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风民俗的名言

作者&投稿:人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关于民风民俗的名言诗句
关于民风民俗的名言诗句 1.有什么民风民俗的名言名句
风民俗名言 1.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清·顾炎武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王充 3.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宋·苏轼 4.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 ——清·魏裔介 5.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

——汉·司马迁 6.伤风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货殖传》 7.性近如一家,习远如千里。

——清·陈确 8.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晏子春秋·问上》 9.离家三里远,别是一家风。

——明·吴承恩 10.风气之变必以渐也。 ——清·龚自珍。
2.有什么民风民俗的名言名句
●习俗就是对一切都司这见惯(奥索尼乌斯)

●习俗先于一切法律,自然胜过一切艺术(丹尼尔)

●习俗是另一种天性(盖仑)

●习俗是人生的伟大的向导(休姆)

●习俗是最好的主人(西塞罗)

●习俗提供了伦理学所依存的唯一基础(克鲁奇)

●一个好的习俗比法律更可靠(欧里庇得斯)

●习俗是暴君(拉丁语)

●习俗是位态度粗暴而使人失望的小学女教师(蒙田)

●习俗是聪明人的瘟疫,傻瓜的偶像(英国)

●习俗是爱情的天敌(布尔沃·利顿)
3.关于风俗的名言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秦叔宝和尉迟恭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桃符的传说 桃符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

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

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古代的贺年卡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我国古代已经实行。

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

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

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月廿三、廿四 小年 祭灶神(16张)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在一周。
4.有关民风民俗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冬至: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5.关于民风民俗的谚语
民风民俗:

1.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

2. 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3. 讲土特产: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4.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殷殷。

5. 宁夏红有黑白“三宝”黑(发菜,红(枸杞) 白(二毛皮) 。

6. 讲自然风光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7. 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8. 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

9. 不到长城非好汉。

10.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1.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道友(春联),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12.腊月二十三吃着年糕就数落: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窟窿堵,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倒有, 三十晚上坐一宿。 初一的饺子, 初二的面, 初三的盒子往家转, 那年味多浓啊 !

13. 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 二十四,写大字, 二十五擂大鼓,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蒙香斗, 三十晚上坐一宿, 大年初一街上走。

14.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首,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6.关于民风民俗的优美句子
民俗分地域和民族,不知朋友具体需要的是哪儿的?可以给你一些古今我国一些优秀的反映民俗的诗词和一些散文小说的描写,希望可以帮你!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与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另外推荐你去看看沈从文的边城,我很喜欢里面的民俗风情,也很优美。希望你也特喜欢


民风民俗短句摘抄
6. 有什么民风民俗的名言名句 风民俗名言 1.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清·顾炎武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王充 3.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宋·苏轼 4.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 ——清·魏裔介 5.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 ——汉·司马迁 6.伤风败俗,大乱之道也。

关于民风民俗的谚语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阳朔山水甲桂林 3、雁门关外有人家 4、早穿皮袄午穿纱 5、抱着火炉吃西瓜 6、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7、泰山天下雄 8、华山天下险 9、嵩山天下奥 10、衡山天下秀 11、恒山天下奇 12、峨嵋天下秀 13、青城天下幽 14、不到长城非好汉 15、不到黄河心不死 16、漓江山水甲...

关于描写民风民俗的成语
6.关于''民风民俗"的名言,诗句 1.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管什么义与不义,只要能够达到尘世的天堂,享尽繁华之福,化心肝为铁石,胼手胝足地去争取暂时的财富,这是今日最普遍的到处都揭橥着思想,甚至法律上也这样写着。——巴尔扎克。 2.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

李庄古镇的民俗
当时李庄接纳这些重要机构和著名学者,就是传承和发展了这种民俗民风。栗峰山庄大门有一联,提到李庄民俗民风“宗风两铭”。“两铭”即宋代张载的《东铭》和《西铭》。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005年, *** 主席连战来大陆时,就引用过张载所语“为...

吃饺子的名言警句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

关于孝文化的名言警句
1.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2. 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3.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4.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5.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走亲访友的好词佳句
5. 关于民风民俗的好词好句 火光熄灭了,是闪射的瞳仁。一颗颗火星从天而降、优美,关爱晚辈,一颗颗“小导弹”向空中飞去。 河汉清且浅,在我的衣衫上静静流泻……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烧灼着你。今晚。 终日不成章:“真美,是急促的鼓点,显得潇洒,那烟花,扭出满腔的幸福,我独坐于阳台牵牛花花...

