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岩流地貌及堆积物

作者&投稿:闭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火山锥地貌及堆积物~

1. 火山锥
不同的火山喷出的物质不同,形成的火山锥不仅物质组成不同,而且形态也存在差异,因此根据火山锥的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把它划分为熔岩锥(lava cone)、碎屑锥(fragment cone)、混合锥(mixed cone)和熔岩滴丘(driblet cone)(图 12-3)。

图 12-3 火山锥的类型(据 M. P. 毕令斯; 转引自杨景春,1985)

熔岩锥 熔岩锥是火山喷出的液态物质(熔浆)在地表冷凝堆积形成的地貌(图 12-3a),通常由比较易流动的基性熔岩构成,如玄武岩。熔岩锥斜坡比较缓,一般在 2°~10°,很少超过 15°,在外形上似盾状,故又称盾形火山(shield volcano)。在夏威夷岛和冰岛有这种类型的火山锥,如夏威夷岛的莫纳罗亚火山(Mauna Loa)。一些黏性大的酸性熔岩在火山口聚集成穹窿状火山丘,称为火山穹丘(volcanic dome)或熔岩穹丘(lava dome)。
火山碎屑锥 由火山碎屑物质(火山灰、火山砾和火山弹)在地表堆积形成的锥形地貌(图 12-3b)。火山碎屑锥外形典型,呈圆锥形,坡度较陡,一般大于 10°,以 30°左右居多,锥体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缓。在锥顶有一个火山口,或破火山口。火山碎屑锥是火山在喷发过程中,将固体物质喷射到空中再降落下来堆积形成的,不同粒径的碎屑物被喷射的远近不同,因此从火山口到锥体的边缘火山碎屑物质有由粗至细的变化,据此可确定火山口位置。如果火山碎屑都为火山渣,构成的火山锥称为火山渣锥(cinder cone)。在环太平洋火山带这类火山锥非常常见,多数火山都具有猛烈喷发的特征。
混合锥 又称复合锥,是指由熔岩和火山碎屑交替堆积形成的火山锥(图 12-3c)。一些火山在喷发过程中,火山碎屑和熔浆交替喷出,在垂向上成交替堆积在火山口附近,形成混合锥。通常情况下,熔浆从火山口溢出,向火山锥的一侧流动,形成平缓的火山锥坡,而另一坡无熔岩覆盖,全由火山碎屑构成,锥坡较陡,这就形成一坡陡一坡缓的不对称火山锥。
熔岩滴丘 是指体积不大周边较陡的熔岩锥,它是由黏性很高的熔浆喷发后,急剧冷却形成的(图 12-3d)。
2. 火山口
火山口是指火山锥顶部的凹陷部分,通常为环形,上大下小的漏斗状或碗状,底部较平。火山口的底部与火山喉管相连,岩浆物质经此大量喷出。喷出的火山物质在周围堆积形成环状围墙,有的火山口底部为固结的熔岩,称为熔岩坑。火山口能积水成湖,称火山口湖(craterlake),如吉林长白山的天池。火山口的深浅不一,一般不过二三百米,直径一般约在一千米以内,但也有规模比较大的,如吉林长白山天池的东西宽 3. 9km,南北长 4. 4km,面积9. 82km2,平均水深 204m,最大深度 373m。

图 12-4 破火山口的形成过程(引自 《地质辞典》,1983)

