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是怎样把谷变成米的?

作者&投稿:箕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时候的人是怎样把谷子变成大米的?~

稻谷从田间收回来之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稻谷的水分,变成我们手中金灿灿的谷子,这外面金灿灿的虽然好看,但并不适合食用,即为谷壳,农民在农忙的时候会去收割谷物,咬一咬谷壳来判断其中的水分含量。

晒干的稻谷并不会直接进行剥壳,要先放到扬扇里面进行筛选,将其中收回来的众多谷物中的杂物分离,这个过程是利用了风力和重量,稻杆杂草会被吹出去,而稻谷会直接掉到出口的地方。



之后就是舂米,舂米就是古代人将稻谷变成米的方法。主要内容就是把打下来的谷子去壳变成米,我们所知道的糠,就是在舂米步骤中遗留下来的糙米外壳,其余留下来的就是吃的白米。

舂米是一种分离谷壳的过程,但并不是很复杂的技术。作为古代农民最为日常和普遍的活计,在每年收完稻谷之后,家家户户都会自给自足,通过舂米来获取自己的粮食,可以说,这是小农经济下特定的生活技巧。

舂米的工具也不多,相比于现代化的工具,舂米其实是一种力气活。没有电气的时代里,只有出力才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最简单的舂米很像古代的捣药,就只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

接下来是我们并不陌生的步骤,人们用棒槌去砸谷子,杂碎它坚硬的外壳,砸掉外面的米糠之后就是白玉般细粒的米。这个过程就是之所以说和捣药像,原因都是要将米或者药放入盛器中用棒槌碾砸,区别只是一个要将药草碾碎,一个要将谷壳捣碎。



简而言之,就是把稻谷放进坚固的容器里,用一个木棒上下捣压,将稻米“质壁分离”,就可以把壳去掉了变成米。但是这种方式的舂米并不能进行大量稻谷的剥离,容器和人力都有限制。

古代人利用舂米来将稻谷变成米的。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用棒槌砸谷子,把米糠砸掉。

  1.古代人利用舂米来将稻谷变成米的。
  2.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用棒槌砸谷子,把米糠砸掉。
  3.舂米,谈不上什么工艺,过程也并不复杂,但绝对是个力气活。一口臼,用一块大整石慢慢凿成。它形同一只巨大的酒盅,臼口的直径不小于 70 ~ 80 公分。一只大的石臼,一般要四个人才能抬得动它。臼内凿有锣纹,臼的身子须埋在地下,臼口露出地面,四周用破陶瓷缸片贴平,以便于清扫。在臼的上面,架着用一棵大树段做成的“碓身”,“碓”的头部下面有杆杵,杵的嘴子上按了铁牙。“碓”肚的中部,两边有支撑翘动的横杆,就像玩杂技的“翘翘板”中间支撑那玩意儿,“碓”尾部的地下挖一个深坑,当把重心移到“碓”尾并将其向坑去,“碓”头即抬了起来,然后舂下去,抬起来,再舂下去,就这样机械地重复,便是舂米。

方法太多了,有人力冲米的,有水力捣米的,还有畜力石碾等等。

舂米(chōng mǐ)是把谷子放在舂米桶内用舂米杵砸出壳的过程。
舂米,谈不上什么工艺,过程也并不复杂,但绝对是个力气活。一口臼,用一块大整石慢慢凿成。它形同一只巨大的酒盅,臼口的直径不小于 70 ~ 80 公分。一只大的石臼,一般要四个人才能抬得动它。臼内凿有锣纹,臼的身子须埋在地下,臼口露出地面,四周用破陶瓷缸片贴平,以便于清扫。在臼的上面,架着用一棵大树段做成的“碓身”,“碓”的头部下面有杆杵,杵的嘴子上按了铁牙。“碓”肚的中部,两边有支撑翘动的横杆,就像玩杂技的“翘翘板”中间支撑那玩意儿,“碓”尾部的地下挖一个深坑,当把重心移到“碓”尾并将其向坑里踩压下去,“碓”头即抬了起来,然后舂下去,抬起来,再舂下去,就这样机械地重复,便是舂米。碓臼上面横着一根木杆或竹杆,供舂米的人扶手。熟悉的老手,有时会连续不断跑跳着舂了起来;有的还在“碓”头上绑块石头加重,舂起来更有力。这样的舂法,用了巧力,加快了速度,也可能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太平御览》就曾有记载:“后世加巧,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桓谭《新论》)但一臼米舂下来,人早已经汗流浃背。所以,舂米是男人们的活,而且一定是很有气力的强汉子才能够胜任。

