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征讨东吴,所有人都竭力反对,为何他不听劝告?

作者&投稿:凤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备征讨东吴,大臣都竭力反对,为什么他还一意孤行?~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在刘备决定率领大军讨伐东吴的时候,蜀汉群臣大部分是反对的,比如赵云、黄权等人,都劝谏刘备暂时不要对东吴用兵。不过,蜀汉群臣的劝谏,还是没有阻止夷陵之战的爆发。所以,在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感叹道:“若法孝直(法正)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决定兴兵伐吴。对于刘备的这一决定,蜀汉群臣大部分都持有反对的态度。在赵云等人看来,篡汉自立的曹丕,才是蜀汉进攻的第一目标。不过,蜀汉群臣的反对,
并没有让刘备放弃伐吴的行动。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对于东吴来说,在偷袭关羽,夺取荆州后,其在整体实力上已经超过蜀汉了。就蜀汉来说,因为关羽失去荆州,所以只剩下益州这一州之地了。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征讨东吴的底气是什么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之所以不顾反对去发动夷陵之战,是因为其拥有战胜东吴的信心。一方面,在夷陵之战前,刘备先是击败了益州牧刘璋,夺取了益州之地。在占据益州后,刘备又和曹操争夺汉中,并在汉中之战赢得了胜利。
所以,对于蜀汉皇帝刘备,因为之前的连续胜利,自然拥有了击败东吴的底气。对此,打个比方来说,就好比一支足球队连续击败了多支强队后,不仅信心倍增,也对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有所高估。而就刘备来说,在夷陵之战前也存在这一心态
另一方面,东汉末年,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至此之后,刘备可以说是在荆州经营多年。在刘备率军进入益州后,关羽继续镇守荆州。由此,对于蜀汉势力来说,在荆州之地是拥有比较深厚的根基。与此相对应的是,
吕蒙率领的东吴将士,才刚刚夺取关羽长期镇守的荆州三郡,在根基上则没有蜀汉深厚。并且,对于刘备伐吴来说,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吕蒙这位大将去世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江陵一战,吕蒙立功至巨,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但是,公元220年,孙权的封爵还未颁布,吕蒙就疾病发作,并在不久之后病逝后。
最后,对于东吴来说,大将吕蒙的病逝,无疑是一大损失。在吕蒙病逝后,东吴只能让陆逊率军来抵抗蜀汉的大军。对于陆逊来说,虽然在吕蒙偷袭荆州上出谋划策,不过,整体上来说,夷陵之战前的陆逊,还是比较低调的。在此基础上,以上几个原因,构成了刘备兴兵伐吴的底气。在信心大增的背景下,

刘备不顾蜀汉群臣的反对,执意亲自率军进攻东吴。不过,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却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在夷陵之战后,本来就已经非常衰弱的蜀汉,可谓存在灭亡的危险了,也即外有曹魏和东吴这两大强敌环伺,内有南中地区的叛乱。当然,诸葛亮凭借一系列的努力,终于让蜀汉化险为夷,走出了夷陵之战后的险境。对此,你怎么看呢?

因为荆州是蜀汉战略要地,没有了它就无法实现诸葛亮的隆中对,在加上蜀汉当中大部分官员都是荆州派,一定要夺回来才能安定他们的情绪,同时也是为了给关羽报仇。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候曾经为他献“隆中对”策略,跨有荆州和益州,然后形成三分天下鼎足之势,随后天下有变,从荆州和益州分别出兵来平定中原。

而刘备出兵的大致原因如下:
首先——战略要地,诸葛亮之前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命一上将驻守荆州,等到天下有变,率领荆州军队夺取洛阳一带的地区,而刘备则可以率领益州军队出秦川,夺取关中地区,占据渭水,如此便能够效仿刘邦当年占据关中随后抗击楚霸王一事了,如果只从益州地区出兵则会极其的困难,不利于蜀汉;

其次——国家根本,其实荆州也算是刘备起家的老窝了,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了荆州,开始积累钱粮、广招贤才,后来刘备也是在荆州从水路入川,随后攻取的西川,所以荆州是刘备的创业根基,手底下大部分人才也都是荆州的本土人士,不夺回荆州也是难以安抚他们的情绪,何况荆州丢失后,刘备不仅白白损失两万多人,如果一个士兵家里有五口人,那就等于损失了十万百姓,这是十分巨大的资源损失;

