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湘江观后感,如何评价?

作者&投稿:秋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血战湘江观后感1000~

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记得白岩松曾经说过,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这段话到我看完电影《血战湘江》才有了对这段话真正的感触。
整片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娃娃兵一个个倒在后面的坑里,坑里全是血,也许真正的湘江战役比影片还要惨烈,那死去的可是活生生的人啊!此时他们的脑海里想的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心中对家乡姑娘的情愫呢?应该都不是,如果是的话,他们又何必抛下最珍贵的东西,来到枪口充满子弹的前面呢? 换位思考下,如果让我挡在子弹的前面,那支撑我的该是什么样的精神,我又想了想,不管是什么精神,我不敢的,我真的不敢,应该现在的大多数人都不敢吧! 之前看到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咱们现在如果都变成那种胆小,只贪图享乐的人,如果再遇到“湘江之战”我们能打赢吗?换句话来说,我们敢打吗?有那种明知道是死也要打的精神么?

我们现在应该太爱自己了,忽略了我们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 难道现在不是每天在打仗吗? 只不过现在的打仗变成了经济之战,我们被日本痛击!之前听一个学姐说:在日本,大街最多的就是书店,在地铁上几乎每个人都是在看书,扯一个话外提,假疫苗事件如果是发生在日本,那么负责人应该要自杀吧,因为日本的文化之一就是如果失败了,宁可剖腹自尽,这种文化应该是推动日本经济最大的文化之一,因为把性命押给了公司,去为生死存亡而战斗,有一个数据显示日本的工作量是中国人的2倍,在日本 早回家的男的 是被人嘲笑的 。
每个人看电影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身上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说下我吧,我最近因为压力有点大,很急躁,看了《湘江之战》看的时候我哭了,并不是为他们的死亡而哭的,而是看到毛主席那份胸怀震撼了我,因为李德左倾严重,毛爷爷对于决策无能为力,但是毛爷爷虽然是愤怒,但是回去之后 没有一点急躁,没有一点抱怨,仍旧是去付出去步步为营的做出随时应对的准备才有了后期战略的改变,这才避免了没有被全部围剿,在片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坚决执行任务”这一支队伍该有着什么样的毅力,信仰,才能把最宝贵的生命都献出来,只为毛主席过湘江!

血战湘江,是红军长征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也是一场最值得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历史事件。也许对于那段历史了解的并不清楚,也许对于那场悬殊对决的惨烈没有概念,但是看完这部电影,你至少能够学会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敬仰。但是相对于电影故事主题与史实,《血战湘江》这部电影并不算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观后感| 震撼与敬仰
血战湘江,足以让人震撼与敬佩。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但你了解了那段真实的历史,你就会明白这里面到底包含了一个怎样的感情。

史实给予是震撼。
那段历史并不能用一场战争来概括,它不仅仅包含战场上的你死我活,更多的是一场战场上,领导指挥正误与人命的关系。这部电影算是比较好的把这两点都包含进来了。这场蒋介石对红军的第四次围剿,决定着红军的生死。相对于敌人的凶猛,我方思想上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更为让人崩溃。
40万人的围剿,8万人的抵抗,最终用5万人的人命来确定一个“错误”。不足40天的战役,七天七夜的鏖战,最终红军方从8万人锐减为3万。电影里面是无穷无尽的枪战,是脚下不断泛起的血水,是一个又一个倒下的人。但是,我却相信,现实可能比这个更残酷。蒋介石的强大不足为惧,己方指挥错误而无法修正的,才是最让人心痛和惋惜的。
震撼的不是双方数字,不是你死我活的决心,震撼的是一个错误后面,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倒下了!

