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的英雄悲歌

作者&投稿:资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历史误读了袁本初

读三国,有一个重要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袁绍。如果能把三国分为前半场,中场,后半场的话,袁绍是三国前半场响当当的人物。

可就是因为东汉末年的一场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的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而作为失败者袁绍,千百年来多被人诟病。

中国文化中有一大弊端,那就是胜则溢美无以复加,败即领咎罪不容恕。因为袁绍在“官渡大战“中失败了,所以才获领一堆批评。

批评者评价袁绍,多借用曹操的话:“"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而最著名的当属曹操手下的大谋士郭嘉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几乎把袁绍批判的一无是处。

有句话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因为官渡之战这个以少胜多的战例太过经典,曹操被哄抬,袁绍被贬斥,导致人们对这两个人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

2

三国前半场,他是一个大英雄

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董卓进京,从此天下大乱,董卓欲废帝立威,与大臣商议,袁绍公然反对。董卓厉声威胁道:“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

袁绍引佩刀横揖而出:“天下健者,岂唯董公?” 对峙之后袁绍扬长而去,无人敢拦。

又有一次,袁绍讨伐公孙瓒,袁绍和一只小部队被公孙瓒的骑兵包围,手下将领劝袁绍躲在墙后面,袁绍大骂道: “大丈夫战死沙场才是英雄,躲在墙后面就能不死吗? ”说罢指挥若定,击退了公孙瓒的骑兵。

这两件事,袁绍的胆略和豪情,千载之下犹觉英风烈烈,袁本初热血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董卓篡权后,袁绍逃出京城,很快组织了反卓的军事同盟。

在袁绍的军旅生涯中,没用一兵一卒,从韩馥手中智取冀州;北攻公孙瓒,界桥之战以弱胜强;围易京,断外援,大败白马义从;公孙三州,唾手而得;剿黑山锄张燕,肃清境内游动顽敌,一统北方。

年轻时的袁绍,有胆有识,才干过人。如此的辉煌战绩,谁能说袁绍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英雄?**

3

袁绍培养了劲敌曹操

在汉末群雄割据时,袁绍先得到了冀州,而当时的曹操还没有自己的地盘,只在中原打黄巾军和黑山贼寻找机会,袁绍抢先命曹操为东郡太守,使曹操有了第一块地盘。

后来兖州刺史刘岱战死,袁绍又支持陈宫等人拥戴曹操作了兖州牧。

在初平三年,袁术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联络刘备、单经、陶谦等多个军阀西进中原,围攻曹操。

在曹操最为难的时候,又是袁绍帮助了曹操。《三国志》记载“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兴平元年,吕布入据兖州,与曹操展开了殊死争斗。曹操评价吕布,说他屯兵濮阳,就知道他是无能的了。

要知道,吕布手下的大谋士陈宫可是懂军事的。陈宫等人很清楚曹操与袁绍的关系,驻兵濮阳是耽心袁绍背后入据兖州,使吕布腹背受敌。所以,还是袁绍帮了曹操。

可以说, 曹操是袁绍一手扶植起来的,袁绍有大恩于曹操。

4

袁绍的性格缺陷

在东汉末年的政坛上, 袁绍绝非平庸之辈,在统治河北期间,他访求人才,重用田丰、沮授,展现出了政治家的才能。

但由于袁绍家族四世三公,袁绍出身名门,家世显赫,因此自幼心里就埋下了高傲的种子。而在全部拥有幽、冀、青、并四州之后,袁绍便以为功成在我,天下唾手可得,就更加骄傲了,甚至于有恃无恐,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这时的袁绍,一些致命弱点开始暴露出来,如:谋略不远,洞察力不强,易骄易暴等。

在艰苦创业之际,这位英雄尚能客服自身不足,选贤任能,励精图治。而一旦功成名就,便志得意满,止步不前。并且他的这种缺点开始严重影响到政治、经济、用人等各个方面。

一个统帅,浮躁易动,多疑善猜,不仅影响本人的内部状态,而且还会深深的波及将帅和士兵,对整个战争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这也就为日后的官渡大战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5

官渡之战,袁绍选错了对手

袁绍有个特点,当他智谋过人,突发奇想的时候,能想出令许攸这样的一流谋士都拍手叫绝的妙计,但他发傻的时候,也会令人顿足捶胸。

或许,这和他出身高官家庭,接触世俗太少,而又清高傲慢有关系。袁绍的学识和经验,属于学院派,应变能力不强,连打起仗来都中规中矩。

袁绍的这一套,对付袁术和公孙瓒之流或许绰绰有余。但和他展开官渡大战的对手偏偏是“奸雄”曹操,或许是命运使然,也是他倒霉。

面对曹操这样一个智谋出众,赏罚必行,应变无方的天下奇才,略逊一筹的袁绍,注定他的命运将是一个悲剧英雄。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统兵11万,曹操率军2万,在官渡这个地方,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永载史册的“官渡大战”。

6

官渡之战,胜者为王败者寇

按理说,袁绍无论从兵力还是粮草供应上,绝对碾压曹操,他怎么就败了呢?