最后——为关羽报仇,刘备之前因为荆州的事情已经跟江东商量谈判多次了,周瑜死后他只是跟孙权借来了一个南郡而已,可是最后湘水划界时候,他又以原来三倍的基础又分了长沙、桂阳和江夏给孙权,但是孙权还是不满足,竟然趁关羽北伐时候偷袭了剩下的荆州还擒杀了跟随刘备三十多年,情同手足的关羽,简直是欺人太甚,厚颜无耻。

刘备征讨东吴,表面上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实际上是是他野心膨胀的一次体现。也正因为征讨东吴失败,蜀汉的局面陷入被动,再无争夺天下的可能。

在征讨东吴之前,蜀汉的势力达到了巅峰,一方面,刘备对魏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占据了汉中,另一方面,关羽拿下襄阳樊城,威震华夏,甚至一度逼得老曹操要迁都。

如果说蜀汉本身实力强大,取得这样耀眼的战绩那是一件好事。但实际上,论综合国力,蜀汉一直都是三国里面最薄弱的一个。这时候的蜀汉表面风光,实际上外强中干,稍有差池就将万劫不复。

本来刘备打汉中之战的时候,关羽是在镇守荆州,本来东吴就对这个借走的荆州念念不忘,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将军镇守,关羽就是这个将军。关羽这个人对待士大夫十分骄傲,蜀国内部很多官员比如糜芳等人很不喜欢,对我他还拒绝过孙权的求亲,如果不希望自己女儿嫁给孙权儿子,完全可以找个婉转理由拒绝,但是关羽却辱骂来提亲的使者,引发孙权愤恨。所以让关羽守荆州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刘备那边占据汉中,不少将军都立了战功,关羽这边有点坐不住了,于是他进攻襄樊,正好可以跟刘备呼应,也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力量。不得不说关羽的确厉害,他的确做到了,甚至连曹操都害怕了。不过这时候最担心的还不是曹魏,而是东吴。本来东吴势力是老二,现在刘备如此膨胀,真的曹魏顶不住,那接下来是不是就要对付东吴了。东吴想到这一点,曹魏也想到了,于是魏吴联手了。本来蜀国底子就薄,如何能够应对两国的联合。一方面关羽在对付曹魏,而后方东吴吕蒙直接去拿荆州,偏偏糜芳等守将早就对关羽不满,直接投降了,关羽匆忙赶回来救助。而且吕蒙是个厉害人物,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吕蒙很会攻心,他故意善待关羽部下的妻子亲人,搞得关羽部下无心恋战,很快,人心涣散的关羽军队被击败,而关羽也在突围中获擒被杀。

吴蜀本来是联盟关系,关羽又是刘备的义弟,吴国斩杀关羽明显就是准备撕破脸的节奏。刘备一方面气愤吴国不给自己面子,另一方面吴国这么做明显就是不想让蜀国好过。毕竟就在不久之前,蜀汉还是如日中天,逼得曹操要迁都,如果不是吴国背后搞这一下子,说不定蜀汉就能一步登天了。

这事也引发了刘备的反思,对于吴国这样的盟友,真的有必要维持下去吗。当时由于占据汉中,蜀国的势力膨胀许多,但从兵力上看,并不比吴国差多少,而且士气高昂。如果这时候能够一举打服吴国,那以后就可以专心对付魏国,那是不是可以一劳永逸呢。虽然此举比较冒险,但是一旦成功,收获也是巨大的。

于是刘备要攻打吴国,这样虽然冒险,但是像吴国这样的盟友有若如无,不打它以后还会给自己添乱,到时候麻烦比用处还多。而且就当时情况来看,刘备打赢东吴的可能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没想到,东吴出了一个陆逊,这是一个不怎么按常理出牌的家伙,他完全粉碎了刘备进攻的意图,而刘备这边呢,表面上看优势挺大,实际上劣势也很明显,他已经没有杰出将领可用了,关羽张飞已经被杀,黄忠老死,赵云因为反对出征没有被重用,马超历来不被刘备看好,魏延则镇守汉中,所以跟在刘备身边的并没有杰出将领,无人能跟陆逊抗衡。最后以刘备的惨败结束了这场战役,史称夷陵之战。