那些人值得敬仰
如果,你意识到这件事是错误的,如果你知道为了这个错误付出了多么昂贵的代价,你会如何选择?如何做呢?在这部电影里面,最令人震惊的就是这些人做的选择。“坚决执行任务”!每一个人都在传达这个信息,并好不打折的执行下去。这不是愚昧,也不是愚忠,这是一种信仰。他们相信党能领导他们过上好生活,他们相信毛泽东主席会带领他们走向光明。他们坚定的围在党的周围,坚决的执行每一项任务。他们有发言的权利,有质疑的权利,但是最终,他们相信自己的信仰,也为了更多地人活下去,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
他们活的简单,活的坚定。也许正因如此的信仰与付出,我们才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吧。

评价| 不是部好电影
那段史实是令人震撼的,那些人是令人敬仰的。这部电影却称不上是一部好电影。
它有太多问题:主线不清晰,节奏太乱,人物故事太散。主旋律太强,以致故事讲述太多死板;人物脸谱化严重,以致缺少故事鲜活性;故事架构不足,无法清晰地突出电影主题。

整部电影缺少架构,主题设计太过生硬。虽然以血战湘江为背景,但观众观影后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一直在打仗,在对决。但是却不知道为何在打,在哪里打的?至少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并不懂战场的惨烈到底是为什么主题服务的。为牺牲精神?还是为反应错误指挥的代价?剪辑更是一言难尽,画面转场太过生硬,人物故事插入的太过突然。整个剪辑给人一种毫无准备地跳跃感。

在战场之外,主旋律性太强,让整个故事讲述太过俗套,人物性格,表现都太过脸谱化,最终只让这部电影里面只剩下了符号,缺少史实讲述的鲜活感。让那段惨烈且宏伟的故事,只剩下了说教感。强烈的赶客感,浪费了“血战湘江“这样好的主题和深意。

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观看了《血战湘江》后,心情非常激动,那悲壮的画面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如果中国革命的胜利,要用我们的鲜血才能筑成,那我们必须英勇献身”、“誓死保卫党中央过过江”,红三军团长和红军战士的话时时萦绕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给我以震撼和鼓舞。 

该片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创作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影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饶的光辉形象,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影片把我带入到战争场面,声光特效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影片中一个个红军战士指战员流血牺牲使我感慨万千,他们的视死如归的气概,他们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万分敬佩。

而今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辈是我们的民族脊梁,正因为有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立国之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值得每个中国人敬仰。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辈的初衷,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长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没有过时,更是我们现阶段实现中国梦,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祖国不竭的动力。

虽然我们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能忘记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学习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征程中发扬不惧挑战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前进。为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参与者、奋斗者、开拓者。

扩展资料:

观后感重在“感”。不少学生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要联系实际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该影片是一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建军90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献礼影片,生动地讲述了83年前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此片深刻揭露了反围剿中党内以李德、博古为代表主张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党和红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真实再现了红军34师官兵顾全大局、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

影片中,每个红军牺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营长林有国血战中歼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他给父亲整好军帽,两人为是红军一员而感到骄傲;师长陈树湘受重伤,肠子流出,竟亲手扯断、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他们每个人都为伟大的长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艰苦卓绝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的集中体现。观看完影片大大增加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自信,增强了我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自信。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感谢《血战湘江》重新给我们这样一段记忆,让我们知道: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共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惨败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一部花了大价钱摄制、观众口碑不太如意的主旋律电影。爱奇艺、优酷、腾讯等视频网站均可在线观看。主旋律电影,再现了80多年前红军血战湘江的悲壮故事,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该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女导演陈力执导,王霙、保剑锋、徐箭、董勇、张一山等演员参与演出,于2017年6月30日在中国上映。电影获得了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关注单元入围奖等荣誉。

评这部电影之前,先要普及一下历史事件: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我军也因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8.6万人的队伍锐减到3万人,也由此直接引发我党召开“遵义会议”,毛泽东同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

电影以宏大的叙事视角,将湘江战役这一伟大战役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最大限度地真实还原了湘江一役的战争实况,生动表现了红军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大无畏精神。可歌可泣,深刻感人。

不过电影在观众口碑上还是有诸多争议,主要如下:

1、对于战争的反思深度不够。深刻揭露了湘江战役的残酷,战争场面很震撼、磅礴,但是可能比较注重党史的这个角度,对人性、战争的思考等层面没有更多的声音。电影作为历史片还可以,但是离反思战争的经典电影还是有差距。

2、伟人形象塑造比较立体,但是配角人物的故事比较零散,比如陈树湘、李天佑、耿飚等英雄儿女的故事相对单薄,仅仅虎娃的故事让人觉得比较有亮点,其余的亮点大多聚焦在无时不刻的战争场面上,爆破的场景和特效几乎占据了电影三分之二时间,因此有观众质疑“什么时候历史剧的评判标准是用了多少斤汽油和炸药了?”

