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构造学派倡导者及其主要论著?

作者&投稿:称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大地构造学派倡导者及其主要论著?~

陈国达教授的主要论著:
《广东之红色岩系》(国立北平研究院院务汇报,1935年,6(1):55—78)、《广东灵山地震志》(两广地质调查研究所特刊,1939年第17号1—112)、《中国岸线问题》(中国科学,1951年1(2—4):351—373)、《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兼论“华夏古陆”问题》(地质学报,1956年36(3):239—272)、《地壳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科学通报,1959年(3):94—96)、《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论地壳发展的一般规律》(地质学报,1959年39(3):227—241)、《地台活化说及其找

矿意义》(地质出版社,1960年)、《地洼区的特征和性质及其所谓“准地台”的比例》(地质学报,1960年40(2):162—186)、《大地构造的哲学问题》(科学通报,1963年(2):1—17)、《地洼区——后地台阶段的一种新型活动区》(科学出版社,1965年)、《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地图出版社,1977年)、《中国大地构造概要》(1977年)、《成矿构造研究法》(地质出版杜,1978年)、《南北地洼区及其与中国地壳演化分异及青藏高原隆起原因的关系》(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79年3(3))、《地洼学说及其实践意义》(中国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第1册,地质出版社,1980年45—54)、《中国地洼型油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0年1(3):167—176)、《天山的中新生代大地构造性质问题》(地质论评,1983年29(1):26—30)、《古潜山油田的基本特征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石油实验地质,1983年5(4):241—249)、《地洼区在国外的分布及研究现状》(湖南地质学会会讯,1984年(3—4):1—5)、《地洼学说文选》(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年)。

黄汲清(1904—1995年),1933年留学瑞士,进入伯尔尼大学,1933年转入浓霞台大学,专攻地质构造学,受教于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阿尔冈教授。阿尔冈倡导运用大地构造体系、大地构造运动中的动力方向和动力轴来进行构造分析,创立地质力学分析方法,这对中国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黄汲清1935年以《瑞士华来县素女峰——破金瓜峰地区之地质研究》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历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室主任、代所长、所长,兼任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一直从事地质研究,创立了从优地槽、冒地槽到多旋回理论的大地构造学学派。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地质调查所长、西南地质局局长,1951年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地质部石油局总工程师,地质矿产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质学会会长等。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被任命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等。
主要著述:
《秦岭山及四川地质研究》(1930年合作)、《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1932年,是一篇标志中国二叠纪地层划分的基础性论著)《瑞士华来县素女峰——破金瓜地区之地质研究》(1935年)、《江南大陆——扬子江以南之加里东山脉》(1941年)、《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1943年)、《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1943—1945年),文中提出多旋回造山运动的大地构造理论,俄文版时,苏联大地构造学派领导人莎茨基院士撰写《序》,做了高度评价。)
《三十年来之中国地质学》(1946年,文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三十年中国地质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是一篇研究中国地质发展史的重要论著)、《关于震旦运动(1947年《地质论评》12卷1~2,1947年)、《鄂尔多斯地台西缘的大地构造轮廓和寻找石油的方向》(《地质学报》35卷1期,1955年)、《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专著,并作为1∶300万大地构造图说明书)、《中国区域地质特征》(《地质学报》34卷3期,1954年)、《中国新构造运动的几个类型》(《中国科学院第一次新构造运动座谈会发言记录》、1956年《从多旋回构造运动观点探讨地壳发展规律》(《学报》,1962年2期)、《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分区及其基本特征》(《地质学报》39卷2期,1959年)《中国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初步总结》(《学报》40卷,1960年)、《中国的优地槽和冒地槽以及它们的多旋回发展》(合作,1965年)、《对中国大地构造若干特点新认识》(《地质学报》合作,1974年1期)、《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轮廓》(《地质学报》合作1977年)、《“双百”方针与大地构造研究》(《人民日报》1977年10月23日)、《试论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中国科学》1979年4月,文中,结合板块构造理论,进一步阐述自己多旋回思想)《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1980年,科学出版社,该专著相继有日文版1986年,英文版1987年)、《略论六十年来中国地质科学的主要成就及今后努力方向》(《地质论评》第28卷第6期,1982年,该文是为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而作,并在庆祝大会上做过专题学术报告)《关于大地构造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构造地质学进展》(与任继舜合作)、1982年,科学出版社)《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初步分析》(合作,《地质学报》第58卷1期,1984年)、《对我国含油气远景分区的初步意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10卷第三期,1989年,本文早在1957年全国石油普查会议上报告,并附有1∶300万远景分布图)。

