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谭嗣同

作者&投稿:其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扩展资料: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 - 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长沙浏阳人,著名维新人物。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而据史学家黄彰健考证,后两句应为“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我自……”两句是由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改。

谭嗣同故居在北京北半截胡同41号。

姓 名 谭嗣同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籍 贯 湖南浏阳

出生年月 1865年

牺牲日期 1898年09月28日

字复生,号壮飞。他的父亲谭继询曾任清政府户部郎中、甘肃道台、湖北巡抚等职。生母徐氏出身贫寒,作风勤朴,督促谭嗣同刻苦学习。10岁时,嗣同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夫之的思想发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好讲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得很有才华。他对传统的时文八股非常反感,在课本上写下“岂有此理”几个字。他仰慕那些锄强济弱的草莽英雄,曾与当时北京的一个“义侠”王五结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挚友。1877年,在浏阳,他又师涂启先,系统学习中国的典籍,开始接触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此后又到兰州,在他父亲的道署中读书。1884年,他离家出走,游历直隶(今河北)、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等省,观察风土,结交名士。劳动人民反封建斗争精神的濡染,开阔了他的视野,使他的思想富于斗争性。1888年,他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汲取其中的民主性精华和唯物色彩的思想,同时又广为搜罗和阅读当时介绍西方科学、史地、政治的书籍,丰富自己。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妥协退让,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5月2日,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上书清政府,要求拒和、迁都、变法。深重的民族灾难,焦灼着谭嗣同的心,他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膺,坚决反对签订和约,对清政府“竟忍以四百兆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的妥协行径极为愤慨。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详考数十年之世变,而切究其事理”,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计。他感到“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者”,必须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改革,才能救亡图存。1897年夏秋间,写成重要著作《仁学》,它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他认为物质性的“以太”是世界万物存在的基础,世界万物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而变化的根源在于事物的“好恶攻取”、“异同生克”。他把“以太”的精神表现规定为“仁”,而“仁”的内容是“通”,“通之象为平等”,“仁――通――平等”是万物的发展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他在这部著作中,愤怒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所造成的“惨祸烈毒”和三纲五常对人性的摧残压抑。指出,封建纲常礼义完全是那些独夫民贼用作统治的工具,特别是君臣一伦,更是“黑暗否塞、无复人理”。因此,对于那些昏暴的专制君主,不仅可以不为其尽忠死节,而且可以“人人得而戮之”。1898年初,接受了倾向维新的湖南巡抚陈宝箴的邀请,回到湖南协助举办新政。他首先加强了时务学堂中维新派力量。自己担任了分教习,又安排唐才常任中文教习,协助任总教习的梁启超,在教学中大力宣传变法革新理论,“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多言清代故实,胪举失败”。孔子改制、平等、民权等学说由此而乘风扬波,日益恢张。他还把《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含有民族主义意识的书籍发给学生,向他们灌输革命意识,使时务学堂真正成了培养维新志士的机构。1898年3月,他又与唐才常等人创建了维新团体南学会。南学会以联合南方各省维新力量,讲求爱国之理和救亡之法为宗旨,“演说万国大势及政学原理”。为了加强变法理论的宣传,他还创办了《湘报》,作为南学会的机关报,由他任主笔。由于对湖南新政的尽力,使他以“新政人才”而闻名。光绪“诏定国是”后不久,就有人向光绪推荐谭嗣同,光绪同意召见。8月21日,他抵北京。9月5日,光绪下诏授给他和林旭、刘光弟、杨锐四品卿衔,参预新政。次日,光绪又召见他,表示自己是愿意变法的,只是太后和守旧大臣阻挠而无可奈何,并说:“汝等所欲变者,俱可随意奏来,我必依从。即我有过失,汝等当面责我,我必速改。”光绪变法的决心和对维新派的信赖使谭嗣同非常感动,觉得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已经在握。他参政时,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斗争已是剑拔弩张。慈禧等人早有密谋,要在10月底光绪去天津阅兵时发动兵变,废黜光绪,一举扑灭新政。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要袁带兵入京,除掉顽固派。袁世凯假惺惺地表示先回天津除掉荣禄,然后率兵入京。袁世凯于20日晚赶回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密报西太后。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他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但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谭嗣同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超,要他东渡日本避难,并慷慨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1899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墓前华表上对联写道: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姓名: 谭嗣同
又名: 号壮飞 字复生
性别: 男
生卒年: 1865-1898
所属朝代: 清代
所属文学时期: 清代文学
代表作品: 崆峒 潼关 狱中题壁
同时期作家: 丘逢甲 章炳麟
作家生平
作家生平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别署东海褰冥氏,湖南浏阳人。他是改良主义运动中的激进派,为变法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谭嗣同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并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其思想之激进和深刻,达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并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先导。谭氏富有文学才华,诗文都写得有气势,有词采。诗作表现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些山水诗融入了个人的生命感受,抒发了他冲破网罗、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进取精神。诗风恢阔豪迈、刚健遒劲,所谓"拔起千仞、高唱入云"(谭嗣同《报刘淞芙书》),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有《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简介