3、也有观众质疑将过失聚焦到李德一个人身上,有点历史BUG。关于这一点,不便作过多讨论。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导演在《血战湘江》上肯定花了不少心血,扒一下其作品,原来《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湘江北去》也是陈力导演倾力之作。

4、年轻演员的演技两极化评判严重。在《血战湘江》里,观众对饰演毛主席的王霙持满意态度,对保剑锋饰演的陈树湘也是充满了无限敬意,但是对于瘦弱的张一山饰演的李天佑,还是颇有微词。但是在我看来,张一山其实还是很专业地完成了对英雄人物的诠释,尽管还是有点《家有儿女》中刘星的青涩影子,但是明显看得出这个年轻演员的进步。

最后,不论影片的评价如何。“湘江一战,打了整整一个星期,红军损失3万,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江面……”历史不容忘记,英雄永远值得铭记。1984年,老作家魏巍重走红军长征路时曾提出要修建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以抚慰烈士英魂和教育革命后代。

现在,这座碑园就坐落于广西兴安县城西南1公里的狮子山。“红军不怕远征难,华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向英雄致敬

以上。



《血战湘江》由王霙(饰演毛泽东),保剑锋(饰演陈树湘),徐箭(饰演周恩来),董勇(饰演彭德怀)等人主演,讲述的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的血的教训。这场战役,红军的兵力只有国民党军的十分之一,再加上李德等人的错误判断,红军为此付出惨痛代价,渡过湘江时,原来的8.6万人只剩下3万人,红军被迫开始长征之路。而这场战役之后,也奠定了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地位。

作为一部战争片,宏观的战斗场景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能看到机枪扫射、近战肉搏、飞机轰炸、炮弹飞天等场景,也能看到尸横遍野、壕沟满是血水,再加上这是一场特别惨烈的战斗,人们曾用“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来表达这份悲痛。

除了战斗场景之外,人物之间的革命信仰也能令人感受到这份壮烈。特别是保剑锋饰演的陈树湘,坚守在阵地的最后一刻,被枪打中不愿自己去当俘虏,于是扯掉自己的肠子而亡。

而毛泽东同志带领战士们过一个村庄时,老板姓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仅有的粮食去给他们吃,他们也只是拿走了一小个并付了身上全部的银元,当时他边走边说:“你们已经把儿女给了我,信任我,我一定会带他们回家过年。”团圆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主题,每一个家庭都时刻盼望团圆幸福,特别是战争年代。

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看过无数的课文、影片去深刻的了解这段历史,《血战湘江》只是其中一场战斗,还有无数的战斗和无数的牺牲,我们不得而知。那些拥有自由信仰的英雄们随土地而长眠,无数个无名英雄的鲜血才造就了现在的和平,怎能叫人不珍惜呢?

回到影片本身,或许是导演觉得每个国人都了解过这段历史了,所以没有把它当作是一件完整的单独的故事去讲,无论是故事情节、剪辑还是人物设定,都略显单薄,就像一个大杂烩,吃不出什么味儿,但是挺热闹。

演员选择方面,看每个人的扮相还是十分符合现实人物的,有人说张一山的扮相有点稚嫩,可是他当时就是只有20岁而已,因为士兵紧缺,当时这只队伍基本上都是娃娃兵,最小的才14岁,最大的师委才20几岁。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各自的选择,有的人将青春永远定格,有的人将青春的这份赤子之心流传下去,还有的人却一味缅怀继续浪费时间。那么你呢?



