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备成就帝业主要原因的论文

作者&投稿:荆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指导刘备成就帝业的战略蓝本,为什么造成蜀国二世而亡?~

隆中对,千古第一对,它的出现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也为刘备构筑了一条南据荆州、西取益州克复中原的宏伟战略规划。在刘备投吕布、归曹操、附刘表、寄孙权惶惶如丧家之犬之际,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勾勒出了一幅合理可行的战略蓝图,让此后的他在王者霸业征途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隆中对的功劳可谓功不可没。


隆中对的高明之处在于哪里?
首先,对于敌友关系问题,诸葛亮作出了精准定位。
根据当时天下群雄并起的纷繁复杂格局,诸葛亮给势力微末的刘备定下了“东连孙权,北拒曹魏”的外交策略,作出这种外交态势的依据就在于曹操北据天时,孙权南托地利,而力量弱小的刘备只能凭借人和占领荆、益二州方能徐图霸业。这种对敌友关系的深刻剖析正切刘备要害。


我们知道刘备自中平元年(184年)起兵镇压黄巾军以来,23岁的他因镇压有功被朝廷封为安喜县县尉,后来由于东汉朝廷害怕武人专权便下令褫夺军功升迁的将领头衔,刘备一气之下将前来传达诏令的督邮鞭笞三百亡命天涯。从他23岁起事到孙吴联军在赤壁之战击败号称80万大军的曹操,刘备王者之资端倪初现,直到此时他整整走过了24年的流荡漂泊寄人篱下的政治流亡生涯,而比至赤壁大战前夕,刘备已经从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47岁的中年大叔了。倘若没有正确处理敌友这一关乎刘备集团生存的根本性战略问题,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赤壁之战了,曹操一统天下的夙愿或许就能成为万古流芳的定局了。
其次,隆中对解决了刘备根据地的问题。
对于任何一支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下生存的武装集团,根据地问题首当其冲成为决定着这支力量能否在日后的激烈火拼中存在下去的基本大前提。


刘备早年起兵后有根据地吗?客观的来说,他也一度有过徐州这块根据地,但大凡对三国有过研读的学者朋友们都知道,徐州这块地方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四战之地”,没有足够的武装力量想要守住这块无险可守的平原城市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而当时兵不过千、将只关、张的刘备想要依托徐州这块基地成就自己的王者霸业完全就是白日做梦,虽然刘备取得徐州这个战略要地有几分“狗屎运”,从名义和道义上来讲也可谓名正言顺,但他也明白其实不可能守得住这块肥肉,更何况在东汉末年分三国的时代,道义在强者面前完全就是一坨“狗屎”,吕布的巧取豪夺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在那个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年代,谁的拳头硬谁说出来的话就是道理,以实力决定道义的军阀混战背景下,仁义成为强者面前不堪一击的“遮羞布”,刘备因此数度流离颠沛委身于各大军阀之间,既要问鼎天下又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铁打的营盘”,根据地问题时刻成为摆在刘备脑子里最为头疼的问题。
然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出现,压抑在刘备心头多年的疑惑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了,当隆中对分析各路人马后首次提出先取荆州,再下巴蜀的战略决策后,彷徨在刘备脑海中久久无法解决困惑终于迎刃而解了,这从后来赤壁之战刘备借荆州,取西川的战略节奏上来看,完全与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合拍而行,可以说没有隆中对的指引,刘备也不可能有两块稳固的革命大本营,也就不可能三分天下有其名了。
再次,隆中对刘备的身份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诠释。
刘备虽从起事第一天开始时时不忘打着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的招牌,但他这种做法对于帮助其创立王霸之业起到了多大作用,相信当时的各路军阀除了措辞方面为了避免对刘备“织履贩鞋”身份的直呼,大抵以“皇叔”来打口角辞令外,这种表面流于形式的“饭局式”称呼,在讲求实力的东汉末年显然没有给刘备集团带来过任何实惠。讨个口头便宜历来是中国人的习惯,刘备也不另外。


