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反思

作者&投稿:娄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反思~

【教材分析】  
《面积》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面积、量一量、摆一摆、铺地砖。《什么是面积》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套教材为了改变过去偏重面积计算和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慌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把面积的含义单独列开教学。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一是创设生活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活动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通过画图的活动加深学生对面积的认识。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多多举例说出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使学生对面积有更感性的认识,真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较过程中,让学生亲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也注重了学生创造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沟通、交流,自觉地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分析】  
之前,三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也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了解了它们的特征,也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到五年级时,他们还将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在学习中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对两个图形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在这一活动中将让学生大胆利用学具,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并择出更科学准确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学法引导】  
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团队协作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听算10道,集体对得数。重点讲解25×16  
2、师:全对的同学举手,请两位同学带大家一起唱《拍手歌》表示鼓励。好吗?(全班齐动)  
[评析:借助拍手歌的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情绪高涨。]  
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师:把刚才的话说完整,好吗?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数学书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呢?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师:(指黑板面)像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面积)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摸一摸,说一说。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等。这些物体都有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  
生1: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  
生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三、比较大小、揭示定义。  
1、观察比较。  
师: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画在纸上就是平面图形,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有大小嘛?  
(课件出示、学生判断,比大小)  
2、明确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它们的大小就是图形的面积。  
3、揭示定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课件出示)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巩固概念。  
四、操作实验、研究方法。  
1、出示面积相近的两个图形,学生比大小。  
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近,你能看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嘛?  
生:不能,但我们可以用重叠法。(学生上台演示)。  
2、课件出示出示面积接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学生判断面积的大小。  
师:不能用重叠法怎么办?(学生小组讨论)  
师: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4个小方块、纸条、硬币。大家可以借助这些材料,想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想出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巡视指导。  
3、学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学生选择测量面积比较准确的方法。  
4、师引出数格子的方法。  
五、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生观察后举手回答。  
2、出示两个正方形,学生讨论并判断是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比较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  
3、书本40页画一画。  
明确面积一样,图形的形状可以不一样。  
六、 拓展(小小设计师)  
在方格纸中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形贴画。  
1、由智慧老人送礼物引出。2、教师提出活动具体要求。  
3、展示学生部分作品,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七、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教学反思:“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都将成为课堂中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一、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找生活中物体的面,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行物体面的大小比较,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所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有价值的、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这一基本理念。  
二、给学生的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比较时,我先让学生分组探讨出比较的方法,然后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用剪拼、数方格、重叠、摆硬币的方法等,这样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评价尤为重要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把激发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课堂评判语的激励功能。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继续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尤其对后进学生产生鞭策作用。评价的可持续性更是应该加强的。这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点可持续性的评价:在学生猜测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大小之后,我的评价: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的猜测,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我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但要想离正确答案更进一步的话就应该去验证你的猜测。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反思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发展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
1、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2、能够正确的判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学具盒、各种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礼物,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
(1)出示林林总总的“六一”节日礼物,问:这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节日礼物,漂亮吗?出示其中一个小房子,问:谁能把这件礼物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后,说明:其实,不管是房子的上面、正面还是侧面,我们都叫它房子的表面。房子的表面相同吗?哪些地方不同?
(3)演示并说明:生活中很多物体有表面,这是手的表面,这是脸的表面,这是桌子的表面……问:你们还能找出哪些物体的表面?用手摸一摸!又问:这些表面有什么不同?
(4)说明:同学们刚才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表面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 大小)
(5)(出示几组物体表面)问:谁的表面面积大?谁的表面面积小?
2、认识封闭图形。
(1)描一描:
学生自选一样物体,把它的一个表面描在白纸上。
(2)比一比:
展示学生描出的图形,问:是这样的图形吗?你描的是物体的哪个面?再出示学生描出的不封闭图形,问:是这样的图形吗?为什么不是?最后说明:我们把没有缺口的图形称为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3)说一说:
问:这些封闭图形有什么不同?说明: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面积。
3、认识面积的含义。
(1)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完成板书)
(2)说明: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课件展示生活图片,领略“面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卡片排队,比较面积的大小。
1、出示三张大小相差很大的卡片,比较大小。
学生游戏:选出面积最大的一张举起来!选出面积最小的一张举起来!问:你们是怎样知道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的?
2、出示两张大小相差不大的图形,比较大小。
问: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学生猜测后,想办法用学具袋里的学具验证猜测结果。
全班交流,展示验证方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剪拼法、数格法等)
3、 引导学生欣赏、反思和评价。
问: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说明: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不同,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
三、练习沙龙,体验面积的运用。
创设数学乐园情境。
1、完成41页第2题。学生先估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再实际数一数。交流时,问:谁的面积大?你是怎样知道的?
2、完成41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问:谁来说说算面积大小的方法?(指第二个图形)数格子时,不满1格怎么办?
3、完成40页的“画一画”。课件出示教师设计的小船图案,问:这个图形像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再让学生按要求画2个面积相等的不同图案。交流学生作品后,问:观察这些作品,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不同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面积相等,图形却可能不一样。
四、全课小结,拓展面积的学习。
问: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面积,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面积的什么知识?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学会了比较面积的大小,生活中还有很多与面积有关的奥秘,大家可以在课后到生活中继续寻找面积的有关信息,下节课继续交流。
教学反思:
“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找生活中物体的面,用手去摸物体的面,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在把不同物体的面进行大小比较,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再通过对封闭图形的大小感知,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还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比较时,我先让学生猜测,然后独立思考想出比较的方法,最后小组合作分组探讨出更多的比较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用剪拼、数方格、摆学具的方法等,这样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把激发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课堂评判语的激励功能。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继续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尤其对后进学生产生鞭策作用。评价的可持续性更是应该加强的。这节课,我也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猜测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大小之后,我的评价: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的猜测,大胆的猜测已经朝着正确答案迈出了一步了,离正确答案更进一步的话就应该去验证你的猜测。但在评价语言上我自己感觉还是不够完善的,以后的课堂上我会在这一方面下功夫。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

