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老百姓信权威讲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计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咱老百姓随大流讲的是什么?~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从众心理在消费过程中,也是十分常见的。因为好多人都喜欢凑热闹,当看到别人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抢购某商品的时候,也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抢购大军中去。
情景再现1:
  
日本有一家专门生产尿布的公司,开张之初,尽管公司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宣传产品的优点,可是任你怎么宣传,这家公司的尿布总是无人问津。该公司经理多川博先生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鬼点子”。他让自己的人伪装成顾客,排成长队,一时间,公司店面门庭若市,几排长长的队伍引起了众多行人的好奇:“这里在卖什么?”“什么商品这么畅销,吸引了这么多人?”这样,也就造成了一种尿布旺销的热闹气氛,于是吸引了许多“从众型”的买主。随着产品不断销售,人们逐步认识了这种尿布的优越性之后,尿布的销路已迅速打开,买尿布的人越来越多。后来,这个公司生产的尿布竟然行销世界各地。多川博也成了闻名世界的“尿布大王”。
诡计揭秘1:
  
利用客户随波逐流的心理又称为“推销的排队技巧”。比如,某商场入口处排了一条很长的队伍,从商场经过的人就很容易加入排队的队伍中。因为人们看到此类场景时,第一个念头就是:那么多人围着一种商品,一定有利可图,所以我不能错失机会。这样一来,排队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但事实上,这些人中真正有明确购买意图的没有几个,人们不过是在相互影响,其他购买的人总比销售人员可信。既然客户有这种心理,销售人员在进行销售时,就应该利用客户的从众心理来营造营销氛围,影响人群中的敏感者接受产品,从而达到整个人群都接受产品的目的。
  尿布的畅销就是利用客户的从众心理打开市场的,但是前提是尿布的质量好,在被客户购买后得到了认可。因此销售最终还是要以质量赢得客户的,而利用其心理效应只是一个吸引客户的手段。
  实际上,客户在消费过程中的从众心理有很多的表现形式,而威望效应就是其中一种。例如,现在很多公司、商家的产品都会花高价请明星来代言产品、做广告,以引起客户的注意和购买。一般来说,当一个人没有主张或者判断力不强的时候,就会依附于别人的意见,特别是一些有威望、有权威的人物的意见。
  我们都见过在大街上发产品宣传单的情景,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某人在发传单,如果有一群人从他身边经过,只要一个人不要他的宣传单,那么其他的人都不会要。只要一个人接了他的宣传单,其他人就是你不给他,他也会主动要。在柜台促销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有一个人买,围观的人大都会买,如果没人买,大家就都不会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客户的从众心理,人们在许多情况下,都会看众人的行动而行动。
情景再现2:
  
仅用了6周时间,《阿凡达》便以18亿5900万的总入账超越了《泰坦尼克号》保持了12年之久的票房纪录(18亿4300万),成功登顶全球票房之最,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名字也将注定作为传奇被写入影史。
  买一张《阿凡达》IMAX3D电影票比买张火车票还难;上海一位母亲为给儿子买票,天寒地冻中彻夜排队等候;东莞IMAX影院被连续的放映弄“瘫痪”了……10年打造时间、5亿美元成本、还有3DIMAX技术,都引起了巨大的眼球关注度。
  竞相传播3D和IMAX效果、精彩的场面、逆市飞扬的票价;排队购票的火热场景;接连不断的话题;全球各地的票房数字;卡梅隆能否超越自己的影史票房冠军《泰坦尼克号》的疑问等等,阿凡达创造了一个票房奇迹,究竟是什么创造了阿凡达的巨大成功呢。
诡计揭秘2:
  
从众心理成就阿凡达,流行文化已经左右了的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当一个文化产品成为社会话题时,人们往往生恐自己落伍,因此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一味的趋之若鹜。从众心理是流行文化的心理基础。
  不可否认,《阿凡达》的成功很大程度是从众心理的外在表现。在它的营销手段中,不可忽视的是,它充分利用了具有强烈细分化特质的新媒体“社交网站”facebook、twitter等,发展将近80万人的网络“舆论领袖”对网友进行轰炸。
  这就不难解释《阿凡达》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广告信息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的“控制”的效果:如果去看了,“我”就能得到超级感官体验,这就是来自《阿凡达》的“奖赏”;如果不去看,那么“我”就可能落伍了,就再也得不到这种超级奇幻体验了,这就是不去看《阿凡达》的“惩罚”。
情景再现3:
  