那么刘备“汉室贵胄”的身份在“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情况下有用吗?放在当时如果利用的好还真有用。这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来看,汉朝虽然历经四百余年而大厦将倾,但天下毕竟名义上还是汉王朝的天下,曹操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将汉献帝刘协牢牢掌控于股掌之间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否则以曹操的精明不可能拖着累赘大费周章扩张势力,而袁术在东汉末年过早的称帝招致惨败也从侧面上说明了汉朝虽名存实亡,但其影响力尚在不少百姓,乃至名士中波及深远,荀彧阻碍曹操的王者霸业也很能深刻反应这个问题。
因此,刘备“汉室贵胄”的身份不仅不是他的负累,反而是他人生当中不可多得的天然政治遗产。但刘备前半生显然没有将这种先天储备的政治遗产最大效益发挥出来,直到隆中对的出现,诸葛亮作了全方位规划后,这种令刘备颇感“鸡肋”的金字招牌才完全释放出巨大的政治动能。
此话又从而说起?其实,我们看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根据地就能明白诸葛亮的良苦用心。隆中对为刘备集团选定了两块根据地,一块是荆州,而另一块则是益州,对于当时的刘备而言,“刘皇叔”这块金字招牌虽未能发挥无比强大的潜能,但刘备的仁德相较于曹操喜爱屠城的节奏,加持“汉室贵胄”的牌匾,无形中刘备的声望和人气也累聚了不少,因此后来才会发生刘备不惜代价的“携民渡江”的感人一幕。


那么益州呢?益州除了四川盆里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刘璋暗弱、张鲁无能外,还在于当年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时,大汉王朝的开国之君就是凭借着这块颇具王者之气的土地杀奔三秦最终彻底击败项羽问鼎天下,因此对于已经秉持汉室血统的刘备,西川无疑是最佳政治地缘根据地,可以说益州乃大汉王朝的“龙兴之地”毫不为过,有了“汉室贵胄”这样一重身份,加持施以仁政之策,刘备想不三分天下有其一都难。
然而,隆中对诸葛亮虽然替刘备集团作出了全方位的深度剖析,但却有一个致命性的问题没有切中时弊,这也导致了后来诸葛亮数度北伐未能克复中原,最终病逝五丈原。
是什么样的问题致使“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临死前发出“悠悠苍天,曷此其极”的感叹?
我认为,隆中对虽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确实为刘备集团定下了前进方向的战略大格局,甚至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三分天下的态势格局。


但隆中对却有一个致命性的弱点是诸葛亮所没有深度思虑过的,那就是群众基础薄弱的问题。
隆中对是刘备与诸葛亮二人在隆中里的一段精辟对话,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并指出了刘邦集团前进的方向,为刘备在黑暗中苦苦探索的王者霸业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甚至末尾提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然而,问题的关键就出现在了隆中对最后的这段政治意图上。诸葛亮阐述的隆中对虽结合了当下各大军阀混战的局面作出了深度分析,但从他与刘备的对话中看,二人始终以刘邦夺取天下作为蓝本,话语之中时刻充斥着汉高祖刘邦的身影。


那么我们用逆向思维大胆忖度下,秦朝末年刘邦夺取天下的形势又是什么样的?虽然秦朝末年与东汉末年的形势颇为相似都是乱民趁势崛起,但刘邦却有一个政治优势是刘备所无法企及的,那就是刘邦破咸阳后,以“约法三章”的方式彻底拿下了帝都的人心,史载“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也就是说刘邦为了收拢秦地关中民心,让人到咸阳附近各乡县宣传刘邦集团新约定的法律简章,刘邦这种深入基层展开政治攻势的做法收到了奇效,史书更是以“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来描述关中父老的对刘邦的拥戴,要知道在古代通讯极为不便的情况下,拿下帝都收复国中命门百姓的民心不啻于取得反秦斗争乃至为击败项羽奠定了坚实后盾,这也从后来刘邦轻易拿下三秦剿灭项羽足见不凡。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西方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很早就作出了这一著名论断,诸葛亮虽然通过隆中对给刘备集团提供了一条稳健可行的军事战略规划,但却忽略了“天下有变”后外部环境民心的依附问题,而也正是由于这种抛开群众漫谈军机的致命性问题,才导致隆中对空有其头,却无其尾的惨淡结局,也为蜀汉后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大家都知道,汉朝末年有四大神兽,刘备得到其中的三个,他很快建立了自己的蜀汉政权,曹操得到了三个,但是这一个神兽让他失去了曹魏的江山。这个推断出东汉末年有四大神兽的人这叫做司马徽,也就是著名的水镜先生,这个人居住在荆州。荆州也是人才很多的地方。