手搓,木棍都可以


在古代没有火柴和打火机,人们怎样生火呢?
尽管它需要相当的体力和技巧。而火折子的发明则是一个重大进步,它通过将纸卷点燃后熄灭,并利用盖子保存火种,再次点燃时只需吹气即可。随着近代社会的到来,传统的火折子逐渐被外来的火柴和打火机所取代。这些现代点火工具的普及,使得古代的生火方法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的绞面是什么
“绞面”就是一种原始的美容术,在我国古代民间非常流行,现在去西亚和东南亚旅游也能在街边看到一些为游客提供“绞面”服务的人。“绞面”其实就是一种用纯棉纱线把人拔掉脸上多余汗毛的美容手段。“绞面”的工具非常原始,两把纱线、一盒粉、一支眉钳即可,不过需要一定的技术,否则疼痛感会加剧。根据风土...

我国古代人们的夜生活是怎样的?
说起娱乐,现代人们的娱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文明发达的社会当中,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致使很多人在白天的时候已经没有享乐的事件了,于是晚上便成为了很多人的人间天堂。现在夜生活的娱乐项目五花八门,那么在我国古代,那些古人的夜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吧。首...

在古代没有火柴和打火机,人们怎样生火呢?
古代人们进行生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1种就是我们常见的利用自然条件来取火,比如说一些闪电击中一些树木,产生大量的火焰,第2种呢就是钻木取火了,通过不停的旋转产生高温,最终将周围的东西点燃,第3种那就是利用传说中的火折子,这种东西可以很好的起到生活的作用。但是这些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都是...

古代怎样把大量稻谷加工成白米
古代是用石臼和臼杵把大量稻谷加工成白米的,这个方法叫做舂米。 舂米是将糙米加工成白米的一道工序。加工工具主要是石臼。石臼分杵臼和斗臼两种。杵臼,即小石臼,加上一根臼杵就可操作。臼杵为木质,手腕粗细,长一米左右,上端装上两三公斤重扁圆形石头,以增加臼杵捣下去的重量。舂米的人手握...

古代人是怎么看时辰的???说详细点,。。。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

外国古代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例如:1、马拉松长跑是为了报信: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要传递信息只能靠两条腿或骑马。马拉松长跑项目,就是为了纪念一位2000多年前为传送捷报而牺牲的英雄设立的。2、用驿站传递信息: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交往,从此通信也就开始了。中国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递信息的驿站,通过骑马将...

在没有创造文字之前,人们是怎样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
你可以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哈哈,画画,象形什么的已经是属于文字了吧,据说是仓颉创造的文字,第一个字是就是“一”。这个故事好像就叫做《一笔开天》。从此中华民族就有文字了。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

古代的调味料贫乏,人们都用什么代替呢?
调味料贫乏的情况下,人们用土特产复合调味品来提升菜肴肉食的美味:1.吴羹:顾名思义就是“吴人所作的羹”,《楚辞·招魂》描述吴羹的味道“和酸若苦”,羹有肉羹和菜羹,将烹臑之肉切碎长时间煮,便成了羹,又称肉糜;普通百姓以蔬菜豆类煮羹裹腹,便是菜羹,农夫常以蔬菜佐食,为储存蔬菜...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他们总是把装谷物的大纲装泡菜的坛子的口面...
1、因为同样周长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是最大的。2、坛子的制作过程是通过旋转,做成圆形的口子,比较容易,但做成三角形、方形等其他形状,不好捏出形状。3、圆形没有棱角,外部圆滑,便于坛子口的密封,有利于泡菜等食物的保存。

