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作者&投稿:标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

医生开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医生开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季寒暑更替是天地阴阳变化的结果,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随之呈现“体内时令”性的规律性改变,因此顺应四时的变化也就保持了机体与外界阴阳变化的统一性,这就是古人提出顺应四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基础。一般说来,春夏温热,人体阳气活动旺盛,阴津往往容易随汗液外泄而耗伤。人们为了适应这种气候变化,比较注意养护阴津,但往往不自觉忽视了养护阳气。

祖国医学认为,夏季养生重在“养阳”。所谓“春夏养阳”,就是要求人们顺从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长的规律,重视保养阳气,以达到健体延年的目的。著名养生学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明确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夏季伤阳的主要因素

暑热暑湿伤阳 酷暑亢阳最易耗气伤阴,阴津往往容易随汗液外泄而耗伤,导致阴不敛阳。正如我国古代医家王冰所说:“无阴则阳无以生,全阴则阳气不极。”此外长夏多湿,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

起居不慎伤阳

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人们往往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冷过夜,导致风寒之邪乘虚而入损伤阳气。《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

饮食不慎伤阳

夏暑季节气候炎热,人们多喜贪冷饮凉,殊不知过于贪凉易损伤人体阳气,导致疾病发生。元代养生家丘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太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亦不要吃得太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

夏季养阳的主要方法

防暑解热,谨防冷气病

夏季的突出特点是炎热,当以防暑解热为重点。通常人们多用空调等冷气设备,但用之不当易患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久处冷气设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易感冒和患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患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具体防病方法有: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冷气房不要长期关闭,有条件时要经常通风,使空气流通;入睡后,最好关上冷气机;当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调节精神,心静自然凉

夏天高温灼热,湿气袭人,容易让人烦躁不安,情绪紧张。祖国医学十分重视人的精神对疾病的影响,指出盛夏季节“心宜恬淡,冰雪胸怀”,主张“静养勿躁”,切忌脾气火爆,急躁动怒,而劳神伤气,于健康不利。因此,入夏以后,应注意调养情绪、放松精神、平心静气、止躁制怒、乐观愉快,就会进入“心静自然凉”的境地。

起居有律,顺应阴阳

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做适应性调整,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早睡早起,顺应自然,保持旺盛机能。从立春至立夏以6点起床为宜;立夏至处暑以5点为宜;(处暑至立冬以6点为宜;立冬至立春以7点为宜),但随着地区不同,节气差异还要进行具体调整,以东方大白、太阳未出为合适(冬季适当晚些,以日见地平线为宜)。

适当运动,夏不厌热

顺应四时的变化使机体与外界阴阳变化的保持一致,人类才能适应自然,因此,夏季参加适当运动是必要的。通过各种有益的运动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通常认为,气温在21℃左右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此时生理机能最佳,最适宜进行体育活动。在气温过高(超过35℃)的情况下,要预防中暑和因大量出汗而导致的脱水,此时进行体育活动必须慎重,特别是年长者和儿童,此时不适于进行体育运动。对热环境已适应者可进行适当运动。但在锻炼过程中,既要避免酷暑烈日,又要“无厌于日”,适当多接触一些阳光。夏季多汗多脂,应勤洗澡,水温一般在30℃~40℃为宜。衣着要宽松舒适,保持清洁干燥,以利于体温放散和避免汗湿浸渍。

饮食有节,固护阳气

夏季昼长夜短,天气湿热,应注意饮食调节,切勿极饥而后食,食不可过饱。亦忌极渴而后饮,饮亦不宜过多。慎食瓜果冷饮,以免伤脾胃阳气。在食性上宜清凉生津,不宜滋腻厚味以免伤阴助热。五味方面,在谨和五味的基础上,春夏宜酸苦咸。酸性收敛,以防暑热亢盛而气阴耗散,苦能泻火保阴液,以消酷暑亢热;咸则入肾,以从其根。不宜过食辛甘,以免发散助热。这是一般情况,至于寒凉的程度、食物品种、五味偏重程度等,尚需根据春夏节令、个人体质、食品特性等加以审慎选择。

素体阳虚,养阳度夏

素体阳虚的老年人,可常食雄鸡、大枣、胡桃、鲫鱼等益气温阳的食物,以及具有温阳祛寒功效的药粥等,往往能收到益气强壮的功效。借药治老年人素体阳虚羸弱者,可适当服用益气补阳药品来养阳度夏。

