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七书”是哪七部书﹖

作者&投稿:晨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武经七书是哪七部兵书?~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1、《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2、《吴子兵法》
《吴子》是一部重要的兵家著作。由战国名将吴起著。是反映先秦时期中国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3、《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
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
《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4、《司马法》
《司马法》,是重要的春秋时期军事著作之一。据唐朝宰相李靖所说,《司马法》本出自姜太公之手,商周秦汉的大司马可以理解为现代的国防部长。
司马法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国防部颁发的作战条例,而姜太公曾担任周文王的大司马,故有周之司马法出自姜太公之说。
《司马法》是现存最古老的军事思想,比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还要古老。它保存着春秋前期的一些非常古典的作战原则,有浓郁的贵族色彩,如“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
此书讲军礼的地方甚至超过兵法的部分,典型的三代兵法的化石。
5、《三略》
《三略》 即策略、谋略、战略,此书简略不穷,但其意精明,虽未述全,但不失为兵家上乘之略,相对于《六韬》更精深,更全面。
《三略》原称《黄石公三略》,是著名的中国古代军事著作。 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
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当时武学必读书《武经七书》编入。目前,该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将领必读的书籍之一。
6、《尉缭子》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疑古派一直认为《尉缭子》是伪书,《尉缭子》也被长时期的冷落,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 《尉缭子》并非伪书。
《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
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7、《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靖问对》,或简称《唐李问对》、《问对》,是兵家著作。相传是由唐初著名军事家李靖编写,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李靖讨论军事问题的言论辑录。
《李卫公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全书共分上、中、下 三卷:其中上卷四十问答,中卷三十三问答,下卷二十五问答,凡九十八次问答,约一万余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经七书

答案:《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尉缭子》和《李卫公问答》,这七部兵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非同凡响,就是在今天仍在发挥着重要影响。  《尉缭子》的作者是谁?就是周冲遇到的奇人尉缭。  有人称尉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不完全,因为没有把尉缭在军事上的成就概括出来。  《武经七书》中除了《六韬》《三略》的作者因系后人伪托姜子牙所作、不可考证外,其余五人不仅仅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其战功非常的大。  孙武吴起司马穰苴李靖与本书关系不大,就不说他们的成就了.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1、《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2、《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著作,《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

《汉书·艺文志》称“吴起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为一卷。今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刊本,今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分上下两卷。

《吴子》是在封建制度确立后,战争和军事思想有了显著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这时,军队成分的改变,铁兵器和弩的广泛使用以及骑兵的出现,引起了作战方式的明显变化。它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战争理论、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方面的观点。

3、《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道家兵书。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还有一种说法是:《龙韬》、《虎韬》、《凤韬》、《狼韬》、《豹韬》、《犬韬》)所以叫做《六韬》)。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

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4、《司马法》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先秦时期军事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东汉以后,马融、郑玄、曹操等人的著作中,都曾以《司马法》为重要文献资料而加以征引,据以考证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军制。

晋唐之间,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人,也多以《司马法》为立说的根据。可见《司马法》当时仍具有军事权威著作的声誉。

元丰中(公元1078-1085年)把《司马法》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颁行武学,定为将校必读之书,其重视程度,也不减晋唐。

迄至清代,姚际恒、龚自珍等人,疑为伪书。但对他们所质疑的问题,详加考查,显然根据不足。

《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5、《三略》

《黄石公三略》,亦称《三略》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相传作者为汉初道家隐士黄石公。最早提及此书的是司马迁。

《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刺杀秦始皇未成,遭追捕,被迫隐姓埋名藏匿于下邳(今江苏邳县),在这里遇见一自称 谷城山下黄石即我 的老者,授其一部《太公兵法》(也有说是《黄石公三略》),其后此公便不见于史载。

张良得书,潜心研究,后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政权。但据考证,《黄石公三略》的成书当不早于西汉中期,它是后人在吸收先秦优秀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总结秦汉初政治统治和治军用兵的经验,假托前人名义编纂而成,其中有许多独到之处。

6、《尉缭子》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疑古派一直认为《尉缭子》是伪书,《尉缭子》也被长时期的冷落,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 《尉缭子》并非伪书。

《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

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7、《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

全书共分上、中、下 三卷:其中上卷四十问答,中卷三十三问答,下卷二十五问答,凡九十八次问答,约一万余字。在宋代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七本重要的军事法规及著作,其中包括《孙子兵法》。这些典籍在公元11世纪开始被冠以此名,并从宋代开始被列入大多数军事百科全书中。中国的历代官员必须阅读《武经七书》的部分或全部,方可获得升迁。多个世纪以来,学者们的各样注释及分析生成了多个选集。

孙子兵法
吴子
司马法
六韬
尉缭子
三略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汉族军事著作的精华。注重军事史学也是汉族文化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就是七书的内容。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中国古代,兵家的“武经七部”指的是那七部?
“武经七部”应为“武经七书”。《武经七书》又称《武学七书》,简称《七书》。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收录从先秦到唐宋间七部重要兵书,包括《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

武经七书是那几本书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武经七书》是古代中国第一部由官方校刊颁行的兵学理论教科书,兵家经典著作,独领风骚至今。《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是否收录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七步兵法书?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汉族军事著作的精华。注重军事史学也是汉族文化史的一个突出...