近日,成都“中心城区机动车增长总量控制政策听证会”引起了极大反响,为了避免限牌政策实施后购车成本的增加,一轮“抢购风”正在成都上演。记者成都的朋友也成为“抢购风”中的一员,虽然春节后这位朋友一直在选车,但由于型号、颜色、价格等因素订单一直未确定下来。消息公布后,朋友立即展开“抢购”行动,最终以高出两周前6000元的价格买到了现车,而且颜色、型号并不是完全如意。
  类似成都“抢购风”的现象在车市中并不少见,虽然这类“扎堆”购车的现象可能与政策、价格等因素有关,但记者认为与中国消费市场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的关系更加密切。相比国外其他市场,中国消费市场更加感性,而且消费者的购买冲动更容易被各种营销诱导。所以,车市往往出现“越好卖的车,越缺货;越缺货的车,越好卖”的现象。
  汽车厂家也利用“扎堆”现象展开营销。2003年第七代雅阁上市,一度成为车市最炙手可热的车型,普遍加价达3万元。2006年凯美瑞上市也延续了同样的奇迹,不仅“加价声”不断,车价坚挺了近两年。随后CR-V、汉兰达、RAV-4也陆续展示出日系车的魅力,不仅等上三五个月,而且加价风盛行不衰。
诡计揭秘3:
  
“炒作”的背后也反映出中国消费市场从众的消费心理。2008年和2009年车市的反差,车厂和经销商既埋怨媒体将2008年车市炒“冷”,又感谢媒体将2009年车市炒“旺”。在主要信息被车厂垄断后,炒作也带来“报喜不报忧”的恶果。虽然目前广州许多经销商都被库存压力弄得一脸愁容,但仍然要以厂家官方的口吻告诉记者,“我们的库存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从众”心理,由于自己认识不清,完全被外界评价所左右。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车市忽冷忽热也不外如是。
诡计分析:
  
一般说来,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表现在购物消费方面,就是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当有一些人说某商品好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跟风”前去购买,即使不怎么好,也会在心理上有所安慰,毕竟大家都在买,肯定差不了,上当也不是自己一个人。
  所谓的“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心理”。是管理学上分析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是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出合理的预判,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从众行为。“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类似从众的现象。比如,百货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就会引起行人的好奇,在尚未弄清卖什么东西时,先排个队,占个位置再说。他们的心里是这样想的:“那么多人抢购,一定是紧俏货。”这样,好奇心就会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动力,驱使人们采取购买的行动。
  再比如,在市场上常常可以看的这样的情况:两个相距只有几步远的水果摊,同样的品种,相同的质量,同样的价格,如果甲摊有五六个人再围观、在购买,乙摊一时无人光顾,这时来了两个顾客,往往也挤到甲摊,而不去乙摊,他们心里是这样想的:“甲摊的顾客多,一定因为甲摊的货色比乙摊好。”
消费指南  
什么时候要从众,什么时候不应该从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理性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不合理的、盲目从众心理:误导经济的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地加入。当别人率先作出示范性消费行为后,他们便仿效和重复,其消费会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消费是否从众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要理性消费。
  在消费过程中,要有自己的主见,避免盲目从众,做到理智消费。在消费决策时,要注意保持冷静,避免激烈的情绪对消费选择的影响。在消费选择时,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要有合理的消费结构,消费选择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消费者的炫耀心理主要表现为产品带给消费者的心理成分远远超过实用的成分。正是这种炫耀心理,在中国目前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创造了高端市场,同时利用炫耀心理,有助于获取市场,这一点在时尚商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终端的销售过程中,许多国外奢侈品品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许多消费者通过对品牌的购买来炫耀其身份与地位;如一些广告直接就是“成功男人的象征”等等;如一些企业通过设计时尚的外观造型来标榜个性;如一些消费者为了炫耀其地位与财富,也不惜重金对自己进行包装。
情景再现1:
  北京的赵女士去超市本想给老人买点燕窝,但转了一圈也没如愿。“太贵了!4小瓶就要200多元,最便宜的也100多元,一看那包装就知道便宜不了,想买简装的没有。”听了她的叙述,记者随即来到方庄家乐福保健品燕窝专柜,销售员告诉记者,这里没有按瓶卖的简装燕窝,全是包装精美、价格高的礼品套装。
  记者日前在北京的一些超市发现,保健品、各类酒品、茶叶等因为包装讲究价钱水涨船高的现象仍比比皆是。
  3两铁观音被分装在金黄色华贵的盒子里,标价为77.8元,而散装铁观音一斤才卖70元,记者仔细察看了这两类茶叶标签,在等级一栏均为“合格”。当记者问是不是商品本身没什么差别,就贵在盒子上了,销售员笑了笑点头承认。
诡计揭秘1:
  实际上,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家,对过度包装似乎都心怀不满,那么为什么市场上那些过度包装的商品还是那么好卖呢?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梁启东教授一语中的——豪华过度包装现象反映了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节约消费意识不足,以及迫于人情、面子的奢侈、浪费型消费行为的流行。正是消费者对商品尤其是礼品型商品过于高档化、体面化的消费追求,才使商家挖空心思在包装上做足“花样文章”。“要从限制豪华、奢侈、浪费型商品的超额利润入手研究对策,并增强消费者的节约意识,才能铲除过度包装生存的土壤”,梁启东教授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认为,过度包装似乎已不再只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它反映出一种奢侈消费的趋势。过度包装问题已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而正在流行的奢侈消费文化,更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专家指出,过度包装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必然。传统的物品被过度包装后功能异化,甚至成为行贿、炫耀的载体,很大程度是由于非正常的消费心理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造成的。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合理包装、节约光荣的消费氛围。
情境再现2:
  2009年9月,慧聪邓白氏研究联合和讯网进行了中国居民奢侈品消费的网络调查。
  名表名车游艇“最奢侈”
  