许多大型的火山口都是破火山口(caldera),是火山口受到破坏形成的锅形洼地,其形态为圆形或近圆形,面积比原来的火山口大,直径常可达几百米甚至几十千米,较一般火山口的直径大几倍或几十倍。破火山口是由于火山强烈喷发,底部物质亏损,火山口周围塌陷,以及外力侵蚀作用扩展而成的(图 12-4)。火山口与破火山口是不同的,前者是火山喷发、建造火山锥的产物,而后者是火山锥受到破坏的产物。
破火山口的成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由于火山再次爆发,毁坏了原来火山口上的大量岩石和形态形成破火山口,如日本的盘梯山火山,1888 年7 月 15 日的喷发,引起巨大山崩,火山的北侧山体大部分被崩掉,形成破火山口; 再如美国的圣海伦斯火山1980 年5 月18 日爆发把山头掀掉 2. 8km3,高度降低 400m。
第二种是大量火山物质喷发,造成地下空虚,失去支撑力,从而引起上层火山堆积物的塌陷形成破火山口,这种破火山口称为崩塌破火山口(collapse caldera),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根据成因不同,破火山口可分为喀拉喀托型破火山口、基拉韦厄型破火山口、卡特迈型破火山口、潜火山型破火山口、格林考型破火山口等五类。
第三种是经地表水对原来的火山口进行侵蚀改造形成的破火山口,称为侵蚀破火山口(erosion caldera)。如山西大同的东坪山、金山的马蹄型火山口,是流水对原来火山口侵蚀改造形成的。
3. 火山颈
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物质沿着火山喉管喷出,在火山喉管中充填的熔岩或火山碎屑物形成的圆柱状岩体称为火山颈(volcanic neck),也称火山塞(volcanic plug)。多数火山颈为近垂直状,其下与岩浆源连接,顶部为火山口。如果火山颈的岩石抗风化和侵蚀能力强于围岩时,经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围岩被剥蚀掉,而火山颈残留下来,形成孤立突兀的柱状山丘,称为火山残颈山(volcanic butte)。

火星上火山地貌十分发育,类型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陆地火山地貌和海底火山地貌。主要类型有:火山锥、火山口、火山熔岩高原、平顶火山锥、火山颈、深海熔岩流、熔岩饼等。
(一)陆地火山地貌
1.火山锥
火星上的火山锥,以奥林匹斯火山锥和三斑火山锥发育最为典型,规模大,特征明显,是近代火山喷发最强烈的地区。围绕火山锥有大量熔岩流发育和火山灰分布。
奥林匹斯火山锥(3-16),高出周边平原区约24km,基座宽达200km,锥顶有一个复杂巨大的火山口,直径足有65km,火山口壁陡峻,舌形熔岩流远流到其两侧的亚马逊盆地和北面的豪吉里盆地,流程长达500~1000km。

图3-16 奥林匹斯火山口

著名的三斑火山锥,呈盾形,可分北斑、中斑和南斑,呈NE-SW方向排列于一条断层线上,各相距约600km。三座火山规模相似,每座火山直径约400km,高约17km。山顶均有一个破火山口,分别命名为阿斯古勒湖、孔雀湖和魔结湖(图1-1)。
火星上最晚形成的火山锥分布于希腊盆地之东北(图1-3),规模较小,以喷发大量火山灰为特征(图3-11)。
2.火山口
火星上火山口地貌多为塌陷所成,其中以奥林匹斯(图3-16)、三斑火山口发育最典型(3-17)。古老的火山口也十分常见,不过大多已被风化夷平,局部保留较好。
3.火山熔岩高原
火星上火山熔岩高原地貌,主要分布于奥林匹斯和三斑火山区周边,大量的熔岩流向四周流动,并对原有的陨击坑进行铲刮推挤,形成条带状弧形山脉,十分醒目(图3-4、3-5、3-18)。

图3-17 火星塌陷火山口

A、B—极小型的陨击坑
火山口发生多次塌陷作用,从相互切割关系看,最少可划分出5次;陨击作用极弱,陨击坑属极小型,无充填,表明为近期火山作用形成

图3-18 火山高原穹窿状火山

A—波环状陨击坑;B—熔岩锥;C—辐射状断裂交叉体系
分布于火山高原G-4地区,穹窿火山表层凝固后,岩浆再次上升,使已凝固岩浆壳形成环状和辐射状断裂交叉体系,沿断裂喷出大量岩浆水沿科普雷特斯峡谷向东流出,未见火山口分布;陨击作用弱,见少量小型陨击坑,个别为中型(老);在穹窿火山顶部可见波环状陨击坑和小型熔岩锥分布;在三斑火山的中斑火山锥(左上角)锥顶见明显塌陷火山口