被司马徽找到的是诸葛亮,诸葛亮是隐藏在山村之中的聪明人,司马徽拜访他的时候,就看到了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的卧龙。就把自己的学识都传授给了他,诸葛亮后来也不负众望,一心专注的平定乱世,恢复汉室,他在赤壁之战之中打败了曹操,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在汉中称帝,刘备去世之后,他又辅佐刘备的孩子支撑着蜀汉,连年的北伐。但是只能够在北伐的途中去世。

还有一个就是庞统,庞统和诸葛亮不一样,他不喜欢隐居,他喜欢到处游历。他刚开始当了刘备的手下,但是后来就去世了。第3只神兽司马徽迟迟发现不了,原来就是司马懿。司马懿侍奉曹操曹丕以及曹睿的时候很是忠心,但是当曹睿统治的晚期就开始犯糊涂了。司马懿就发动了政变,一步步的将曹魏吞噬。

最后一只神兽司马徽并没有发现他,还没有见到他就去世了,而他的弟子诸葛亮还是把这只神兽给发掘了出来,他就是张姜维,姜维代表着希望,他可以平定四方,但是当时的国家时日不多了。姜维还没有成长起来,蜀国就灭亡了,姜维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刘备成功的八大要素

  本人对《三国演义》爱不释手,反看正看,总结出了刘备成功的一些要素,写出来共享。需要说明的是,文中内容,只是本于〈三国演义〉,不涉历史事实,读看此文时不可过于当真。

  刘备从一介平民,经过个人奋斗,成为九五之尊,认真探究起来,必有其成功之道。常言说,乱世出英雄。社会大动乱的大环境,给每个有志气有才能的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不过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有如刘邦、刘秀、朱元璋,等等,就是从社会最底层经过奋斗成功的范例;而陈胜、吴广,陈友谅等,就是奋斗未获成功的例子。刘备从平民到皇帝,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最终获得成功,排除环境和客观因素,就刘备主观上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八大因素。

  一、立志。立志是刘备成功的根本因素。刘备屡败屡战,斗志不减,根本在于志存高远,不因一时之得失而心灰意懒。刘备少有大志。就像陈胜曾经与一起劳作的人聊天时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三国演义》在刘备出埸时有一大段话,表明了刘备不是社会底层碌碌无为的一般百姓。当时黄巾军前来犯幽州境界,刘焉招募义兵相抗,引出了一位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这段话,表明了刘备自小就蓄大志,这个大志不是别的,而是当皇帝。刘备与张飞、关羽相识,结为异姓兄弟时,表明要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也可看出其志向。曹操煮酒论英雄,当说到“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刘备惊得筷子掉在地上,说明曹操说中了刘备的心事。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前两次避而不见,我看主要是不明刘备志向,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诸葛亮作为一代良相,自当要寻英主。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明说了:“愿闻将军之志”,刘备屏退旁人后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通俗地说,就是要取天下而治理之。刘备立志可见一斑。