血战湘江,是红军长征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也是一场最值得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历史事件。也许对于那段历史了解的并不清楚,也许对于那场悬殊对决的惨烈没有概念,但是看完这部电影,你至少能够学会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敬仰。但是相对于电影故事主题与史实,《血战湘江》这部电影并不算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观后感| 震撼与敬仰

血战湘江,足以让人震撼与敬佩。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但你了解了那段真实的历史,你就会明白这里面到底包含了一个怎样的感情。

  • 史实给予是震撼。

    那段历史并不能用一场战争来概括,它不仅仅包含战场上的你死我活,更多的是一场战场上,领导指挥正误与人命的关系。这部电影算是比较好的把这两点都包含进来了。这场蒋介石对红军的第四次围剿,决定着红军的生死。相对于敌人的凶猛,我方思想上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更为让人崩溃。

    40万人的围剿,8万人的抵抗,最终用5万人的人命来确定一个“错误”。不足40天的战役,七天七夜的鏖战,最终红军方从8万人锐减为3万。电影里面是无穷无尽的枪战,是脚下不断泛起的血水,是一个又一个倒下的人。但是,我却相信,现实可能比这个更残酷。蒋介石的强大不足为惧,己方指挥错误而无法修正的,才是最让人心痛和惋惜的。

    震撼的不是双方数字,不是你死我活的决心,震撼的是一个错误后面,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倒下了!

  • 那些人值得敬仰

    如果,你意识到这件事是错误的,如果你知道为了这个错误付出了多么昂贵的代价,你会如何选择?如何做呢?在这部电影里面,最令人震惊的就是这些人做的选择。“坚决执行任务”!每一个人都在传达这个信息,并好不打折的执行下去。这不是愚昧,也不是愚忠,这是一种信仰。他们相信党能领导他们过上好生活,他们相信毛泽东主席会带领他们走向光明。他们坚定的围在党的周围,坚决的执行每一项任务。他们有发言的权利,有质疑的权利,但是最终,他们相信自己的信仰,也为了更多地人活下去,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

    他们活的简单,活的坚定。也许正因如此的信仰与付出,我们才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吧。

 评价| 不是部好电影

那段史实是令人震撼的,那些人是令人敬仰的。这部电影却称不上是一部好电影。

它有太多问题:主线不清晰,节奏太乱,人物故事太散。主旋律太强,以致故事讲述太多死板;人物脸谱化严重,以致缺少故事鲜活性;故事架构不足,无法清晰地突出电影主题。

整部电影缺少架构,主题设计太过生硬。虽然以血战湘江为背景,但观众观影后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一直在打仗,在对决。但是却不知道为何在打,在哪里打的?至少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并不懂战场的惨烈到底是为什么主题服务的。为牺牲精神?还是为反应错误指挥的代价?剪辑更是一言难尽,画面转场太过生硬,人物故事插入的太过突然。整个剪辑给人一种毫无准备地跳跃感。

在战场之外,主旋律性太强,让整个故事讲述太过俗套,人物性格,表现都太过脸谱化,最终只让这部电影里面只剩下了符号,缺少史实讲述的鲜活感。让那段惨烈且宏伟的故事,只剩下了说教感。强烈的赶客感,浪费了“血战湘江“这样好的主题和深意。




看完了《血战湘江》以后,都会有比较好的观后感吗?
观后感| 震撼与敬仰 血战湘江,足以让人震撼与敬佩。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但你了解了那段真实的历史,你就会明白这里面到底包含了一个怎样的感情。史实给予是震撼。那段历史并不能用一场战争来概括,它不仅仅包含战场上的你死我活,更多的是一场战场上,领导指挥正误与人命的关系。这部电影...

如何评价电影《血战湘江》
电影《血战湘江》讲述了83年前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的悲壮故事,是一部尊重历史,追求真实,能引起观众共鸣,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影片,这也是令电影《血战湘江》格外动人的原因。电影尊重历史。历史题材艺术创作必须树立严肃的历史观、文化观。《血战湘江》讲述了红军战士为了保卫党中央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和...