简述武经七书的内容
武经七书的内容简述 武经七书是我国古代军事文献的重要汇编,具体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兵书。详细解释 1.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十三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兵书,全球军事界地位极高。主要涵盖战争策略、军事哲学、战争原理等内容...

武经七书包括哪几部著作
《孙子》 孙武 《吴子》 吴起 《司马法》 司马穰苴 《尉缭子》 尉缭 《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武经七书”指的是哪几本书?
这七部兵书已分别介绍,这里只介绍作为丛书的《武经七书》的整体情况。《武经七书》这部兵书丛书是封建社会根据兴武备、建武学、选武举的需要逐渐形成的。早在南北朝时《孙子》就被称为“兵经”(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宋初也曾出现过“七书”之称(“七书”指哪七部书不详,见《太平...

武经七书是()朝颁布的兵法丛书。
《武经七书》是宋朝颁布的兵法丛书。《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集。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中国军事著作的精华。注重军事史学也是中国...

宋朝的七大兵书是哪一些啊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七大军事著作。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兵书。宋神宗元丰时颁布列此7种兵书为武学。南宋初,宋朝政府曾指定这7部兵书为选拔军官的考试内容之一和入武学学生的必读书。自宋以后,“武经七书”遂成为古代军事著作的主...

武经七书是()朝颁布的兵法丛书。
《武经七书》是宋朝颁布的兵法丛书。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朝代,其军事制度、军事科技和军事理论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宋朝时期,中国传统的兵法书籍逐渐被系统化、规范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武经七书》是在北宋朝廷的官方支持下,由当时的学者和官员对七部著名的兵书进行...

《武经七书》收录了哪些书?中国古代第一本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介绍...
此后,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7部军事科学著作被正式命名为军事专家经典著作《军事科学七书》,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由官方校刊出版的军事科学理论教材。二如何从这么多传世的军事书籍中挑选出几本有代表性的军事书籍,作为武术经典编入基础武术教材,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挑战,也是对《七大军事经典》编写者学术视野、军事素养和...

都安瑶族自治县19155664418: 武经七书包括哪几部著作 -
海可信达: 《孙子》 孙武 《吴子》 吴起 《司马法》 司马穰苴 《尉缭子》 尉缭 《六韬》 《三略》 《李卫公问对》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都安瑶族自治县19155664418: 武经七书是哪七本书 -
海可信达:[答案] 《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又称《武学七书》,简称《七书》.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丛书,收录从先秦到唐宋间七部重要兵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这七部兵书已分别介...

都安瑶族自治县19155664418: 武经七书都包括哪些书? -
海可信达: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

都安瑶族自治县19155664418: 属于《武经七书》内容的是( ) -
海可信达:[答案] 《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兵法》《黄石公三略》《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略》《唐太宗李卫攻文对》计7种

都安瑶族自治县19155664418: 武经七书是由哪几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
海可信达: 北宋政府颁行《武经七书》是遵照皇帝赵顼(即宋神宗)的旨意进行的.为适应军事斗争、教学、考选武举的需要,宋神宗于元丰三年(1080年)命令当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组织力量校定、汇编、出版上述七书.武学博士何去非参与...

都安瑶族自治县19155664418: 武经七书是哪七部兵书?
海可信达: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尉缭子》和《李卫公》,这七部兵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非同凡响,就是在今天仍在发挥着重要影响.《尉缭子》的作者是奇人尉缭.有人称尉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不完全,因为没有把尉缭在军事上的成就概括出来.《武经七书》中除了《六韬》《三略》的作者因系后人伪托姜子牙所作、不可考证外,其余五人不仅仅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其战功非常的大.

都安瑶族自治县19155664418: 《武经七书》是哪七部兵书?
海可信达: 《武经七书》又称《武学七书》,简称《七书》.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 理论丛书,收录从先秦到唐宋期间七部重要兵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兵法》、 《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 其中《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宋朝以后被列为《武经七 书》之首.

都安瑶族自治县19155664418: 武典七经是指哪七经 -
海可信达: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都安瑶族自治县19155664418: 武经七书都包括哪些书? -
海可信达: 《武经七书》是中国宋代官方校刊颁行的兵法丛书和军事教科书.宋神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2633665宗于熙宁五年(1072)六月,继宋仁宗之后重新开设“武学”(军事学校).为了适应教学和军事训练的需要,元丰三年(...

都安瑶族自治县19155664418: 8. 《武经七书》是哪几本书? -
海可信达: 《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