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立子杀母”,为何历史上评价仍然很高?

作者&投稿:茅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武帝首创立子杀母,为什么历史上评价很高~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的恺撒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功绩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骜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能拜相拜将),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都行秦政法”。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近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总结作为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 ⒈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⒉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⒋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⒌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烧秦都造成的; ⒍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⒎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 直言敢谏的汲黯曾批评汉武帝:皇上杀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宽恕,这样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会被杀光。汉武帝不为所动,漠然一笑:何世无才,只是人主没有识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够辨明人才,何必担心天下无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就是这样一位视人才如草芥的汉武帝,一方面又极端地爱才、惜才。 东方朔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言听计从。 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汉武帝千古无二。秦始皇、汉高祖视文人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终究雅量阙如。 汉武帝备受误解和争议的,就是阉割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家——司马迁。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褒有贬,班固的《汉书·武帝纪》对他的文治大加赞扬: 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绝口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表明对汉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 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表扬、批评兼而有之: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为什么人们对汉武帝的评价分歧如此之大呢? 汉武帝刘彻--茂陵首先,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多面的人。他是一个政治家,非常有政治头脑;但又是一个普通人,喜怒哀乐俱备。他是一位明君,深知自己的历史责任;但他又是一位暴君,杀伐任性;他既立下盖世之功,又给天下苍生带来巨大灾难;他宠爱他喜欢的女人,可是他为了大汉江山,杀掉了自己最宠幸的女人。他绝顶聪明,又异常糊涂;为了传说中的宝马,居然不惜牺牲数万人的生命。当更近地走近他时,我们会发现,在这些对立的角色中,他不是简单地非此即彼。两难之地,非常之时,他也会犹豫不定,甚至异常痛苦;同样有普通人的欢喜和哀愁、小气和算计、失眠和焦虑。在平常人眼里他果决、自信、雄才大略。然而,我们在对他盖棺论定时,往往流于偏激,说好时千古一人;说坏时罄竹难书。这样,分歧就在所难免了。当然,在大都数人眼中,汉武帝依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二十五项历史性首创 汉武帝蜡像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于公元前113年创建了年号,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前140—前104),后来四年一个年号(前104—前87)。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注引臣王赞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据颜师古说,臣王赞生活的时代“在晋初”。这说明汉代的舆地图晋初臣王赞还见过。这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谓的察举征召制度。 6、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在独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自秦朝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 10、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11、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12、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13、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 14、汉武帝时用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 15、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丼渠法、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16、汉武帝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年),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18、为加强皇权,改革丞相制度,设立中朝(内朝),对后来的丞相制度演变发生了重大影响。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国铸钱,专令国家所属上林三官铸钱,非三官钱不得流通,郡国以前所铸钱皆废销。对后世影响重大。 20、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说“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21、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先贤的后裔可以受照顾,如贾谊的两个儿子就被关照当了郡守。然而,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然而,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标准还是有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就是说,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话,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2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 2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武帝生前虽未达此目的,但在宣、元时期,匈奴归服汉朝为藩臣。 24、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不敢争西域,罢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督护,管理西域南、北道诸国,西域诸国臣服于汉。至此,西边直达里海,都成为了汉朝的疆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 25、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统治了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







(转载)





秦始皇 千古第一帝 从此中国形成一个统一国家和民族。他开创的各项制度对整个中国的封建社会影响深远。汉武帝 汉武帝之前 儒家并没有成为官方学说,而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逐渐深入中国人的骨髓。


个人评价。

汉武帝作为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晚年有些昏聩,做了一系列错事。最著名的时间就是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就是“巫蛊之变”,无辜的太子刘据惨死,这一事件所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继承人问题变得十分严峻。
其实这场“巫蛊之祸”的罪魁祸首就是汉武帝,是针对太子刘据的一场阴谋,主要原因是太子和武帝的政见之争的集中爆发。
汉武帝崇尚武力,屡次对匈奴人的出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国家经济也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国力衰弱。
太子刘据主张息兵止战,停止与匈奴人的战争。同时与民休息,大力发展经济,可以预见到,如果刘据登上帝位,一定是一位仁厚的君主,或许带领大汉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所以,这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争执之下,汉武帝渐渐对太子意见颇大。这对父子的关系就有点类似于朱元璋和朱标的关系了,太子都比较仁厚,父亲都比较强势,这俩太子命运都比较坎坷啊!
刘据死了之后,其实他还有五个儿子,但是因为对小儿子刘弗陵比较满意,所以就立刘弗陵为皇位继承人。
这也是无奈之举,他另外那几个儿子都不成器,他看不上眼。培养了几十年的太子被自己收拾掉了,现在只好把那么大一个帝国交给一个小孩子,这十分的不靠谱。虽然找了霍光做辅政大臣,他依然有顾虑,而且是很大的顾虑。

这个顾虑就是太后干政问题,这个他是有体会的。他继位的前几年,窦太后信奉的黄老之学和他的儒家之学格格不入,对他处处掣肘。奶奶走了,自己的母亲又开始干预朝政,可以说弄得自己焦头烂额。
远一点的就是吕后乱政,甚至违背刘邦的“非刘姓不封王”的国策,大封吕姓王,把大汉朝弄得奄奄一息,刘氏子孙都差点被杀光了,这可是血的教训啊!