历代史家和军事家,对袁绍的失败有各种各样的解读,都很有道理。

但我认为首先有三大原因:

一、军事实力不是单一的概念,除了兵员数量,还有政治倾向,精神状态,作战能力等。

袁绍军队,虽然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多是世族士兵,他们不善作战,也不愿意作战。

虽然有一些少数民族士兵比较强悍,但是他们为利而战,骄纵不轨,不易控制。

而反观曹操的士兵,多是招募而来,部分本是黄巾义军,具有相当的作战经验。而曹操统兵有方,内部又比较团结,整体作战能力较强。

又加上,曹操一方被袁绍大军压境,他们面临的形势是:要么战,要么死。而唯有一战才能有一线生机。所以曹操的士兵虽然只有2万,但却都是死战之士,战斗力以一当十。

荀彧在分析袁绍的不利因素时说,袁绍军队“士卒虽众,其实难用”,是很有道理的。

二、袁绍军内将领之间矛盾和斗争突出。

袁绍手下大将颜良、文丑、淳于琼虽是河北名将,但都有勇无谋,放纵骄横。至于运筹帷幄之士,如审配、逢纪诸辈,则更是贪纵不法,胡作非为。

在袁绍内部,将领之间各怀鬼胎,派系林立。

这种“大臣争权,谗言霍乱”的党争,严重影响袁绍军队作战能力的发挥。

三、大战之初袁绍的恻隐之心,使曹操数次死而复生。**

在袁绍眼里,曹操是难得一遇的人才,他思贤若渴。袁绍发动“官渡之战”最初目的,是使曹操能够臣服,而不是要置他于死地。

《献帝春秋》有这样一段描述: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令军中将士各持三尺绳,一旦抓住曹操,就把他绑了。

所以,大战之初,袁绍数次以优势兵力包围曹操,彼时要消灭曹操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但他却数次以大规模军队围而不攻,而仅仅以兵威之。

但曹操就是曹操,一不是被吓大的,二是从小就混社会,脸皮超级厚。

在曹操看来,你个袁本初,把刀架在我脖子上却又不动刀,分明是羞辱我。只要我曹操缓过一口起来,非要弄死你不可。这就给了曹操数次翻盘的机会。

在众多史家的解读中,对袁绍诟病最多的是,袁绍一意孤行,不听大谋士沮授和田丰之言,急于冒进,战略上失误,导致大败。

沮授与田丰之计,都是说不可轻动,曹操善于用兵,不如坐等时机,以逸待劳。

但是,军事上的攻守,主动者往往才握有战争的主动权,如按照他们的以逸待劳之法,在曹操与吕布相持,曹操正是疲惫不堪的时候,不乘机出兵,难道等到曹操把吕布消灭掉,再把其他军阀都逐个都收拾掉以后,再来与曹操打,就能取得胜利了吗?

因此,袁绍选择与曹操开战的时机是最恰当的,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心理上也给曹操以强大的压力,是符合兵法的。

说袁绍骄傲专行,不听取良臣直言,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官渡之战”只是一场战争,而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一旦错过一个战机,有可能会导致后面的战机一错再错。

袁绍在官渡之战的失败,除了上面所讲的三大原因外,主要还是由于袁绍作为最高统帅,在临场指挥时,缺乏周密计划,在面对曹操这个狡猾多变的对手时,没有做到临危不乱,冷静决断,及时调整战术。

这是很多战场指挥员在一场复杂的战争中都可能会犯的错误,而袁绍用对付袁术之辈的战术来对付曹操,显然就犯了这样致命的错误。

而在战役的后期,许攸叛变,导致袁绍乌巢粮草损失;又因张郃投敌,而全军溃败。这些偶发的因素又是不可预料的,而正是这些偶发的因素,对袁绍来说又是致命的,加速了袁绍溃败的进程。

