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出自哪?

作者&投稿:佛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在乎过程,不在乎结果,重要的就是享受过程中带来的充实的感觉。
如果有心,当你做每一件事,你会发现那个过程都可以是一次探险,那个过程都可以是一次奇遇。如果你有心,你会发现每一个过程,不管是大事小事,日常生活琐事,每一个过程都会让你发现一个意外的你自己,每一个过程都会帮助你有一次精神的成长。
到达终点之前的那个过程是漫长的,心怀急切,低头猛冲向终点,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你会焦躁、痛苦,因为你的眼中只有那个被你不断放大的结果,你会更容易受到打击,更无法接受失败。在过程中的痛苦,会让你成长,会收获一次次又一次次意料之外的小喜悦,这些小喜悦加起来会远超出最后结果带来的大喜悦。

扩展资料
在工作中享受过程的方法
1、学会欣赏工作
工作虽然看起来比较枯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去的对待,比如说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获得生活品质,让我们变得更加美好。
2、选择正能量好友
在工作中虽然很枯燥,但是我们的职场私下生活可以多交一些正能量好友,帮助自己快速从压力中解脱出来,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
3、学会站在全局观看问题
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员工,但是有些时候还是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站在老板的角度,你会发现工作中其实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不要在意最后的成果到底如何,要好好在付出的过程中努力。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山不问结果,仍然傲然挺立,高耸入天;河不问结果,仍然奔流到海,不舍昼夜。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曾国藩最先说过这句话。很多人都以为曾国藩只要耕耘,不要收获,其实不然。曾国藩的意思是你耕耘就好了,不要去担心收获。只要耕耘,自然有一天你就会有收成。期待丰收,那你精神压力很重,会徒增苦恼。
把握当下,守一不移,只要去努力了,将来就会有希望。担忧和等待,根本没有什么帮助,反而是障碍。你越在意它,可能它越不会来,你要做的只是现在不断地去准备,最后它就来了,所谓不期而至,不期然而来到。
梁思成1924年赴美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在留学期间,一直和父亲梁启超通信,他向父亲述说自己在学习上的困难、进步、心得等。学习了3年后,梁思成给父亲梁启超写了一封信,说他已经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了3年,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画图绘制,担心自己会成为一个画匠,而不符自己当年的理想。
梁启超回信说:“今在学校中只有把应学的规矩,尽量学足,不唯如此,将来到欧洲回中国,所有未学的规矩也还须补学……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结果大家都知道,听从父教“莫问收获”的梁思成成了中国建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莫问收获的他反而取得了最大的收获。

山不问结果,仍然傲然挺立,高耸入天;河不问结果,仍然奔流到海,不舍昼夜。

  1.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曾国藩最先说过这句话。很多人都以为曾国藩只要耕耘,不要收获,其实不然。曾国藩的意思是你耕耘就好了,不要去担心收获。只要耕耘,自然有一天你就会有收成。期待丰收,那你精神压力很重,会徒增苦恼。

  2. 把握当下,守一不移,只要去努力了,将来就会有希望。担忧和等待,根本没有什么帮助,反而是障碍。你越在意它,可能它越不会来,你要做的只是现在不断地去准备,最后它就来了,所谓不期而至,不期然而来到。



1872年3月,曾国藩病逝南京寓中,终年62岁。
两年前,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就是在1870年6月(清同治九年),天津的法国教堂育婴堂接连死亡婴孩三、四十个,同时附近又不断发生幼孩被拐事件,拐犯供称“系天主堂主使”。一桩必然发生的偶然事件,触怒了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的天津百姓。他们将法领事殴毙,随后付之一炬了法领事署、教堂、育婴堂,死伤法传教土、修女、教民数十人,又误杀俄商三人,殃及英美讲堂各一所。百姓把满腔愤怒随着烈火弥漫天际,愈演愈烈。法英俄等驻华公使联合抗议,并以军事威胁,清庭朝野震惊,派曾国藩往天津查办。事涉教堂,势难穷追到底;而民情汹汹,又势难置之不问。已是直隶总督的曾国藩深知此事左右为难,可又不得不奉旨行事。职责所在,无法推卸,只好写下遗嘱,带病应命。保定到天津,咫尺之遥,他却走得终生难忘。审判的结果不言而明,清政府软弱无能,忍辱退让,只有曲从洋人之请。天津,成了曾国藩人生的滑铁卢。后来他自己也承认:“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为一生憾事。”结果,广大人民群众把一顶帽子扣在他的头顶:卖国贼。从此以后,他心绪悒悒,惶惶度日,在卖国贼的名分下忧郁地走完了生命的旅程。