血战湘江观后感1000
换位思考下,如果让我挡在子弹的前面,那支撑我的该是什么样的精神,我又想了想,不管是什么精神,我不敢的,我真的不敢,应该现在的大多数人都不敢吧! 之前看到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咱们现在如果都变成那种胆小,只贪图享乐的人,如果再遇到“湘江之战”我们能打赢吗?换句话...

三年级作文《湘江1934观后感怎么写》?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早就听说过前辈们说这句话了,这句话一直流传在桂北,而背后的故事则来自86年前在这发生的红军长征...

长征湘江之战的感想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光阴荏苒,一晃70年过去了.7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

新时代青年如何弘扬湘江战役精神
新时代青年如何弘扬湘江战役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要深刻领会湘江战役精神的内涵。湘江战役精神,是红军将士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这种精神,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其次,我们要在...

湘江战役的精神有哪些?
湘江战役的精神有:胜利的精神、勇于突破的精神、勇于牺牲的精神。首先,不能忘记勇于胜利的精神。85年过后,当不再纠结于湘江战役本身的胜与负之时,我们更能感受到当年参战红军将士身上那种敢于胜利的精神。更何况,那时他们面对的是装备精良、数倍于己的强大敌人。其次,不能忘记勇于突破的精神。长征...

电影《血战湘江》主要讲了什么?
本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血战湘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

血战湘江电影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血战湘江电影故事背景介绍
由陈力导演的国产历史题材战争片电影《血战湘江》由王霙、徐箭、董勇、孙维民、保剑锋、耿乐、张一山、王大治等加盟出演。血战湘江电影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血战湘江电影故事背景介绍 作为一部为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献礼的影片,本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

湘江血战的教训是什么?
长征初期湘江血战之前由于部队、机关人员众多,携带了大量笨重的物质器材沿山路行进,拥挤不堪,行动缓慢。直到11月8日,才在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城口间通过第二道封锁线。15日在良田至宜章间通过了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这种大搬家式的转移和甬道式的行军队形,增加了部队的疲劳和减员...

揭东县17245539921: 血战湘江(2017年陈力执导的电影) - 搜狗百科
阳瑞盐酸: 这个问题比较大,湘江战役红军折损过半的结果不止是湘江战役本身的双方力量对比、后勤供应、兵力部署、作战区域地形、作战指挥、战术运用、士气等通常容易想到的军事因素所决定的,更是长征刚开始时红军的战略指导思想、行动方针、行动准备等直接造成的,所以要说清楚,话就多了. 如果只说湘江战役本身的启示,一是,兵贵神速,战场上行动迟缓就是自杀;二是,应该尽量使作战部队处于可以灵活运用的状态,湘江战役中,红军作战部队完全成了中央大搬家队伍的护卫队,完全失去了战场机动能力,不陷入被动才怪了.

揭东县17245539921: 湘江之战(关于湘江之战的基本详情介绍)
阳瑞盐酸: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2、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3、1934年11月27日至...

揭东县17245539921: 为国而歌观后感600字? -
阳瑞盐酸: 今天,老师让我们去观看《为国而歌》的片段.起初,我毫不在意.《为国而歌》和《血战湘江》一样,国难片而已了.没想到,它比《血战湘江》的影片精彩多了.《为国而歌》大体上来讲,是聂耳创造了国歌.但深刻来讲,虽然《为国而...

揭东县17245539921: 血战湘江让更多的战士后一句 -
阳瑞盐酸: 前赴后继的战士. 电影《血战湘江》亦是如此.该片的场景视效、故事构建、人物细节,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也体现了主创者对于历史独特的切入角度. 当前,欧美、印度、日韩等外国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掀起一股又一股汹涌浪潮

揭东县17245539921: 长征中经历最惨烈的战役是: ?
阳瑞盐酸: 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湘江战役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开始长征.红24师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