奢侈品的定义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每个人对奢侈品的理解均不相同。调查表明,名表、名车和游艇是中国人眼中三个最货真价实的奢侈品,这其中名表的购买率近40%,被调查人群中约87%的比例至少拥有一块手表,拥有的最新手表的平均价位为1.42万元,显示了中国人对名表的情有独钟。
诡计揭秘2:
  从心理学角度:购买奢侈品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炫耀,以获得尊重或认同。对绅士来说,对珍贵物品消费是博取荣誉的一种手段,从而获得与消费相关的社会地位;社会效仿,它根源于一种名人的示范效应,同时具有获得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的双重心理;自我实现,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奢侈品作为成功人士的非必需品,是高于普通的物质需求以及情感和自尊需求的,因此可视作为“自我实现”的一种需要;个性化,即在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人们都有自己的需要,这种奢侈品需求及其消费行为有着更高的个性要求。
  从消费行为上:对购买的奢侈品一般不做太多的学习或研究,大多是冲动之下瞬间做出决定,尤其热衷于展会中购买,偏爱买最贵的、最知名的顶尖品牌。这些消费行为表明,目前的奢侈品消费者中更多的是“用消费来炫耀”,是一种盲目的社会效仿。
情景再现3  
一个朋友狠下心买了辆高档轿车,结果不到一年价格跌去好几万元,我对他深表同情时,他说,其实他心疼的不是那几万块钱,而是价格下跌后,他爱车的档次也跌了下来。这位朋友没说出来的潜台词是,爱车的档次跌下来之后,他的面子也跟着跌了下来。   天津一个商场两周内卖出了20多部 Vertu手机,这手机多少钱?最便宜的好像4万多,最贵的20多万,天津人嘛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呢?按照凡勃伦物品的两种效用来分析,用一部20多万元的手机打电话时,耳朵和嘴巴使用的通话功能可能只有几百元,其余的20万元都打在脸上了;又有新闻说,天价年夜饭价格再创新高,达到了20万元,同理,在享用一顿20万元的年夜饭时,舌头和胃享受的大概也只有几百元,其余的部分也都吃在脸上。 诡计揭秘3   
很多时候,我们买一样东西,看中的并不完全是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希望通过这样东西显示自己的财富、地位或者其他,所以,有些东西往往是越贵越有人追捧,比如一辆高档轿车、一部昂贵的手机、一栋超大的房子、一场高尔夫球、一顿天价年夜饭……制度经济学派的开山鼻祖凡勃伦称之为炫耀性消费,他认为,那些难于种植并因此昂贵的花并不必然比野生的花漂亮,对于牧场和公园,一头鹿显然没有一头牛有用,但人们喜欢前者是因为它更加昂贵、更加没用。    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炫耀性消费的商品称之为凡勃伦物品,甚至画出了一条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经济学家们发现,凡勃伦物品包含两种效用,一种是实际使用效用,另外一种是炫耀性消费效用,而后者由价格决定,价格越高,炫耀性消费效用就越高,凡勃伦物品在市场上也就越受欢迎。    按照凡勃伦物品的定律,如果价格下跌,炫耀性消费的效用就降低了,这种物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对于一位凡勃伦物品的崇拜者,同样是这部20万元的手机,如果现在1万元卖给他,他也许根本不会瞧一眼,同样是一顿20万元的年夜饭,如果现在请他免费品尝,大概也会被拒绝。因为这些物品里只剩下实际使用效用,不再有炫耀性消费效用。    凡勃伦说,有闲阶级在炫耀性消费的同时,他们的消费观点也影响了其他一些相对贫困的人,导致后者的消费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炫耀性的成分。。