现代《黄帝内经析义》代表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概括三种含义:适应四养属阳收藏属阴所春夏养气即养阳秋冬养收藏气即养阴;二养阳指养、肝二阳脏;养阴指养肺肾二阴脏;三养阳要顺阳气特点使阳气发泄;养阴要顺阴气收藏特点要使阴气发泄 述各种解释同角度阐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意义管哪种看都旨说明点季节同养原则理论高度搞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含义才能更顺四适寒暑具体春、夏、秋、冬四季养阳、养阴呢《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较详细阐述现摘录于: 春三月谓发陈、俱万物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发缓形使志勿杀予勿夺赏勿罚春气应养道逆则伤肝夏寒变奉者少 讲春养道亦即春养阳道意思说春季、二、三月阳气升万物萌自界呈现片机蓬勃姿容孕育着发气万物欣欣向荣;应晚睡早起阔步于庭院披散发宽缓形体使志意充满发气待事物要杀害给要剥夺赏刑罚适应春气调养体气道理体违逆道理要伤害肝气春季伤害肝气夏季发寒病春季养气足夏季奉养气力量够缘故 原文看春养阳主要体现:晚睡早起:春阳阴少;广步于庭:则阳;使志:使志意充满发气适应间发气;夏寒变:夏季寒病由于春没养阳气结 述原文起居、运、精神、疾病四面论述保养阳气具体虽全面其精神实质充体现 夏三月谓蕃秀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厌于;使志怒使华英秀;使气泄若所外夏气应养道逆则伤秋疟症奉收者少 讲夏养道亦即养阳道意思说夏季四、五、六月阳气已盛万物繁茂自界呈现茂盛华秀气象阴阳气相交万物花结实;应晚睡早起要厌恶使阳气怠惰;要轻易发怒神气像草木华英充满;使阳气能宣泄像所外抑郁 应夏季养气调养体气道理体违背夏季养气要伤害气夏季伤害气秋季发疟疾夏季养气足至秋奉迎收气力量够缘故 原文看夏养阳主要体现:夜卧早起:晚些入睡顺应自界阴气足早些起床顺应阳气充盛;厌于:要厌恶使阳气怠惰;使华英秀:夏要调养自意志使神气充实;秋疟症:秋所发疟疾由于违逆夏气夏季伤害气结 述原文起居精神疾病等面论述保养夏阳气具体虽亦全面却点问题实质 秋三月谓容平气急气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外其志使肺气清秋气应养收道逆则伤肺冬飧泄奉藏者少 讲秋养道亦即秋养阴道意思说秋季七、八、九月阴气已升万物实已自界派容态平定气象秋风劲急物色清明肃杀至要早睡并且要早起鸡鸣即起;使志意安逸宁静缓秋季肃杀气刑罚;应收敛神气应秋气收敛清肃;志意要受外界干扰使肺气清静应秋季收敛气、调养体收气道理体违逆秋季收敛气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肺气;冬季要发飧泄病变秋季养收气足冬季奉养藏气力量够缘故 原文看秋养阴主要体现:早卧早起:早卧避秋夜露寒适应阴;早起比春夏早起要晚亦阴意使志安宁:即使精神内守神者血气亦能养阴;外其志:指要让自意志外弛顺秋收意; 冬三月谓闭藏水冰坼(che)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光;使志若伏若匿若私意若;寒温泄皮肤使气亟夺冬气应养藏道逆则伤肾春痿厥奉者少 讲冬养道亦即养阴道意思说冬季十、十、十二月阴气盛极万物潜伏自界呈现闭藏气象水冰裂万物机没受干扰都潜藏起;应早睡晚起早晨等太阳升起起身;使自志意伏匿保持安静像私意胸像所求已外露使神气内藏;应该避寒温要泄皮肤汗致使阳气频数耗夺应冬季闭藏气调养体藏气道理体违逆冬季闭藏气要伤害肾气冬季伤害肾气春季要发痿厥病变冬季养藏气足至春奉养气力量够缘故 原文看冬养阴主要体现:早卧晚起:早些睡晚些起使自机潜藏适应自界闭藏亦即养阴意;使志若伏若匿:指神气内藏亦养阴意;泄皮肤:要泄皮肤汗保护阳气、津液耗伤 总春、夏必须养阳;秋、冬定要阴医养所说顺养即四季养要诀 春夏养阳:春夏阳气升春夏养阳要求春夏两季养护阳气折损阳气便与自界阳气升势所违逆损害健康我另外角度理解:春夏养阳比储存燃料秋冬季节气温降气寒冷春夏储存燃料派用场:供我抗寒所用春夏储藏燃料秋冬气变冷候拿抗寒呢《黄帝内经》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意思冬受伤寒 其气必虚春季邪气侵袭容易温病温病传染病代表疾病春夏养阳饮食、起居等面要避免度寒凉 (4)秋冬养阴:秋冬养阴顺应自界阴升势养阴像花草浇水晚水浇足第二太阳花草通光合作用带根部水行叶脉根部水能够运载土壤养水足自运载养足花草能机勃勃呢体言秋冬养阴春夏显燥热容易火要养阴饮食要辛辣喝水吃鱼、藕、萝卜、胡萝卜、黑木耳、红薯、莴笋等用枸杞、麦冬、玉竹等药调养另外应该避免度汗熬夜:度汗耗伤气阴熬夜容易引起阴虚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我见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语,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是:“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于文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语,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其主要观点有四:一是马莳、高世栻为代表,认为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二是以王冰为代表,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亢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三是以张介宾为代表,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四是以张志聪明为代表,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