(1865-1898)

湖南浏阳人。父继洵,官至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自幼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讲求经世致用。1884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时值中法战争爆发,愤而作《治言》。后漫游西北、东南各省,阅读西说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译著,深受影响。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要求变法图强。在浏阳筹设谟学格致馆,未成。后游历北京,结识梁启超等维新名士。1896年捐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两卷,提出冲决封建“网罗”的口号。1897年,与梁启超等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新政,参与设立时务学堂,筹办新式工矿企业。次年,倡设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变法。主张对顽固派予以反击。8月,应召入京,受光绪帝召见,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事宜。9月21日政变发生后被捕。28日临时刑前愤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英勇就义于北京菜市口,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著辑为《谭嗣同全集》。

楼主,从你的提问意图来看,你说错了,你要说的应该是康有为,因为谭嗣同在1898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之后他就因为不肯逃走成为慷慨就义的六君子之一,逃到国外的是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谭嗣同在就义之前留下了一句千古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其实逃走的也好,留下来英勇就义的也好,我们都不应该指责他们,如果非要我选择,我倒是宁愿谭嗣同当初逃走了,所谓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材烧呀,这样就死了不太值得。上面有些同志好像也搞错了对象了呀~

http://post.baidu.com/f?ct=&tn=&rn=&pn=&lm=&sc=&kw=%CC%B7%CB%C3%CD%AC&rs2=0&myselectvalue=1&word=%CC%B7%CB%C3%CD%AC&submit=%B0%D9%B6%C8%CB%D1%CB%F7&tb=on

好多啊!


类似于谭嗣同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气节后人称赞。汉朝·苏武 苏武牧羊,匈奴单于为了逼迫...

若“戊戌变法”成功了,以谭嗣同的功劳能当个什么官?
戊戌变法如果成功的话,谭嗣同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应该会成为议会的一个重要议员,成为内阁大臣。因为谭嗣同为主的维新派就是主张建立议会,议会中的多数党成员就会组成内阁,谭嗣同理应在内阁中担任内阁大臣。谭嗣同作为宣扬西方民主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的观点就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模仿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谭嗣同临刑时惨叫,大刀王五斩谭嗣同是真的吗?
但事实上,并不是大刀王五给谭嗣同行刑的,这些属于坊间谣传。当时真正的行刑地点是在北平闹市的菜市口前,刽子手另有他人,谭嗣同当众被砍脑袋时或许惨叫了,而大刀王五就站在法场不远的地方,当知道谭嗣同身首异处之后,王五伤心欲绝,气不过来就被逼得号召义士们一起踏上了反清之路。

谭嗣同的诗
谭嗣同的诗如下:1、《狱中题壁》谭嗣同 〔清代〕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翻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在逃亡中投宿时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自仰天大笑,慷慨赴死,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