中国知识分子,其实最富忧患意识和报国情怀。曾氏一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曾国藩早年科第、壮年疆场、中年洋务、晚年封疆,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用并不超绝的资质,以孔孟程朱的儒家学说积极入世;以申韩法家学说从严治世;以黄老之学淡然处世。修身立德,铸造精神,竟能办成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想无穷。

在曾去世后直到今天,人们都还对他争论不休。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活得可恶,死有余辜。也有人称之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说“五百年来,以儒生而立功、德、言垂三不朽者,王守仁一人、曾国藩一人而已”。当然,没有那句话能定论曾国藩,因为毁和誉之间还存在着难解的纠葛。对于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的历史人物来说,也许只有时间才是最冷静的裁判。

所以,他无法成为贡献于历史进程的“英雄”,但作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公忠诚朴,学问道德皆足为后世楷模的光辉是抹杀不去的。翻开《曾国藩家书》,翻开《冰鉴》,翻开属于国藩内心的那一页,令人为之震惊。历览前贤,有秦皇汉武的风骚,有唐宗宋祖的文采,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弯弓和大雕。可又有谁,能像内圣外王的曾国藩一样,有着满腔慈和与忍让,更有一份曹植的“烈士多悲心”。当官则清正无私,为将又机智沉稳,为父为兄更是严于律亲。一腔谦和内敛把文人的狂傲之气压得严严实实。他曾有一联自修自惕的箴言,联云: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莫问收获,但务耕耘。

由此可知他那种希圣希贤之心和那“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怀抱。他的“处世不败”与“成大事之道”,为近百年来包括梁启超、毛泽东、蒋介石在内的诸多政要人所钦服。

他壮志难酬,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成了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物。如果换一个清明的历史舞台,他未必就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尴尬人物。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衰败、腐朽、沉闷、窒息。从由乾嘉盛世一统到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满清先失去了帝国的辉煌,又迷失了信仰的强势。而面对落后的现实,不求解制度的跟进,而归咎于农民的起义。于是一方面是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落后,另一方面又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对待这种落后。

作为满清大臣,深受封建忠君卫道思想熏陶的人,必将感念皇恩,甘为朝廷尽心尽力,死心塌地为挽救清王朝而战。曾国藩呕心沥血建立湘军,精心操劳练出了一支战斗力赛过绿营的正规军,不惜身家性命,为清王朝百战沙场,九死一生。安庆城破,大辟三日;天京陷落,大辟十日……用立下的赫赫战功,用千万人民的血泊,为冒着被后人所诟病的命运,来挽救已处于“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朝庭。可是,对其忠心耿耿的清王朝,却对他充满了狐疑和责难。满蒙皇亲的排汉势力,在他身边线人密布,暗哨林立。即使在战绩辉煌时,粮草、军晌、辎重、奖赏,仍事事时时牵制他。

在一个行政无能、吏治腐败、危机四伏的时代,面对着不法治、不民主、不人性的政治舞台,他只有挣扎。挣扎在官民之间,文武之间,生死之间,君子与小人之间,佛道与鬼魅之间。与太平军作战而败时,唯有跳江求死来向朝廷表示忠心,哪怕损兵折将甚至牺牲了亲人也再所不惜。他咬牙立志,声声见泣见恨。他耐劳忍气,掉牙和血吞。

无可奈何花落去。历史是一位不知怠倦的行者,总是毫不踟蹰地前行。一切的腐朽和不合适宜,必被时代的车轮碾碎,化为岁月烟云。而曾国藩自己,跳不出他所处的时空,更化解不了内心的束缚。中国的封建制度维持了二千多年,因之中国的文化实在太古老了,需要吸收一些新的更充实更丰富的营养。可此时的曾国藩,像是一具爬行在封建文化悬梯上的疲惫不堪的骷髅,奋力而徒劳地踽踽独行。

我想,在他的弥留之际,肯定心有不甘,死不瞑目。不是因为“卖国贼”的骂名所带来的侮辱,也不是因为人死灯灭后不能够再谆谆教诲子孙,而是一个历尽风浪世故老人,站在人生津度口上,凭着经验和智慧,却看不到自己不弃不舍的理想会有怎样的出路。曾国藩的悲哀,正在于身为清代“中兴名臣”、“一代儒宗”的他,其实远远不能左右大清朝衰败的命运。他的梦想,受制于晚清动荡的困境;他的困境,是晚清命运的缩影。也许,只有他的一句诗,方可写尽生平心境: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原文是: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出自“闻一多”诗集《红烛》(序诗)最后一句。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出自曾国藩 《曾文正公嘉言钞》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不负人间三月天的意思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意思是:我们之所以不能放下,是放不下利害得失。总是希望未来按照我们的标准来实现。你越在意,可能它越不会来,担忧和等待反而是障碍。放下这些,无所求地,没有期待地,只管努力去做。自己成功了之后帮助别人成功,强调的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出处在哪儿?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意思是:做事只考虑付出,而不计较享受。耕耘:耕地和除草。出处:南怀瑾《论语别裁•几人忧道不忧贫》,原文就是孔子说的。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人做事情当然还是有目的性...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什么意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意思是什么
1、“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意思是:只在乎过程,不在乎结果,重要的就是享受过程中带来的充实的感觉。出自《曾国藩日记》: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2、“耕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ēngyún,亦作“耕芸”,指犁地除草。泛指农耕之事;还比喻辛勤劳动。出处:《管子·八观》...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什么意思
拓展:耕耘与收获造句 人生如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在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时候我们会为了一个目标而不断地付出,但却迟迟无法看到成果。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和沮丧,甚至想要放弃。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奋斗和收获并非线性关系。付出并不保证一定会得到回报,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始终坚持...