图3-19 火星浅海区平顶火山锥

A—小火山口;B—熔岩饼;C—熔岩锥;D、E—波环状陨击坑;F、G—圆盘状陨击坑
分布于火星的海洋浅海A-12地区,平顶火山锥呈近圆形,周边陡,顶部平坦,并有一小火山口;火山锥底宽约40km。另见有少量熔岩饼、熔岩锥分布;陨击作用较弱,陨击坑以波环状和圆盘状、中小型为主

图3-20 浅海区火山颈及火山锥群地貌

A—上覆含冰沉积盖层;B—裸露出大片火山颈;C—火山锥群;D—热融地貌;E—波环状陨击坑
分布于火星海洋浅海A-03地区,区域因受潜火山作用,上覆含冰沉积盖层受到熔融和蒸发作用,裸露出大片火山颈、火山锥群地貌,局部见热能地貌;陨击作用弱,以小型为主,波环状
(二)古海洋火山地貌
火星上古海底火山地貌是指在区域曾经为海洋所淹没、现今干涸的古海底所见到的火山地貌类型。主要有小型平顶火山锥、火山颈、火山口、熔岩饼、熔岩丘、火山熔岩流和热融地貌等。
1.平顶火山锥
火星平顶火山锥地貌,多分布于浅海区。火山锥呈平顶低矮的圆锥状或圆柱状,有时见锥顶有小的圆形火山口分布。直径不大,多在数千米左右(图3-19)。
2.火山颈及火山锥群
多分布于火星上浅海区域,有时与平顶火山锥同时出现,在形体上多呈圆柱状,柱顶常有小的圆形火山口保存。火山颈常成群出现,分布直径较小,一般在数千米左右,高约数百至数千米(图3-20)。
3.熔岩饼和熔岩丘
火星浅海区分布有较多顶呈浑圆状小丘,推断为大小不同的火山喷发熔岩形成的火山熔岩丘和熔岩饼,规模多在数十千米以上。熔岩饼,因形似饼状而得名,中心常有小圆形熔岩溢口(图3-21)。熔岩丘,呈凸起丘状,丘顶有时也可见圆形熔岩溢口分布(图3-22)。

图3-21 火星浅海熔岩饼地貌

A—饼状熔岩;B—熔岩丘;C—波环状陨击坑;D—辐射状波环陨击坑
分布于火星海洋浅海A-13地区,浅海火山喷发因受海水压力形成似喷发特征,多呈圆形或近圆形,中心常有火山口分布;多成群出现,直径40~50km左右;见少量熔岩丘分布;陨击作用弱,以波环陨击坑为主,少量为辐射状波环陨击坑

图3-22 火星浅海区熔岩丘群地貌

A—火山口发育;B—波环状陨击坑;C—圆盘状陨击坑
分布于火星海洋浅海B-02地区,熔岩小丘成群、成片出露,多呈小丘状,顶部浑圆或呈小条带状,局部可见火山口发育;陨击作用弱,以波环陨击坑为主,见少量圆盘状陨击坑;陨击作用均发生在熔岩丘群形成之后

图3-23 火星海洋深海区域火山熔岩地貌

A—火山颈及火山口;B—熔岩丘;C—波环陨击坑
分布于火星海洋深海C-14地区,区域喷溢火山已将上覆盖层——深海含冰沉积及火山堆积不同程度熔融,有的已全部熔融(左下),有的还残留较多盖层(右上);熔融区分布较多火山颈及火山口,可见少量熔岩丘分布;陨击作用弱,以小型波环状陨击坑为主
4.区域火山熔岩
区域火山熔岩主要分布于深海区,熔岩将上覆深海沉积物熔融,局部已呈残余状分布,在熔岩区可见较多熔岩流溢口发育,多呈圆形,有时呈线状分布。熔岩流分布面积在数十万平方千米以上(图2-23)。
5.热融地貌
是火星深海区地貌特征之一,由于受区域地下岩浆的热力作用,上覆含冰沉积盖层熔融,裸露出大量原有的熔岩丘,或地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洼地,如图3-24。