总之,历史上最著名的“官渡之战”是袁绍失败了,所谓“胜者为王败者寇”。

历代史学家多以结果来倒推和诟病袁绍的失误,其实都是马后炮而已,而历史并不能重来。

还有一点必须要注意,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尊刘抑曹,而陈寿写《三国志》是成书于西晋,陈寿从西晋的立场出发是尊奉曹操的。

所以,陈寿的《三国志》在记述“官渡之战”时,多有对“太祖曹操”的溢美之词,而掩饰了曹操的诸多败绩,并且将袁绍的失误进行了夸大,净说袁绍的失败。这对袁绍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7

官渡之战,袁绍的英雄悲歌

青年袁绍,是他最有作为的时期,他讨伐董卓,统一北方四周的功绩,堪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英雄。

袁绍初以豪侠得众,之后用兵仿若孙吴,百战百胜。直至官渡之时,从无劣迹。

纵观袁绍的一生,有辉煌,也有失误。他和曹操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是走的儒家治国的路子,他没有屠城残杀的记录,也没有苛捐税的严酷。

也许袁绍过于宽纵,可是他死后,许多文臣武将,忠于他,不惧死亡的威胁。袁绍所感化的三郡乌桓,最后也都是和他的儿子一起共存亡。

这都说明袁绍也具有相当的人格魅力。

官渡大战,袁绍失败了,但是他仍不失为一个大英雄。

《献帝春秋》曰:“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及绍死,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袁绍得人心至此,整个三国时期又有几人?

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曹操收取袁绍首府邺城之后,亲自来到昔日大敌袁绍的坟前,祭祀袁绍,追怀起过去一起起兵讨董的往事,曹操“哭之流涕”,下令善待袁绍眷属。

在曹操“哭之流涕”的那一刻,曹操或许也想到了,在官渡之战的初期,袁绍数次对他围而不攻,他的命是袁绍给的。

或许,真正懂袁绍的,还是他的宿敌曹操。

穿透千年历史岁月,站在官渡古战场上,战火、硝烟、驰骋的将军、嘶鸣的战马仿佛都在眼前,那场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背后的故事,令人慨叹。

袁绍,这个三国上半场最著名的风云人物,把英雄的含义定义成了一部厚厚的史书。

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官渡之战,是袁绍的一曲英雄悲歌。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在军事指挥上出现了哪些失误?
3、没有采取田丰持久奇袭之计在史籍中讲到,在宣战以前,田丰为袁绍方案策划了一个计划方案: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灵活运用兵,转变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比不上以久持之。大将据江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人物,内修农战,随后简其精英,分成骑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省...

听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在监狱中自杀的袁绍谋士是( )。
田丰 田丰是袁绍早期的几大重要谋士之一,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因为阻止袁绍派重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而不去守官渡,因为言语过于激烈,被袁绍下了大狱,后来袁绍兵败回来的时候,田丰的一些朋友去监狱去看他的时候就说:"恭喜先生,果然中了先生之言"主公兵败了,田丰抚掌大笑说:"死期不远矣,如主公打了胜仗,...

当时袁绍的官渡之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比如曹操奇袭乌巢时,张郃就建议全力救乌巢,但是袁绍听了郭图的话,导致失败,还逼反了张郃。对于这么一个听不进任何建议的首领来说,失败是在所难免的。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对他的评价: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在这样的情况下,官渡之战,袁绍...

历史上的曹操用哪句话评价了袁绍的官渡之战的?
曹操则并不赞同,他认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不能称作为英雄。而事实证明,曹操对于袁绍的看法是极为准确的。也正是袁绍的这些特点,才导致了官渡之战的大败。官渡之战,袁绍用了4个昏招,将曹操对他的评价一一印证。昏招一、将审配调回,没有谋断 官渡战争...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是如何打败袁绍的,有哪些人立了大功?
白马之战——关羽阵斩颜良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围。”——三国志 袁绍派遣大将颜良进攻东郡,包围刘延于白马,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救援白马,关羽在白马...

官渡之战期间,一位谋士说出哪八个字,令袁绍万劫不复?
我们都知道官渡之战袁绍之所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攸投降了曹操,并且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就是派兵袭击袁绍的粮草大营。曹操果然率领精兵去偷袭袁绍的粮草大营,导致了袁绍的粮草被烧毁,但这也并不是我完全没有挽救的机会,这个时候,郭图给袁绍提出了一个建议,自此导致了袁绍万劫不复再也不能翻盘...