这一战可以说把蜀汉彻底打回了原型,打完不多久,刘备可能因为这次惨败着急上火,就病死了。试想一下,如果刘备打赢了,说不定他还能多活几年,到时候蜀汉的力量才能真正说得上强大,还真有跟曹魏争夺天下的资格了。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似乎老天就不想让刘备赢。

刘备出征东吴,为关羽报仇应该只是很小一部分原因,关键是他想赌一把,只不过他赌输了。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集团乘着火劲一发不可收拾,十年间从一无所有到鼎足三立,可谓发展迅猛。

大意关羽丢了荆州,使得刘备集团元气大伤。因为当时刘备集团只占领了两三个地方,荆州、益州以及汉中。关二爷丢了荆州,等于丢了一半的江山。丢荆州,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明确的记载了在刘备从曹操立足未稳的汉中尝到甜头以后,便派关羽从荆州出发进攻曹仁占了的襄阳、樊城,导致曹吴联手。

孙权偷袭了荆州以后,前线又被徐晃打败。关羽不得不放弃继续进攻樊城,改为回军荆州,企图再次夺回来,由于士兵逃亡,最后缺兵少粮的关羽被俘获斩杀。这一年是公元219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次年,曹丕废汉献帝,建魏。再次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彰武,重建汉室。在称帝之后,刘备便不顾一切的反对,倾巢而出攻击东吴。在当时,不但益州人士,还是跟随刘备许久的荆人士譬如诸葛亮赵云等等都是反对的,但是,这个并不影响刘备伐吴,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新皇帝?

刘备盛气之下难免意气用事,不只是不是当了皇帝而高兴过了头还是丢了荆州伤心过了头,在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伐吴的。放着主要敌人不打,却祸起萧墙攻击次要敌人,分明是下策。即使这位刘皇爷用兵实在不咋样,显然进位皇帝之后也不会因此增长。

那为什么刘备要一意孤行,执意伐吴?歪史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才是他决心伐吴的终极原因。

第一个就是汉中之战的胜利,让刘备对自己充满了信心。219年春,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在定军山利用法正的策略,阵斩夏侯渊,逼得曹操无功而返,刘备随即自称汉中王。这个时候,刘备占领汉中,益州,以及一半荆州,这个是刘备集团的巅峰时刻。

而且这个地盘,当初刘邦就凭借这一些进而夺取天下,400年后,刘备再次占据这些地方还多了荆州,以及上庸。比当初的刘邦还有希望,也更加的有象征性。所以这个时候是刘备自信心最好的时刻。

第二个就是,刘备集团在荆州耕耘已久,错估自己的影响。在官渡之战时候,刘备投奔刘表此后直到关羽丢了荆州20年,不曾间断,换句话说,当初初到荆州生的孩子已经20岁了可以上阵杀敌了,而孙权则刚刚占领,可以说立足未稳。

这个类似于汉中,相对来说,汉中他是陌生的,曹操也是陌生的,即使这样他也一样夺取。于是他想复制汉中的胜利方式,何况,在荆州已经耕耘许久,怎么说也比汉中有影响力吧?

第三个就是,孙权方面夺取荆州的吕蒙在此后没多久就病逝,日后的名将陆逊还不显眼,在刘备的眼中,孙权方面一时间没有上得了台面的人才,这个又给刘备一个错觉:全都不如我!

于是,孟子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刘皇爷自认为占全了。所以在一片反对声中倾巢而出,集结几万精锐,浩浩荡荡的杀向东吴。



刘备决定征讨东吴,包括诸葛亮在内的大臣,都强烈反对。但是刘备不听劝告,依然发动大军,长途跋涉攻打东吴,最终惨烈失败。蜀国从此失去进攻主动权,而刘备也气恨难消,不幸去世。

实践证明,刘备讨伐东吴,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刘备)

既然是个错误的选择,当初刘备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呢?