【教材简析】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四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整个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为了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教材在安排上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第一层次通过比较数学课本与语文课本、硬币、手掌、树叶四个实物面积比大小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对面积的感性认识。第二层次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比较,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概念,又使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特别是感知正方形进行测量、比较的优点,更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作好铺垫。第三个层次是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一个数学事实,即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知道了图形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且已经具备了初步观察、评估、验证的能力,具有摸一摸、比一比等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 参与认知过程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 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面积的含义,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习好本节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为后续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加强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1.课上我采取与学生合作互动的方式完成导入,这样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营造了和谐
的课堂氛围,又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体会物体表面有大有小,对于封闭图形的理解,我通过在课件演示封闭图形并让孩子指出面积,感知封闭图形的面积,并利用种草种不完来解释不封闭图形没有面积等活动,让学生亲历了面积形成的过程。
2.在探索比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大小时,是先让学生体会观察法和重叠法之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不同的方法,优化画格子法。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本节课练习的设计,力求紧扣重点,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最后的创意大比拼,诣在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基础上了解面积相同,形状可以不同。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两片树叶。
【学具】
硬币(一角和一元)、一平方厘米的塑料片、10×10透明胶片、直径为2厘米的塑料圆片、彩笔、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附页2中6)。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数学书和信息书)同学们熟悉这两本书吗?它们什么是一样的?学生会说到是大小一样,追问:什么大小?指的是哪里?学生会尝试说出是面一样大,或是会用手摸书的封面来解释。然后,师对全体生:我们大家都来摸一摸,再来说一说,数学书和信息书的封面一样大。
生:主动去摸一摸,然后其他学生也来摸。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面”上来】
师:那这两枚硬币呢?有什么不一样吗?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呢?
师:这是老师的手掌面,你们的手掌面在哪?谁想和老师比比手掌面的大小?哈哈,我的手掌面大。这两片树叶有面吗?(在展台展示一名学生摸的过程)谁的面大,谁的面小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刚才摸到的都是物体什么?(表面) 比的又是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
【设计意图:虽然本课没有要求对物体表面的概念进行探究,但仍然在引导学生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中,从物体的一个面开始,让学生认识到物体一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意识到物体的表面有时是由多个面组成的。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师:我们就说物体表面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摸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渗透了面积大小相对性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学习“面积”建立了感性认识,同时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师慢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
师: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其它面的面积?并用学生举出的例子比面的大小
(3)看一看、说一说。
屏幕展示书上四幅图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
师:这些图形能通过摸来感受它们的大小吗?这些图形有大小之分吗?那也就是说这些封闭平面形也有面积,谁能说说它们的面积是指哪里呢?有什么办法能够把面积呈现出来?
生:指出面积,课件演示(用单一颜色涂色)
师:为什么是封闭图形呢?(课件演示将一幅图擦拭一些。)若这里种草,能种完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封闭”一词】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出几名学生描述)
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学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4)联系生活拓展。
谁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学习中还见过哪些物体表面、封闭的平面图形面积吗?
先小组说,再集体交流。(帮助学生完整表述)
小结:看来面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看老师——自己尝试——创新举例”一系列实践,认识面积的概念,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积的表象】

