置的郎官,是常侍皇帝左右的近臣。郎中,始设于秦,在宫闱中掌皇帝宿卫。自隋代,为各司的主官,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部员。卿,古代高级官员或爵位的称谓。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的三闾大夫,以掌王族中势力最大的昭、屈、景三姓子弟的教育事。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率军队,...

合浦县18142423199: 为什么古代要把当官的叫“大人”? -
勇标援生: 在唐代,“大人”只是作为父亲的尊称,并不用于称呼地位高于自己的官员,而且下级官员见了上级官员或者百姓见了官员,也并不像后世那样奴颜婢膝.当时,对于官员的称呼普遍是呼其官职的,除非是相熟之人可称其“行第”.宰相见了一...

合浦县18142423199: 古代文官大人的称呼从何而来 -
勇标援生: “大人”这个词最早可见于《易经》,开始是对父母长辈的称呼.《汉书》中汉高祖对其父亲刘太公说:“始大人以臣为无赖.” 张博诈淮阳王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后汉书》范滂曰:“惟大人割不忍之恩.”这是以“大人”称母亲....

合浦县18142423199: 封建官场上的“大人、老爷、爷”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勇标援生: “大人”、“老爷”和“爷”这些称呼,是封建官场的常用称呼.然而,这些称呼 有讲究,不能在官员面前随意乱叫,否则就要出差错. “大人”一词出现的很早了.在...

合浦县18142423199: 一般古代官都分为九品.一品京大员....九品芝麻官.中间7品具体怎么形容? -
勇标援生:[答案] 在书上没有见过更多的说法.在清朝,不只是称呼一品官为大员,二、三品也被称呼为 “大员”.自嘉庆开 始,把三品以上的官员叫做 “大人” .后来为了讨好比较低级的官员,给他们戴高帽子,也称呼他们 “大人” .所以,清朝嘉...

合浦县18142423199: 古代对官人为什么叫大人不叫小人老人女人男人? -
勇标援生: 一种做官的思想吧,建议看下易中天的 品人录 中国的男人女人比如,小二叫客人为 客官说书的叫听书的人为 看官称呼别人是敬称,都是好词啊,相反称呼自己是,在下,小的……和个头大没关系

合浦县18142423199: "大人"在古代有几层意思 -
勇标援生: 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或对父母长辈的称呼.清朝之后常指在职的官员,而如宋朝时期包拯的手下公孙策对包拯称呼"大人"是现在编剧错误的语言使用.

合浦县18142423199: 古代何时把官员称为“大人”? -
勇标援生: 一、“大人”在唐宋以前的用法 “大人”一词之见于经书者,有《周易》:“大人与天地合其德”,陆德明释文引王肃云:“圣人在位之目”,《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庄子》:“大人者,圣人不足以当之”之类,赵翼认为...

合浦县18142423199: 古代的"大人"是什么意思?大神们帮帮忙 -
勇标援生: 大人-概述 1.成人(区别于小孩儿). 2.旧时称地位高的官长. 大人 古代社会对他人或本人父母的敬称.陆云《答车茂安书》:“尊大人,贤姊上下,当为喜庆.” 大人-中华在线词 dà rén 1.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 2.在官场中成为下属对上司的习惯称呼. 3.犹言王者. 4.对宫闱近侍的尊称. 5.指世家豪右. 6.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7.对老者﹑长者的敬称. 8.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 9.对同辈或朋辈中年事稍长者﹐于通信时亦常用此称. 10.指成年人. 11.身材长大的人. 12.古代北方部族首领之称.

合浦县18142423199: 为什么把古代的官员称为“大大”?
勇标援生: “大夫”本来是古职官名,是殷、周时期的官员制度.大夫有一定官职和爵位,社 会地位比较崇高.从《周礼》来看,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

合浦县18142423199: 古代老百姓为何称官员为青天大老爷?来历是什麽?
勇标援生: 断案明察秋毫 公正严名 铁面无私 不循私枉法.... 青天青天.. 没被乌云遮了眼 老天有眼 大概是这样吧 ”大老爷是古代百姓对身份高的人的一种尊称,这也体现了百姓对包青天爱戴和景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