图3-24 火星海洋深海热融地貌

A、B—熔岩丘、小火山锥、火山口;C—熔岩饼;D—火山盾;E—熔岩被
分布于火星海洋深海C-08地区,深海由于潜火山作用,使上覆含冰深海沉积、火山堆积物被熔融和蒸发,裸露出大面积熔岩丘、小火山锥、火山口,使地形面凹凸不平,由于岩浆溢出在深海高压条件下产生大量熔岩饼或火山盾和熔岩被地貌;陨击作用弱,以波环状陨击坑为主

火山喷出的熔浆成分不同,形成的熔岩地貌形态也不一样,比较常见的熔岩是基性熔岩和酸性熔岩,下面分别述之。

1. 基性熔岩及其地貌

基性熔浆冷凝固结形成基性熔岩,由于基性熔浆易流动,冷却的速度比较慢,形成一些比较特征的地貌形态。

(1)熔岩垄岗、熔岩被和熔岩台地

基性熔浆喷出地表后,顺着地表流动。当熔岩流形成长条状的熔岩地形,且长度明显大于宽度的垄岗地形,称为熔岩垄岗。熔岩垄岗的横剖面呈透镜状,中部微微凸起,向两侧缓倾斜,其表面常具有绳状皱纹,可指示熔岩流的流动方向。

当大量的熔浆从火山口溢出,向四周流动时,覆盖了大面积地表,冷凝形成熔岩被(lava sheet),也称熔岩席。当熔岩被覆盖了大面积的低地时,称为熔岩平原(lava plain); 如果覆盖在高原上,就称为熔岩高原(lava plateau),也称熔岩台地。熔岩被、熔岩平原、熔岩高原的面积大,可达数十万平方千米,表面比较平坦,并发育绳状皱纹。

玄武质熔浆在冷凝过程中,如果成分均匀,地形平坦,而且缓慢冷缩,就可能围绕一些大致等间距排列的凝结中心收缩,形成垂直于冷凝面的裂隙,把岩石分割成多边形的柱状体,即柱状节理。在玄武岩中,最常见的柱状节理为六边形,也有五边形、四边形、七边形等。

在我国山东省的沂蒙山区,有一种地形称为 “崮”,其特征是山丘的四面陡峭,山顶平坦,形态似一个头上戴着一顶无帽檐的平顶帽。“崮”的形成除地表流水侵蚀外,还与熔岩覆盖有关。在沂蒙山区,在新近纪发生了比较大规模的玄武质岩浆喷发,熔岩覆盖了地表,形成了地面平坦的熔岩被,后来受地壳运动抬升和断裂的影响,地面流水侵蚀切割了熔岩被,形成一些残丘,后被抬升就形成了 “崮”。“崮”的四周为陡峻岩壁,这是由于玄武岩发育柱状节理,岩石发生崩塌形成的。

(2)熔岩瀑布和熔岩湖

当熔岩流前进,遇到陡坎地形时,它就直泄而下,形成悬挂在陡壁上的熔岩瀑布(lava cascade); 当遇到洼地,熔岩流就汇集形成熔岩湖(lava lake)。

(3)熔岩隧道

熔岩隧道(lava tunnel)是指在熔岩流表面下的一种窄长的通道。熔岩流在流动过程中,表面快速散热,冷却得比较快,其表面固结形成硬壳,但下面的熔岩流还是没有固结的液体,它继续流向低处,而这时又没有新熔岩流补充,其结果在原处形成空洞,成为熔岩隧道。当熔岩隧道顶部崩塌后,在熔岩表面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凹陷。

图 12-5 枕状熔岩(引自 《地质辞典》,1983)