诸葛亮当初之所以要反对刘备,道理很简单。那会儿并不是与东吴全面开战的时候。无论兵力准备、粮草准备、舆论准备等各方面,蜀国都无法达到与东吴全面开战的水平。如果一定要盲目前往,只会有一个结果,就是失败。

再说了,从天下大势来分析,当时最强大的依然是曹魏。孙刘两家,无论如何不能开战。开战必然两败俱伤,两败俱伤的结果,就是曹魏得到好处,便于他各个击破。

也就是说,不是不打东吴,肯定要打,但一定要放到最后来打,打败曹魏以后再打。

诸葛亮讲的这个道理,刘备懂不懂呢?刘备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肯定是懂的。他既然懂,为什么却依然要这么做呢?

《三国演义》上讲,刘备讨伐东吴,是为了替二弟关羽报仇。

有人说,这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不过,我倒觉得,虽然《三国演义》讲得稍微有些以偏概全,但是,小说家罗贯中触摸到刘备内心核心机密的一部分。这个机密是什么呢?

(诸葛亮)

刘备在三国之中,白手起家,打下一片江山,实现三足鼎立。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道义”。

什么是刘备的“道”?什么又是刘备的“义”?

刘备的“道”,就是他是皇室后代,他需要拨乱反正,拯救汉室,这就是替天行“道”。刘备的“义”,就是他礼贤下士,尊敬别人,厚待部下。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备虽然一无所有,但他获得了不少文臣武将的追随,大家帮助他,打下了一片江山。

刘备明白,“道义”是他的立身之本。这个立身之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关羽和他虽然是君臣,但是形同兄弟。如果打着为兄弟复仇的旗号去讨伐东吴,则他的形象,在天下人面前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他必须要打。

当然了,这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一个理由,但并不是最核心的理由。

刘备攻打东吴,最核心的理由是什么呢?

刘备最核心的理由是“时间”。

刘备确实知道诸葛亮说得没错,当时确实不适合与东吴开战,确实应该把与东吴的战争,放在最后。当务之急,是要做好准备,与曹魏作战。

(关羽)

刘备肯定很认可诸葛亮讲的这个道理。但是有一点,诸葛亮无法和刘备感同身受。就是那时候,刘备已经60岁了。诸葛亮不一样,诸葛亮才40岁。

要联合东吴,打败强大的曹魏,没有个二十年三十年,是拿不下来的。但是,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是等不得二十年三十年的。诸葛亮却等得,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诸葛亮也才六十岁七十岁。在他的整个人生中,可以全盘规划先联合东吴,打败曹魏,接着再打东吴的这样一个宏伟计划。

但是刘备不一样。

本来,如果留有荆州,依靠荆州和汉中,两支拳头遥相呼应攻打曹魏,可能还有希望。但是荆州丢掉了,只剩下汉中一个着力点。要想从这一点上攻入曹魏腹地,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攻打曹魏,短期内又没有希望,而东吴抢去荆州的仇恨,又报不了。刘备的年纪又很大了。这就意味着,刘备此后的人生,必将毫无作为。他很可能就这样窝囊而死,抱憾终身。

这一点,志向远大雄才大略的刘备,怎么接受得了呢?

所以,要有所作为,刘备就必须行动。比较打曹魏和打东吴,显然打东吴的胜算更大。虽然两家交战,不是好事。但如果打赢了,把荆州赢回来了,再和东吴讲和,共同讨伐曹魏,不是更好吗?

所以,刘备就算懂得不能打的道理,也要坚持举兵讨伐。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



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策应刘备汉中战场。关羽表现神勇,水淹曹操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关羽被东吴吕蒙所杀,荆州也被孙权夺走。

公元220年~221年,曹操去世,曹丕篡汉称帝;刘备也称帝。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就率军进攻东吴孙权,理由是为关羽复仇。孙权求和,刘备不允,孙刘两家之间大规模战争---夷陵之战爆发,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陆逊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最终夷陵之战蜀汉大败而告终,元气大伤,对蜀汉君臣打击非常大。