《中国大地构造特征的新认识》(合作,《中国地质科学院学报》第9号,1984年)、《多旋回地壳构造运动理论及其应用》、(《大自然探索》1985年2期《中国及邻区特提斯海的演化》(1987年,地质出版社)。
【附】笔者点滴追忆黄汲清先生著述颇多,其中我读过或部分读过的论著也不少,在专著中受益颇深的有两部专著。
(1)《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1954年,地质出版社)
还在北京地院进修中,记得做过笔录,全书共为11章,从大陆和地槽,论及造山运动和造陆运动,进而阐述他旋回理论的五大轮回:即前寒武纪轮回、加里东轮回、阿尔卑斯轮回,单轮回和多轮回,在学习到中国的大地构造格架一章中,深深领悟到黄先生的大地构造理论对中国构造型式、褶皱带,特别是中国燕山运动的阐述,融汇贯通,使我这个刚刚入门的院校学生,基本上能理解、看懂,记忆犹新受益匪浅;特别是对苏联大地构造学派带头人沙茨基院士的俄文版序,读过多遍,记得在序中高度评价了黄先生的构造地质学基本观点,并提及黄先生的构造理论有活动论内涵,但与魏格纳漂移理论不同,与阿尔冈理论相似,又在基础褶皱和深部褶皱概念各异,而黄先生对造山作用的分类系统,与施蒂勒观点基本相似;他的这段评述,表明他对中国大地构造学及其学派的认识和了解;序中也对李四光1929年在发表的“Geological Magazine”地质构造观点,认为李先生“是一位典型的活动论者”,而且含有明确的地壳水平位移的理念。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专刊甲种20号1944—1945年)其俄文版是从英文译出,书名是“Основые черты тектонического строения китая”。
(2)《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1980年,科学出版社)
这部专著是作为《构造地质学理论丛书》之一,完全是在黄先生构造思想指导下,最后几经修改后定稿,可以说是80年代多旋回构造理论的代表作。笔者时任科学出版社地学编辑室负责人,有幸参与了《编写大纲》的讨论和定稿的讨论,付印前基本上通读过,但由于笔者对中国大地构造格架知识不系统并没有全部看懂领悟,只能说是一知半解,从专著的编写结构提过一些建设性建议,得到黄先生的鼓励。定稿讨论中记得黄先生比较欣赏的是第二章“中国构造旋回划分”,显示出多旋回理论的发展与丰富内涵;其次是共六章“中国大地构造的演化”,文中比较系统地论及到喜马拉雅旋回的构造特征,以及喜马拉雅运动及其在中国大地构造发展的意义。

张伯声(1903—1994年),1917年入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同年进北京清华大学学习,1926年,他在清华毕业,遂被保送赴美留学。
张伯声先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不到两年就提前毕业,获硕士学位。考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继续攻读化学。1928年3月,他报考芝加哥大学地质系研究生开始跟随著名的岩石学家约翰逊教授、构造地质学家坎伯仑教授攻读地质系专业。不久,张伯声转入斯坦福大学地质系研究部,受到地质学家维里士教授、布莱克教授的精心指导。1930年5月,因家事被迫中断学业回国。
回国后,张伯声到焦作工学院任教授,此后转教于河南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和北洋工学院。抗战爆发后,他随北洋工学院从天津内迁西安(西安临时大学),又迁至陕南汉中(西北联合大学),联合大学解体后他在城固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任教,1939年兼任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教授、系主任。抗战胜利后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1949年初,驻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南逃,他同当时的西北大学校长、著名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却一直守护着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伯声被任命为西北大学理学院院长。1951年起,历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兼岩矿教研室主任、中国区域地质研究室主任和西北大学教务处长、副校长等职。1980年11月,调西安地质学院任院长,1983年后任名誉院长及地质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
在执教期间,他还致力于地质科研及实践,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为国家地质理论和矿产事业做出了贡献。他的地质科研及实践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矿产工作;二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三是对第四纪地质与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四是关于地震地质的研究;五是创立了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在全国第二届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上,张伯声“地壳波浪镶嵌构造学说”被公认为中国地质学界五大构造学派之一。世界地质界将其誉为“盛开在地质科学园地里的奇葩”。
张伯声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20世纪60年代初,光荣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78年,作为教育界的代表成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9年,分别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和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获先进个人和科研项目两个奖状;1979年和1985领导的两个科研项目分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0年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后来的院士);1990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伯声的代表论著有《波浪状镶嵌构造》、《中国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科学出版社,1980年)、《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研究》(陕西科技出版社)、《张伯声地质文集》(陕西科技出版社)、《辩证的地质学》、《豫西煤田地质》、《中国东部地质构造基本特征读后》、《中国大地构造图》等。他的“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先后获陕西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和国家科技二等奖。


简要说明大地构造学和构造地质学研究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1965)把构造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建造和改造。建造代表形成,是地壳运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地壳发展演化的物质反映;改造代表形变,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或具体表现。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分析法与动力分析法相结合。由于不同作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学派...