  二、用贤。用贤是刘备成功的关键因素。刘备用贤,最重要的是用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后,成了刘备事业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刘备东奔西逐,遑遑似丧家这之犬,没有立身之地,虽有大志,但不得伸。得到诸葛亮后,取荆州,定益州,终成帝业。刘备一生,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大事都委任于他,让诸葛亮放手去做,从不生疑。诸葛亮也竭尽心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因如此,刘备才能取得成功。在用贤方面,刘备还用了庞统、马良等人,但终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出之处。特别是庞统,经孔明推荐,刘备并不识其才,几乎错过。而其他贤才,在诸葛亮的光芒掩映之下,也未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在刘备集团,不像曹操集团那么人才济济,倒像是诸葛亮一人之外,有点人才凋零的样子。这也是刘备的事业很快消亡的重要原因。

  三、结义。结义是刘备成功的重要因素。桃园三结义,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关于义的最高境界。但刘备结义,乃是深谋远虑,主要是从事业考虑。在刘备的过程中,关张二人多次救了刘备的命。到后来,成为刘备事业的柱梁。刘备入西川后,关羽镇守荆州,与曹军和东吴对峙;刘备夺取益州后,张飞任巴西太守,与新占汉中的曹军在第一线对峙。关张二人,是刘备集团的核心骨干成员,刘备集团的凝聚力、战斗力由此二人支撑。关张一生,从未与刘备离心离德,而是团结一心,浑如一体。在刘备的一生中,用义气笼络人体现最充分的另一个例子是赵云,赵云被刘备用义气打动,跟随刘备一生不悔,为刘备的事业立下大功。

  四、借势。刘备善于借势,这也是刘备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刘备本是一介平民,不像曹操有曹家和夏候家两大家族的势力可供倚赖,也没有孙权那样有父兄创下的宏大基业。刘备完全是白手起家。在那个时代,要做出一番伟业,必须有人跟随,组成一个势力集团。一介平民百姓,要得到别人的信任,做到一呼百应,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刘备有办法,他充分利用了他的姓氏,也就是当时的皇姓。说他是什么中山靖王之后,一下子成了皇族血统。不仅如此,他还攀上了皇帝的叔叔的尊位,被尊为皇叔。刘姓本是中国大姓,是不是皇室血统,在当年那个乱世,想来也没有什么人去认真追究,即使追究,也不一定弄得清楚。刘备与人交住,口必称备乃中山靖王之后,打着维护汉室的旗号,以后登上皇帝宝坐时又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确实蒙住了一些人。中国历来有名正言顺的说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刘备深谙此道。刘备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号,也增强了其事业的正义性,自己理直气壮,跟随他的人也理直气壮了。

  五、装衰。刘备有装衰的本事,是一个表演天才。历史上有一种说法,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江山,此话大致不假。综观《三国演义》通篇,写刘备哭泣、下泪的不下几十处,刘备真是一个哭才。刘备三请诸葛亮时,见其不肯出,即哭,孔明见刘备哭,就同意了。在刘表府上,在刘表墓前,刘备都曾哭过。为不还荆州给孙权,刘备哭过。娶孙尚香时,刘备在吴国太前哭过。在与刘璋相见时,刘备哭过。赵云当初离开刘备回公孙瓒处,刘备泣别。在襄阳携民渡江时,刘备大恸。在长坂坡,赵云救回了阿半,刘备哭了。关羽、张飞死后,刘备终日哭泣,以致泣出血来。常言道,男几有泪不轻弹,刘备作为堂堂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动不动就哭鼻子流眼泪呢?难道是真正到了伤心处吗?我看不一定。哭,只是刘备的一种处事待人的方式,是为了感动别人,打动别人,使别人被感动,引起别人同情。有时是为了表明诚心。但有时又是惺惺作态,作给别人看的。比如在襄阳渡江时,面对百姓大恸,就主要是做给别人看的,作出一种爱民如子的样子。在长坂坡赵云救回阿半后的哭泣,既有伤心的成份,也有做样子的成份。看来,即使是想当皇帝的人,装衰也是一种可用且有效的手段。