诡计分析:
  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出版了《有闲阶级论》,首次提出了“炫耀性消费”(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这一概念。凡勃伦认为,要获得尊荣,并保持尊荣,仅仅保有财富或权力是远远不够的,有了财富或权力还必须能够提供证明。炫耀性消费就是为财富或权力提供证明以获得并保持尊荣的消费活动。
  炫耀性消费效用有二:一是“消费的象征”。即借助消费者消费表达和传递某种意义和信息,包括消费者的地位、身份、个性、品位、情趣和认同;二是“象征的消费”。即消费者不仅消费商品本身,而且消费这些商品所象征的某种社会文化意义,包括消费时的心情、美感、氛围、气派和情调。   《纽约时报》发布的2006年度奢侈品报告中指出:中国奢侈品消费已达20亿美元,这个数字虽不算大,上升幅度却是全球之最。走入上层社会的消费群体渴望通过品牌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不仅是中国人独有的心态。
  炫耀消费时代有三个特征,一是宏观消费环境提供了炫耀消费的物质基础;二是微观消费心理提供了炫耀消费的动力;三是消费的主力军提供了炫耀消费的巨大能量。之所以说中国开始进入炫耀消费时代,是因为上述三个特征都已经开始具备。
  中国宏观消费环境: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催生炫耀消费。
  如今,中国已经进入“城乡居民收入加速增长、消费能力快速提升、消费结构迅速升级的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成长阶段,这个宏观消费环境的变化,既加快了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也催生了炫耀消费。
  从200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逐步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消费重点由生存资料转向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2007年,党的十七大更是提出了“共享改革成果”的利益分配主张,在政策上由“效率优先”向“保护效率、兼顾公平”过渡。
  中国微观消费心理:金领和中产阶级的身份地位证明心理,催生日常炫耀消费。
  无论是处于消费金字塔塔尖上的金领阶层,还是正在迅速形成的中产阶级,都有证明自己身份和地位的心理。要证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只有靠消费来证明。既有消费能力又有消费动力,所以,这一阶层迅速推动了炫耀消费。   现在,大量崛起的中产阶层和新富阶层,正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产’、‘都市白领’应该怎样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甚至出现有人专门熟记酒牌与口味、服装、化妆品品牌以显示自己不凡的极端案例。
消费指南  
种种开销让人荷包紧缩,如何过得既省钱又温馨?调查中,不少市民纷纷贡献自己以往过年的省钱诀窍,一位省钱达人总结了省钱秘诀:
  一、购物“拼单”获优惠。
  临近春节了,不少商场超市都推出了购物满多少元就送多少元的活动,为了获得这个优惠,可以选择与别人“拼单”,然后再按照消费金额的比例把优惠券进行平分。这种“拼单”消费方式,确实能带来不少实惠。
  二、列清单、提前选择购物时间。
  在春节来临前半个月就做好购物准备,所购物品要列清单并设定消费额度,尽早开始进行价格比较,选择真正符合需求的年货。像米、面、食用油呀,这些易保存的年货,遇到“特卖”时,完全可以早点购买。另外,还有精明的市民去超市无论买什么,都买促销中的最大包装,回去拆开大家分,这样可以“花小钱省大钱”。