在战前,蜀汉群臣反对刘备进攻东吴,但是刘备一意孤行,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刘备名义上是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实际上他的战略目的非常清晰,那就是夺回荆州,这对刘备来说,意义远比为关羽报仇来的重要。当然,如果既为关羽报了仇,又夺回了荆州,那自然是更好了。

三国虽然鼎立,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蜀国是三方中最弱的,尤其是关羽被杀,丢了荆州之后,蜀国东出的路给封死了,要想挥师中原,光复汉室,只能从汉中盆地先入关中,再东出,效仿当初刘邦的争霸线路。但是从汉中北伐,要翻越秦岭,难度也不小,从后来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未能成功,可见一斑。所以若能夺回荆州,可以对东吴形成战略压制。对蜀国来说,意义非常重大。诸葛亮隆中对给出的大战略方针还能继续执行下去,否则光复汉室的目标就会遥遥无期了。

战争初期,刘备率领的蜀军有顺水优势,进行得还算顺利。东吴陆逊能力非常高,主动后退至猇亭,等待刘备犯错,他就可以大杀四方了。结果还真让他给等到了,火烧连营,一把火将刘备烧得大败而回,差点全军覆没。 

夷陵之战的大败,使得蜀汉元气大伤,以至于后来缺乏可用之将,蜀汉由鼎盛走向进一步的衰落。



刘备伐吴并非为关羽报仇,主要有五个原因:

1.自信心。

刘备伐吴的时间,正是刘备霸业刚奠定时候。此时刘备占领益州,兵强马壮,还曾拥有荆州一地。刘备所处形势很好,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而且刘备与曹魏对决中并不处于下风。刘备从曹魏手中夺取了汉中,拥有进一步争夺中原的资本。

一系列的胜利,让刘备的头脑并不清醒。当关羽被东吴所杀后,这一好形势被东吴打断,刘备很生气,他认为可以借机灭掉东吴。因此,刘备伐吴并不单单为关羽报仇,“胜利冲昏头脑”也是其中因素。虽然从史料上看,蜀汉大臣们反对刘备伐吴,但并不是全部,也有支持刘备的将领。从当时刘备兵力来看,实力很强,大有一举灭掉东吴之势。

2.夺要地。

荆州是刘备的起家之地,没有荆州,也不会有后来的益州。而荆州的战略位置也很重要,是扼守魏吴的要地。从此地伐吴攻魏都很便利,但关羽的大意,使刘备的战略不得不向西收缩。因此,夺取要地,是刘备急切之情。如果不夺荆州,刘备也只能固守益州了。

但丢失荆州,刘备还没有到危险的地步。因此蜀汉大臣们包括诸葛亮和赵云等人,劝刘备以大局为重,全力与东吴合作对付篡汉自立的曹丕。但刘备刚当皇帝,他不会轻易放弃自己主张。

3.复汉地。

荆州既是刘备的起家之地,也是刘备有感情的地方。当年刘备被曹操打得东奔西跑,后来他到荆州投奔同族刘表,并在荆州地区奋战多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霸业。因此,荆州既是汉地,也是刘备福地。无论是刘备还是其他蜀汉将领都对荆州有感情,而荆州还有很多蜀汉军,刘备认为收复荆州很容易。

4.无阻力。

刘备伐吴时还有一个关节点,我们需要了解,那就是东吴大将吕蒙死了。在蜀汉眼里,吕蒙是一个很厉害的将领,他居然能打败关羽,足以看出此人的本领。《三国志》中记载,吕蒙江陵一战后,被任命南郡太守,并封为孱陵侯,但不久吕蒙就突发疾病去世了。



吕蒙的死,让刘备舒口气,他认为伐吴的阻力没有了。其他东吴的将领都不是蜀汉将领的对手。东吴对吕蒙的去也很伤心,当刘备率军进攻时,孙权不得不任命陆逊临时来抵抗,但没想陆逊在夷陵之战中一战成名。

5.兄弟情。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刘备有为关羽报仇的因素。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立下盟誓。现在兄弟死了,刘备当了皇帝,如果不为兄弟报仇,那么刘备就会失去民心。这是刘备不愿看到的。因此刘备伐吴可以一举两得,既可以夺取东吴土地,还可以收获民心。