(4)枕状熔岩

枕状熔岩(pillow lava)是指在水下喷发的基性岩浆,形成略呈椭球状并叠加在一起的熔岩(图 12-5)。这些椭球体的表层为玻璃质,内部有放射状构造,外形多似枕状,均表现出浑圆的特点。

枕状熔岩的形成是: 当基性熔浆进入水体时,其表面遇水快速冷却,凝固成椭圆形的玻璃质硬壳,并由于冷却收缩以及内部未固结的熔浆膨胀而在表面硬壳出现裂隙,内部的熔浆顺裂隙溢出又形成新的椭圆形硬壳,并叠置在先前形成的椭圆形熔岩上。这样一个一个的椭圆形的熔岩叠置在一起形成枕状熔岩。枕状熔岩形成于水下,因此当初的火山喷发当发生在水下或水边的陆地上,由熔浆进入水体而形成。

(5)结壳熔岩和绳状熔岩

结壳熔岩(pahoehoe lava)是指表面平坦、光滑的熔岩。它是基性熔浆流动过程中,表层首先冷却凝固成壳,而未发生显著破碎形成的。绳状熔岩(ropy lava)是指表面光滑、波状起伏或似长绳盘绕铺地的熔岩,也称波状熔岩(wave lava)。它的形成是由于熔浆表面凝固形成薄壳,而下面的熔浆继续流动,使上部薄壳被拖曳形成波状起伏或绳状构造。

2. 酸性熔岩及其地貌

酸性熔浆黏度大,难流动,温度低,冷却较快,因此形成的地貌形态与基性熔岩不同。酸性熔浆形成的熔岩表面不平整,常呈块状、渣块状,形成块状熔岩、渣块熔岩。

(1)熔岩穹丘

熔岩穹丘(lava dome)是高黏度的熔浆堵塞火山喷出口而形成的穹窿状火山锥(图12-3),也称内生穹窿。其顶端一般无火山口,形态有钟状、馒头状等。它的形成是由于黏度大、流动慢的酸性熔浆,因气体失去太多,在向上挤压进入火山口时不能发生爆炸,而是缓慢地上涌,其结果使冷凝的熔岩流形成向上穹曲的熔岩体。

图 12-6 火山柱(据谢宇平,1994)

(2)火山柱

火山柱(volcanic spine),也称火山塔、火山碑、熔岩塔,是指黏性较大的熔浆在火山筒内凝结,并被从地下继续涌来的岩浆缓慢地向上推动、挤出,升到火山口上,形成如碑塔耸立的熔岩柱体(图 12-6)。在升起之初,顶端常较尖锐,故亦称火山针,随后会因风化作用的破坏而变形。如 1902 年西印度群岛的马丁尼克岛上的培雷(Pelee)火山活动中,形成的火山柱高出周围 300m。

火山柱不同于火山颈,前者为火山构造地形,是在火山活动过程中直接出露地表的地形,而后者是一种受火山构造控制的剥蚀构造地形,是通过剥蚀作用从火山通道中挖掘出来的一种熔岩充填物。

思考题

1)火山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火山地貌形态特征受哪些因素影响?

3)火山作用过程如何影响气候变化?

4)在野外如何研究火山地貌?




玄武岩的形成
“火山禁地”这部纪录影片得以摄制,然而在地形陡峭时,就呈现另一景观,移动速度变大,如夏威夷群岛一个...深入内部紧*孔壁结晶的是葡萄形放射状的叶沸石紧集堆积体,半透明状,在葡萄形放射状的叶沸石堆积体上...多呈岩被、岩流、岩钟侵出相产出。受热液作用,常产生青磐岩化。与其有关的矿产有铜、铅、锌、金(...