2.动手操作、比较大小,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
(1)直接观察比较
出示两个大小悬殊的三角形比较面积大小(观察法和重叠法)
再出示41页练一练第一题。
【设计意图: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培养了直观估测的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
(2)借助工具比较
师:有些图形我们直接观察就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图形(附页2中图6)谁的面积大?
①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②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
D.小组代表展示验证,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四种方法:折叠、用圆形图片摆、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 。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在汇报多样比较方法时,按由繁到简的顺序,如:先是剪后重叠比的;然后是用圆片摆的;最后是数格子的;……这个在学生活动时由教师巡视发现确定汇报顺序。)
(3)师小结: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验证过程必须科学、认真。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比较方法(“观察法”“剪拼法”“摆图形”“数格子” “统一标准”),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统一标准”,从而顺利验证猜一猜的答案,体验了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学生上台交流展示自己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实践应用
1.直观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练习41页的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2.创意大比拼
练习40页画一画。
让学生先说一说要求中要注意什么,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学生自己尝试画,先完成的同学的可以相互看一看,分享不同的画法。然后再全班展示交流中,体会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面积的认识,让学生自由想象,画出各种图形,然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充分吸收掌握的目的。】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这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填空(20分)1、2.50读作( ) 五点四二写作( )2、十一点三四写作( )。 5.659读作( )3、8.75的整数部分是( ),小数部分是( )4、我的同学身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有多重评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重》。一、说教材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认识,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循序渐进地帮助...

《分一分》经典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4-66页“分一分(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能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三...

三年级数学下册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第二课,是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镜子里的数学》课件【三篇】
【 #课件# 导语】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求知欲,然而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下面是 考 网整理分享的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镜子里的数学》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1吨有多重》教案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教材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本第22页练一练1、2、3及数学故事 1、小淘气想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吗?⑴出示第2题 ⑵出示第3题 2、“曹冲称象”⑴结合图片请学生说故事。⑵根据记录表你知道大象有多重吗?小组合作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反思
1.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反思 《铺地面》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的内容,对于面积的含义学生较难于理解,并且很容易和周长弄混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基础上引发本课内容,这样有助与学生以后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标》指出...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第四单元什么是面积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伴读27页思维训练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而这些恰是考试所需要的。但是,做题有用的前提是,“做过的题必须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对,为什么做错,做错的完全理解没有”,否则,只是练字,起不到做题的作用。以下是 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帮助到您。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知识点 观察物体知识点一 正方形...

莱山区15283433151: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第几册的内容 -
智香古迪: 《什么是面积》, 是: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7册第 4 单元的内容.

莱山区15283433151: 什么叫面积三年级下册数学?
智香古迪: 一: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三:黑板长4米,小明身高128厘米,苹果重200克,大象重4吨.

莱山区15283433151: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
智香古迪:[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反思学习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莱山区15283433151: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
智香古迪: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反思 学习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

莱山区15283433151: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ppt
智香古迪: 就是课件嘛.

莱山区15283433151: 小学三年级新北师大版下册第五单元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
智香古迪: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教材分析】“面积”的认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新教材中的新增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面积这个概念,它是学生学习本单...

莱山区15283433151: 北师大版2015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铺导《面积是什么》什么是面积
智香古迪: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莱山区15283433151: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第四单元什么是面积 -
智香古迪: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渗透...

莱山区15283433151: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
智香古迪: 1、除了树叶这些漂亮的表面,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熟悉 的物体表面,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2.物体的表面实在太多了是不是?那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物体,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好吗? 首先,从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数学...

莱山区15283433151: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什么是面积 教学反思 -
智香古迪: “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都将成为课堂中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