  ?消费者推崇名人和权威的心理,在消费形态上,多表现为决策的情感成分远远超过理智的成分。这种对权威的推崇往往导致消费者对权威所消费产品无理由的选用,并且进而把消费对象人格化,从而达成产品的畅销。现实中,营销对消费者推崇权威心理的利用,也比较多见。比如,利用人们对名人或者明星的推崇,所以大量的商家在找明星代言、做广告;如许多产品在广告宣传中宣传多少院士、多少专家、多少博士的潜心研究;在终端销售中,经常选择名人出席一些活动或放大名人的宣传效应,或者是有效利用一些行业权威与意见领袖。

情景再现1  

几乎每一个买过牙膏的人都知道有个叫“全国牙防组”的机构,经过这个机构认证过的牙膏似乎是质量的保证。但是,有几个人知道全国牙防组只有两个人两张办公桌呢。

  进行牙膏认证的机构共有4家,分别是全国牙防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虽然他们认证的牙膏品种五花八门,但认证词却大同小异,都是很笼统地称能"防龋防蛀、促进口腔健康"等 。

  南京市民陈先生用过一款牙膏之后,称这种中草药牙膏根本不像包装上所说的能够"帮助远离上火困扰",用了很久嘴里还三天两头地上火。因此陈先生怀疑牙膏包装上一些"权威机构"的认证或推荐有"水分"。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牙膏"功效"的认证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各家属于民间团体性质的认证机构根据自己的标准各自为政,其中利益驱动的影子十分浓重,也就是说,这些机构并不具备所谓“权威”的认证资格,而仅仅是具有商业目的的民间组织而已。

诡计揭秘1  

这些所谓权威机构存在的意义何在呢?某大型日化公司的公共关系部一位工作人员揭开了这个谜底,"可以促进产品的销售。功效由厂家说,消费者不会相信,而有认证机构说了就不一样。"另一位牙膏厂家知情人士称:这4家机构虽是民间团体,但都冠以"全国、中华"等头衔,带有很浓的官方色彩。消费者潜意识里对于这些机构具有习惯性的高信任度。" 我们看中的是这些机构的官方背景,可以借此来吸引消费者,推动产品的销售,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利润。认证的费用跟认证给厂家带来的利润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了。"南京新街口的一家超市的销售人员就告诉记者,有认证的牙膏比没有认证的牙膏好卖。超市平时进货中,认证的牙膏要比没有认证的牙膏数量多好几倍。 情景再现2  

某酒楼的招牌菜福寿螺导致顾客集体食物中毒入院治疗,事后该酒楼表示曾该事件是由某名师出版的菜谱引发的。事发后菜谱的可靠程度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该酒楼认为其“福寿螺”菜品加热时间不够,是受了该菜谱的误导。

  事件后,某杂志记者走访了北京图书大厦。在现场记者看到,在图书大厦美食烹饪图书专区就有超过千种的菜谱在销售。

  一位今天特意来选购烤箱菜谱的刘女士拿着几本菜谱边犹豫边对记者说:“来买菜谱,就是为了尝个新鲜,没考虑过这是谁写的,能出成书应该错不了吧!”

  记者随机采访了100名在美食烹饪图书专区看菜谱的读者,超过90%的读者均表示,这些书里的内容是哪来的很少想过。并且对那些编者级别越高、头衔越多的书,买时心理越觉得塌实。

诡计揭秘2   

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表示,国家除了规定了禁用食材,其他关于菜谱菜品的搭配等并没有相关的规定,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鉴定。

  边疆说,中国菜的制作过程不是严格的工艺、工业流程,调料必须分毫不差才能做成,它是具有很大随机性和不可复制性的,所以菜谱只是一个参考资料,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东西,也不是只有分毫不差地使用文中所提及的原料才能做出菜肴。

  针对目前菜谱市场的情况,边疆强调,菜谱只是参考,不是万金油。比如,照着菜谱做菜,做出来味道不好,下次再使用的时候就应该灵活掌握菜谱的使用方法,不要再在自己身上挑刺。