他甚至可以预见到,假如自己走了,钩弋夫人作为皇帝的母亲肯定会参与朝政。而且会找来一帮娘家人做帮手,到时候外戚专政是必然的事情。弄不好,吕氏专政的一幕再次上演。更可怕的是,颠覆整个汉家王朝都是可能发生的事情。
那怎么办呢?只有把钩弋夫人杀了,把有可能太后干政这点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作为晚年的汉武帝这一决定其实是非常英明的,只不过有点太残忍了,因为此时的钩弋夫人还只是一个21岁的青春年少的女人!

汉武帝刘彻,在临死之前做了一件事。他晚年最宠爱的妃子钩弋夫人被他赐死,把勾乙夫人赐死后,又把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立为太子。

从此,汉武帝“立子杀母”成为历史上一种残酷的制度,被多位国君效仿。就连晚清的咸丰帝在临终前,因把皇位给了同治帝,在大臣的建议下差点杀了慈禧。只是咸丰犹豫不决,在临终前虽然没有杀了慈禧,但给东宫太后留下密旨,如果慈禧果真不轨,就拿出密诏斩杀慈禧,咸丰留这道密诏时也不想想,东宫那里是西宫的对手啊。

汉武帝创立“立子杀母”的制度以后,起初众人不解,都说汉武帝残忍。其实,汉武帝更残忍的还在“立子杀母”之前。刘弗陵作为汉武帝最小的儿子,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那是因为长太子刘据自杀了。

刘据仁慈宽厚、温和谨慎,作为汉武帝的儿子,却和汉武帝相反。汉武帝是汉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54年,汉武帝16岁继位,等到29岁才等到第一个儿子刘据。刘据出生后,汉武帝高兴万分,把他的母亲卫子夫封为皇后,刘据7岁时被册封为太子。

不过随着卫子夫年老色衰,渐渐失宠,再加上汉武帝晚年迷信巫蛊,疑心很重,所以很少和卫子夫、刘据在一起。晚年的汉武帝常居在甘泉宫,也就是钩弋夫人的寝宫。刘据作为太子,仁慈宽厚,所以在用人上和汉武帝往往不同。

晚年的汉武帝,身边围绕的大都是酷吏、因为汉武帝喜欢酷刑,但太子刘据仁慈,所以围绕在他身边的也大都是仁人志士。随着大将军卫青、公孙贺父子死在狱中。自此,太子刘据在朝堂之上,再无外家相护。

此时,佞臣江充担心汉武帝死后,自己会被刘据杀死,所以制造了巫蛊事件,在“巫蛊事件”中,太子宫中挖出诅咒汉武帝的木偶人,太子受冤,惊恐万分,而此时汉武帝却在甘泉宫离宫养病多时,与太子不通音信,生死不知。

太子刘据无法向汉武帝证明自己的清白,言路被佞臣江充把持,太子担心自己成为第二个公子扶苏,所以起兵要杀江充。太子刘据说江充造反,陷害忠良,江充给汉武帝说太子反了,用巫蛊诅咒父亲。汉武帝因晚年疑心重,迷信,偏信江充等小人,结果让丞相带兵镇压太子。

太子刘据手中没有正规军,带着一些囚徒和用母亲卫子夫的印绶调遣的一些兵卒,自然不是丞相的对手,结果兵败逃亡。带着一些忠诚于他的死士逃到隶属京兆尹的湖县,大概是现在的河南灵宝市西北阌乡县西南。

刘据隐藏在泉鸠里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靠卖草席奉养太子,后来太子因寻找旧相识,消息走漏,遭到地方官的围捕。在官兵围捕时,做了38年太子的刘据不愿被佞臣捉拿受辱,于是上吊自杀了。官兵围捕时,这户人家的主人与官兵格斗被杀,同时二位跟随太子出逃的皇孙也一同遇害。

除此之外,刘据兵败逃亡后,他的妻子史良娣(汉宣帝刘询的奶奶)、长子刘进、刘进的妻子王翁须(汉宣帝刘询的母亲)、女儿(皇女孙)皆在长安遇害。在巫蛊之乱中,刘据一家全部被杀或自杀,当时刘询还是襁褓中的婴儿,也被关进了监狱。幸亏后来汉武帝醒悟过来,所以刘询才得以幸免,刘据一族总算是留下一个继承人。