以上四种解释,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原文精神,扩大了养生的思路.但每一种解释都未能真正道出经旨.首先是马莳、高世栻的说法,“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那么,这里的所谓养阳养阴更抽象化了,还不如说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更具体.而且,未从文理上讲透此语.其二、王冰认为,“养,制也”。遍查古汉语工具书,“养”,没有“制”的意思。与文理不通.“春夏阳盛,宜食寒凉以制其亢阳。”春是春,夏是夏。寒凉食品只适宜于夏天,而不宜于春天。同样,“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温热食品,冬天用之,固然适宜,而秋燥之时,未必妥当。春与夏、秋与冬不能相提并论。其三、张介宾“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更是让人难以琢磨。他是感觉春夏阳盛之时养阳不妥,于是说,“是为了秋冬养阴”,而养阳对春夏有什么影响?却避之不答;也没回答春夏为什么养阳?怎么养阳?秋冬为什么养阴?怎么养阴?其四、张志聪“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阳盛于外,应该滋阴敛阳。而对于“阳盛于外”,又“养其内虚之阳”是什么意思?“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阴盛于外”,还要“养其内虚之阴”?阳盛养阳,阴盛养阴,这不是犯虚虚实实之戒吗?医理难通!
其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一个互文。所谓互文,即上下文各言一语,其义互备。如《七法》:“越女侍前,齐姬奉后,往来游醼”。上文言“越女”,下文说“齐姬”,而上下文皆有“越女”、“齐姬”之意。即为越女齐姬侍奉前后。而绝非“越女侍前”不“奉后”,“齐姬奉后”不“侍前”。如《标幽赋》说针灸:“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杨继洲说:“言针能调脏腑之疾,有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椐此,以上两句当意为,可平五脏六腑之寒热,能调五脏六腑之虚实。上句只讲“五脏”,下句唯举“六腑”,而“五脏”与“六腑”之意上下皆备。如果理解为针灸“可平五脏之寒热”,不平六腑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不调五脏之虚实,那就太可笑了!又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高等医药院校第五版《内经讲义》注:“此句为互文。意为大筋、小筋或者收缩变短,或者松弛变长”。又是一个互文的例证。再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这一保健谚语,也是一个互文.意思是,一年四季,多吃点萝卜、生姜有利于健康。一九九六年,某省青年中医知识竞赛答案,把“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这一保健谚语,作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依据。谓生姜性热可以养阳,萝卜性凉可以养阴。其实是忽略了互文知识导致的误解.难道夏天就不能吃萝卜,冬天就不能吃姜?春秋季节就不能吃点萝卜和生姜?同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一个互文。上文言春夏,下文说秋冬,春夏秋冬皆备;上文言养阳,下文说养阴,养阳养阴皆备。并非春夏养阳不养阴,秋冬养阴不养阳。把春夏强并,秋冬强合,把春夏与秋冬割裂或对立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它就是说,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更具体一点:“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养生之道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它只涉及起居,没涉及吃什么,或治疗原则的养阳、养阴问题!。简言之,“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说,圣人根据四时调理阴阳!正如<<灵枢.本神论>>所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这是个中医的概念,中医认为春夏阳气生发,阳气由内向外到达体表而阴气由外向内内收,这时养生应当助长阳气外守,这时应当多吃辛辣、扶火、热的食物并且多加运动以利阳气的“动 ”!而秋冬养阴是阳气内收阴气外越,这时养生不能多吃辛辣而应增加酸性的食物以利收敛!养生是个大学问中医有应四时四季养生的原则,早上养阳晚上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等,这些需根据个人体质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效果。比如春夏养阳早上晨起喝一杯“生姜红糖水(热的)”有助于阳气在早上的升发给机体提供热源(动力),晚上则以喝一杯白萝卜汁(可加白糖)有助于阴气的收敛,而在秋冬季早上吃一片醋泡生姜或是喝一杯蜂蜜生姜水(温水)在给机体动力的时候又不伤及阴气是个不错的方法!总之春天省辛增甘(春季多吃甜食少吃辛辣),夏季省苦增咸(少吃苦的适当增加点咸味儿的食物),秋天省辛增酸(少吃辣的食物增加酸味的食物),冬季省咸增苦(冬天少吃咸的食物增加苦味儿的食物)等等方法用以食疗养生!