莫道儒冠误此生 从来诗书不负人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别说读书耽误人,书是不会辜负人的。读书读成功了就应该经邦治世,造福天下,如果读书没有让自己有好的前程,潦倒中也要安贫乐道,洁身自爱,保持高尚的情操。出自——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原文: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亦善其身?天下:当宰相治理天下。 穷:事业不发达...

曾国藩的那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是什么意思啊?
4月15日“笔会”上吴令华先生《梁漱溟先生二三事》一文,提及梁漱溟先生于1927年书写的对联。其联上联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下联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其下联不难理解,且而今已成为至理之名言;吴先生认为上联有些歧义,似有曹孟德哲学之嫌。其实,此联出自其名丝毫不减曹孟德的晚清“中兴...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思想与红烛的哪些高贵品质相关
高贵、无私等。“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思想是不要只想着收获,而忘记了耕耘,这是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要求人们在耕耘上下足功夫,不断地努力和付出,自然会有好的收获,而红烛象征着奉献、高贵、无私,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没有任何保留地燃烧自己,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光...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是什么意思呢?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意思是: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体现了对人性的撤悟。自己成功了之后帮助别人成功,强调的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就是自己获得了成功,这样会带动或者惠及他人,其他人也就跟着获得了成功,强调的是成功带来的结果。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是要告诫我们,不要只想着收获,而忘记了耕耘。

唐鉴送曾国藩对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曾国藩改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事实上,这句话并非曾国藩首创,而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送给曾文正公的一句话。道光二十一年,他将自己所著《畿辅水利》及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赠与曾国藩。曾国藩对此联极...

梁启超家训十则是什么
1、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

黄石市15536474047: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什么意思 -
厉伏安迪: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意思是:不要只问自己收获了多少,而要问你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了什么.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不与他人攀比.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奋斗的道路上,不要过分关注自己所得,而要注重自己付出的努力和为国家、社会的贡献.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与他人攀比,最终自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黄石市15536474047: 只管努力不问结果的诗句 -
厉伏安迪: 只管努力不问结果的诗句有:但问耕耘,莫问收获.这句话出自曾国藩的一张药方,其意思是不去询问结果如何,只是一心一意地努力耕耘.

黄石市15536474047: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谁说的 -
厉伏安迪: 原话是: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黄石市15536474047: 红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作者—闻一多 中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意思是什么啊??急急急~~ -
厉伏安迪: “蜡炬成灰泪始干”强调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意思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体现人生需要的是奋斗.

黄石市15536474047: 《红烛》文章 -
厉伏安迪: 红烛 闻一多 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

黄石市15536474047: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什么清湛似水、、”请朋友们把这句话帮我想起并写出来. -
厉伏安迪: 柯灵在他的《墨磨人》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文学生涯,冷暖酸甜,休咎得失,际遇万千.象牙塔,十字街,青云路,地狱门,相隔一层纸.我最向往这样的境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清湛似水,不动如山,什么疾风骤雨,嬉笑怒骂,桂冠荣名,一例处之泰然.但这需要大智慧大学问,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够企及的.”

黄石市15536474047: 清晨早起一庐香谢天谢地谢三关全诗是什么 -
厉伏安迪: 《冰鉴》选-曾国藩故居行札记 忠厚培心.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忧以终身乐以终身.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所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四方平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

黄石市15536474047: 曾国藩八副对联:道尽人生大智慧 -
厉伏安迪: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曾国藩自题书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曾国藩自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自箴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曾国藩自箴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曾国藩自箴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曾国藩自箴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曾国藩自题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曾国藩自箴

黄石市15536474047: 梁启超教育子女名言 -
厉伏安迪: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 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

黄石市15536474047: 闻一多的红烛全诗可分几层?每层大意是什么 -
厉伏安迪: 闻一多的诗——红烛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