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汇】文言文常见的25个虚词用法汇总,收藏备考

作者&投稿:菜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之

1. 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多为第三人称,译为“他(们)”、“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具有多种功能:

(1) 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省略。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 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省略译。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3) 主谓短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取消句子独立性,译时可省略。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末尾,或三个字之间,无义,译时省略。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等。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以

1. 用作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为学》)/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 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相当于“而”;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四)于

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五)而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5. 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六)则

1.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2. 表示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七)者

1. 代词,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个”、“样”、“项”;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

例: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 助词,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

例:吴广者,阳夏人也。(《陈涉世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八)也

1. 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2. 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3. 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4. 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5. 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

例: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九)焉

1.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十)因

1. 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

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分别可译为“由于、凭借、依靠”。

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3. 介词,可译为“根据、依照”。

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4. 副词,可译为“因此”。

例: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而因以及乎其迹。(《墨池记》)

(十一)且

1. 副词,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近”;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2. 连词,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授予官职的文言文词汇
授予官职的文言文词汇如下: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4、任:...

高中文言文重点词汇138个
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文言文18个虚词
2、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进行阅读,例如《论语》、《史记》等。开始时可以选择较为简单和短小的篇章,逐渐适应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然后逐步挑战更难的作品。3、理解词汇和句子结构: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进行逐个学习和理解。可以使用词典或在线工具...

文言文词汇翻译
深的翻译:遥闻深巷中犬吠——深,形容词,从外到内的距离大。去奸之本,莫深于言行——大,形容词。教的翻译:十三教汝织——教,动词,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教,动词,让 乃今得闻教——教,名词,教诲 伏羲神农,教而不诛——教,动词,开导 ...

对曰是什么意思 常见文言文词汇
1、对曰就是“回答说”的意思,它有特定的使用范围,一般指平民回答君主或 大臣回答君主。2、亡——无 WU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3、尔——耳 er 相当于“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4、见——现 xian 显露 风吹草低见牛羊。5、说——悦 yue 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变说乎!6、汤——烫 tang ...

文言文二字词汇
5.《红岩》中的2字词语梦琪、忆柳、之桃、慕青、问兰、尔岚、元香、初夏、沛菡、傲珊、曼文、乐菱、痴珊、恨玉、惜文、香寒、新柔、语蓉、海安、夜蓉、涵柏、水桃、醉蓝、春儿、语琴、从彤、傲晴、语兰、又菱、碧彤、元霜、怜梦、紫寒、妙彤、曼易、南莲、紫翠、雨寒、易烟、如萱梦琪、忆柳、之...

官职变动最多的文言文【文言文常见表示官职变动的词汇】
古文在记叙人物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而这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意的理解显得非常重要。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现将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辑录如下:一、表授予官职 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谭嗣同...

时时刻刻努力文言文
1. 努力奋斗以图有所进步文言文词汇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

各个文言文常用词语的意思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拔...

文言文常用词汇
实词你只能见一个记一个,大多数时候你只要用这个字组一个两字的词汇;特殊的还要靠积累 [知识点解说] 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常用词——之、其。 二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

岳阳楼区17113923163: 文言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有哪些? -
须钧三磷:[答案] 常用文言虚词(25个)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岳阳楼区17113923163: 古文中常见的虚词有那些? -
须钧三磷: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虚词(一)汉语与其他语种相比最突出的两大特征就是语序十分严格、虚词特别重要!关于高考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的词,它是构成文言...

岳阳楼区17113923163: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用有哪些虚词 -
须钧三磷: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希望可以帮到你!

岳阳楼区17113923163: 文言文的18个虚词是什么?
须钧三磷: 常见的文言文虚词是:而、何、乎、乃、其、旦、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岳阳楼区17113923163: 急需!!!!!初中文言文虚词总结!!!!!!!! -
须钧三磷: 常用文言虚词(25个)(一)之1. 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岳阳楼区17113923163: 文言文常见虚词 -
须钧三磷: 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岳阳楼区17113923163: 常用文言文实词与虚词词义整理实词136个虚词15个 -
须钧三磷:[答案]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

岳阳楼区17113923163: 文言文有哪22个虚词? -
须钧三磷: 我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网站找到了35个,你选一下吧.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 二、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 19安、20但、21耳、22夫、23盖、24故、25或、26即、27既、28然、29虽、30遂、31惟 维 唯32已、33矣、34犹、35哉

岳阳楼区17113923163: 在文言中,什么词被归为虚词没有争议? -
须钧三磷: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 (一)副词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

岳阳楼区17113923163: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都有哪些 -
须钧三磷: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文言文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反之则为实词,也就是考试时经常考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