波浪状镶嵌构造说简介
中国的地壳构造研究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波浪状镶嵌构造说。这一理论由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伯声教授提出,被视为中国五大构造学派之一的代表作。它的核心观点是,地壳的构造运动并非直线或单一模式,而是呈现出波浪状的特征,这种动态的镶嵌模式揭示了地球内部构造的基本规律。波浪状镶嵌...

选编文集以反映苏联大地构造学家对中国构造地质的认识和建议?_百度...
是一篇大地构造学专业以外地质工作者了解和运用大地构造知识难得的篇章。文集选译了别洛乌索夫两篇论文:《地球的大地构造纲要图》,《地壳构造和地壳发展问题》。这两篇论文,代表了苏联大地构造学派中,偏向于地球物理的别洛乌索夫理论代表作。别氏在文中引述了施密特的地球由微小星际物质形成的假说,也...

尊重事实与不同观点(学派)相结合的原则
不同大地构造学派研究区域成矿作用的详细程度各不相同,涉及成矿区(带)的圈定内容差异更大。在有些大地构造单元内,例如西南三江和西昆仑地区,应用沟-弧-盆体系与区域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程度较高,较合理地解释了区内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这些地区应用板块观点较真实地反映了区域成矿规律的实际。在有...

综合性大地构造(构造地质学)的调查与研究有哪些?
得以使新中国在较短的时间里,在资源保障上,从资源大国过渡到资源强国,在当代地质理论上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其中中国大地构造学现已是中国地质科学理论突破的亮点,这学科共同的特点是学说繁多,学派林立,学术气氛浓厚,可以说是繁花似锦、异彩纷呈,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喜人的形势。 除上述中国造山运动理论...

中国伟大的科学家?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

苏联大量地质文献、著述的涌入与翻译有哪些?
为了分析和对比苏联大地构造学派及其理论对中国大地构造学发展的影响,有必要对其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做简要的概括,其中包括苏联著名的槽台学说的创建者A.Π.卡尔宾斯基(Карпинский)院长,提出俄罗斯陆台理论的A.B.阿尔汉格尔斯基(Архангъский),近代苏联大地构造学派的领导者、...

地质构造学说共有几种?具体是什么
sea-floor spreading hypothesis)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 它是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科学家H.H赫斯和R·S·迪茨分别提出的。③版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论或板块构造学)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

陈国达地洼学说
1956年,陈国达发表论文《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兼讨论“华夏古陆”问题》,标志着地洼学说的诞生。接下来的十年里,他投身于理论研究与实地考察,发表了20多篇论文,撰写了多部专著,如《中国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等,构建了关于地洼学说的丰富内容。1961年,竺可桢副院长建议设立中南大地研究...

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有哪些?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

南召县18615933349: 简述大地构造学说 -
重桑妇科: 地质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地壳的大型乃至全球构造的发生、发展、区域构造组合,以及它们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学科.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1965)把构造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建造和改造...

南召县18615933349: 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影响(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
重桑妇科: 1939年,李四光的《中国地质学》由伦敦杜马·摩尔第出版公司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国际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教授在阐述中国大地构造时,...

南召县18615933349: 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如何预测? -
重桑妇科: 地震: 1、各民族先哲和思想家对地震成因都作出过各种解释,中国在这个领域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远在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时,伯阳父就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这就是富含哲理的“阴阳说”. 2、自古以来,...

南召县18615933349: 周太和的出版著作 -
重桑妇科: 《周肃清传》; 《中国大地构造与金矿》--《Tectonics and distribution of gold deposits in China - An overview》 《包括叶腊石、硬绿泥石、绿泥石、高岭石、蓝晶石、石英矿物组合的物理化学拓扑图解分析及其对南非兰德金矿变质泥岩的应用...

南召县18615933349: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什么观察,善于思考,又刻苦什么,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
重桑妇科: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学家,擅长地质力学的研究,创立了“山”字形大地构造学说,发现了大庆油田.

南召县18615933349: 构造地质学 -
重桑妇科: 《构造地质学》朱志澄,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11第1版 1999-12第2版 《构造地质学(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成都地质学院 徐开礼、中国地质大学 朱志澄 主编,地质出版社,2002-3第2版

南召县18615933349: 对比分析大地构造学说中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学说的主要论点和存在缺陷 -
重桑妇科: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构造运动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大陆漂移学说 解释地...

南召县18615933349: 地震是如何形成的? -
重桑妇科: 1、各民族先哲和思想家对地震成因都作出过各种解释,中国在这个领域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远在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时,伯阳父就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这就是富含哲理的“阴阳说”. 2、自古以来,人类因...

南召县18615933349: 咨询下,关于板块学说与地幔柱假说的好书籍?
重桑妇科: 《中国大地构造学》,万天丰,2010,很好的书,保证让你受用终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