情景再现3  

商家傍央视吸引消费者 在很多消费者的心目中,“央视上榜品牌”让人觉得安全可靠。于是,长春市一些出售小家电产品的商家便打起了这个主意。日前,记者对部分商家进行了暗访。在一个家电卖场,销售人员指着柜台上出售的小霸王电磁炉表示:“这是央视上榜品牌”。在亚泰大街附近的一家卖场,小霸王展区入口处放着一个明显广告灯箱,除了产品宣传语外,在灯箱右上角赫然印着“CCTV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字样。销售人员介绍说:“我们在央视打过广告。”在央视登过广告就是“央视上榜品牌”了?而据记者了解,中央电视台早在2006年就声明不允许任何企业使用“央视上榜品牌”等宣传字样。   针对长春部分商家利用“央视上榜品牌”进行宣传和销售的行为,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一位负责人表示,中央电视台从来没有搞过类似“央视上榜品牌”的评选活动。针对此类现象,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也于2006年3月发表过相关声明表示,“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从未向任何一家企业颁发过‘央视上榜品牌’的称号或证书,上述企业行为从未得到过中央电视台的许可和承认,望广大的消费者不要受到错误的引导。”

诡计揭秘3  

商家以“央视上榜品牌”为自己的商品进行包装,毫无疑问是想借中央电视台的社会认同度,达到宣传自身品牌的目的。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法规,所以商家的这种做法是在打擦边球,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商家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也非常看重品牌效应,但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在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所以采用了这种既省钱宣传效果又好的方法。”丁肇勇表示,商家使用含糊概念的手段,使消费者对该品牌产生认同感,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吉林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家电产品不能光看广告,要理性消费。

诡计分析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新浪网新闻中心一起,就产品认证等问题实施了一项民意调查。在参加调查的1786人中,54.1%的被访者承认,自己“在购买食品、日用品或家用电器时,会选择带有认证标志的产品”。

  消费者去超市或商场购物时,很多都会留意自己需要的商品上是否有认证标志。“现在差不多每个商品上都有五花八门的认证标志,不是这个协会,就是那个指导委员会。既然大多数都有,那没有的一定是质量不过关。”但是,是不是只要有了某个认证标志,商品质量就一定有保证。

  调查显示,44.0%的人认为认证标志“有总比没有好”,但同时也有59.5%的人觉得,“‘认证’已经成了企业的促销手段”。据新华社的消息,目前,无论是中国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数量,还是国内企业获取的证书数量,都位列全球第一。截至目前,作为中国规模和实力最大的认证机构之一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已累计颁发有效3C认证(对涉及人类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环境保护与公共安全的产品,实施的强制性认证——编者注)证书近14万张、各类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3万多张。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表面上看,认证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手段,实质上却是市场诚信危机下的无奈之举。目前,中国的认证已经发展到泛滥的地步,认证机构良莠不齐。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更是靠着个别“左手交钱、右手盖章”的问题认证,得以招摇过市。这样的认证能让公众相信吗?

消费指南:

  

光环和宣传将平凡打造成为权威,由此对市场公正造成伤害也就无法避免。在普通消费者看来,权威鲜明的认证图章,就意味着对于每一个产品的使用质量水平的认可。但事实上却是权威机构根本不对消费者承担任何责任,认证图章透露的信息充满了虚假和误导。 对于所谓的权威,尽信之,不如无之。辩证的看待,说到底,真正能够取信的无非还是产品本身,其他的,不过是外延罢了。睁亮自己的眼睛,莫被权威冲昏了头脑。




今天的社会,老百姓还能相信谁
相信的人不会固定,因为不会有绝对值得信任的人

古代民间老百姓如何通信,不要官方的!
即烽燧大鼓)和邮传,到封建社会时,中国的邮驿在世界上已居于前列。邮驿,也称驿传,轻车快马递送文书。是从早期的声光通信和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中国的邮驿源远流长。当然,这些通信方式,应该主要用于军事和官方。古代通信手段低下,费用昂贵,普通老百姓是基本使用不起的。

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是诚信的佐证吗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

为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服务
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为老百姓铺好输送信息的高速公路,从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到2015年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宽带网络建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有7亿网民,这些网民更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和中青年...