对人来讲,白天就相当于春夏,晚上相当于秋冬。一年一月一日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时候活动比较好一些,晚上就是睡觉!如果到了晚上不睡觉,秋冬不养阴,一天可以,两天可以,但是时间一长,尤其到了年龄大的时候,晚上熬夜,即便年轻人熬上三两天基本上也就废了。
养阳养阴,一个养的是生发之气,一个养的是沉降之气。一棵树到了春夏枝叶长得很繁盛,到了秋冬就落叶,到了冬天甚至就完全处于停止生长的状态。对于人来讲,夏天运动没什么事,不太容易受寒;秋冬的时候如果还是像夏天那样运动就容易受寒了,这点需要注意。但人和树毕竟不同,人有个能动性。再回到睡觉的例子上,在紧急的情况下人可以晚上不睡觉,晚上安静的时候,思维能力有时候更强。晚上静静地读书学习反而吸收地能力更强,静定地能力也更强。所以和那个树木稍有不同。也只能说约略是这个样子,就像白天活动晚上睡觉,到了秋冬我们的身体基本上都需要休整。除非像运动员,有冬训,那是没办法,职业如此。在中国北方,一到冬天农民基本都不干活,一方面气候条件不具备,另一方面冬天干活对人的消耗比较大。
春夏的时候尽量的生发,当身体需要时紧急调运生发功用的时候,这时如果没有生发的能力就没有运动的能力。举个例子,我们很容易观察到运动员的生发能力非常强,需要弹跳、起跑的时候,运动员的爆发力就很强。没有锻炼的人他的肌肉就不行。五脏要让整个气血壮旺起来,身体才可以随时调用气血。春夏养的越好,气血调用的情况就越好。经常锻炼的人,到需要有足够的气血来支撑的时候,心脏、肝脏等可以支撑这个运动。否则的话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说说秋冬就手脚冰凉的情况。春夏养的阳功用在哪里?在秋冬。春夏没有养好阳,到秋冬就做不好。秋冬的气沉到哪里?不是在头部、心脏这些地方,而是在肢节的末端,保持手脚的温热。从这个角度来讲,气的沉降尤为重要。夏天沉降能力很强,是没必要的。因为整个夏天我们的气是浮在表的,所以里面会出现寒。最后总结一下,白天活动晚上睡觉是一个自然的规律,遵循自然规律身体能好一些,熬夜的话就可能会出现问题。

