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中山被称为我国国父

作者&投稿:少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被世人称为国父?~

孙中山推翻封建,创制民国。乃中国近代实践民主第一人。亦是中华民族发展转折的领头人。我辈后生。自当拜服,以国父尊之。

初二历史课本有以下内容
创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尊孙中山为“国父”,是蒋介石1925年3月30日在东征途中兴宁城提出的。当时,他在兴宁城北门外召开了追悼孙中山及东征阵亡将士大会。会上,蒋发表演说,尊孙中山为“国父”。他说:“我们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

蒋介石蒋在孙中山死后,自称是孙中山的忠诚门徒和弟子,并尊称孙中山为“国父”,这是一种尊上隆礼的表现。由于这个称呼既亲切又富有人情味,故广为民众所接受,至1940年4月1日终于成为定制。

扩展资料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

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

孙中山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

三大政策是孙中山的重要政治主张,是他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从屡受挫折转向成功、进而取得显著成就的正确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中山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对于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分析,主要是认为孙中山确系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而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较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蒋介石或毛泽东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
名文,字载之(乃自取“文以载道”之义),谱名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幼名帝象,后化名为中山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也是中华民国建国元勋,死后并在1940年被国民政府奉为国父。

生平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现改名中山市)。1878年,孙中山少年时受长兄的接济赴夏威夷工作。后在当地英国圣公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孙中山以全级英文文法第二名成绩毕业,进入中学继续学业。1883年年中被兄长送回家乡,后世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1892年7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罗便臣亲自颁奖,间接奠下日后以香港作为革命大后方的方便之门。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多项改革建议,遭拒绝后于11月赴檀香山募款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次年孙中山密谋在广州发动起义未遂后被迫流亡海外。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再组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并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创办了《民报》,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此后在国内组织发动多次起义均告失败。
经历了十次失败之后,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终于获得成功,各省反应热烈,为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画上了句点。
在南京被17省代表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
然而在南方各省纷纷宣布效忠中华民国的同时,北方的省份却还未脱离清政府,孙中山的政府事实上没有实权。孙中山与其他革命党人不得不屈服于北方大军阀袁世凯,于2月13日提出辞职。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当选理事长。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孙中山遂筹划起兵伐袁,旋即失败。孙中山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寻求援助。1914年他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1915年10月25日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1917年孙中山回国并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1918年被迫去职。1919年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回到广州,次年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退居上海。
1923年他回到广州。同年12月29日孙中山接受列宁和中国共产党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重组中国国民党。次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1月应邀北上,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1929年6月1日奉安于南京中山陵。
孙中山一生为国操劳,被全球中国人尊为国父,并且是唯一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他为推翻满清,振兴中华所做的努力赢得了举世的推崇。
不过也有部分史学家认为孙中山为建立民国所做出的努力并不足以被尊为国父。亦有人根据近年发表的史料,质疑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近代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学说,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创办了《江苏》、《浙江潮》、《苏报》、《中国白话报》等20多种政治性刊物;还出版发行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小册子130余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翻译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著作,蔡元培翻译了德国科培尔的《哲学要领》,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

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一公布,立即引起湘、鄂、川、粤四省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出现了广泛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是四川。1911年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宣布“以保路、废约为宗旨”。9月,全省60余县成立保路公会,数千万人卷入运动。清政府一面调湖北新军入川,一面命“实力弹压”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四省保路风潮兴起时,湖北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准备相机发动武装起义。10月9日,孙武在汉口机关配制炸药不慎,起义机密泄漏,刘复基、彭楚藩等人被捕。10日晨,彭、刘被杀,清军四处捕捉革命党人。当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士兵,打死镇压革命士兵的排长,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打响武昌起义的枪声。经一夜战斗,11日,起义军占领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12-13日,起义军攻占汉阳、汉口。武昌首义的成功,鼓舞了全国各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首先响应的是湖南和陕西。此后,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四川以及福建、广东等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在上海繁华的淮海路以南,思南路东侧的香山路上(原莫利爱路),坐落着一幢欧洲乡村式样的小洋房,这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1918年至1925年间在上海的寓所。
自1894年创建兴中会,孙中山先生就一直奔波于海内外策动起义、领导革命,自己却连个固定的住所都没有。为了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这栋住宅捐赠给他。这里是孙中山生活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也是他思想发展和飞跃的历史见证地:在这里,孙中山潜心研究革命理论,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在这里,孙中山会见中国共产党和苏俄代表,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完成了他思想上巨大的飞跃;在这里,孙中山召开会议,着手改组国民党,酝酿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这里,孙中山举行记者招待会,向国人发出和平统一祖国的号召……
1924年,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次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宋庆龄料理完孙中山的丧事后回到上海,继续在此居住。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上海,宋庆龄接受中共方面的劝告,离开了这里。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此寓所移赠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1949年上海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这里。1961年3月4日,故居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现在故居内的陈设,绝大多数是孙中山和宋庆龄使用过的原件原物,并遵照宋庆龄生前回忆按二、三十年代原样布置。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小客厅,在书房和卧室前,有一间长方形的内阳台。楼旁是汽车间。楼前是一片草坪,围绕着冬青,香樟和玉兰等树木花卉。
上海孙中山故居是世人敬仰的革命圣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许多外国政府的首脑都曾到这里瞻仰,每年有数万外宾、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内观众前来瞻仰。
每逢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11月12日)和逝世纪念日(3月12日),故居内外总是放满鲜花,上海市领导、各界人士和孙中山先生家属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孙中山故居,缅怀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丰功伟绩。
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上海孙中山故居,作为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永远屹立在中国人民心中。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
名文,字载之(乃自取“文以载道”之义),谱名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幼名帝象,后化名为中山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也是中华民国建国元勋,死后并在1940年被国民政府奉为国父。