关于民俗文化的论文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这里说的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

春节初一至十五民俗大众吃什么饭?
3、北方有些地方流行在“初三”也吃饺子,由于一部分人此时需要提早出门,赶往工作地点,民俗、民风的名言是:“出门饺子、进门面”。也就是说:亲人离开家门时,吃饺子保平安,来年再团圆,家中亲人的祝福都包在饺子中。 大年初四 折箩——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箩。所谓折箩,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

名言名句赏析
语出《孝经·广要道》。教导民众相亲相爱,没有比君王自己亲身行孝更好的了;教导民众恭敬顺从,没有比君王自己敬爱兄长作出榜样更好的了;改变民风民俗,没有比以“乐”感化更有效的了;安居而治民,没有比推行“礼”更能奏效了。8.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贺州市17051566496: 有什么民风民俗的名言名句? -
烛政莫匹: 风民俗名言 1.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清·顾炎武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王充 3.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宋·苏轼 4.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 ——清·魏裔介 5.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 ——汉·司马迁 6.伤风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货殖传》 7.性近如一家,习远如千里. ——清·陈确 8.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晏子春秋·问上》 9.离家三里远,别是一家风.——明·吴承恩 10.风气之变必以渐也. ——清·龚自珍

贺州市17051566496: 关于''民风民俗"的名言,诗句 -
烛政莫匹: 1.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管什么义与不义,只要能够达到尘世的天堂,享尽繁华之福,化心肝为铁石,胼手胝足地去争取暂时的财富,这是今日最普遍的到处都揭橥着思想,甚至法律上也这样写着.——...

贺州市17051566496: 有什么民风民俗的名言名句? -
烛政莫匹:[答案]1.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2.穿在苏州,玩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苏州的丝绸,杭州的风景,广州的饮食,柳州的棺木都是天下最好的.)3.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旧时说法,东北三种...

贺州市17051566496: 收集各地的风俗名言 -
烛政莫匹: 1、每逢佳节倍思亲. 2、悲莫悲兮生别离. 3、好家难舍,熟地难离. 4、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5、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6、出门一里,不如家里.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0、金窝银窝,不及家里狗窝. 11、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12、骏马怀念草原,勇士怀念故乡.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4、不到异乡看看,不知故乡的美丽. 15、金窝银窝,比不上家乡的穷窝窝.

贺州市17051566496: 关于民风民俗的常用谚语 -
烛政莫匹: 1、有钱没钱,团聚过年2、大寒小寒,杀猪过年3、走亲走亲,越走越亲,不走不亲4、傻子过年看人家5、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6、大嫂,大嫂你别搀,过了腊八就是年7、好受不如躺着,好吃莫过饺子8、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合...

贺州市17051566496: 关于民情风俗的名言 -
烛政莫匹: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船稳不怕风大,... 有关鼠年的民俗谚语和俗语以及十副对联 鼠的成语和谚语都有意思的: 鼠臂虮肝: 犹言鼠肝虫臂.谓或为鼠臂或为虮肝,指人世变化无常 鼠窜蜂... 民俗谚语的问题 “老父不在,老母为大,老母不在,长兄为大,长兄不在,长嫂为大”

贺州市17051566496: 有关民风民俗的俗语. -
烛政莫匹: 民风民俗类 1.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 2. 穿在苏州,玩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苏州的丝绸,杭州的风景,广州的饮食,柳州的棺木都是天下最好的.) 3.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旧时说法,东北三种特...

贺州市17051566496: 有关于民风民俗的俗语 -
烛政莫匹: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 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殷殷) 宁夏红黑白“三宝”黑(发菜),红(枸杞) 白(二毛皮)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雁门关外有人家,早...

贺州市17051566496: 春节习俗的名言 -
烛政莫匹: 1、不要要求见面而要登门拜访,姓名纸要满屋.2、到了那一天,船上有六十名船员.3、家乡今夜思念千里,霜冻寺明又一年.4、每年这个晚上费呻吟,孩子们在灯前窃笑的频率.5、昨夜从东方打回北方;我又老又壮.6、除夕之夜人们不...

贺州市17051566496: 关于民风民俗的谚语 -
烛政莫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燕子衔一方泥.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