摘自平仁学社李国栋老师课程摘要


如何解释 春夏养阳,秋冬补阴
其实,食物不能完全解决养生问题。阴阳的含义是多重的:寒为阴,热为阳;气入肺为阳,水谷饮食入胃为阴;宣发为阳,收敛为阴;忙为阳,闲为阴……所以,养阴、养阳都须全面考虑,落实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春夏养阳,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贪凉。因为热为阳,凉为阴嘛。春天暖、夏天热,都是有其道理...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含义
人们以为春之温邪、夏之暑邪易伤阴,春夏当养阴;秋之凉邪、冬之寒邪易伤阳,秋冬当养阳。为何《内经》独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呢?春温夏暑易伤阴,秋凉冬寒易伤阳,人之所共知。且于春夏,人们知养阴而不知养阳;于秋冬,人们知养阳而不知养阴。故春夏之际,有因求养阴却伤及阳者;秋冬之时,有因求养阳而...

春秋养阴还是养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春夏养阳,秋冬...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该怎么理解?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我们能够遵循这个大自然的阴阳气化进行养生,那么我们就可以事半功倍。那么对于我们阳虚的人,阴虚的人,那么效果都会很好。所以,我们要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这个原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个春夏养阳。春夏为什么要养阳?我们看这个图,从冬至开始到夏至是叫做阳长阴消,就...

春季养阴还是养阳
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原则源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在其注解中提到:“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这表明春夏应培养阳气,以助阳气的生长和太阳气的增强;而秋冬则应滋养阴气,以助太阴和少阴的收敛和储存。2. ...

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含义探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方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长期以来,对于人们养生防病、抗老延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于此句的理解歧义颇多,从其字面意义...

中医为什么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日月交替,寒暑更迭,四时之气顺应其道,周而复始轮回。世间万物,从阴阳之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阳气旺盛,万物生发调达;秋冬阴气充实,万物内敛而藏。正如《黄帝内经》中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古人皆...

如何理解《黄帝内经》中所谓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正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是遵从于人与自然界统一的一种情形。夏天的时候阳气足,气血流通会更加的旺盛,此时药物也很容易被身体所吸收,所以冬天的病,就会得到一些缓解,像体内的一些御寒就会消散。所以最符合天然的养生之道,而且在夏天最容易把冬病消除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

浅议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本义,根据「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的理论原则,是指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从收藏之气以养阴(王洪图...

老中医经常说一句话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_百度...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

陇川县15267906746: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搜狗百科
赞霞内美:[答案] 春夏,阳令也,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民间谚语谓春季不宜过早减衣... 秋之凉邪、冬之寒邪易伤阳,秋冬当养阳.为何《内经》独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呢?春温夏暑易伤阴,秋凉冬寒易伤...

陇川县15267906746: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该怎么理解? -
赞霞内美: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我们能够遵循这个大自然的阴阳气化进行养生,那么我们就可以事半功倍.那么对于我们阳虚的人,阴虚的人,那么效果都会很好.所以,我们要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这个原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个春夏养阳...

陇川县15267906746: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嘛意思啊? -
赞霞内美: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

陇川县15267906746: 养生篇:怎样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赞霞内美: 现代人,以《黄帝内经析义》为代表,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概括为三种含义:一是适应四时的养生方法,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

陇川县15267906746: 如何理解《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赞霞内美: 摘要:《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木,坏其真矣".这一段话说中"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何理解才是正确的呢?1王冰之说王冰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显然是将"阴阳"割裂,将"四时"偏废.

陇川县15267906746: 中医基础学中讲什么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赞霞内美: 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异,不同季节时令采用不同的养生手段,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以此方法为养生之宗旨,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现代人也应该借鉴此方法养生保健,祛病延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在于...

陇川县15267906746: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什么意思啊? -
赞霞内美: 那是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里的句子 原句是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以从其根 的意思是遵循四时变化规律 什么规律呢? 一年间的气候变化规律一般是 春温 夏热 秋凉 冬寒 自然界万物受这样的影响则 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春夏是由寒专热的趋势,机体阳气随之充盛,因而适宜养阳;而秋冬渐寒,阴盛阳衰,所以适合养阴. 至于怎么养呢,我想不必刻意追求,只要顺应自然就好了,好比合理的调配衣着,合理的起居饮食等等 总之就是养生对了

陇川县15267906746: 中医心理学怎样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重点是中医心理学怎样理解
赞霞内美: 作为一个本科生来八股一下:4、“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结合《内经》前文所得出的结论,即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因春夏、生长同属,秋冬、...

陇川县15267906746: 中医请进,求帮助! 都说春夏以补阳为主,秋冬以补阴为主. -
赞霞内美: 如果所说的:“夏天时阳盛,阴虚,秋冬春三季时,阴盛,阳虚”.都是中医的准确辩证结果,则调理如下: 1、夏天时阳盛,阴虚:是指阴不足而阳相对有余,而非阳盛阴平,法当养阴,夏主心长夏主脾,并可根据中医辨证,虚者补其母,即肝心为主,腑以通为用,泻而不藏. 2、秋冬春三季时,阴盛,阳虚:同理,法当扶养,春养阳以清升气机通利小便为常法;秋冬以甘温益气为常法. 阴阳互根,双方须兼顾. 比如:桂附地黄丸.就是众阴之中一点阳,由六味地黄丸对肾、脾、肝的三补三泻:干地黄八两,泽泻三两,薯蓣四两,茯苓二两,山茱萸四两,牡丹皮三两;加桂枝、附子(炮)各一两,温通;才是扶其真阳,余类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