生平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现改名中山市)。1878年,孙中山少年时受长兄的接济赴夏威夷工作。后在当地英国圣公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孙中山以全级英文文法第二名成绩毕业,进入中学继续学业。1883年年中被兄长送回家乡,后世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1892年7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罗便臣亲自颁奖,间接奠下日后以香港作为革命大后方的方便之门。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多项改革建议,遭拒绝后于11月赴檀香山募款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次年孙中山密谋在广州发动起义未遂后被迫流亡海外。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再组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并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创办了《民报》,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此后在国内组织发动多次起义均告失败。
经历了十次失败之后,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终于获得成功,各省反应热烈,为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画上了句点。
在南京被17省代表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
然而在南方各省纷纷宣布效忠中华民国的同时,北方的省份却还未脱离清政府,孙中山的政府事实上没有实权。孙中山与其他革命党人不得不屈服于北方大军阀袁世凯,于2月13日提出辞职。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当选理事长。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孙中山遂筹划起兵伐袁,旋即失败。孙中山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寻求援助。1914年他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1915年10月25日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1917年孙中山回国并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1918年被迫去职。1919年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回到广州,次年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退居上海。
1923年他回到广州。同年12月29日孙中山接受列宁和中国共产党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重组中国国民党。次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1月应邀北上,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1929年6月1日奉安于南京中山陵。
孙中山一生为国操劳,被全球中国人尊为国父,并且是唯一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他为推翻满清,振兴中华所做的努力赢得了举世的推崇。
不过也有部分史学家认为孙中山为建立民国所做出的努力并不足以被尊为国父。亦有人根据近年发表的史料,质疑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
名文,字载之(乃自取“文以载道”之义),谱名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幼名帝象,后化名为中山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也是中华民国建国元勋,死后并在1940年被国民政府奉为国父。

生平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现改名中山市)。1878年,孙中山少年时受长兄的接济赴夏威夷工作。后在当地英国圣公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孙中山以全级英文文法第二名成绩毕业,进入中学继续学业。1883年年中被兄长送回家乡,后世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1892年7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罗便臣亲自颁奖,间接奠下日后以香港作为革命大后方的方便之门。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多项改革建议,遭拒绝后于11月赴檀香山募款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次年孙中山密谋在广州发动起义未遂后被迫流亡海外。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再组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并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创办了《民报》,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此后在国内组织发动多次起义均告失败。
经历了十次失败之后,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终于获得成功,各省反应热烈,为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画上了句点。
在南京被17省代表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
然而在南方各省纷纷宣布效忠中华民国的同时,北方的省份却还未脱离清政府,孙中山的政府事实上没有实权。孙中山与其他革命党人不得不屈服于北方大军阀袁世凯,于2月13日提出辞职。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当选理事长。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孙中山遂筹划起兵伐袁,旋即失败。孙中山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寻求援助。1914年他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1915年10月25日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1917年孙中山回国并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1918年被迫去职。1919年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回到广州,次年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退居上海。
1923年他回到广州。同年12月29日孙中山接受列宁和中国共产党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重组中国国民党。次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1月应邀北上,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1929年6月1日奉安于南京中山陵。
孙中山一生为国操劳,被全球中国人尊为国父,并且是唯一一位在海峡两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他为推翻满清,振兴中华所做的努力赢得了举世的推崇。
不过也有部分史学家认为孙中山为建立民国所做出的努力并不足以被尊为国父。亦有人根据近年发表的史料,质疑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


我被孙中山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所感动。将句子换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孙中山先生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关于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爱学习爱读书,在留学时期孙先生吃饭都顾不上了,还是买书学习。

列举几个人物给我吧!
孙中山: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

孙中山为我们中国做了些什么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

孙中山说:" 有什么贵人,我是一个平民!为什么要跟来保护? "改为...
孙中山说没有什么贵人,他也是一个平民!就不需要跟来保护了。

我眼中的孙中山
三大政策是孙中山先生的重要政治主张,是他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从屡受挫折转向成功、进而取得显著成就的正确道路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在他生前确实没有成功,他未能及身看到祖国的独立和富强,在这个意义上,孙中山可说是个失败者。但是,他对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的巨大影响,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为祖国的独立和...

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3、民国成立之初,孙中山乘军舰往福建视察。舰泊马尾,这时孙中山发现,聚集一起欢迎他的许多小船,大都悬挂着纸旗和布条,称他“万岁”。孙中山不悦,对孙道仁说:“万岁一词,是封建帝王要臣民这样称呼他的,我们为了反抗这个'万岁’,许多革命同志抛头颅、洒热血。如果我接受这个称呼,对得起先烈吗?...

请问“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是谁说的?
后来,孙中山到檀香山创建了兴中会;他留在广州、香港从事革命联络工作。他拿出父亲给他的丰厚遗产作为活动经费,资助着在海外活动的孙中山。次年,甲午战争果然失败,民心激奋,他们决定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作为革命根据地。在会上他受孙中山所托,设计出了青天白日旗并提出:“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

...平定蚩尤之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先是对轩辕皇帝成就的肯定,同时也是为后来“唯有我先”作为铺垫对比。及时轩辕的成就再大,也是“我”孙中山开创了中华的“世界文明史”2、黄帝,姓公孙,少典氏之子,因长于姬水 (今陕西黄陵县县沮水),故又姓姬。曾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封于有熊,号有熊氏。因崇尚土德,土为黄,故称...

为我中华志建三峡谁提出来的
为我中华志建三峡是由孙中山提出的。详细解释如下:一、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的构想 在近代中国,孙中山先生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远见,提出了建设三峡的构想。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先驱,孙中山致力于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看到了长江的巨大潜力。他认为通过建设三峡工程,可以有效地调控长江水流,为农业灌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