汉武帝杀妻,逼死儿子,儿子全家又被杀,而且晚年极其迷信,穷兵黩武,巡游无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整个汉朝的国库都被他掏空了,和秦始皇有的一拼。那为何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又很好呢。

首先汉武帝一生武功建树很大,世人常把他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虽然他杀死了钩弋夫人,但他是出于当时的政治考虑,因为在当时的封建体制下,的确没有太好的方法。

虽然他逼死了儿子,儿子全家也被杀了,但很快他醒悟了,而且做了一件其他帝王做不到的事情:颁布《罪己诏》。

在古代那个皇权至高无上,任何人都不得妄加指责的时代,即便皇帝错了,不承认错误是常事,能及时收敛,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就已经算得上明君了,而像汉武帝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且公开承认的皇帝实属罕见。所以,汉武帝虽然犯了很多错误,但后人认为他是个明君。

所以司马光评价他:“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朱熹评价他:“轮台之悔,亦是天资高”。在当时的封建体质下,作为皇帝的他能做到知错改错,就这一点,就会受后人好评。




古代皇位传承中“立子杀母”汉武帝首创
封建社会一般都是“母以子荣”。通常后宫嫔妃钩心斗角,也都是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孩子送上皇位,即使为之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但是中国历史上也存在“立子杀母”之说,这一规矩和汉武帝有关。汉武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但他的遗嘱却很耐人寻味。他立刘弗陵为太子,却要杀掉刘弗陵...

封建社会为什么会有立子杀母的残酷制度?
封建社会“立子杀母”滥殇于汉武帝时代,真正大规模施行是在北朝北魏时代。而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防止外戚干政。刘彻登基之初,朝政大权由其祖母太皇太后窦氏执掌,而信奉清静无为黄老思想的窦氏,与年轻气盛希望大展宏图的武帝,在治国理念上存在着巨大分歧。建元六年,窦氏薨后,刘彻之母族王家又...

残暴的皇帝心思汉武帝为什么要“立子杀母”?
在古代,有多少女人的母亲看重自己的儿子,就为了等着自己的孩子登基,好让自己成为皇太后?但是从西汉开始,一个制度就把这些有王侯的母亲彻底吓住了。这是当他儿子的王位继承人确立,他的母亲被杀害。这叫“以羊杀母”,也叫“以羊杀母”。所谓“李子弑母”,...

钩弋夫人是个怎样的女人?汉武帝刘彻为何一定要立子杀母?
此时皇后卫子年老色衰,太子和武帝关系非常微妙。又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遭诬陷而起兵,兵败后皇后、太子相继自杀。这些事情的发生让人细思极恐。钩弋夫人从开始的和武帝相识,到后来的"巫蛊之祸"。可以说是用心谋划,步步为营。汉武帝作为一位英明的帝王,很多事情他是了然于心的。所...

后元的历史大事
立子杀母后元元年(前88),武帝欲立少子刘弗陵为太子;以其年幼,母少,就想托付大臣辅佐他。武帝遍察群臣,认为只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于是就派黄门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以赐霍光。后数日,武帝恐女主独居骄蹇,重演吕后专权故事,就赐弗陵母赵婕妤(即钩弋夫人)死。 武帝...

立子杀母,汉武帝的创意何来?
汉武帝之所以会想出“立子杀母”的办法和两个人有关,一个是他的曾祖母吕后,另外一个就是他的祖母窦太后。吕后是史上第一个行使皇帝之权的太后。专政长达16年。在经济、外交、政治各方面其实都做得很好。但其在晚年时期,大力扶持吕氏外戚势力,排除异己。以至于吕太后死后,刘氏皇族还和吕氏外戚...

哪个朝代生儿处死母后
立子杀母 听语音 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王位继承过程中,母以子贵固然多有,立子杀母的现象也曾存在过,主要流行于北魏建国初期,其实此种作法滥觞于西汉之武帝。中文名 立子杀母 出现 王位继承过程中 主要流行 北魏建国初期 滥觞 西汉之武帝

汉武帝为什么“立子杀母”?
而钩弋夫人的这个儿子,五六岁就“壮大多知”,又健壮又聪明,武帝常说“类我”。汉武帝晚年欲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担心子少而母壮,女主“恣乱国家”,犹豫不决。有一次,钩弋夫人跟从武帝去甘泉宫,武帝找了她一个小过失,把她杀了(《汉书》说的是“以忧死”,这种说法几乎不成立)。所谓欲...

立子杀母太后秉政
赵绾和王臧因反对太后干预奏事而被惩处,引发了《汉书·武帝纪》中所述的事件。应劭在《汉书》注解中进一步揭示了窦太后反对儒家,而汉武帝试图将决策权从太后手中夺回。窦太后的黄老之术与汉武帝的儒家理想背道而驰,这种分歧导致了他们之间情感的疏远,汉武帝对此心中积累了难以言说的恨意。随着窦...