  六、傍款。这里说的傍款,是借用当今傍大款的说法。傍款,其实也是借势的一种做法。但刘备的傍款,不只是借势,自己势力弱小时,去依傍某个强大的势力,保存自己的实力,慢慢发展壮大自己。而是夺势,喧宾夺主,以客代主。三国时期的绝大多数强大的势力,刘备几乎都去傍过。最早是傍公孙瓒、田楷,然后是傍吕布、陶廉,再是傍曹操、袁绍,然后是傍刘表、孙权,再后是傍刘璋。刘备傍大款,不只是勉从虎穴暂栖身,而是处心积虑,暗中抢夺地盘实力,准备独树一帜,反客为主。在与公孙瓒打交道时,曾向公孙瓒借兵,暗地拉拢赵云,挖公孙瓒的墙脚,由于公孙瓒警惕性高,逼着刘备还人,才未得逞。与陶谦打交道时,实际上抢夺了徐州。在与袁绐和曹操打交道时,没有占到便宜。后来,只好打同宗的主意。打刘表的主意时,被蔡瑁识破,才有马跃檀溪,但刘表死后,还是抢到了江夏作为根本。与孙权打交道时,占到了荆州的一大块地盘。最后,算盘打到了宗兄刘璋的头上,抢到了益州,终成帝业。刘备的地盘、人才,基本来自于荆州、益州。刘备从白手起家,傍款,借用已有的势力,是他的一种重要策略,这也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

  七、联姻。刘备最早的夫人是谁,看过《三国演义》之后摸不着头脑,最早见到的刘备的夫人,是糜夫人和甘夫人。糜夫人是徐州豪富糜竺的妹妹。甘夫人是在小沛时娶的,不知来源如何。刘备娶糜夫人,据说是糜竺见刘备身边没有女人,没人照顾,而把妹子嫁于他的。但实际上,糜竺在徐州算一个大财主,且有影响力。刘备娶其妹,不乏政治上的考虑。糜夫人死于当阳长坂坡。甘夫人生了阿半,因长期战乱,死于赤壁之战前后。由此,有人说刘备命硬克妻。赤壁战后,孙权把其妹孙尚香嫁好刘备为妻。这个婚姻,应该更多政治成份,是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因为刘备时年已经49岁,孙尚香还是二八佳人。刘备入成都后,孙尚香回了东吴。刘备又娶了一个寡妇--刘焉之子刘瑁的妻子--吴夫人。刘备娶吴夫人,一则可能是因为她漂亮,二则可能是为了笼络益州人,巩固他在益州的地位。由此看来,刘备的婚姻,殊少爱情因素,更多政治因素,这也是政治人物的悲哀。

  八、逃命。刘备一生,逃命之时颇多。把逃命也列为刘备成功的法宝之一,是因为逃命在刘备事业成功中的重要作用。刘备深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的道理,正由于他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使得他最终能成就大业。值得一提的是,刘备逃跑有术,每每大难不死,又死灰复燃。著名的逃跑,有从徐州逃到袁绍处,有从袁绍处逃到荆州刘表处,有从新野、樊城经长坂坡逃到江夏,最后的一次逃跑,送了老命。也就是夷陵一战大败,逃回白帝城,抑郁成疾,又羞于见人,不敢回成都,终至不起。综观《三国演义》,刘备基本不会打胜仗。正如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所论: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还有一段,谈及刘备会逃跑、会打败仗: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之论确实精到,对刘备的分析精辟入微,正是其看透了刘备,所以才定下掎角此寇之大计,一举击溃刘备,使之一蹶不起。


刘备创业之初一无所有 属下的人为何还对他不离不弃的
刘备刚起事拉起一支队伍的费用是靠着来涿郡贩马的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资助的,相比曹操、吕布、孙权等人的创业,刘备难度太大了,家道中落靠着织席贩履来养家糊口。但就是这样的人在乱世占有三分天下,成就了一方帝业。我们根据刘备的创业轨迹来分析刘备身上的一些特点。1.刘备成就大业的志向。不甘于...