官渡之战,军马较多的袁绍究竟败在了哪里?
关于官渡之战之前曹操拥有多少兵力的问题,也可以从史料中找出一些具体的依据,这些记载对于袁曹双方兵力悬殊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就算曹操再厉害,也不可能只以几千兵力打败袁绍的十万大军,曹操起兵的时候有5000人,之后百战百胜,打败黄巾军之后,降军就有30万,虽然在后来的战争中有所损耗,但是也不应该...

官渡之战
虽袁绍兵多,也没有什么好畏惧的。曹操以少胜多,物力人力都有优势的袁绍却败了,这个就是曹操是英雄人物的原因。袁少听任何一个谋士的建议都能战胜曹操,袁绍不听许攸的,导致战败。许攸本来是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均不被听取感到不满。许攸在官渡之战时,因家人犯法被,而且出谋给袁...

官渡之战曹操是靠什么打赢袁绍的?
官渡之战曹操打赢袁绍,所凭借的是:曹操稳扎稳打,不骄不躁;善于用人,知人善用;善于把握作战时机,抢占战争主动权。官渡之战,我们知道,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殊死较量,在这之前两军已经对垒多年,而在这之后,袁绍的军队溃败,从此北方尽数为曹操掌控。那么曹操是如何打败袁绍的呢?我认为包括以下三...

三国演义的故事
乱世悲歌英雄泪,金戈铁马忠义魂——《三国演义》1、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

清镇市19425159849: 袁绍到底怎么死的, -
丰厕复方: 袁绍亲率大军出战官渡,以七万人攻打曹操的二万人.但一时竟攻不下来.第二年,曹操成功袭击了袁绍的粮仓乌巢,活捉守将淳于琼.然后大败袁绍.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只带几百骑逃回邺城.然后袁绍起兵仓亭,要雪官渡之恨.结果又被曹操打败.袁绍回邺城后就一病不起.次年,袁绍长子袁谭起兵攻打曹操,结果又一次大败.袁绍闻讯后,吐血身亡.临死前,他传位给三子袁尚.这为以后的二袁之争埋下了祸根,也为曹操以后平定北方铺平了道路. 终袁绍一生,不过羊质虎皮一个.袁绍在当时的诸侯中,实力最强,按说他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他的性格使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绝好的机会,最终在官渡之战中败给实力比他弱得多的曹操,也是必然的

清镇市19425159849: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的故事情节? -
丰厕复方: 官渡之战 中国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统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

清镇市19425159849: 三国 官渡之战的故事情节 -
丰厕复方: 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

清镇市19425159849: 袁绍是怎么死的? -
丰厕复方: 据【通鉴】记载:“自军败,惭愤,发病呕血 ,建安七年五月 ,袁绍呕血病亡 ” . 打了败仗 ,无力回天 ,羞愧交加 ,郁郁成疾 ,不治身亡 .悲剧啊 !

清镇市19425159849: 帮我介绍一下历史上的袁绍 -
丰厕复方: 袁绍,天生奇才,败孔融、公孙瓒,拥冀、青、幽、并四州的领土,成为雄居北方、实力最强的诸侯.“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 建安三年(公198年)年底,袁绍采纳郭图、审配的意见,策定了“立即进攻,集中兵力,直捣许昌”的作战方...

清镇市19425159849: 《三国演义》中第32回的人物. -
丰厕复方: 三十二回:曹操通过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不久袁绍死去.(官渡之战可以概括为:河北义士何其多,唯本初不能用) 就像每一个帝王之家那样,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争继承权起了纷争.表面上的原因则是袁绍死前曾属意小儿子袁尚继...

清镇市19425159849: 官渡之战袁绍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
丰厕复方: 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而全军溃败. 曹操成功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广招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清镇市19425159849: 袁绍怎么死的 -
丰厕复方: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以少胜多.你可以去看看电视剧《三国》.气得吐血而死的. 因为当时许攸给袁绍献计袁绍不听,许攸便投靠了曹操,告诉了曹操许多袁绍的要害,最后曹操听从了许攸的计策烧了袁绍的粮仓,袁绍军士们都无心恋战,一下子就失败了

清镇市19425159849: 曹操是怎样平价哀绍的 -
丰厕复方: 你说的是袁绍吧. 评价总结: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官渡之战,袁绍被击败后,曹操是这样说的: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清镇市19425159849: 谁有三国的历史故事(要人多战不过人少的)越多越好!急求!!!!今天就要要,一定要快!!!! -
丰厕复方:1.官渡之战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起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