中国老百姓的宗教生活有什么特点
中国宗教生活最大的特点是实用主义!无论是传统的佛教、道教,还是后来进来的天主教,基督新教 大家进寺庙、道观、教堂为的都是祈求,平安啦,发财啦,工作顺利啦,身体健康啦,考试通过啦……在西方教堂主要是为了忏悔、救赎,到了中国也都被同化了……中国人民太现实了,表现在宗教上就成了实用主义!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的翻译是什么?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的翻译是: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才会信任统治者。出自《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

《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
第二部分: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这一段主要讲的是国家的治理越来越差的原因,主政者不讲诚信,不以诚信修己,不以诚信待人,那么老百姓自然就不在信任他,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下降,各诸侯国的独立性加强,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开始享有越来越大的权利,于是...

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反感“专家建议”?
可如今这些专家们提出了很多脱离实际的建议,一点都不接地气,不仅不能为大家指明方向,解决问题,还加重了年轻人的焦虑和恐慌心理。一些年轻人认为,有的专家,根本没有深入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完全是纸上谈兵,这种建议有什么意义呢?每天在办公室挺个大肚子,顶个秃头边喝茶边嘀咕:哎,现在的年轻...

老百姓有事找谁最管用?
首先,政府工作人员具有法定权力和职能。政府工作人员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公职人员,他们通过选举、考试等程序选拔产生,具有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能够依法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自身权威的身份,直接接触和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支持都可以由政府提供...

商鞅南门立木“立木取信”一事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立木取信”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

从江县13125829131: 法律的权威靠人民的信仰,信赖和维护,这句话怎么理解 -
汤幸润肺: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作用包括指引、评价、预测和强制.如果法律能够被人民自觉的信仰、信赖和维护,就起到了法律有关指引、评价、预测和强制的作用,则说明这个法律是被人民所认可的,进一步讲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是被人民所认可、维护的,这样统治阶级就可以顺利实现统治目的.否则,尽管有时恶法亦法,但是,依靠强权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人民藐视法律的权威,必然造成执法成本的加大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当全体人民都不遵守法律时,国家的秩序就会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就可能动荡,统治阶级的统治目的的实现就困难了.

从江县13125829131: 能说服相信权威人的话 -
汤幸润肺: 1. 权威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2. 要想要别人相信自己,首先自己要相信自己,只有自己有绝对的自信才有能力成功、一次不行两次,坚持到让人相信为止,事在人为,没有确定的方式方法,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多做多看多学咯

从江县13125829131: 论语中的哪一句名言,讲述了人民对国家信 -
汤幸润肺: 应该是“民无信不立”.意思是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引申出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的意思.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人们的信赖与支持,就必须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否则纵使你有过人的天赋,也会寸步难行.

从江县13125829131: 什么是中国人的奴性意识?
汤幸润肺: 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不难看到中国人的奴性意识,那几十年无改的歌功颂德,几十年无改的至高无上,几十年无改的标榜权威、塑造人神,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奴性意识,都在无限延续着中国人的奴性意识. 如果说中国旧有的官本位现象已经随着最后那个封建王朝的灭亡而灭亡了,那事实上的中国现象却让它依然存在,或者说依旧在竭力维护它的存在.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人的奴性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在耳闻目睹中滋长.当中国依旧以昨日的方式存在,中国人的奴性意识便难以清除,或从根本上清除.

从江县13125829131: 李大钊是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 -
汤幸润肺: 关于应当怎样对待帝国主义的问题,李大钊在《再论新亚细亚主义》一文中,正确总结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经验,阐明了两个相互关联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思想.这就是:一方面,不畏惧帝...

从江县13125829131: 咱老百姓 歌词 -
汤幸润肺: 咱老百姓作词:张俊以 云剑 作曲:戚建波演唱:刘和刚都说咱老百姓啊是那满天星群星簇拥才有那个月呀月光明都说咱老百姓啊是那黄土地大地浑厚托起那个太呀太阳红都说咱老百姓啊是那原上草芳草连天才...

从江县13125829131: 电脑(PC)装机 希望高手指点迷津 伪高手 推销的自己爬 咱老百姓伤不起! 诚挚感谢各位大哥哥~ -
汤幸润肺: 显卡550ti 真...

从江县13125829131: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 -
汤幸润肺: 简述如下: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于维腾堡教堂门口贴上九十五条论纲,开启宗教改革,因信称义,支持《圣经》权威,后成为信义宗 ;1536年•加尔文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