刘备伐吴时,大部分将领都反对,其中有赵云等人。诸葛亮也反对,夷陵之战后,诸葛亮还曾感叹说:“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这或许就是“事后诸葛亮”的出处吧。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刘备兴兵讨伐东吴,为何被说是一场军事“豪赌”?
之所以说刘备新兵讨伐东吴是一场军事豪赌,那是因为刘备如果打赢了这场战争,那么对付曹魏就更加有把握了,但是如果打输这场战争,那么蜀汉就会变成最弱的那一个,毫无疑问在这场豪赌当中,刘备赌输了。在关羽战败并且被杀之后,刘备便打着为关羽报仇的名号,倾全国兵力去攻打东吴孙权,表面上来看刘备是一...

刘备不顾群臣反对,为何坚持伐吴?真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吗?
这些人在荆州有地,有产业链,荆州的遗失,也是他们权益损失,因此对于东征征讨东吴,取回荆州,荆州流派的官员基本上都是鼓励的。很有可能很多人会说,只是凭诸葛亮是荆州流派的,就可以说明诸葛亮适用东征了没有?诸葛亮不是在东征失败之后感慨:“法孝直如在,则能够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

三国时期著名谋士贾诩
次年,在贾诩的建议下,张绣率众归顺了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了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占领荆州后,曹操不听贾诩劝阻,结果在赤壁被孙刘联军大败。曹丕称帝后,封贾诩为太尉。公元223年,曹丕没有听从贾诩的劝诫,率兵征讨东吴,最后无功而返。同年六月,贾诩去世。贾诩是三国时期...

刘备征讨东吴仅仅是为关羽报仇,还是另有它图呢?
我觉得刘备征讨东吴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为了扩展势力。第二才是为关羽报仇。征讨东吴的背景 关羽死的时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征讨东吴是章武二年(222年)。这里相隔了近3年。这说明刘备并非脑子一热为了关羽去报仇。而从建安十七年开始,刘备的人生就仿佛开了挂一般,先是灭了刘璋。在益州...

令江东众人人害怕的张辽,为何死于一个小将手里呢?
令江东众人人害怕的张辽,为何死于一个小将手里呢?夷陵之二战结束,东吴和蜀汉各派特使往来,修复联盟,和好如初。魏文帝曹丕听说后,觉得吴蜀联盟,一定会征讨曹魏,因此先下手,提前准备征讨东吴。他以张辽、张合、文聘、徐晃等作为将军优先,许褚、吕虔为前军保卫,起水陆军马三十余万,征讨东吴孙权。因...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东吴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
这个时候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集结了七十万大军准备征讨东吴,东吴派出了大都督陆逊统兵抵御。刘备征讨东吴可谓是集结了整个蜀国的力量,在战争的初期,蜀军一路顺风,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到了战争的中后期,蜀军在战略上和战术上都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许多名将战死沙场,比如五虎将之一的...

三国为什么能形成鼎立?
3. 220年,曹丕废黜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2年,孙权也称王,建立吴国,定都建业。三国的鼎立局面由此形成。4.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废黜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位后,开始准备征讨东吴,派王濬在益州大量造船...

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打东吴?背后有何不可告人的目的?
刘备征讨东吴,表面上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实际上bai是是他野心膨胀的一次体现。也正因为征讨东吴失败,蜀汉的局面陷入被动,再无争夺天下的可能。在征讨东吴之前,蜀汉的势力达到了巅峰,一方面,刘备对魏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占据了汉中,另一方面,关羽拿下襄阳樊城,威震华夏,甚至一度逼得老曹操要迁都...

曹操称帝后三次攻打东吴和一次蜀汉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而这,促使曹丕第一次率领大军征讨东吴。公元222年,曹丕从许昌出发,以此南征吴国。在这场战役中,曹魏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在这场战役中,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

诸葛亮阻止刘备讨伐东吴,是不是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面?
蜀汉之所以大量用荆州籍贯人,是因为蜀汉在益州是一个外来政权,外来政权想要政治稳定,就必须用外地人来管理本地人,所以蜀汉集团选择高官首先看籍贯,因此蜀汉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早期以诸葛亮为领袖、后期以蒋琬和费祎为领袖的荆州集团。现在蜀汉集团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荆州集团这些人的祖籍地被东吴抢走了,无...