桃江县13177824770: 古代人是怎么把稻谷碾成米的? -
漫颖开林: 我们有个词叫舂米,讲的就是古代人民将稻谷去壳的,大概的意思是把谷子放在舂米桶内用舂米杵砸出壳的过程.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们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用棒槌砸谷子,把米糠砸掉.因为放在一起的稻谷很多,一般不会将米粒砸碎.

桃江县13177824770: 古代人是怎么把稻谷碾成米的? -
漫颖开林:[答案] 我们有个词叫舂米,讲的就是古代人民将稻谷去壳的,大概的意思是把谷子放在舂米桶内用舂米杵砸出壳的过程.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们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有一个棒槌、一个...

桃江县13177824770: 古代怎么把稻子变成大米呀? -
漫颖开林: 一看就没种过地,叫法是叫舂米.但跟捣药罐不一样.是有一个有一个棒槌,但是没有一个盛器的.把稻子弄成一束一束的,再砸稻子,弄成一束的就是防止米变成面粉,砸的时候状态就跟用手搓稻子一样的形式,稻子壳来回摩擦很容掉的.砸完后把稻杆拿走,地上剩下稻糠和大米,在集中一起把稻糠筛选掉,筛选给现在一样,大米下落的时候,风很容易把稻糠吹走.

桃江县13177824770: 古代人是怎么把稻谷变成米的,一颗颗掰? -
漫颖开林: 杵臼 chǔ jiù,是古人最早使用的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随后,使用石磨或石碾来帮助去除稻谷的外壳.当然,现在稻谷去皮主要是使用电磨,不过,其基本原理和古人几乎是一样的.

桃江县13177824770: 古代的怎么用稻谷变成大米食用的 -
漫颖开林: 在电视上看到过,是一种专门舂米的一种工具,就可以把稻谷的颗弄掉,就变成大米了求采纳

桃江县13177824770: 唐朝时期人们是用什么把稻谷变成米的 -
漫颖开林:[答案] 专业名词叫舂米,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们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用棒槌砸谷子,把米糠砸掉.

桃江县13177824770: 古时候稻谷怎么加工成稻米的 -
漫颖开林: 放在一个木槽里用木杵杵,见过中医的碾药么,跟那差不多的,最后用筛子把米筛出来就可以了.

桃江县13177824770: 古代如何把稻谷演变成大米的 -
漫颖开林: 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清理工序就是利用合适的设备,通过适当的工艺流程和妥善的操作方法,将混入稻谷中的各类杂质除去,以提高大米成品的质量,同时利用磁铁除去稻谷中的铁钉、铁屑等,以保证生产安全.砻谷工序就是用橡胶辊砻谷机或金刚砂砻谷机将稻谷的颖壳脱下,并使颖壳与糙米分离.碾米工序即用碾米机碾削、摩擦糙米使皮层和胚乳分离,然后再进行刷米、去糠、去碎、晾米等处理,这样就可得到所需等级的大米.

桃江县13177824770: 古代的怎么用稻谷变成大米食用的 -
漫颖开林:[答案] 在电视上看到过,是一种专门舂米的一种工具,就可以把稻谷的颗弄掉,就变成大米了 求采纳

桃江县13177824770: 古时候的人是怎样把谷子变成大米的?
漫颖开林: 首先声明一下,谷子是指小米,大米应该叫做稻米或者是稻谷. 稻谷成熟后,割下成捆用来甩,甩在石槽或者木槽中,然后用盘磨去皮,但是这样做得到的 通常是碎的. 还有用手撮皮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