如果诸葛亮让魏延去镇守街亭,为何说是可以守住的?
二、刘备的答案刘备乃一世枭雄,起于微末,成于帝王,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完全称得上是一部普通人的逆袭史。而刘备之所以能够最终成就帝业,和他的善于用人也有很大的关系,刘备看人,眼光非常之精准独到,在他看来,魏延的才能远超马谡。魏延原本是刘备的部曲,后来在攻打益州过程中,他的军事才能逐渐展现出来,受到了刘备的...

诸葛亮跟刘备相比那个比较会用人
3.骄傲自大:开始的时候刘备很听诸葛亮的话 以师为之 到称帝以后 就开始自大起来 在夷林之战 带去的83万精锐 损失了60多万 和数十员将领 这是导致蜀国走向衰败的主要问题 诸葛亮说 如孝直在主公必听他言 4.恩少威多:赵云虽是半路参军 但是对刘备可谓衷心耿耿 几次救刘备儿子而且对刘备成就帝业...

《隆中对》中诸葛亮根据什么为刘备提出战略方针
3.刘备在当时虽无立足之地而依附于荆州刘表,但自起兵以来,虽屡经挫败,壮心不已,为时人所敬重。就连曹操也认为: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诸葛亮审时度势,认为刘备可以夺取荆州、益州作为立国之基,效法高租刘邦,成就帝业。同时刘备身边一直缺乏真正的谋略之士,诸葛亮认为自己辅佐刘备,可以充分发挥...

今麦揭秘:历史上爱哭的刘备却能建立帝业的真实原因
曹阿瞒广招天下贤士唯才是举,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中原万里河山;孙仲谋靠长江天堑,有江东才俊拥兵自重踞南国一隅;刘玄德寄人篱下,无枝可依,只有一腔兄弟情,两个难兄弟,直到三顾茅庐求得孔明,才算有了转机,终于借荆州、取益州、进西川,形成与魏吴鼎立之势。刘备成就帝业的路数完全与魏、...

曾国藩《冰鉴·四·骨有九贵,察以尊卑》译文与赏析
以明为晦,成就帝业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铜山)人。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开国之君。于隆安三年,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致力于北伐。执政期间,吸取前朝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了政治和社...

易中天品三国<出师表>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三次走进卧龙冈,拜访韬光养晦的诸葛亮,最终诸葛亮走出山林,辅佐刘备成就帝业。这一段被世代读者传唱的佳话,为什么在史书上却是另外一副样子呢?在历史的真实上,到底是诸葛亮的自我推荐还是刘备的三顾茅庐呢?这个事情为什么如此奇怪呢?第十六集 三顾茅庐 关于出师表,在品三国...

法正本来是刘璋的部下,他为何会帮刘备夺取汉中和益州?
于是刘璋跟刘备决裂,并派兵攻打此时在为刘璋攻打张鲁的刘备。但是此时刘备的军队大将众多,把刘璋的大军打的落荒而逃,刘备率军一路势如破竹,刘璋的部队无人能敌。随后在城内的,反正策应刘备,并且劝刘璋投降,于是刘备因此得到益州。也为刘备成就帝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此刘备以蜀地为根本,一步步...

《三顾茅庐》读后感
是中国礼贤下士的代表范例,表现出刘备刘皇叔的求贤若渴。 《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很了解了,故事讲的是刘备三次登门诚邀诸葛亮帮助自己成就帝业,三次拜访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最终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蜀国。这份诚意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觉得遇得明主,所以甘愿为刘备打天下。我们现在对待人才的诚意不也应该跟刘备一样吗...

当年刘邦成就了帝业,可为何蜀汉就不能复制刘邦的成功?
我们看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实一切行动都是有蓝本的。从蜀中出兵攻打关中,其实是当年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例。而从荆州出兵攻打宛洛,则是刘秀时期的战例。后来由于关羽的荆州覆亡,蜀汉只剩下了蜀中出兵关中的一个目标了。不过即使如此,当年刘邦依然成就了帝业。可为何蜀汉就不能复制刘邦的成功呢?一、双方的战略...