近东西向的典型走廊域地球物理剖面的地质解释
近东西向走廊域地球物理剖面选择4条,即连云港—临沂—泗水—肥城剖面(1),诸城—定县—托克托剖面(2),郑州—临汾—靖边剖面(3)和延安—银川—阿拉善左旗剖面(4),它们由东到西依次切穿研究区华北似环状裂谷盆地及其东西两侧山岭和鄂尔多斯克拉通块体及其东西两侧盆地两个一级新生代地貌—构造单元,及其东邻的扬子块体...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相类型
(六) 火山沉积相 (volcanogenic sedimentary facies) 火山-沉积过渡岩石多在火山喷发的间歇期形成, 与正常的沉积岩互层, 通常远离火山口相, 可以出现在火山活动的各个时期。 该类岩相的堆积物由压实作用导致胶结成岩而成。 岩石类型包括向沉积相过渡的沉火山角砾岩类和喷发沉积亚相的凝灰岩 (图3-49)。虽然火山沉...

五大连池指的是什么?
2、火山地貌 (1)龙门石寨 龙门石寨位于五大连池风景区内。喷发于28-34万年前的龙门山首期喷发的盾火山滚滚岩浆浩浩荡荡顺坡而下,上部凝固后,下部的岩流推进破裂成块,后经多次龙门山喷发运动和大地震筛抖推移,喷涌起许多石块、石柱。大小石寨相距千米,总面积可达近50㎞²。(2)格拉球山...

成矿环境及成矿物质来源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是认为含矿岩系及下伏基底物质的淋滤是成矿物质的供给源(Stoltz and Large,1992;叶庆同等,1997);另一种认识是岩浆房挥发分直接释放(Stanton,1990;Urabe and Kusakabe,1991;Yang and Scott,1996、2002)。 一般认为,有沉积物覆盖的洋中脊,热液沉积物的形成除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外,...

凌云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凌云县地貌构成主要有两大类:土山和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其中土山区占全县总面积近60%,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石...主要分布于县城-逻楼、滥村-磨贤-上伞等地,属次淋虑堆积型矿床,产于岩溶洼地之第四系残坡积层中...县境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有文庙、博物馆、茶山绿色金字塔、岩流瑶寨、逻楼新寨、中山纪念堂、石钟山...

实测剖面方法与技术
第四纪堆积物剖面 测制目的是查明第四纪堆积物种类、物质成分、厚度、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和分布范围。研究第四纪堆积物与地貌条件的关系,根据物质成分及其所处的地貌部位划分填图单位,建立堆积层序;调查第四纪可能赋存的矿产、古风化壳、古土壤和古文化层;研究各类第四纪堆积物形成时期及其与年代地层的对应关系;研究与工程有...

与火山喷发-沉积盆地内富玻火山岩有关的沸石、膨润土矿床成矿亚系列(4a...
据陈鹤年(1990年)研究认为,在剖面结构上,矿体赋存在灰流或岩流底部和舌尖部分,是因为灰流或岩流涌入湖盆,加热了水体,直接促进了水解作用沿底部堆积物进行的结果。在水浸条件下,灰流顶部同时被水浸没时,其顶部也可以形成矿层,但一般矿化不彻底。 白鹤殿和平山,成矿原岩为以含玻屑火山灰为主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

词语造句:用海蚀造句(约30个)
9、其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森林覆盖率达87%,素有“海上仙山”的美誉。 10、厦门西港鳗尾沙淤积区的沉积物为孤丘海蚀残积物及粉砂质泥。 11、简要介绍医巫山闾山山区海蚀地貌遗迹的发现及其形态类型、形成的可能时代和机制。 12、峭壁公园以里柱弄海沟为主体,因海蚀作用而形成...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人口密度怎么样
加上高原风光与亚热带情调的柔和,造化出凌云独具神韵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凌云的一景一物都有一个感人的传说,每一个传说都深藏着厚重的文化。县境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景观风光各异,纳灵洞、水源洞、博物馆、茶山绿色金字塔、岩流瑶寨、逻楼新寨、中山纪念堂、石钟山、云台寺、弄福公路等旅游景点备受游客青睐。