谭嗣同最著名的一首诗
谭嗣同最著名的一首诗是《狱中题壁》。《狱中题壁》是一首视死如归、慷慨悲壮的就义诗,是诗人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因戊戌变法失败而被捕后在狱中墙壁上题写的一首气壮山河的绝笔诗。诗文如下:《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中...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什么意 ...
《狱中题壁》是谭嗣同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狱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原文如下: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谭嗣同舍身求法的事例
谭嗣同积极参与了戊戌六君子的请愿活动,为了挽救变法的失败,他亲自到北京向光绪皇帝请愿,希望能够引起光绪皇帝的警醒,然而这次请愿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谭嗣同也因此被捕入狱,最后,谭嗣同在狱中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狱中题壁》,表达了他为民族利益和改革事业不惜最终,他被处决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

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句诗是什么意思?_百度...
一、“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意思是——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二、附原文如下: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望门投趾...

历史上的谭嗣同是怎样的人?
梁卓如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康南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戊戌变法”的推动者也都是很有才华的人,还有那么多的背景,但是他们最后决策的时候孤注一掷,寄全部希望于袁世凯身上确实是失策的。

谭嗣同值得我们学习什么精神
谭嗣同的爱国精神和为了追求民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谭嗣同作为一个继受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心系天下的抱负,也深受西方民族民主思想的熏陶。这样一种坚实的信仰诞生于谭嗣同的心中,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为信仰而死,死得其所!

绥宁县15885623580: 谭嗣同 是谁? -
冻罡易容:[答案] 谭嗣同是清朝末年人,与康有为、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推动者,后来被杀,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就义时写下了: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著名的大刀王五和他关系比较密切,用现在的话来说,基本上就是...

绥宁县15885623580: 谭嗣同的主要事迹,要简短,最好不超过四十字.记住,是主要事迹! -
冻罡易容:[答案]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

绥宁县15885623580: 谭嗣同是个什么样的人 -
冻罡易容:[答案] 谭嗣同一心想着让清朝立宪,成为一个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并没有其他的个人私念,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真的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也许今天又是另一番景象.相比其同时期的投机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乃真英雄也!

绥宁县15885623580: 谭嗣同是一个怎样的人 -
冻罡易容:[答案] 谭嗣同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利益,不畏牺牲,大义凛然的人

绥宁县15885623580: 对谭嗣同的评价 -
冻罡易容:[答案] 对谭嗣同的评价: 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热衷于改革不计个人得失的政治家,他临危不惧,崐视死如归,千方百计关怀同志,认识到变法必须流血,超越了历史上主张革新崐的政治家的认识. 但他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皇上身上,希望来一个“自上而...

绥宁县15885623580: 谭嗣同对维新变法有什么重大的贡献?他为何“死得其所”? -
冻罡易容:[答案] 他领导的变法是为了挽救垂危的清政府,但受到了当权保守派的迫害,他的变法是一种锐意改革,振兴国家的思想启蒙.在受到政治迫害时,他选择以自己的生命唤醒国人麻木的意识,所以他说自己死得其所.

绥宁县15885623580: 谭嗣同是怎样的人 -
冻罡易容:[答案] 是一个爱国的人,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救亡图存,最后牺牲,也可以体现他是一个为了救国可以牺牲自己的人.

绥宁县15885623580: 狱中题壁(谭嗣同)背景,时间,朝代. -
冻罡易容:[答案]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朝代:清代 时间:1898年 背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迫害维新派人士.谭嗣同不愿出逃避难,毅然决定以自己的热...

绥宁县15885623580: 有关谭嗣同的光荣事迹不要他维新的那些 -
冻罡易容:[答案] 生的光荣

绥宁县15885623580: 对于谭嗣同的死值不值,你有什么看法? -
冻罡易容:[答案] 我认为不值,谭嗣同尽管说甘为中华变法流血第一人,我认为这是无谓的牺牲,因为变法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大,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是死了也值,然而他只是成了戊戌变法的炮灰而已,他的死也没有给变法带来任何好处,更没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