官渡区19889203349: 刘备能成功做皇帝主要靠什么? -
谷梵氢溴: 刘备为什么成功?应该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 身份的优势,在当时拥汉反曹的大背景下,刘备以“皇叔”(真实性令人怀疑)的身份提出拥护刘氏统治无疑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这也是唯一能和曹操较量的政治王牌. 二 好的名声 ,刘备和曹操不...

官渡区19889203349: 刘备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
谷梵氢溴: 1、我觉得刘备失败的最大原因在于重用诸葛亮,三国里的诸葛亮就是一个接近被神化的人,其实他和普通文人没有什麽区别,谁能保证一个没有一点实践经验的人,一定就能成为一个治国治军的良相呢? 2、三顾茅庐反映出来的问题: a、首先...

官渡区19889203349: 刘备为什么能称一方霸主? -
谷梵氢溴: 懂得用人之道,为人重义,而且喜欢网络天下豪杰. 1、有志气:虽然身份卑微,没有强大的支援,但是当初贩履之人最后也成就霸业,这不得不说刘备的报国之心拳拳.2、待人真诚:尽管好哭,但是对待手下确实也很不错,赵子龙救阿斗回...

官渡区19889203349: 从 刘玄德携民渡江 中可以看出刘备得以成就蜀汉大业的原因是什么 -
谷梵氢溴: 有群众基础.既然“民”肯跟着刘玄德渡江,那么民就是信服刘玄德,也支持刘玄德.毕竟古时农民最依赖的就是故土,不肯背土离乡.得民心者得天下,刘玄德既然深得民心,成就蜀汉大业也就顺理成章了.

官渡区19889203349: 刘备没有舍弃百姓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 2他成就大业的原因 -
谷梵氢溴: 刘备以人为本,以德服人,不忍心抛弃群众独自逃命.成就大业的原因:占人和 会用人才

官渡区19889203349: 关于刘备的高中800字议论文
谷梵氢溴: 我是一个三国迷,读“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不下七八遍,对三国的历史多少也有些熟悉.我没看过评论三国的文章,我个人认为刘备是我最喜爱的人物.刘备先祖是大汉王室,但因为家道没落,刘备的出场在一个小镇的布告前,一个 “身长...

官渡区19889203349: 关于刘备的论文 -
谷梵氢溴: 说说刘备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遗憾刘备没有能统一全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我认为刘备是一个非常虚伪的人,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笼络人心,夺取天下. 首先,刘备对待自己的下属,一...

官渡区19889203349: 求关于刘备性格分析的论文(2000字)(曹操或孙权的也行) -
谷梵氢溴: 刘备,三国时期的蜀主,封号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孤苦贫困,曾以贩草鞋为生,但素有大志.后与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成异姓兄弟.因为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早年经常寄人篱...

官渡区19889203349: 为什么说刘备想当皇帝啊?
谷梵氢溴: 历史上很少有傻得不想当皇帝的主.刘备确实说过自己是想光复汉室而不是想当皇帝.是不是发自真心的,研究历史的人一直都抱否定态度. 刘备也是,他在成都时一直在逃避称帝,主要是看献帝当年犹在,不想背一个骂名而已.刘备一直是个以名声好而获得尊敬的主公. 后来献帝一退位,他就哭了,不过很假,哭完就继位当皇帝了. 刘备在白帝城临死前确实哭着说过,如果阿斗不行,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话.不过刘备这一点做得确实是太虚伪了,明知道诸葛亮的一片赤诚之心,却依然用这样的话去考验他. 古语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刘备死前还在故作虚伪,实在有点贻笑大方.

官渡区19889203349: 刘备怎么成就王业的 -
谷梵氢溴: 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善于笼络人心,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眼光毒辣,心机颇深,可以忍别人不能忍之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