甘德县15388483466: 啥叫熔岩地貌? -
泰底福尔: 熔岩地貌是岩浆从地来壳断裂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各种地形.如熔岩丘、熔岩垅岗、熔岩盖、熔岩隧道和熔岩堰塞湖.(如下图) 熔岩隧道熔岩内部的窄长自通道.熔岩表面冷却很快,当熔百岩流还在流动时,熔岩外表已固结成壳,由于凝固的熔岩导热性非常小,熔岩流内部度能长久地保持高温,使熔岩里未凝固的液体熔岩流到较低部位,于是在熔岩内形成空洞,成为熔岩隧道知.熔岩隧道顶部崩坍后,熔岩表面就可能形成圆形或随圆形的凹陷. 熔岩堰塞湖熔岩流到河谷内,阻塞河道使上道游河谷积水成湖.如中国牡丹江上游的镜泊湖.

甘德县15388483466: 世界各种地貌名称只要打出名称,如: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也可以介
泰底福尔: 花岗岩地貌 常见有丘陵状花岗岩山地、峰林状花岗岩山地.前者多由穹窿构造的花岗岩体组成,常具有红色风化壳,在风化壳剥蚀去后,则露出球状石蛋,成馒头状岩丘,...

甘德县15388483466: 岩溶地貌及其堆积物有哪些?
泰底福尔: 岩溶地貌及其堆积物 可溶性岩层在岩溶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独特地貌.根据它们的出露情况,分为地表岩溶地貌及地下岩溶地貌两大类.前者在形成过程中,地表水起着...

甘德县15388483466: 地貌有哪些 -
泰底福尔:我国不仅地大物博而且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有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此外还有丹霞地貌、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雅丹地貌、流水地貌. 黄土地貌: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

甘德县15388483466: 什么是熔岩地质 -
泰底福尔: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狭义的喷出岩即指各种熔岩.熔岩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喷出地表后挥发分逸散的炽热熔融状态的岩浆,又称熔浆;一是指由熔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没有冷却的熔浆可以沿山坡或河谷流动,其前端多...

甘德县15388483466: 什么是熔岩? -
泰底福尔: 1.从火山或地面裂缝中喷溢出的高温岩浆. 涌出地表的岩浆(熔融状态的岩石).其温度约为700??1,200℃(1,300??2,200℉),黏滞度从10万倍于水到几乎不能流动的程度.深色的铁镁质熔岩往往形成绳状熔岩和渣状熔岩.绳状熔岩表面光滑...

甘德县15388483466: 各种地理地貌及代表地 -
泰底福尔:[答案]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叫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

甘德县15388483466: 喷出岩体的产状 -
泰底福尔: 喷出岩体有三种2113基本类型:熔岩被5261、熔岩流和火山锥.它们的出现受岩浆喷出方4102式、熔1653岩性质和熔岩构造形态的差别控制. 熔岩被:又称熔岩盖,是一种规模巨大、范围广泛、厚度与成分相对稳定、产状平缓的喷出岩体....

甘德县15388483466: 石头能不能变成液体 -
泰底福尔: 石头当然能变成液体,液体石头被称为熔岩,在地表流动的熔岩被称为熔岩流,熔岩流冷却后形成固体岩石堆积有时也称之为熔岩流.呈液态流动的熔岩温度常在900°~1200°C之间,如熔岩中气体的含量多,更低的温度也能流动.酸性熔岩粘滞,流动不远,大面积的熔岩流常为基性熔岩.温度高、坡度陡时,熔岩流的流速可达每小时65公里.熔岩流的形态取决于多个方面,如熔岩成分(玄武岩、鞍山岩、英安岩、流纹岩)、流量、地形和环境等.

甘德县15388483466: 岩浆岩的构造 -
泰底福尔: 岩浆岩的构造 ( structure) 是指岩浆岩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空间方式所构成的岩石特点.岩浆岩常见的构造如下: 块状构造 ( massive structure) 矿物均匀无向分布组成的一种构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