株洲市19431272106: 三国问题,刘备伐吴有大臣以联吴论反对,这是文学虚构,还是这个大臣别有用心 ,还是被驴踢了头? -
李佩: 应该是事实,以曹操的强大,刘备与东吴联手才能抵当,如果两家内讧,对谁都没好处,便宜的是曹操,所以有大臣反对是正常的,至于那些大臣是不是这么想的还是别有用心,这个就难说了

株洲市19431272106: 刘备讨伐东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去 -
李佩: 刘备对诸葛亮存有戒心,就算是诸葛亮去,刘备也不一定会真正听从他的建议.不然,在七百里联营那段,诸葛亮就不会说要有法正在就好了,其实刘备最信任的人是法正.诸葛亮多聪明的一个人,所以他没去.刘备既然没有那么信任他,那干嘛在这么重要的时机带着他?

株洲市19431272106: 刘备为什么与孙权反目 -
李佩: 自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合抗曹,但其实各怀鬼胎.周瑜嫉诸葛亮之才,还对刘备霸占荆州不坏心存不满,刘备取得川蜀之地更是使孙权觉得对方实力逐渐扩大,对自身产生威胁. 荆州由关羽镇守,关羽乃一流武将,统兵作战能力强,但对孙刘联合的大局意识不足,一向视孙权之辈为草芥.孙权派人来向关羽提亲时,关羽怒斥之.殊不知此乃孙权之计,为发兵攻打荆州找个合适的理由. 当时关羽正忙于攻打曹魏的樊城,导致后方空虚,再加上手下背叛,最终失了荆州,兵败被俘.在东吴关羽誓死不降,被杀. 关羽与刘备是结义兄弟,情同手足,关羽被杀导致刘备不顾一切,举大军攻打孙权.

株洲市19431272106: 为什么刘备伐吴诸葛亮不带兵? -
李佩: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着刘备一起伐吴呢? 1.伐吴的后果. 伐吴,会使蜀国元气大伤,国力衰减,加速蜀国的灭亡. 伐吴,会逼迫吴国和魏国联合,蜀国要面对的是魏国的乘虚而入和吴国的正面反击.魏国的国力最为强盛,兵强将广,乘虚而入的...

株洲市19431272106: 刘备伐吴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
李佩: 先说说自己的观点吧,我觉得刘备伐吴是个错误的战略选择.因为就当是的形式来看北方的曹操最为强大,西蜀只有和东吴联合起来才能与之对抗,反之如若两方相互攻伐则曹魏可收渔人之利;其...

株洲市19431272106: 刘备讨伐东吴赵云为什么劝谏? -
李佩: 首先是实力不足,蜀国是3国当中权势最弱的(失去荆州后)3国存在的基础是两弱抗1强两弱相争只会让强者更强;其次是蜀汉的目标是恢复汉代的统治,翦除国贼,也就是消灭魏国,放弃国仇而去雪小恨,也是不符合蜀汉利益和存在主旨的行动

株洲市19431272106: 刘备为什么要讨伐东吴? -
李佩: 刘备讨伐东吴,是因为他的二弟关羽被东吴人擒获以后给斩首示众了,而三弟张飞又是因为在讨伐途中被手下的部将给刺杀了.

株洲市19431272106: 为什么刘备要伐吴?给关羽报仇只是一个借口,刘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
李佩: 兴兵伐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军事行动,只不过是借着替关羽报仇的名义. 早在公元207年,尚在南阳隐居的诸葛亮就对刘备指出了荆州的战略意义:“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诸葛亮随后更是为他作出...

株洲市19431272106: 刘备伐吴怎么失败的 -
李佩: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株洲市19431272106: 新三国中刘备讨伐东吴真的是为关羽报仇吗?谁有更好的理解?
李佩: 虽然历史上没什么“桃园三结义”但玄德公也的确是有情的.报仇也的确有这个成分在里面. 有诗曰“昭烈为弟断江山” 说实话有时侯我挺同情刘备的. (想他创业之艰难…可到头来还未享受荣华福贵就病死于白帝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