汉武帝刘彻为何要杀死钩弋夫人?
在此期间,汉武帝在甘泉宫修养,钩弋夫人在其身旁侍奉,因为犯了错误被武帝斥责,便心生忧郁,终于因伤心过度而死亡,而并非民间流传的立子杀母。钩弋夫人死后就近葬于云阳。第二年春,汉武帝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四天后武帝驾崩,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366571829: 皇位继承中,为什么要“立子杀母”? -
云依创伤: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立子杀母”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做法,不过对于加强皇权和推进封建化进程,对于维护皇位继承、内部的稳定起大了很大的作用. “立子杀母”为汉武帝刘彻首创,汉武帝晚年立太子,担心日后登基,其母钩夫人会夺取权...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366571829: 汉武帝为什么立其子杀其母? -
云依创伤: "子弱母壮,必乱天下“!汉武帝鉴于汉初的吕后干政和自己前期执政时祖母、母亲等外戚对自己权力的制约所作出的决定!目的是使自己的后继者不会受制于外戚势力.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366571829: 历史上有位皇帝立子杀母,究竟是为什么
云依创伤: 汉武帝是汉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其做了五十四年皇帝,然而他在晚年却疑心病很重.在佞臣江充制造的巫蛊事件中,逼得戾太子最后自杀身亡.汉武帝虽有六个儿子,但戾太子死后,因此为嗣君问题伤透了脑筋.最后他只能把眼光锁定...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366571829: 历史上去母留子的是哪一个皇帝
云依创伤: 汉武帝刘彻,去母留子.1、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原因:深受其年少外戚干政影响,皇帝年幼,其母尚在容易把握朝政,使得外戚干政影响统治.2、事件背景:汉武帝在晚年却疑心病很重,在江充制造的巫蛊事件中,戾太子被逼的自杀身亡.汉武帝把眼光锁定在晚年所得的幼子刘弗陵身上,但刘弗陵只有五岁,因此他担心刘弗陵的母亲会专权而动摇刘氏的天下,于是就盟生了立子杀母的念头.汉武遗嘱,令立太子刘弗陵,是为昭帝,而杀其生母钩弋夫人,当时有人提出疑问,汉武帝说,往古国家所以变乱,往往是由于主少母壮.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366571829: 汉武帝为何杀太子刘弗陵的母亲 -
云依创伤: “立子杀母”为汉武帝刘彻首创.刘彻为何立子却要杀母呢?那就得从刘邦的妻子吕后说起了. 汉高祖刘邦死后,其子刘盈继位,是为惠帝.惠帝当时才十七岁,而且体弱多病,因此政权就就操纵在吕后的手中.惠帝做了七年有名无实的皇帝后...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366571829: 汉武帝究竟是因为什么要立子杀母 -
云依创伤: 汉武帝刘彻主要是吸取刘邦死后吕后外戚干政,险些覆亡汉朝的历史教训.另外在刘彻幼年时,强势的外戚集团的压力也给刘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做出了这个决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外戚干政集团的出现,巩固刘姓皇朝的统治.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366571829: 汉武帝为什么“立子杀母”? -
云依创伤: 张祜有《钩弋夫人词》: 惆怅云陵事不回,万金重更筑仙台.莫言天上无消息,犹是夫人作鸟来.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妃,姓赵,封为婕妤,是昭帝刘弗陵的母亲.云陵是昭帝即位后花费重金为其母修建的陵墓.汉武帝曾在甘泉宫筑通灵台...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366571829: 汉武帝弑母立子历史上确有其事吗? -
云依创伤: 据《汉书》载,赵婕妤是因受武帝责备而忧郁病死.但是有种广泛流传的传说,认为武帝临死前,因为巫蛊之乱后储君之位空缺,准备立刘弗陵为太子,但是为了防止“子幼母壮”、外戚专权的事情发生,他借故处死了钩弋夫人(褚少孙《补史记》文).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366571829: 汉武帝立子杀母是怎么回事?
云依创伤: 一天,汉武帝出巡打猎经过河间县,一位会看气脉的人告诉他说这一带有奇异的女子.找到她以后,才知道原来是一个两手都是拳形的人.但是令人吃惊的是,武帝把她的...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7366571829: 汉武帝和武则天为什么都背上了杀子杀女的骂名? -
云依创伤: 汉武帝统治末年,因宠信术士江充和宦官苏文,最终酿发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为自保不得已起兵,最终失败自杀,同死的还有汉武帝的两个孙子,所以汉武帝是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子孙.唐代武则天在李治后宫之中为扳倒王皇后,利用王皇后看望自己女儿之机,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嫁祸给王皇后,导致王皇后被废,自己成功当上皇后,多年以后她又逼死了自己的儿子李弘和李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